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19节(1 / 1)

作品:《八十年代锦鲤运

她琢磨比较了一阵,觉得最保险的还是喂养食肉型鱼类,比方说黑鱼之类的,这样人家就不会把主意直接打到菜根上。

少量的菜干被啃食掉,问题不大,可是要是啃多了的话,菜肯定会死掉。

顾客笑了起来:“那没问题,我就怕我喂太多,把鱼给撑死了。”

店里头的客人发出了哄笑声。

林蕊带着顾客直接上三楼顶。刚好江州刚建成的电视发射塔灯光传过来,照的玻璃房跟个水晶宫似的,熠熠生辉。

客人啧啧赞叹:“哎哟,一直说要上来看看,都没留心。”

瞧瞧人家拾掇的叫一个漂亮,就是个小花园。

园子里头还挖了池子,养了花种了菜,走进去暖融融的,全是蔬菜特有的清香。

顾客看着池子里头摇头摆尾的鱼,夸了一句:“你这鱼长得好,味道肯定不错。”

林蕊笑容可掬:“您老再等等,等要过年的时候,保准让您头个尝鲜。”

客人连着泡沫盒买走了一板水生芹菜,保证鱼缸放在家里头靠近窗户的位置,既不让菜冻到了,也不让菜晒不到太阳。

林蕊看着手上的钱,摇了摇头,没想到她还卖起菜苗来了。

少女没当回事,直接回屋子里头,继续给舅太爷写信。

信息化呀,必须得搞起来,这是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良机之后,最好的腾飞机会。

哎呀,海湾战争打起来,影响到一定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吧。

算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写,狗头保命。

老顾客要求买菜苗只是今天的一个小插曲,可林蕊万万没想到电视传播的影响力居然如此之大。

不仅江州蔬菜研究所的菜苗,几乎都被凑热闹的市民们给搬空了。

就连林蕊的小玻璃房里头,满满当当的架子上密密麻麻种植的蔬菜,也叫大家哄抢一空。

玻璃房成了新的参观景点,不经常来饭店吃饭的人全都要上去看热闹,就连不相干的人也大老远跑过来瞧个稀奇。

最后王奶奶不得不安排个服务员在上头维持秩序,一次只能进去十个人,参观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这才勉强保住了林蕊的玻璃房。

饶是如此,因为反复的开门关门,里头保温受到影响,差点没冻死蔬菜。

林蕊看着被扫荡一空的架子,就连蔬菜墙现在也光秃秃。

少女心有余悸,妈呀,江州有这么多人养鱼吗?

她以前怎么从来都不知道?

无苦摆弄着自己手上的鱼缸,认真地点点头:“二姐,你好好卖菜苗。”

这样他的鱼缸才能卖得好啊!

大家都是看完了二姐的玻璃房,才兴冲冲地过来买鱼缸,买小鱼小虾,然后领回家去种。

林蕊没好气地拍了下他的脑袋,转过头认真地看苏木:“盒子农场,咱们的盒子农场,应当可以搞起来了。”

亲,你家没地方摆大鱼缸的话,没关系,我们的盒子农场可以满足你种菜养花的心愿。

第273章 田头新景观(捉虫)

一直到放寒假, 林蕊也没有收到薛副教授的回信。

不知道是信件延误了, 还是薛副教授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收集相关资料。

反正信件迟迟没有回应。

林蕊急得不得了, 她真希望薛副教授能直接告诉自己电话号码。

这国际长途的钱,她来出就好。

她请居委会大妈帮忙在街道设立的回收箱中已经积攒了不少废旧电池,也只能暂且放着。

因为她不想这些电池直接被埋在地底下。

林蕊哀嚎了一身, 在床上打了个滚儿,忙打起精神起身下床。

东边不亮西边亮, 她的盒子农场倒是卖得很不错。

大约是进了腊月就有新年气氛, 人们好像很愿意往家里头搬一些新鲜的玩意儿。

林蕊对盒子农场进行了改造, 将它们做成了架子,最下面一层摆放鱼缸, 上面三层海绵上种的都是蔬菜。

她原本还想做成收纳盒模式,就是直接将菜挂在墙上,但是因为防止水渗入墙内是个大工程,最后不得不放弃。

其实单靠卖盒子, 本身挣不了什么钱。

林蕊的目的是源源不断地出售菜苗以及鱼苗。

放寒假之后,她成天在家里头倒腾这些,忙的连出去玩都顾不上。

郑大夫放假回家,跟着丈夫在场子里头忙进忙出好些天, 回到家端起饭碗的时候, 看着小女儿突然间反应过来:“你怎么没回去看老太啊。”

林蕊往嘴里头扒着饭,压根不看母亲:“我这儿正忙着呢。”

趁着新年前, 她要把生意做出规模来。

“行了,放着吧。”郑大夫不明, 所以直接替女儿做安排,“你把东西拾掇好了,我们替你处理。你就心宽宽地回去玩吧。”

往常只要一放假,小丫头就迫不及待往乡下跑。

明明是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娃,却比乡下孩子还爱野。

林蕊夹了块鱼肉,慢条斯理地挑着刺,拒绝了母亲的安排:“不用,你跟爸妈忙你们的吧,我自己处理就好。”

郑大夫这才察觉到不对。

小女儿虽然挣钱有瘾,可现在她成天就是重复性的卖她的盒子农场。

照她的脾气,肯定早就烦了,一心要琢磨其他挣钱的门路。

当妈的人逗女儿:“你的食品厂不开了呀?不是说要搬到金山县去吗?地方选好没有?厂房建起来了吗?”

林蕊闷头扒饭,声音含混:“在看呢,我没顾上。”

无苦已经不耐烦起来:“二姐,你再不回去我要回去了。我要带元元去看老太。”

嘴里头塞得鼓鼓囊囊的小丫头含着饭附和:“老太。”

老太顶顶好了,老太夸元元聪明,夸元元漂亮。

郑大夫顺势吩咐女儿:“去吧,你们都回去住两天,正好也叫你王奶奶清静清静。”

吃过饭以后,她拉着大女儿悄悄地问:“怎么了这丫头?”

林鑫摇摇头,无奈道:“闹脾气呢,现在都听不得港镇两个字。”

郑大夫稀奇了:“这谁得罪她了?脾气这么大。”

林鑫叹了口气,洗着手上的碗:“还不是垃圾厂的事情闹的,蕊蕊现在心里头还堵得慌呢。”

郑大夫哭笑不得:“这丫头气性还挺大啊。”

“何止。”林鑫摇了摇头,“偷偷哭过好几回,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郑大夫苦笑:“总要有地方建垃圾处理厂啊。不选在港镇也会是其他地方,大家都不乐意的话,那垃圾只能放着臭掉啊,到时候造成的污染更大。”

林鑫放下手中的抹布,拧上水龙头,唉了一声:“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老实说,我心里头也犯着嘀咕。”

江州又不是没有贫瘠的地方,直接找个荒山将垃圾弄过去处理,岂不是更合适?

“嘀咕个啥?”郑大夫倒是很乐观,“这事儿处理的好,反而是个机会。”

要没垃圾厂,哪儿来的免费沼气,这世上就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带她回去的时候管着点她,别让她再闹腾,知道不?”郑大夫吩咐大女儿。

她俩是郑家村的娇客,发再大的脾气,闹腾得再厉害,都能随时拍拍屁股走人。

外公外婆还有舅妈他们不一样,他们可还要在村里头生活呢。

林鑫擦干手,对着母亲摇摇头:“这我可管不了她,蕊蕊那个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平常她说多管着点儿吧,母亲老是舍不得,现在见识到厉害了吧?

说着,林家大女儿一扭头,出了厨房门。

郑大夫哭笑不得,嗐,这丫头也闹起脾气来了。

当妈的人到底不放心。

第二天她愣是抽出空来,拎着从上海给父母还有弟媳妇以及侄儿买的礼物,亲自带队回港镇。

在公交车上,她千叮咛万嘱咐:“不许作妖啊,老太太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成天还惦记着你。”

林蕊撅着嘴巴,脑袋靠在她妈肩膀上,反正她不痛快,她心里头可膈应了。

郑大夫看着她的样子就来气,坐在车子上又不好拍屁.股,只能恨恨地捏了下她的脸。

公交车到港镇停下,他们一下车没走几步路,就碰到魏镇长一行人。

一镇父母官主动跟郑家人打招呼,结果林蕊直接回了他个后脑勺,主动去抱小元元了。

郑大夫眼皮子直跳,只能假装没看到,只与魏镇长寒暄几句便要去找马自达。

魏镇长像是完全没有发现林蕊的冷淡态度,脸上的笑容半点都不变:“正好蕊蕊来家了,叔叔有个问题想请教。”

林蕊跟没听见一样,直接抱着小元元去买糖葫芦。

不想魏镇长居然直接跟上,一边笑呵呵的跟卖糖葫芦的大爷打招呼,一边直接掏出钱来,笑着对小元元说:“爷爷请我们元元吃糖果果。”

山楂果儿对于三岁的小姑娘来说实在太酸了。

魏镇长帮忙要的是裹着橘子瓣的糖葫芦。

林蕊在心中佩服魏镇长的能耐,居然能够记住一个三岁女童的名字。

魏镇长将糖葫芦递到元元手上,笑容满面地看向林蕊:“叔叔想问问蒌蒿能长在水上不?”

蒌蒿这种植物是野菜出身,相当皮实。即使水漫过根,只要还流着茎尖在水面上,等到水退去之后,它还能够继续生长。

只是漫水的这段时间,它的生长基本上是停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