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90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才没有,她明明最爱的就是姐姐。

斜对门,男生的屋子里头,苏木正在翻来覆去。

无苦打着呵欠问师兄:“你干嘛不睡觉啊?要是睡不着,给我念会清心咒吧。”

苏木声音闷闷的:“大姐以后每晚都回来住。”

无苦立刻双眼放光:“太好了,我看小二姐还怎么抢元元!”

小二姐坏死了,每天晚上都要搂着元元睡觉。

现在元元张口闭口就是蕊蕊姨姨,他这个哥哥都要后退一射之地了。

苏木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他一扭头,闷闷地背过身去。

黑暗中,少年轻轻摩挲自己的嘴唇,仿佛陷入幻境当中。

幻境里,他的嘴唇有温暖柔软的触觉。

隔了一道墙,林建明跟魏镇长谈性甚浓,同样丝毫没有睡意。

“老魏,你跟我兜个底,你到底是什么想法?”

林建明躺上床,盖了被子,认真地问魏镇长。

老魏一开始装死,后面被催的没办法,只得打着呵欠应答:“没想法,先守着我那一亩三分地把日子给过起来。”

他心里头真正的想法是以港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开来。

坐在办公室里头看文件不是他喜欢做的事。

他就乐意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去走一走,转一转,看看真正的情况。

眼下形势好,得趁机将水镇并过来。

大规模生产都是这样,你的产量越高,单个支出的成本就越低。

魏镇长心里头那本帐可是翻得哗啦啦响呢。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林建明字斟句酌,“你现在能够把摊子铺起来,是因为有免费的能源供应。”

魏镇长笑出了声:“咱们港镇替城里人担着风险,总不能一点好处都没有吧。”

他知道自己不像个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成天跟个生意人一样,总是打着小算盘,一分一厘的往家里头挪家当。

“穷啊!”魏镇长叹了口气,“但凡咱们家底子厚一点,我愿意冒那风险。”

自古都是富贵险中求,现在他也给水镇指条路,养蟑螂去。

林建明哑然失笑:“你还真听那丫头胡说八道啊。我跟你说,你不搭理她这一茬,过一个月她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我倒是觉得有点儿道理。”魏镇长转过头来,“我这次上城里头,其实是想找专家询问黑水虻养殖问题。”

林建明一时没反应过来:“那是个什么玩意头?”

“一种大苍蝇。”魏镇长来了精神,“别看这玩意儿不起眼,养鸡养鱼养王八据说可好了。从外国引进的。”

林建明立刻警觉起来:“你可小心点儿,当初引进水花生水葫芦的时候,都说可好了。你看看,现在大家都愁应该怎么办。”

魏镇长胆大包天:“不愁,我去秋宝的那个塘里头看了,种了水芹菜,水葫芦就不长了。”

既然这样,那就先将塘清一遍,然后都种水芹菜跟空心菜。

这长出来的东西,就算人不吃,直接给家禽家畜的饲料都是好的。

“水花生呢?”林建明跟他杠了起来,“我告诉你,引进的东西只要没天敌,肯定都会泛滥成灾。”

魏镇长笑了起来:“你还别说,我真听说了个好玩意儿,叫叶甲,专门吃水花生的。”

林建明正色道:“别到时候把这叶甲引进来,你的水稻蔬菜瓜果全都遭殃。”

魏镇长摇头:“我在他们的实验室看了,这玩意儿邪门,就吃水花生,其余的东西根本不碰。”

哎哟,当时看到他叫一个目瞪口呆呀。

他就不明白了,那水花生到底美味可口在什么地方?明明连鸡鸭鹅跟猪都嫌弃的东西。

他准备弄个大棚做实验,专门看消灭水花生的效果。

万一情况不好的话,最多也就是毁了一大棚的蔬菜。

现在他们搞生态种植养殖,最头疼的就是水花生。

这玩意儿实在太厉害了,不用农药,光靠人工处理,消耗的成本太高。

“叶甲不用担心,麻雀吃呢。”魏镇长笑了起来,“真正不行的话,咱们就放麻雀。”

别以为麻雀爱吃粮食,人家是到了冬天没东西吃,才会打粮食的主意,平常基本上是各种小虫子。

魏镇长谈性甚浓:“就是有麻雀吃了咱们的庄稼,也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粮食吃了没有问题。”

到其他地方去看看,现在哪还有那么多麻雀呀。

林建明觉得这人真是胆大包天,想到了就要做,一点儿都不考虑后果。

魏镇长意犹未尽,扭头看林建明:“你想说什么?”

话头子还是他起的呢。

林建明犹豫了一下:“水镇,老魏,我想在水镇建个发电厂。”

水镇距离江州城其实很近,但因为路没修好,走水路又绕一个大弯子,所以才显得偏僻了。

林建明之所以将主意打到水镇头上,是因为城里地实在批不下来。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乖乖隆地洞,魏镇长陡然一惊,这可不是小事儿。

还说他异想天开,他倒觉得林建明想得太远。

林建明苦笑:“还不是电不够用。”

电老虎实在太难打交道了,几头猪都喂不饱。

“厂里的机器又不能停,停下来损失太大了。”林建明叹了口气。

他没有将话说完。

他还想着有了发电厂,不仅能够供应红星纺织厂的日常生产,还能倒腾点其他什么的东西。

“你打算怎么发电?”魏镇长来了兴趣,“跟蕊蕊似的,弄个风车发电?”

哎哟,别说,那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居然不仅供应了山上的果树灌溉需求,连秋宝新盖的猪舍都靠那发电机供应电。

如果不是秋宝嫌弃将原本的养猪场电力系统再改造一下太麻烦,就那个发电机,供应养猪场绰绰有余。

林建明笑着摇摇头:“他哪里是怕麻烦,是怕出事。”

小规模的倒腾一下,就算有什么问题损失也不大。

可要是搭上整个养猪场,那成本就太高了。

魏镇长聪明地跳过了这一节,只追问:“你也打算用风力发电?”

林建明迟疑了一下:“其实要说稳当,还是火力发电最稳当。”

只要煤炭源源不断地烧着就好。

魏镇长摇摇头:“那水镇不适合,污染真的太大了。”

这冒出来的烟,到时候被风一吹,连港镇也要受牵连。

“你要是搞个风力太阳能发电什么的,我举双手赞成。可你要搞这个的话,我点不了头。”

林建明有点儿想抽烟,搞那些听着是挺好,但实际应用起来困难啊。

水镇虽然有山有河,但真算起来,不是风力多发达的地区,到时候是满足不了需要的。

他跟魏镇长打商量:“污染肯定是会控制的,你就考虑一下。”

魏镇长的算盘珠子拨得比谁都清,立马开始喊价:“我平白无故弄个发电厂回去,水镇人还不骂死我。”

“工作岗位,我给提供工作岗位。”林建明端正颜色,“发电厂的工人,我给留40个名额出来。纺织厂这块儿,我也给30个名额。”

走70个工人,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了。

魏镇长精明得很,对着老熟人也一点儿也不客气:“水镇人口可不少啊,你这大老板可得大方点。”

林建明无奈:“大不了到时候你们要用电,我这儿优先供应,保准比国家电网的便宜。”

在成本控制这一块,林建明是有信心的。

国家发电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那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他之所以打算自己发电,就是为了想要控制生产成本。

在商言商,他一个做生意的,更多的要从企业发展角度去考虑问题。

魏镇长心里头一惊,直接坐起身来:“老林,咱们兜个底,你这是不是要扩大生产规模了?”

林建明面色平静,没说是,但也没摇头。

魏镇长赶紧摆手:“这个你可得考虑市场。现在棉纺市场已经饱和了。”

否则怎么都那么多大纺织厂开不下去,仓库里头的货都积压着呢。

林建明笑了起来,慢条斯理道:“你知道去年咱们国家进口了多少纺织品?出口了多少吗?”

他报了两个数字。

魏镇长一时反应不过来:“什么意思?”

“到现在为止,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

魏镇长在心里头拨了一阵算盘珠子,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其实咱们自产的棉纱根本不够用?”

林建明点了点头:“对,这空缺的分量叫外国货给占了。”

他野心勃勃,他要将这部分市场给挤出来。

人家能做的,他们也能做,而且价廉物美。

魏镇长大骇,旋即失笑:“你呀,咱们江州纺织厂的厂长应当你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