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122)(1 / 1)

作品:《明月席地而坐(重生)

你是否想到了什么?

方岐生勉强压抑住内心奔腾翻涌的情绪,抬眼和对座的安丕才对视一眼, 试图从自己这个师叔的眼中看出什么,得到的却是一片波澜不惊的平静。

冷静的,笃定的, 如同悬在胸口处的护心镜,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那种眼神仿佛是在告诉他,无须担心, 黄盛没事。

很奇怪, 明明方岐生还没有完全对安丕才放下警惕, 但是在看到这样的视线时,他心中那些沉闷的,不安的念头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无论如何, 得先让玄武门的人跑一趟了。

他这么想着,微不可察地吸进一口气, 夹杂着严寒镇峨清晨之时独有的冰冷,冷气一瞬间涌上额角, 那些混沌模糊的念头变得清晰起来, 不再像之前那样自顾自地胡思乱想。

自己现在再忧虑焦急也没有任何作用,不如先放宽心解决眼前的事情。

于是方岐生镇定了下来, 也不想多提这件事,免得牵扯出更多久居于黑暗的隐秘, 反反复复,解释不清,轻轻摇了摇头, 将张双璧的问题揭了过去,无事。

张双璧听他这么说了,便不再多言,只是说道:既然常锦煜很可能还活在这世上,我便不会袖手旁观,若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不必拘谨,告诉我即可,我定当全力以赴。

如果真如常锦煜所想的那样,那个偏僻荒凉的小镇背靠的是那座隐于云海之中的昆仑仙山,牵扯上了神话里的,让人难以相信的事物,就会避无可避地遭遇不同寻常的危险。

还是不说为妙。将更多的人拖进泥沼,只会让事态变得更糟。

方岐生暗自打定了主意,点头应下了张双璧的话,却没有立即给他答复。

这大堂内的四个人,各怀心思,自然也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再去关心这桌面上冷了大半的珍馐美馔,又寒暄了两句后,便匆匆离开,安丕才和张双璧走了,聂秋和方岐生走了。

眼见着张双璧和安丕才两人向着书房走去,聂秋揣测他们是准备商议一些事情,又或许是简简单单的叙旧,无论是哪种,都和现在的他们关系不大了。

张双璧事先让下人为他们二人收拾出了卧房,就在镇峨府的西南一角。

引路的那位侍女乖巧机灵,一路上没有闲着嘴,熟练地穿过回廊,拐过转角,几乎看也不用看,想也不用想,轻车熟路地将聂秋和方岐生朝卧房的方向引。

感觉到竹林松柏中极为隐蔽的目光渐渐褪去,侍女圆圆的脸上仍然带着友善的微笑,眼睛弯起的时候好似月牙,双颊红润,嘴里吐出的话却陡然一转,全然不似侍女能说出的。

您有什么事情要交由我去做?她的声音压得很低,沉着冷静,好似月落时分的乌啼。

追查黄盛的踪迹,我要知道他现在如何了,是生是死,身在何处。

侍女没有丝毫犹豫,很快应了下来。

无论任务艰难与否,无论正确与否,无论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玄武门都会应下来,从来不会多嘴去问那些多余的事情,只要教主有令,他们就去做,如此而已。

从方岐生登上教主之位时,玄武来到他面前,俯首称臣,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生死皆在您一念之间,善恶由您定夺,往后的玄武门依凭您而生,也依凭您而死。

正是因为这种毫无保留的愚忠,玄武门才成为了魔教中最棘手的存在。

方岐生想了想,又说:如今的镇峨府应该不会再对我和聂秋造成不利,你可以不必伪装身份,继续隐藏在镇峨府了,回玄武门去做你要做的事情吧。

玄武领命。他的声音依旧没有什么起伏,与往日里所表现出的模样没有任何不同。

将魔教教主与右护法引到西南一角的两间相邻卧房处,侍女微微欠身,施礼后便退下。

张双璧确实很细心周到,生怕他们两个身材相仿的男子睡在一间房里太过拥挤,就叫下人收拾出了两间房,一人一间,不远处还有侍女敛眸恭迎,随时等候差遣。

这可怎么办呢,聂秋想。

他以前是从不习惯与人共枕一榻,现在是不习惯独守空房,独自沉入梦乡。

更何况,方岐生就在隔壁,晚上只隔着一面薄薄的石砌的墙,他怎么可能安心入睡啊。

但是,现在还不是让张双璧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毕竟,对于他来说,今日所知晓的一切就已经足够颠覆他这几年来的想法了,若是知晓常灯和常锦煜的徒弟不是他以为的那种关系好,张双璧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神来。

聂秋不动声色地垂下眼睛,确定周围没有人注意到这边,便稍稍停下了脚步。

方岐生若有所感,也跟着放慢了脚步,以为他有什么事情要做,倏忽间却嗅见一股清浅的冷香,绕过草木的气息,萦绕在他鼻息间与此同时,聂秋倾身过来,将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些许,隔了几寸,在他耳边启唇,声音又软又轻,尾音如同湖面上荡开的细小縠纹。

子时一过,我就过去找你。

縠纹顷刻间被温吞的水流淹没,隐在沙沙作响的茂密枝头之间。

方岐生顿了顿,似是无意,抬手去拂他肩头的叶子,低声道:你离了我就睡不着了吗?

聂秋望进方岐生眼底的那一片暗色,颇为意动,强掩住想要握住他手指的念头,毫不遮掩,说道:是,我离了你就睡不着还有,我觉得你应该有很多话要和我说。

我确实有些问题要问你。方岐生收回手来,略略看了他一眼,过时不候,望你准时。

你看,要问问题的明明是他,自己却反倒像是有求于人的那一个。

于是聂秋柔和了眉眼,应下了方岐生的话,两人很快又拉开了距离,一触即分,面色如常,一个朝左边的那间卧房走去,一个朝右边的那间卧房走去,没有半分犹豫。

回身合上房门,聂秋一改之前那副镇定自若的模样,眉头微蹙,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

像是要借此机会将胸腔中那股难消的郁气排遣出来,他倚在门边上,听着方岐生那头关上房门的声音,半晌都没有任何举动,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既茫然又无措。

说不慌张是不可能的,说没有惧怕也是不可能的。

他比这世上任何人都要清楚天道的存在,清楚高悬于浮云之上的那些东西有何意义。

自从窥探天机的那一夜后,他在生死的边缘处走了一遭,看见了暗处的常锦煜,也知道了他喃喃念出的那两个词,玄圃堂,白玄,那些都是神话中存在的东西。

聂秋明白,他所获得的消息对于天道来说很重要,重要到天道不惜对他痛下狠手。

但是他内心中仍有一星半点的侥幸,不肯承认他前二十多年的时光都活在虚妄之中,所认为的真实是虚假,所认为的虚假是真实,不过是世人太愚昧,不愿意相信罢了。

然后,张双璧所转述的,常锦煜的那番话,无异于一方惊堂木,落案,定音,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不要再欺骗自己了,那些东西都是确实存在的,它们就在这里,就藏在世间。

巍峨的山中或许真的有山鬼,湍急的河中或许真的有河伯。

官衙正堂两侧的狴犴石像,形似虎,口中衔环;香火不绝的寺庙中,怒目圆睁,脚踏恶鬼的肃穆佛像;白帝子与皇娥泛于西海,拂瑟清歌,生少昊,创穷桑氏;擂鼓落雨,击锤鸣雷,掌管四时,旱涝不过一念而定这些,不是世人虚构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又或者说,是曾经存在过的,化为古籍,化为壁画,化为传言,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昆仑存在,玄圃堂存在,白玄存在,珺瑶仙子也存在。

那么,为何选中了自己呢?聂秋慢慢想着。什么天道眷顾之人啊,不过是替罪羊,这二十多年来的运气也不见得比别人好,反而糟糕透顶,处处碰壁,师友长辞,至亲相别,自己到最后也被处死,到底薄命无情。

如果不是三壶月的现世,他根本就不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他是个碌碌无为,背负骂名,最终孤僻冷清地死去,后世连他的名字都不会知晓的人。

聂秋用指节抵住眉心,低头看向地面,是桃花木,色泽清亮,温润柔和,一圈一圈的光晕从门缝中挤进房间,在地面上铺陈开来,朝四面八方蔓延,汇成一幅幅奇异的画面。

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念头,天道从始至终都没有偏袒过他。

从一开始,田家的天相师算的那一卦就是错的,让所有人都误以为他是命定的祭司。

所有回忆在聂秋的脑海中接二连三地闪过,然后定格在了一幅画面上。

他从水中掬起一捧月光,万物寂静,天地无光,只剩那一轮皎皎的明月。

传说珺瑶仙子的尸骸就沉在这底下,时间久了,化为一件宝物,名为三壶月。

拿到三壶月之后,聂秋才得以重活一次,并且在之后又借此保全性命。

而那时候,天道的阻拦,尖锐的恶意,并不是因为玄圃堂和白玄这两个词。

是因为他将要知晓昆仑的存在,将要知晓那些神话并非虚假,而是完完全全的真实。

天道不想让世人知晓,仅仅是因为它所要维护的常理与秩序吗?

聂秋感觉太阳穴隐隐有股刺痛,眼角处的皮肉又开始跳动起来,那晚的后遗症并没有完全褪去,至少它所带来的震慑仍然深深地烙在聂秋的灵魂中,不可能被抹掉。

他觉得,偏袒他的那个是珺瑶,或许是别的哪一位,总归不可能是天道。

自己的这些想法,落在张双璧的眼中,应该与常锦煜无异吧,都是疯狂且不切实际的。

聂秋极轻地笑了一声,直起身子,下意识去摸袖中的铜铃,凉意缠上指尖,将沸腾的情绪冻结成冰,他逐渐冷静下来,也很明白他不能再继续想下去了。

再想下去,指不定天道又会做出什么加害于他的举动。

毕竟,天道高悬,就虎视眈眈地盯着他,聂秋不得不谨慎行事。

他想了想,解下腰间的含霜刀,立于床边,又取下腰封,褪去外衣,折好放在一旁。

然后他铺开被褥,上了床,靠在软枕上,望着房梁,阖上了眼睛,将所有琐事都抛掷脑后,准备小憩一阵,晚上去见方岐生的时候才能打起精神,不至于那么困倦。

不论往后还有什么事情在等着他,聂秋想,总归是之后的事情了。

他渐渐地沉入了无尽的黑暗中。

第162章 、低语

子时。

夜深人静, 寂落无声。

聂秋将长刀挎在肩膀上,白色的缎带在布料上缓慢地磨蹭,发出细碎的声响, 又被他用食指的指腹顶起,顺势滑到了虎口处,把那些将要打破宁静的杂音妥帖地收拢去。

他推开雕花的木窗, 手掌撑在窗沿上,稍一用力,衣袂在风中吹起又落下, 好似鸿雁。

与白日里的热闹不同, 镇峨府的夜晚是静的, 就连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都听得不明晰。

聂秋小心翼翼地避开竹林中的视线,背脊贴在冰冷的墙壁上,俯身前行,在无光的夜晚中摸索到了一户窗台下, 抬起手,曲起指节, 欲要在窗棂上轻敲两下。

他还没来得及触碰,木窗就像是知晓他的到来一般, 露出了一条缝隙, 向上支起。

房内,方岐生并未睡下, 原本系成几股蝎子辫的黑发垂在肩头,悬在胸前, 只着一件薄薄的藏青色里衣,所有繁琐的饰物都取下了,此时正倚在窗边, 手肘抵在窗框上,袖口向内滑去,只露出那截手腕上缠绕的红色而他垂下眼睛看向了窗外的聂秋,唇边有点笑意。

大概是我就知道你来了的意思,又或者是你总算是肯过来了的意思。

聂秋猫着身子,缩进窗棂与窗框不大的缝隙间,动作利落地翻了过去,轻飘飘落了地。

方岐生朝窗外看了半晌,确定没有人发现后,轻轻将窗户重新合上,不留一丝缝隙。

他的卧房内没有点灯,漆黑一片,比外边还要暗,当眼睛渐渐习惯了之后,就能够隐约看到点轮廓,不至于被木桌、木椅,又或者是被他立在墙边的剑匣绊倒。

方岐生从柜中摸出两件偏厚的外袍,随便递了一件给聂秋,自己也穿上了一件。

这镇峨的夜晚太过寒凉,不似总舵,也不似霞雁城,如果穿得薄了,就很容易着凉。

聂秋的目光微微一扫,床上的被褥有些皱,明显是刚刚才有人躺过的,还残留着温度。

他将外袍上的长绳系好,打了个绳结,搁下含霜,轻车熟路地坐在了床沿处。

方岐生也坐了过来,试了试聂秋手上的温度,他刚从床上起来,手掌还很温暖,顺势就放在了聂秋的手上,给他捂着,口中说道:你应该知道我要问你什么事情吧。

聂秋垂下眼,慢慢翻过手腕,收紧手指,与他十指相扣。

嗯。他说,你是要问我常教主的事情,黄盛的事情,还有镇峨王那番话的含义。

我自是不信这些传说中的东西,但是你和我说过,你是重生而来而且,你身上发生的种种情况都无法用常理来解释,所以我才半信半疑地听了进去。方岐生喟叹一声,师父他还在魔教的时候从来没有和我们说过这种话,或许是因为觉得我们年纪还小,又或许是觉得我们不需要知晓,总归,从张双璧的话中可以知晓,常锦煜只和那两个人说过此事。

师父从来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使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再荒谬,他都能够将那些荒谬的东西变成现实。他问,聂秋,矗立于人间与天宫交界处的隘口,真的存在吗?

昆仑,真的存在吗?聂秋想,他整整一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如果天道都存在,他的重生是真实的,那么昆仑仙山当然也存在于世间。

但是他不能够回答方岐生的问题,连一个相关的字眼都不能提起。

见聂秋陷入沉默,方岐生的眸色渐渐沉了下去,说道:你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吗?还是说,它们就像那夜你身上流出的血液一般,都是现在还不能够告诉我的东西?

我知道你不喜欢隐瞒。聂秋的扣住他的手指紧了紧,柔声说道,但是我不能说。因为,一旦我说出口,那之后所带来的后果,都不是我能够预料的,也不是我能够承担的。

可是,你的反应已经确确实实将答案告诉了我。

昆仑是存在的,和聂秋手腕上的伤痕,被称为三壶月的东西,或许是从同一处所出。

方岐生的思绪翻涌,心下很快就有了答案,抿了抿嘴唇,问道:有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