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149)(1 / 1)

作品:《明月席地而坐(重生)

往日里的方岐生,虽然不太在众人面前露出笑意,却并非蛮不讲理之人,手段虽然干净利落,却不如常锦煜那般狠毒,无论是对于魔教而言,还是对于正道而言,都不算危险。

而此时此刻的方岐生,浑身上下都透露着危险,宛如地底岩浆,连余温都能将人灼伤。

那双眼睛里的冰湖毫无波澜,就好像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都无法逃离他的掌控。

唐琢没有再犹豫,身为玄武门门主,魔教教主下令,他就听令,仅此而已。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他该深究的,说是愚忠也好,说是盲从也好,这就是玄武门的一贯作风。

中年人没有任何防备,应声倒地,唐琢沉下手腕,接住他手中那炷仍在燃烧的香。

滚烫的香灰落在手背上,留下一个深色的印记,但是他的手腕很稳,没有因为下意识的反应而将那炷香扔出去,香灰逐渐变得冰冷,顺着他的腕节滑了下去,在空中迸裂,飘散。

唐琢小心地守好那点微弱的火苗,略略抬眼一看,正巧和方岐生对上了视线。

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却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震撼。

其实这里蜡烛很多,香熄灭了可以再点上,但方岐生就是要看他能否守住那一点火星。

方岐生不仅是要试探黄盛的真假,也要试探他这个玄武门门主是否忠诚。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方岐生对周遭的一切如此不信任,非要亲自试探?

不要说是黄盛了,唐琢也难得疑惑起来,却偏偏又说不出来个缘由。

身处谜团中心的人,仿佛对他们的疑惑一无所知,连番试探后,方岐生终于确定黄盛是真实存在的,玄武门门主也是他所熟知的、忠诚的那一个,并非有人刻意营造的假象。

他亲手为黄盛收的尸,看见他浑身焦黑,手一碰就簌簌地掉下残渣,鼻腔中满是那股油腻的,呛人的气息,撩开几乎看不出是布料的衣物,残存的肌肤上尽是刀痕,明显是因为受到了致命伤而死,再然后,熊熊烈火就将他的躯干视作了最合适的灯芯,血肉视作灯油

整个黄家都在火焰中摧毁,塌陷,最后只剩一堆辨不清是尸体还是摆设的焦炭。

视野中充斥着黑与灰,除此之外的颜色都好像是奢侈,是不该出现在此处的东西。

方岐生知道,这火是黄盛的双亲放的,为了洗净所有罪孽,为了让正道原谅他们最疼爱的小儿子,恳求着,祈祷着,按着黄盛跪下去,要他亲口承认魔教就是奸邪之辈。

常锦煜当初的手段确实太不计后果,他一心只想着如何将这个天赋异禀的小孩儿拐回魔教,就连哄带骗的,只说他是哪里哪里来的世外高人,黄盛的双亲也就信了。

到后来,黄盛慢慢也察觉了他是进了龙潭虎穴,在魔教呆得久了,他便觉得魔教也不是传言中那样可恶,可是为时已晚,他早就失去了向父母袒露真相的最好时机。

黄盛为人虽然叛逆,都不能好好听进去人话,说话的语气都像是点了炮仗似的。

但是他平生最恨别人拿他家里人说事,所以才戴上了衔环豹的面具,将身份隐藏,静静地、急切地等待着,等待那个将他所有大逆不道的行为全部说出口,让最疼爱他的双亲彻底失望的时机然后他等到了,不是他说的,是正道逼至黄府,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斥责。

于是火焰燃烧,黄盛的膝盖落在地上,铿锵刀鸣,也换不来他的转身逃避。

方岐生将白布盖在黄盛的身上,轻轻掖好边角处,想,或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魔教众人都是些无畏生死的狂徒,他如此,黄盛更是如此。

他不知道黄盛咽气的最后一刻有没有想到踪迹全无的常锦煜。

但是方岐生沉下视线,回想起黄盛身上的那些刀痕,因为刀身过长,所以刃口切得很深,从右向左,几乎刀刀都是致命伤,宛如天生的刽子手,是只有那个人才能办到的事情。

他太熟悉那个人了,只是看着刀伤,他就能够想象当时的场景。

抽刀,翻腕,落刀,撤手,刀刃斜斜地垂下,将所有血迹都溅落在地,方才归刀入鞘。

动手的那一刻,他是否有过短暂的恻隐之心?方岐生心中嗤笑一声,不会有的。

如果命运的洪流要让所有人都粉身碎骨,那么,他不介意在后推波助澜。

温大侠。方岐生直起身,对身后不远处的暗巷,躲在阴影中窥探的人说道,这火势虽然来得凶,将一切证据都摧毁,却还是留下了可以深究的蛛丝马迹,你不是也很清楚吗?

深夜,一切都安静得死气沉沉,唯有飞蛾扑火的声音,在他手中的灯盏噼啪炸响。

方岐生却没有因为温展行的沉默而愤怒,恰恰相反,他知道温展行听进去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两个人争得两败俱伤才是最有利的,他这么想着,似是无意地说道

这皇城中,有谁是用斩.马.刀当作武器,又是谁能有这样举世无双的刀法。

温展行,如果你对我的话仍然有所怀疑,不如自己去看一看,我话中有几分真假。

时至今日,方岐生还是将那一夜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

但是,转眼间,黄盛就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那张明显更为稚嫩的脸上,愤怒的神色尤为鲜明,他像以前的每一分每一刻,喋喋不休,措辞强烈,随时都摆出别人欠他的表情。

只有黄盛一人,他或许还会稍加怀疑,可是玄武也在,并且他也是真实的。

将不相干的人排除在外后,方岐生重新将视线放在了黄盛身上。

他还在继续他的控诉,方岐生抬起手,不轻不重地敲了敲他的额头,黄盛一下子愣住了,满脸茫然地看着方岐生,还没缓过神来,嘴唇微动,又好像是想骂他是不是有病。

你是不是还没有把魔教的事情告诉你父母?他问。

黄盛没想到方岐生突然说出这种话,说实话,他们从来没有向对方提过家人的事情,先不提关系好不好,像方岐生这种无父无母的人,是肯定不可能提到父母这个词。

不过,他一听到和家里人相关的词语,身体就不由得绷紧了,很警惕地看着方岐生。

时间拖得越长越难说出口,我建议你早点告诉他们,也省得以后不必要的误会。

方岐生依旧没有向黄盛解释他这番话的含义,他将话撂在这里,也不强行劝解,只等黄盛自己去想,能想通就更好,如果想不通,他身为一个外人,恐怕也无能为力。

然后,他转过身,拨开袅袅的烟雾,走向了那尊高高在上的神像。

之前虽然只是略略看了一眼,但方岐生还是很快就看出来了,那是聂秋的相貌。

为什么黄盛会活过来,他是否回到了过去,为什么他身在此处,而不是记忆中他现在应该在的地方,这些疑问,或许都能够从这尊神像上得到线索,进而再得出答案。

离得越近,方岐生就越能确定,神像的相貌和聂秋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他踏上祭坛,带着全然不敬的心思,走过簇拥的繁花,攀上石质的华美枕席。

这尊神像过于巨大,占据了整个地窖,只说那一朵盛放的花团,就足够遮掩住一个成年男子的身形了方岐生轻轻松松地登了上去,绕过神像,站在漆黑的火焰中,抬眼看去。

从前往后,是仙君普渡众生,怜悯世人的场景,从后往前,是宛如炼狱般的场景。

神像的整个后背都染上了漆黑的颜色,纠缠的火焰不是没有碰到他,而是已经贯穿了他的背脊,顺着胸腔往心肺里钻,如果仔细看去,还能看出火焰的石雕上刻着怪异的野兽。

那张鹿角面具后,隐隐约约,用金色勾勒出六个字,其名镇昆仑,守玉楼。

祭坛下的黄盛喊道:方岐生你干什么啊!这地方犹如天堑,不是当地人带路,根本走不出去的!你若是将神像毁了,惹得他们怨恨,这辈子都别想走出去了!

他终于没忍住,将憋了好一阵子的话说了出来:我当初看到这尊神像的时候,也被它的相貌所震撼,但我只是让你自己去判断,又不是要你从此和聂秋决裂,你何必

你何必这么疯疯癫癫,跟换了个人似的,说轻点是中邪,说重点是痴呆。

黄盛的话音未落,就察觉到方岐生的视线骤然冷了下来,又是那种被试探的感觉,他简直觉得不自在,刚想问你又怎么了,方岐生就缓缓开了口,神色阴沉地,询问他。

你说,从此和聂秋决裂是什么意思?我和他关系很好吗?

黄盛和唐琢对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眼中看见了疑惑。

发觉他们沉默,方岐生从神像后走了出来,居高临下地望着这两个人,视线从黄盛身上扫过,兴许是觉得他不太靠谱,他最终还是看向了唐琢,说道:玄武,给我一个解释。

教主和右护法。发觉方岐生听到右护法这个词时,神情有细微的变化,唐琢停顿了一会儿,重新斟酌了一番用词,说道,二位关系深厚,并非常人可以比拟。

黄盛啧了一声,觉得他太委婉,上前一步,主动抢过了话头,你不会是还对我那句没想到会有人看得上你耿耿于怀吧?我知道你们两个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

他一口气说完也不带喘气,恨恨地骂道:所以你是觉得让我亲口说出来很爽吗?

终于说出口之后,黄盛下意识就抬眼去看方岐生的表情,却发现他脸上并非想象中的得意洋洋,而是那种,若有所思的,在盘算什么诡计的神情,像隐于暗影的狡诈猎手。

从此刻起,方岐生终于知晓,不止是时光回溯,所有的事情,都在他不知不觉中,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并且正丝毫不准备回头,将所有人,甚至是他自己都骗了过去。

他想,当务之急不是找到一切变化的根源,而是熟悉这里,更准确地来说

是熟悉这个故事。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黄盛上一世的那段剧情,聂秋视角在分别在3、22和24章有写到。

第199章 、诡计

地窖内, 有一瞬间的寂静。

思绪翻飞间,方岐生就已经想好了万全之计。

这里,或者说, 这个世界对于他而言太过陌生,他手中掌握的线索又太少,贸然将一切底牌都亮出来是最不明智的举动, 所以方岐生并不打算将这些荒谬的经历告诉其他人。

玄武从来不会多嘴,所以,他暂时只需要解决黄盛就好。

方岐生将身形彻底从阴影中暴露出来, 看着黄盛, 用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 一字一顿地问道:我问你,黄盛,我们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你难道不应该比我更清楚吗?

确实,黄盛被他这句话一激, 情绪冷静了许多,明明他在一开始就提醒了方岐生, 说自己叫他来可不是为了和他吵架的,结果没控制情绪的反而是他, 方岐生至始至终都很理智。

我怎么可能忘记。黄盛叹了口气, 走上前去,说道,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回师父,虽然我一直都不愿意认同你,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达成了一致。

方岐生敏锐地从他的话中找出了最关键的一个词,师父。

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找常锦煜, 而这座神像,正是他们追寻师父踪迹的线索。

黄盛现在的年纪看起来也不大,也就十六七岁的年纪,稍加思索就可以知道,这时候正是常锦煜的一年后,方岐生刚登上教主之位不久。至于具体时间,还需要一点讯息推断。

既然已经下了决定,你就不应该被其他事情所牵绊脚步。方岐生退到刚刚停留过的地方,指了指那张鹿角面具背后的字,说道,如果不是我登上祭坛,你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这个地方刻着字,我认为你应该不是那种为了繁琐的规矩而放弃任何一条线索的人。

黄盛确实没有想过要绕到神像背后去看,之前他来的时候,至少有五六个村民时时刻刻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想要做点小动作也没办法,只能无奈地打消了念头。

他没注意到方岐生的话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在他的印象中,方岐生的话一直很多。

眼见着黄盛的金鞭缠上雕像,借力跳起,轻飘飘落在了祭坛上,火急火燎地,就要绕到神像的后面去看,大有一副如果方岐生敢骗他,他就叫方岐生好看的架势。

方岐生趁他不注意,悄无声息地落了下去,几步走到唐琢面前,抬手止住唐琢的施礼,说道:之前一直没来得及问你,镇压四门的事情,如今进展得如何了?正道有何反应?

虽然很疑惑教主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问,但唐琢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禀教主,四门镇压后,正道的骚动逐渐平息,一直僵持的局面也有所改变,至于季门主那边,来过总舵,并且立下新的副门主之后,他的脾气收敛了许多,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信也不回了。

回是要回,不过语气很差就是了。唐琢暗想。

季望鹤竟然会松口,为什么?方岐生并未将问题说出口,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讯息,能够确定现在正处于四门门主拜见教主又离开总舵之后,大概又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点。

再问下去兴许会引来黄盛的注意,所以方岐生只是颔首示意,没有再继续追问。

他回想起之前得到的线索,聂秋是魔教右护法,并且还和他关系亲密。

在这之前,换作任何一个人,对方岐生说这些话,他都只会觉得荒唐可笑。

凭借他对聂秋的印象,他不认为那个神色有点漠然的大祭司,会贸然与戚潜渊作对,舍弃大祭司的身份,不顾聂家的安危,从正道叛逃就为了过来当一个右护法而已?

方岐生不是没有考虑过将聂秋从正道拉拢过来。

毕竟是正道中,三位对魔教威胁最大的人之首,能拉拢过来自然是最好不过的,可惜他身份特殊,既是正道表率,又是皇帝钦定的大祭司,天道眷顾之人的名号就悬在那里,对他虎视眈眈,无时无刻不在暗中观察着他的人,可不止魔教,还有各方势力。

除此之外,还有聂秋自身的原因,他性情淡薄,鲜少结交朋友,关系稍微密切的也就只有温展行,不过方岐生听说基本上都是温展行往聂府跑,从来没见聂秋主动找他的。

正道第三位对魔教威胁最大的就是温展行了,不懂变通,完全就是一条路走到黑的人。

如果要拉拢聂秋,还得考虑温展行,这就让方岐生很头疼了。

他曾在一次宴会后,婉拒了周儒的陪同,趁着聂秋一个人走出大堂的时候,端着酒杯跟了过去,踏过回廊,绕过寂静无声的花簇,在晦暗的月光下,喊住了这个正道的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