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120)(1 / 1)

作品:《明月席地而坐(重生)

对,宁愿死。他的师父眼神晦涩,说道,他宁愿死在无人问津的乱葬岗。

后来,方岐生和黄盛就忘记了这回事,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意义。

但是对于常锦煜和安丕才来说,这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永远都不可能忘记。

自那之后,安丕才没来由地对常灯和汶云水充满愧意。

所以当他知晓聂秋是常灯的弟子之后,对他的态度一直很友善,处处照顾。

所以在四门前往魔教拜见新教主之后,聂秋在青龙门的住处找到安丕才,邀请他与其他几位门主、左护法登上高台,饮酒赏月,又说会备好茶水,问他意下如何的时候

安丕才骤然记起当年的常灯,他向来记得自己不沾酒,每回常锦煜和张双璧这两个醉鬼要喝酒的时候,常灯就会特地为自己准备上好的茶叶,让他不至于光是在旁边看着。

他的目光温柔下来,放缓了声音,笑着说道:我知道你对我客气是因为我是岐生的师叔,不过,你没必要和我客气,这句话我在霞雁城的时候就同你说过了。

既然你知晓我是岐生的师叔,你就更不需要和我客气了,将我也当成你的师叔就可以。

如果常锦煜还在,会怎么做呢?

他当年口中难成大器,只是个靠着天赋勉强习得半点技艺的学徒,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无论是仪态,还是武功,皆是上乘,偶尔还会抚着含霜的刀柄,似是在追忆。

安丕才将这几个字在口中细细地嚼碎了,念了一遍又一遍,终究舒展了眉眼,重新审视着面前的白衣刀客,不带任何虚情假意地,启唇说道:都是一家人。

幸好,上一辈的纠葛,还不至于让这一辈的来承担。

安丕才想,他只希望这两个人能够平安喜乐。

无论事情的走向如何,他也不想将当年的真相告诉聂秋和方岐生,沉云阁的遍地血迹,常灯直到最后都牵挂着自己的这个弟子,常锦煜选择冷眼旁观他都不愿意说。

对于聂秋而言,无异于揭开他已经愈合的伤疤,让血再流一遍。

对于方岐生而言,自己的师父明明是知晓一切的,却放任仇家不管,让聂秋独自一人在这乱世苟活,孤独又寂寞地度过几年时光,最终孤注一掷,才换来大仇得报,他知道之后,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自从知晓了聂秋的过往后,安丕才就更不可能说出口了。

而且,他也是个伪善者啊,安丕才轻叹一声,他和常锦煜一样,都是冷漠的看客罢了。

换作几十年前,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有恩必还,有仇必报,遇到这种事情,他们肯定头脑一热就去了,满心都是为兄弟两肋插刀,哪有功夫操心别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常锦煜是魔教教主,安丕才是青龙门门主,不说他们,就说张双璧,他如今是镇峨王,都各有各的顾虑,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安丕才在长廊中久久地伫立,过了很久,直到廊上的铜铃声响起,他才清醒过来。

那些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他想,他的人生分成三段,第一个节点在他从落雁门叛逃到青龙门的时候,第二个节点在五诀联璧各奔东西之时。

叛逃之前的人生是活在虚妄的幻想中,满心以为这世上真存在什么公道。

叛逃之后,遇到常锦煜,然后是张双璧,常灯,汶云水,他又觉得这世间也值得走一遭。

五诀联璧各奔东西之后,几十年来,无论再发生什么事情,他的人生也已成定局。

侍女立于安丕才的身后,低眉顺眼,恭恭敬敬地开口唤他,说:老爷请您前去大堂。

好,我知晓了。安丕才换上一副好脾气的模样,转身冲她微笑,这就过去。

安丕才说完,迈开步子,沿着曲折迂回的走廊,朝大堂的方向走去,他想,张双璧邀请聂秋和方岐生过去,应该是终于想通了,所以想要问问聂秋,常灯和汶云水的消息;又准备问问方岐生,他当时所说的师父不是我杀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至于将他也一起邀请过去,原因并不难猜。

他抬头看向阴沉黯淡的天际,白惨惨一片,没有半点阳光,是镇峨冬日之际最常有的天气,朔风凌冽,穿堂而过,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冻得骨髓都能结成冰。

那些不能言说的,他会藏起来,埋在心底,等待它腐烂成泥,然后带进坟墓之中。

又或者,他还是会将这些残忍的真相告诉聂秋和方岐生,在漫长遥远的将来。

安丕才收回了视线,没有再犹豫,大步走过长廊,绕过几个弯,大堂便映入眼帘。

大堂的门大敞,他们三人果然在里面,长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却又算不上太夸张,基本上都是些清淡的口味,散发着热腾腾的雾气,在寂静寒冷的清晨显得愈发温暖。

听到动静,张双璧朝声音的来源处看去,抬起手来,示意安丕才坐到他身侧。

他一夜未睡,此时的神态算不上好,和另外两个被关在地牢中,无事可做,只能休养生息的人完全不同,他脸上是十足的疲惫,揉着眉心,声音中也带着股浓浓的倦意:既然都来了,那我就不和你们再兜圈子了,直接进入正题吧。

话音刚落,候在大堂内的侍女们鱼贯而出,末尾的那一个回身将大门严严实实地关紧了。

聂秋搁了盛着热粥的瓷碗,方岐生搁了象牙纹银箸,静静等待张双璧接下来的话。

因为估摸着正事要谈上许久,谈完之后也没了吃饭的心情,所以他们三人在安丕才来之前就先吃了些东西垫垫肚子,免得等会儿只能吃冷饭冷菜。

我必须得和你们说一句抱歉。张双璧轻叹一声,说道,之前是我冲动了,口不择言,所以才说出了那么一番话来,我并不是那个意思,希望你们不会介意。

我口中所说的五诀联璧,便是我、安丕才、常锦煜、常灯、汶云水五个人,我们五人曾是生死之交,共游天下,看尽风花雪月后来,常锦煜和常灯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意见相左,起了争执,闹得很不愉快,五诀联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四分五裂,分道扬镳了。他缓缓解释道,聂秋,希望你能明白,我没有责怪常灯的意思,也不觉得他亏欠我什么,那句常灯和常锦煜的弟子竟然选择结交只是我一时冲动才脱口而出的,没有任何意义。

聂秋听着,想,他一开始确实是被张双璧的这话所激怒了,但是,后来从玄武那里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好像又能够理解这位镇峨王的所作所为了。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张双璧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不惜低头向他们这些晚辈道歉。

他与方岐生略略对视一眼,点头应道:我明白。

张双璧的视线有片刻的飘忽,他难得紧张起来,停顿了许久,然后认认真真地与聂秋对视,声音中有小心翼翼的试探,也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期待,开口说道:说来也是惭愧,因为我的固执,我一直都没有和他们二人联系过,算来已有二十多年未曾往来。

紧接着,他问:常灯和汶云水,如今在何处?他们过得还好吗?

安丕才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一紧,暗想,张双璧终究还是问出了口。

他们都不可能只活在那陈旧的,一年半载的时光之中。

同样,张双璧也不能。

那一句未曾说出口的问候,也该让他知晓了。

第159章 、不归

张双璧的话一出, 偌大的堂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一时间只能听得见清浅的呼吸声,所有的话语仿佛都随着他这句话而消失殆尽。

这突如其来的沉默让张双璧不由得皱起眉头,太奇怪了, 他想,这不过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即使是三岁孩童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上来, 更别说是聂秋了。

然后,他又逐渐意识到这场沉默对于他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常灯的弟子垂眸避开了他的视线,眸光闪烁不定, 被垂下的眼帘所遮蔽, 倒映出一片阴影, 他脸上的神色原本是谦逊得体的,宽和的,此时此刻却多了几分凝重和犹疑。

张双璧霎时像是被一场倾盆大雨淋得浑身湿透,寒气窜进他的骨子里, 他没有带伞,也不知道找个地方避雨, 只能愣愣地站在原地,满心祈祷这场暴雨的离去。

但是, 雨是不会停下来的。

聂秋停顿了一会儿, 还是重新抬起了头,和张双璧对视, 似乎是想要明明白白、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他,是出于对自己的尊敬, 还是出于他难以言说的私心,张双璧不清楚。

张双璧唯一清楚的,是聂秋接下来那句简洁明了的回答。

家师与汶师父, 五年前就已辞世。他如此说道,语气悲伤又无奈。

张双璧有片刻的失神。他听到了聂秋的话,也能够明白他每个字的意思,可拼凑在一起就变成了另外一句他完全听不懂的话,是异国的语言,是深夜的呓语,隐晦,模糊不清,直到他的手指无意间碰到了银制的酒杯时,那种冰冷的触感让他猛地清醒过来。

就像是轻飘飘的,一脚踏空,很快又坠了下去,摔得头破血流,肝肠寸断。

意识回笼,他才忽然感觉到了一丝一缕的痛意,又痛又痒,直顶在他的心口上。

张双璧甚至觉得那短短的半载时光很荒谬,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他在某时某刻为了圆满自己逃离囚笼的心愿所臆想出来的罢了,然而,他身侧的青龙门门主又确确实实在此处。

他试图去回忆常灯和汶云水的长相,却只能窥见一点被水迹所晕染开的轮廓。

流年可恨,韶光可恨,无论是想忘记的,还是不想忘记的,最终都会渐渐淡去。

他以前连提起这两个人都不愿提起,但又总是无法绕开,他们就横亘在他的回忆深处,清晰如昨,可如今他旧事重提,愿意放下那些矜傲,主动低头,为什么偏偏就记不清楚了?

为什么?

张双璧听见自己如此问道,发出的声音都不像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

山匪来寻仇,与门内收留的弟子里应外合,在水中下了药,趁着夜黑风高之际,趁着所有人都没有防备、浑身瘫软的时候聂秋顿了顿,破坏了竹林阵法,闯入沉云阁,四处烧杀抢掠,不留活口,而我则是侥幸逃出的最后一个沉云阁弟子。

他只是一笔带过,很简略,唇齿间却仿佛还能尝到那时候浓郁得呛人的腥甜味道。

聂秋并不想将沉云阁的事情翻来覆去地说。他不想提到那时候的惨状,不想说师姐给他留下的刀穗,不想描述师父是如何将含霜和饮火交给他的,更不想以此来博得同情。

就算他在山崖下的暴雨中淋了整整一夜,就算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将那副脆弱易碎的躯壳调养好,就算他将一辈子该流的眼泪都在那个时候流得干干净净他也不想提。

告诉方岐生就够了,其他的人,无论他们准备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真相,聂秋都不关心。

他刚想到这里,温热的手指就探了过来,指腹上有一层薄薄的茧,按在他的手腕上,卷起半截袖口,沿着脉搏跳动的地方往里面摸索,然后又翻过手掌,干脆握住他的手。

他是把所有的不好情绪都写在脸上了吗?

聂秋不动声色地垂眸看了一眼桌面下他们交叠的手掌,不禁有点害臊,用拇指按了按方岐生那截连结手掌和手腕的骨头,力度放得很轻,几乎只是蹭了一下,像是在安抚,又像是在示意自己没事然后他很缓慢地抽出手来,重新看向坐在他不远处的张双璧。

张双璧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小动作,他沉思良久,终于抬起了头,问道:是谁?

是哪个地方的山匪,为何结仇,他们背后是否有什么大人物,这些,你可知晓?

聂秋看着张双璧,恍然间发现面前的人已经将起先那种进退有度的从容敛去,也将得知了友人死讯后的茫然无措敛去,换上了世人所更加熟知的模样,神情肃穆,眉宇间是在这常年大风的镇峨所凝结的寒霜,声音没有任何颤抖,冷静又自持,是认认真真在问他。

见聂秋没有回答,张双璧以为他是在顾虑什么,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敲,说道:江湖与庙堂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但也有例外。既然江湖规矩行不通,那就交由我王府来解决。

聂秋的喉结滚了滚,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凝滞的窒息感,就堵在他的喉咙处,难以下咽。

您平定天下后便将兵权拱手相让,只留守城军几千,不再插手朝中事,世人皆知

他还想说,如果你调用兵权,皇帝就会注意到镇峨,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当他望进张双璧的眼底时,那些话就没能说得出口。

这位镇峨王的眼底是一片明澈,像经年不融的冰雪,寒冷刺骨,又不掺一丝杂质。

如同冬夜中沉沉的暮霭,如同一席烟雨笼罩的湖泊,如同晨时山间蒸腾的朝雾。

晚辈就不要操心这些了。张双璧按了按指节,沉声说道,朝廷的浑水有多深,那些阴谋诡计有多么肮脏低贱,又有多么有效,我认为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他有自信,自己不需要耗费一兵一卒,便能叫敌人溃不成军,退避三尺。

张双璧,不准备花太多时间去追悼,他要先解决所有该解决的,还没有解决的事情。

安丕才握住杯子的手微微一晃,险些溅出几滴滚烫的茶水,又被他稳稳地接住了。

身为人父,身为镇峨王,流淌的岁月将他那些棱角都磨平,却还不忘留下他的意气。

常锦煜,你我都错了,反倒是常灯看得最通透。

他想,他们都以为张双璧是五诀联璧之中性情变化最大的那个,没想到,他们才是。

这人依旧是当年那个有恩必还,有仇必报的少年。

张双璧说完这番话之后,大堂内再一次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很奇怪,当聂秋听了他的话之后,忽然之间就释然了。

喉咙处那块堵塞住气息的郁结渐渐化去,取而代之的是让人豁然开朗的凉爽清风。

聂秋没有将后来的事情说出口,是有意试探,兜兜转转,终于得到了张双璧的答案。

至少,他现在知道了,原来常灯和汶云水还有这样一个旧友,会为他们两肋插刀。

如果他那时候没能逃出来,多年之后,也会有人发现沉云阁的惨状,会执着如他,沿线索一路追查下去,为沉云阁的孤魂洗净冤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即使一切已经成定局,至少他现在知道一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