章节目录 第十章 隐忍不发(1 / 1)

作品:《穆羽长歌

回府的路上,穆羽一直心事重重。虽然自己驰骋沙场,身经百战,见过了无数的鲜血和死亡,但自从被皇上召回邺都以来,朝中波涛汹涌的政治局势已经让穆羽感到十分不安。

穆羽很清楚,和士开对那个太监的惩罚不过是在向他展现他如今无人可比的权力和地位,和士开是想让他明白不要跟他作对,否则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路一条。

现如今,朝中的诸王大臣中除了步入中年的太尉斛律光和年少的东平王,无一不臣服于和士开的淫威之下。而自己常年领兵镇守燕州,与朝中大臣皆不熟络。如今回到邺都,和士开理所应当要向他展示自己权倾朝野的实力,想让他迫于这种人皆畏惧的权势压迫屈服于他。这一切穆羽在回邺都之前就早已料到。但令穆羽没有料到的是,和士开居然可以完全不顾及自己身为臣子的身份,在大殿皇上的面前如此明目张胆的耀武扬威。

如今皇上醉于靡靡之音中不理朝政,和士开身为权臣独揽大权震慑于朝,这一切荒唐的局面在穆羽镇守燕城时就早已知晓,但直到今天在大殿之上亲眼所见时,穆羽才真正明白此时的国家已经危险到了什么样的地步。而自己身为统帅齐国北境兵马的大将军,此次被皇上以参加寿宴为由召回邺都,每走一步都将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自己的性命或许就将白白葬送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之中。此时的穆羽更加深刻的明白自己所身处的环境是如何的险象环生,他必须谨慎再谨慎的面对接下来所将要遇到的所有人和事。

白清估摸着穆羽回来的时间,早就站在了府外等候穆羽的归来。一看到那马车夫驾着马车驶来,白清就迎了上去,急切道:“将军总算回来了。”

“白清,何事这么急急忙忙的?”穆羽掀开马车的车帘,关切地问道。

“将军刚走后不久东平王就来了,告诉我皇上已经下过闭宫谕旨,抗命进宫者将被格杀勿论。将军自从出府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时辰,白清是怕……”话说到一半,白清便抬眼看了看站立眼前的穆羽,欲言又止的表情中流露出担忧和焦虑。

看到白清脸上的神色,穆羽知道白清是在担忧自己的安危,于是微微一笑,安慰他道:“白清,我让你担心了。”

“将军能回来就好,”白清道,顿感宽慰地朝着穆羽笑了笑。

“东平王还在府中吗?”穆羽问道。

“嗯,”白清庄重地点了下头道。“东平王正在文房中等候将军。”

“从我出府一直等到现在吗?”穆羽又问道。

白清点点头道:“东平王说他一定要等将军回来,否则东平王放心不下。”

听到白清如此说,穆羽的心中也感到一丝由衷的欣慰。在燕州,穆羽待众将士如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一般,众将士除了尊敬地称呼穆羽一声大将军之外,心中也都各自将穆羽当做亲人一般看待。这种超出长官和下属关系之外的情感一直是穆羽维系军心的必要纽带,也是军队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制胜法宝。而如今自己身处邺都,面对人地生疏的局面,还能有东平王对他的关切之意,穆羽顿觉心生暖意,脸上绽开一种宽慰的笑容。

此时的东平王正在文房中焦急地踱来踱去,而一看到穆羽走进来,他的脸上便顿时乐开了花,急忙说道:“穆羽,你可算回来了,本王都快急死了!”

“东平王缘何着急?”穆羽笑着问道。

“还不是因为你今早进宫一事,”东平王道。“我一得知父皇昨晚下达了闭宫谕旨就立刻赶来你这穆大将军府了,可没想到还是晚来了一步。”

“让东平王担忧,穆羽于心有愧,”穆羽揖了礼道。

“哎呀,什么有愧不有愧的,你能回来我也算没有白着急,”东平王说着又上下打量了一遍穆羽,像是在看他的身上是不是有什么异样似的。见到穆羽浑身上下都安然无恙,东平王就又问道:“白清说你走了有两个时辰之久。可既然父皇下过了闭宫谕旨,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因为要进宫面圣,所以耽搁了,”穆羽道。

“进宫面圣?”东平王自语着思忖道,忽然又睁大了眼睛望着穆羽,追问道:“你闯宫了?”

“东平王,擅闯皇宫那可是死罪,我穆羽可就一个脑袋啊,”穆羽笑着说道。

“那你怎么进宫的?”东平王皱起眉头,用手托着下巴思考了片刻,又看了看穆羽道:“难道父皇非但没有降罪于你,反倒让你进宫了?”

“是和士开,”穆羽回道。

“和士开?”东平王惊异道。“是他带你进宫的?”

穆羽对东平王点了点头。

“你进宫之前把要觐见父皇的事情告诉和士开了?”东平王追问道。

穆羽摇了摇头道:“我到了皇宫门外才得知皇上已下过闭宫谕旨,正准备乘车回府时看到和士开的马车正向皇宫奔来,于是在皇城下稍等了片刻。后来得知他也是进宫面圣。”

“他见父皇所为何事?”东平王满腹狐疑地问道。

“也是因为陈国与周国的战争流言一事,”穆羽说明道。

“也是因为此事?”东平王用不可置信地眼神瞅了瞅穆羽,又用手掌撑托着下巴思考了起来。

“和士开不但向皇上上奏了此事,还向皇上承诺在皇上寿宴到来之前和我一起抓捕到这个流言的始作俑者,”穆羽道。

“和你一起?”东平王紧锁着眉头问道,言语和表情中都充满了深深的怀疑。“你答应了?”

“我觐见皇上就为此事,和士开既然在皇上面前提及此事,我又怎敢不应,”穆羽道。

“这个奸贼又要耍什么名堂?”东平王摸不着头脑地自语道。“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又要如何抓捕这个谣言的造谣者?”

“顺藤摸瓜,”穆羽道。

“那你有几层把握?”东平王又问道。

“原先有五成把握,但现在,只有一成,”穆羽道。

“只有一成?”东平王反问道。

“现在和士开参与进来,皇上又给了他随身携带的玉玦以示皇命,最终线索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我的心里没有底,”穆羽解释道。

“哼,我迟早要在神兽门外诛杀了这个奸贼,”东平王义愤填膺地说道。

“东平王,你万不可轻举妄动,”穆羽劝诫道。“虽然在所有皇子当中,皇上最为看重东平王,可毕竟东平王也只是身居王爵,是为人臣,所以无论朝中有何风吹草动,东平王还都要小心行事。更何况皇上现在千秋鼎盛,和士开又一时权倾朝野,凡事就更需要从长计议了。”

“穆羽,你行事未免也太过谨小慎微了,”东平王面露不悦道。“这可一点都不像是威震漠北,震慑突厥的大将军。”

“东平王,朝堂如战场,如若敌人在暗我在明,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时机,否则只有打草惊蛇,损兵折将,”穆羽解释道。“只要东平王有足够的耐心,敌人自会露出马脚,到时候就可以一击以破之。”

“如若他们始终不露马脚呢?”东平王又问道。

“不会,”穆羽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后之发,先之至。心图不轨者必会为不轨之事所虑,他们图谋的越久,内心就越是担忧。只要担忧,就必会行事仓促,到时自会露出马脚。但前提是,东平王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那我就先听你的,”东平王不仅没有像以往那样觉得穆羽的话啰嗦,反而是高兴的答应了下来。“但若是和士开今后又做出什么有违臣子的事情来,本王必不会放过他!”

东平王走后,白清端着煮好的汤药走到文房来,看到穆羽正坐在几案前看书,于是提醒道:“将军,该服药了。”

“嗯,”穆羽应了声,放下手中的书籍,接过白清手中的药碗,小啜了一口汤药,随即又将汤药放到几案上。

“东平王走了有多久了?”穆羽问道。

“大概有一炷香的时间了,”白清回答道。看到穆羽脸上暗自思索的神情,白清又追问道:“将军,怎么了?”

穆羽轻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东平王性情秉直、年少勇武,皇上又对东平王过份宠爱,无论是和士开还是太子都会为此愤愤不平,而东平王行事又未免太过激进。如今朝中风云难测”说道这里,穆羽看了看站立在眼前的白清道:“我总担心这几日会有事情发生。”

“将军是害怕东平王身遭不测?”白清直言不讳道。穆羽抬眼望了白清一眼。白清突然捂住嘴,仿佛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露出傻乎乎的似笑非笑的表情。

“倒不是东平王,”穆羽道。“这些年我一直驻军燕州镇守北疆,与诸王和朝中大臣几无来往。如今才被皇上召回邺都十几日,东平王就频繁来往大将军府,很难不会引起他人对我们的猜忌。”

“唉,此事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白清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道。“白清这就派人去东平王府,告诉东平王这几日不要来大将军府,以免被好事者捕风捉影!”

“白清,如若你现在去找东平王,那就不只是东平王单单来往大将军府这么简单了,”穆羽解释道。“更何况经过今天的事情,如果你现在去找东平王告诉他我所担忧的事情,依东平王的性情,他不仅会认为我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还必会认定我已与和士开形成了某种利益关系。到时候你再想解释,恐怕也难以解释的清了。”

“可按照将军先前所言,那又该如何?”白清焦急地问道。

“你忘了我先前跟东平王说的一席话了吗?”穆羽笑了笑,问白清道。

“将军是要东平王小心行事,耐心等待,”白清一字一句地回答道。

“这句话不只是说给东平王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穆羽对白清点了点头道。“你我自幼在燕城一起长大,与我一同从军,一起屡战突厥。后来我被皇上封为大将军,无论我怎样上奏皇上封你为将,你却一直不肯。我只能按你的意愿,让你留在我的身边做了贴身侍卫。如今我又被皇上召回邺都,你明知此行风云难测,危难重重,可依旧与我不弃。面对如今这样的局面,我怎能不越发隐忍,事事谨慎小心。如若被卷入朝中纷争,我又怎能连累于你,甚至同我客死异乡。”

“将军说此话又是何意?”白清急忙回道,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白清如若能一生追随将军,护将军一生安危,即使死又何妨?”

“你看你,怎么还哭了,”穆羽站起身来,从袖袍里掏出手帕来递给白清。“怪我不该说这样的话,惹哭了你,”穆羽又笑着安慰道。

白清接过穆羽递过来的手帕揩拭了下哭红的眼睛,然后又对穆羽憨笑了起来。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