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百七十六章 结束和离场(1 / 1)

作品:《最强科技丹师

十三种丹药,一二三品都有,每种三枚,也就是一共三十九枚。

虽然相比于前面的一百多种,几百枚的数量少了很多,但却也算是一份成果,至少也可以给这次比赛增加几百积分,已经十分不错了。

不过,想要将这十三种丹药炼制出来,却要比前面的丹药,稍微费事一点,也要多花一点心思。

主要是,炼制材料有限,李丹为了防止意外,浪费和错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药材炼制和药性分配问题。

就比如说,前四炉丹药几乎都是由紫参为材料炼制而成。

由于不同丹药需要用到紫参中不同的药性成分,所以在粹练之后不能直接炼丹,而是需要将各种药性分开,作为二次炼丹材料,暂时封存起来才行。

虽然过程稍微麻烦了一点,也耽搁了一些时间,但对于李丹而言并不算困难,只是稍稍花些时间罢了。

也正因为如此,十三种丹药炼制,虽然也应用了一次多丹和二炉炼制的技巧,但却没有节省太多时间。

仅仅十三炉丹药而已,却足足用了半个小时,也就是三十分钟,平均一炉超过了二分半,这可比前面一二三品炼制的平均时间要高上不少。

“不过,还好这巳经是最后的炼制了,若是换在前面那些丹药的炼制中,恐怕要多增加不少时间……”李丹比较庆幸道。

此时距离第二赛制比赛结束,也只剩下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了。

只有这么一点时间,李丹也不准备继续炼制了,而是想要检查和清点一下自己这次比宝贝的炼丹收获。

实际上,李丹也是炼无可炼,手上已经连半分药材也没有了,全都变成了丹药。

甚至连最后一点药材边角料和残渣也被李丹充分利用,炼成了百草丹和饲兽丹,充实了他的炼丹成果。

而李丹的这些成果,被分门别类,全部陈放在了一个官方提供,专门存放丹药的储物袋中。

而这个储物袋的内部设置,则和李丹以前所预想的那种储物格类似,内部空间被一种奇异的透明薄膜材料,分割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半封闭小格子。

而每个小格子都不大,大约拳头大小,最多也就陈放五六枚丹药而已。

而那种半封闭的设计和特性,既可以保证丹药被轻易的放入和取出,也可以保证丹药不会掉落出来,以及防止灵气泄露和混杂情况的出现,等等。

不过,这种小格子的数量特别多,李丹粗略一数,就有个几百上千个,而李丹所炼制的那么多丹药却仅仅占据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咦,这种储物格设置的不错啊,特别是这种透明薄膜材料,究竟是什么材质呢?”

“我也一直想要寻找类似的材料,来制造储物格,想不到炼药一脉已经先我一步,找到并且应用在这个上面了!”李丹心中惊叹不已。

虽然比赛时,李丹已经知道有这种储物格的设置,但却因为比赛的关系,并没有太过关注。

可是此时看来,这用来布置成储物格的材料,简单太好太完美了,仿佛专门为此而生一般。

“透明,柔韧,坚固,可以封闭和隔绝灵气,只有精神力可以渗透和窥测,这一定不是一种简单的材料,定是价值高昂,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材料?”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对于这种材料,李丹十分的关注和感*,只可惜他见识到底有限,有些特殊材料没有见过,或者不知晓,也属于正常现象。

“嗯,绝对不是天然材料,也一定是经过特殊炼制和处理过的,否则我也不可能连一点头绪都没有。”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等有时间和机会去问小雪,也是一样的。”李丹最后摇头道,暂时放弃了对这种材料继续深入研究的想法。

最后是有关第二赛制所炼丹药的统计结果,李丹只是随便一扫储物袋就可以知晓,另外智脑也对此有所统计和记录。

而李丹之所以要自己亲自检查和查看一番,主要是兴趣使然,想要好好查看和鉴赏一下自己的炼丹成果。

“不算那些残次品,一共181种,一品89,二品55,三品37,分别可以获得积分2047,1320,925,总计4202。”

“比原本预计的要多,而且如果加上那几种残次品,算了,也就最多一百积分而已,懒的算了。”

“总之,大体结果,和智脑记录和统计的结果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嗯,唯一不太好的地方是那几个试炼制和有所失误的炼制,丹药的品相和数量与其它丹药不太一致,有点碍眼,不太完美。”

“那是否有必要裁撤和弥补一下,又或者直接处理掉呢?”李丹心思一动道。

李丹虽不是什么完美主义者,事事都要求完美和无暇,但也算是精益求精,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也是挺高的。

就像炼制丹药,李丹总是去追求百个百成功,百分百灵丹率什么的。

而很明显,这次比赛中那几种因试验和失误导致残缺和瑕疵,格格不入的丹药,十分的剌眼和难堪。

这也是为什么李丹会想着处理和弥补的原因之一。

“不过,算了,人无完人,怎么可能没有失误和失败的时候,这些失败和瑕疵品,正好作为见证,督促我继续成长和进步,精益求精……”李丹最后释然道。

……

十分钟时间很快过去,而在比赛结束前,李丹提前几分钟,将自己的储物袋和成果果断提交了上去,然后迅速闪人转身而走。

如此作为,自然是因为李丹不想让别人发现他的存在,然后被人围观和堵截,或是骚扰。

而没有刀魔在身边,虽然以李丹的阅历和经验,也可以解决和应对些麻烦,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还是想尽量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得不说,李丹的这种选择挺正确,也很明智。

虽然这一次参加比赛的人数比较少,但这么多人同时集中在一起出比赛场,那也是相当拥挤。

而李丹提前这几分钟时间,恰好也避免了这种场景的尴尬和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