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93)(1 / 1)

作品:《明月席地而坐(重生)

那时候,在副教主震惊的眼神中,常锦煜缓和了嗓音,说道:他的死是你的错啊。

你的儿子情绪不佳,身为父亲的你不知道也就罢了,反倒来质问我?细细簌簌的,是他换了个更加舒服的姿势,双手并拢,放在膝上,冷眼看这个可怜人,而我,我要收谁为徒,要选谁当教主,是我的事情,跟你们有什么关系?难道还要向你们报备一声么?

常锦煜用最后一句话彻底击溃了副门主的理智。

还有选择死,是最没出息的行为。他确实是不适合这个位子。

后来?后来方岐生听到里面传来几声闷哼,是副门主想要动手,但是却被常锦煜轻轻松松地化解,他就只是抬了抬膝盖,副门主便飞了出去,撞碎了门,一身狼狈,倒在碎渣中。

此番纠葛结仇,副门主将方岐生也怨恨上,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魔教的宴会上,距副门主的儿子死去已有三年了,常锦煜甚至都以为他已经想通了。

毕竟他能笑着敬酒,笑着祝教主长命百岁,祝方岐生前途坦荡。

结果哪里想得到,只是回去取个东西的工夫,常锦煜再回来的时候,就发现方岐生满脸青紫地躺在地上,喘不上气,黄盛被丢进了蛇窟,哭都哭不出来。

好在他赶到的时候还不算迟,又惊又怒,勉强将方岐生和黄盛救了回来。

但是从那以后,方岐生体内的血液就带上了毒,极不稳定,隔三岔五会复发。黄盛也怕上了蛇,回去之后闷在被窝里一宿未睡,要是看见蛇,他能吓得满脸苍白,干呕不止。

常锦煜是这么处置副门主的。

他脸上是再明显不过的笑,却阴森冷酷得叫人腿软,语气也是温和的,一字一顿,却像是判下了死罪。他对副门主说道:我不会杀你,我要你活下去。

死了就太痛快了,像你那儿子一样。所以你还是活着吧,在人世间永受煎熬。

不止是副门主,还有觊觎魔教已久的神鼎门,一些道貌岸然的正道之人,发现常锦煜无处下手,那就对他的徒弟、下一任教主下手,如此一来不就能永除后患了吗。

看,魔教就是这样,里外的人都抱有杀心。

方岐生这一辈子活得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身边的人都想方设法地要害他。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对魔教教主的位子没有任何好感。

那位子是冷的,底下堆满了血肉尸骸,真的没有吸引他的地方。

常锦煜失踪后,方岐生被推着,怂恿着登上了教主的位子,可他心里还是有侥幸,觉得常锦煜还活着,而他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都只是为了常锦煜的归来铺的基石。

于是他在稳定了魔教的局势之后,就离开了总舵,前往四门。

这几个门主到底服不服气,方岐生完全不关心,他只想把常锦煜找回来。

无可否认,常锦煜对于方岐生来说就像父辈,是家人,所以他要坚持去找,即使是一点渺然的希望,他也得牢牢地抓在手心里。又或者,方岐生想找回常锦煜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还存了一星半点的私心,并不想要坐上教主之位,只想把它还给该还的人。

他登上教主位子的时候是十八岁。

整整一个月,方岐生都没有睡上好觉,经常在半夜点上灯,一坐就是一晚上。

他真的怕。

常锦煜只教了他一些东西就失踪了,而他基本上什么都不知道,匆匆忙忙地就接过了教主之位。面上要装得严肃冷酷,不然制不住底下虎视眈眈的人;要克制自己,喜欢甜的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可能会有人对他下毒;心里所想所念,无人可说,无人能说。

方岐生的头一年,就是这么度过的。

他都记不清自己生辰那天在干什么了,应该和往常一样,在处理公事的过程中过去了。

然后他就慢慢地习惯了,寻找常锦煜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就只剩了个空壳子,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在午夜梦回时惊醒后的安稳与舒心。

即使他一开始并不想当教主,却还是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习惯了这个位子,也有了某种责任感,变得可以为了魔教的前途付出所有。

而现在聂秋将薄薄的窗户纸捅破,对方岐生说,你看,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方岐生想,他此时的心情,不止有被说中心事的慌张,还有记起初心时的惭愧。

聂秋不知道方岐生此时是如何的思绪万千。

他想的是,这一世,即使方岐生表现出来的担忧与无措也只是偶然能窥见一点,聂秋说你要找的人就快找到了,莫要心急,方岐生就笑着回借你吉言,面上瞧不出半点端倪,好像他根本就不着急,找常锦煜也只是因为责任感所致

而上一世的方岐生直到最后都还没有放弃寻找常锦煜,即使是镇压四门之后也仍旧经常外出游荡,如此坚持,常锦煜对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聂秋想到此处,觉得有点心疼,若不是上一世的经历,他可能真的以为方岐生释然了。

那他能怎么样呢?

他只能加倍地对方岐生好,让他知道,他的家人不止有常锦煜。

还有他聂秋。

第121章 、隐秘

方岐生缓慢地叹出一口气。

他往后靠了靠, 半个身子都窝进聂秋怀里,脑袋枕在他肩上。因为距离足够近,所以能够感觉到对方的温度, 很温暖,又不至于热得烫人,就连心跳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让人感到安心。

是, 我有点害怕。方岐生说道,我其实原本并不想当这个魔教教主。

聂秋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时不时地应上两声, 表示自己正在听。

听他师父那一辈的纠葛;听他九岁那年是如何遭受毒手的;听他十二岁那年是如何和黄盛因为一件小事而打得头破血流的;听他十三岁那年第一次沾了血的感觉;听他十五岁那年偷偷把常锦煜藏起来的风筝翻出来, 在夜晚的骤风细雨中欢喜又畅快地奔跑;听他十八岁那年接到常锦煜失踪的消息后,又去魔教的高台上把恨不得醉死在酒中的黄盛拎下来

然后聂秋就想,要是他们从小时候就认识,那该有多好。

赶在常锦煜失踪, 方岐生还没成为教主之前。

赶在沉云阁覆灭,聂秋还没有心如死灰之前。

那时候的他们二人, 应该才是最真实的、最坦荡洒脱、毫无顾虑的。

方岐生半夜里忽然起了兴致,要去放风筝, 就能把聂秋也喊起来, 两个人偷偷摸到常锦煜的书房里,熟练地躲开重重机关, 就为了拿一个纸糊的小玩意儿,拿到手之后还欢喜得不行, 明明外头黑漆漆的,还要顶着风雨跑到魔教的后山去放风筝。

聂秋每次见了聂家的小厮后,捧着一袋子的甜食, 心里苦恼,绕过层层竹林阵法,碧绿的颜色褪去,就能看到方岐生正坐在一树繁花下,见他回来了,眼睛亮亮的,唤他师兄,伸手就问他要那些甜得腻人的甜食,匆匆赶来的汶五和汶二见了,扑过来就要抢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他已经觉得自己足够幸运了。

幸好他重新活了一世,遇见了喜欢的人,结交了知心的朋友。

聂秋现在每次回想起上一世和方岐生寥寥的几句交谈,就忍不住觉得后悔又难过,若是他能够早点离开正道,抛下一切身份,坦诚地和方岐生谈一谈,或许一切都不同。

因为不必要的隐瞒而失去拥有的东西,确实不划算。

他揽住方岐生,侧过脸,嘴唇在他的鬓间轻轻地磨蹭,也不是要亲,就只是贴在那一块温热的皮肤上,那里生长出的碎发意外的柔软,叫人心痒痒。

方岐生感觉到痒,边笑,边忍不住抬手去推聂秋,问他:到底要不要亲了?

此时已经夜幕低垂,谈话的时候他们就坐到了床边去,深色的床帐堆在床角处,又沿着边缘滑下,堪堪离地面还有几寸距离,一声不吭,温柔又静默,就等着被扯下,遮挡住床笫之上的一席明媚春光方岐生觉得自己是想多了。

毕竟聂秋好像完全没有那个意思。

刚刚倾诉了一通,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方岐生说完之后就释然了,也总归理解了聂秋讲沉云阁往事的那天晚上为什么有点紧张。

换了他也照样紧张。

毕竟这算是把自己最真实彻底的一面讲出来,就怕对方不肯接受这番好意。

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气氛正好,不做点什么事情委实说不过去。

结果聂秋一脸的正直,端的是清清白白、心无邪念。

于是方岐生只好先开口试探一句要不要亲。

然后,聂秋就真的依他所说,凑过来浅浅地吻了一下,很快又退了回去,也不想着做更深入的事情,面上有一丝犹豫,表情凝重,说道:生生,我想跟你讲一件事。

方岐生勉强抑制住怒气,问他:有多重要?明天再讲不行吗?

聂秋愣了愣,你等会儿是有什么事要做吗?我还以为你现在有时间。

魔教教主被他这话一哽,还真想不出来该怎么回答他。

好,行,聂秋,我们来日方长。

那我就听听你到底是有多重要的事要说吧。

要是你说的事情重要不过春宵苦短,看我怎么收拾你。

收拾好情绪之后,方岐生将那些小心思都抛掷脑后,说道:你要跟我说什么事情?

其实直到刚才,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告诉你。聂秋松开了揽住方岐生的手,双手交叠在膝盖上,坐得端端正正,脸上没有笑意,仔细看去,或许更多的是担忧,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很离奇,你或许会觉得我在和你开玩笑,但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他说:方岐生,我活了二十四年了,今年的岁数应该是二十四,而不是二十。

见方岐生一副茫然的模样,聂秋又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我二十四岁那年,在邀仙台举行祭天大典时,死在了戚潜渊的手底下。然后我就陷入了一片黑暗,再次恢复意识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回到了四年前,就躺在望山客栈中,正准备第二天回到聂家。

也就是说,我重新回到了二十岁的这年。

方岐生有些晕了,等等,按你这个说法,那天晚上阻止了季望鹤派来的刺客的

是四年后的我,也就是现在跟你交谈的这个我。聂秋说道,原本,四年前的我,其实并没有察觉到刺客,也没有出手相助,只是在第二天的马车上和你见了一面,说了几乎一样的话,然后我就回了皇城,回到聂家,去准备一个月后的祭天大典,从此与你分道扬镳。

说实话,我很想相信你所说的,但是你总得给我点证据。

方岐生嘴上虽然是这么说,心里却没有多相信不是说他不相信聂秋,就凭聂秋这副严肃的表情,稍微对他了解的人也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但是方岐生实在是没办法想象世上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情,他可是不信天道仙术这类东西的人。

聂秋想了想,表情忽然变得有些奇怪,假设,假设你有个正道的死敌,深仇大恨,但是因为你们二人的实力相近,身份相似,所以一直都没办法解决掉对方。正巧他的相貌还算出众,正巧又有好些人因为他的相貌而觉得他的那些名誉地位都是用一些拿不上台面的手段得来的,你会不会令玄武门将消息传播得更广,好让他彻彻底底名誉扫地?

既然他这么说了,方岐生就认真想了一下,感觉自己是有可能这么做的。

这招是以前从常锦煜那里学来的,很管用,毕竟正道都是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比谁都重视这些浮名,若是想要毁掉一个正道的人,先毁了他的清誉,让他人人喊打,之后的事情就很好解决了,要么是趁机拉进魔教,要么就是直接斩草除根,永诀后患。

聂秋说:你的这个死敌就是我。

方岐生一下子没缓过来,被呛得连连咳嗽,差点喘不上气,按着胸口呼吸了好一阵子才平复下来,抬眼去看坐在身旁的聂秋,又觉得他有点陌生,你真的没有跟我开玩笑?

你之前问过我,这个痕迹是不是烧痕。聂秋挽起袖子,将缠绕在手腕上的红绳向上提去,铜铃摇曳,露出那一截皮肤,还有上面宛如烧痕一般的痕迹,是三轮交相辉映的弦月,我现在回答你,这不是烧痕,是名为三壶月的,只有传说中才存在的东西。

有这么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

珺瑶仙子被贬入凡间,只好在一处小酒肆落了脚。她饮着酒对月而坐,恍惚间似乎看见弦月在酒坛中化为了三轮弦月,抬眼一看,弦月高挂,清亮明澈。

她走出酒肆想要用手触碰那轮离得极近的月亮,却没注意到自己已经走到了水池旁,一脚踏空,跌入了池中,水面盖过头顶,明月四散,才明白那些天宫的回忆不过一场大梦。不过为时已晚,她落入了水池中,就再也没能再浮起来,残存的尸骸便随着时间在水底沉着,化成了个宝物,似有三轮弦月交叠,由此取名为三壶月。

方岐生摸着聂秋手腕上的痕迹,是真的像烧痕一般,那块皮肉好像新长出来没多久,边缘处还泛着红,可偏偏这痕迹又足够特别,仔细看去,确实如同聂秋所说,和月亮一样。

他问:既然是传说,那为何这故事如此奇怪?编造这故事的人难道都没有想过,那个所谓的珺瑶是神仙,又不是普通人,神仙落进池子中,怎么可能会简简单单地被淹死?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聂秋垂眼去看自己手腕上许久没有过动静的痕迹,说道,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头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这位珺瑶仙子实际上就是凡人,只不过编造这故事的人添了许多臆想的东西罢了。

但这痕迹是我重生之后才浮现在我手腕上的。而且,从望山客栈醒来的那一夜开始,我时不时就会感觉到浑身滚烫,是从三壶月传来的,那种浴火焚烧时的感觉关于这一点,你应该多多少少有所察觉,在清昌镇的时候,我的脸色可算不上有多好。

见方岐生回忆起来了什么似的,聂秋继续说道:直到步尘缘将步家铜铃交给我,红绳缠在三壶月的痕迹之上,有了铜铃的庇护,使用三壶月所带来的后果才消失了。但是,如果我将铜铃取下来,很快就会感觉疼痛难忍,宛如投身火炉,熊熊大火要将人吞噬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