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号的身份(1 / 1)

作品:《最强科技丹师

有道是,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虽说有点夸大其辞,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关键,就在于灵纹的数量,也就是说金丹的品级上,而一道灵纹,是一个品级,相当于大约一百年的寿元。

换句话说,金丹的丹身之上有几道灵纹,就可以在突破前寿元的基础上,多活几百年的时间。

就比如说三号的四品金丹,就相当于四百年寿元,多活四百年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金丹期还不足以逆天,称之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切的关键还在于灵纹数量的修炼和增加。

换句话说,只要肯努力修行,金丹丹身上的灵纹数量,或者说金丹品级,还是可以继续提升的。

而金丹九品,最高九品金丹,九道灵纹,也就意味着九百年的寿元。

不过,灵纹的修炼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可与普通灵丹身上的灵纹不同,一个壮如绳索,一个细如发丝,能一样吗,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如果说普通的灵纹相当于一丝,需要修炼和凝聚三五天的精神力就足够了,那么一道金丹灵纹相当于千丝万缕,有可能修炼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够的。

毕竟不是每个修行者,都有足够的时间或是资源,每天都用于精神力的凝练和修炼,而且还有各种损耗的情况。

总之金丹灵纹的修炼,看似简单,只要每天坚持即可,但实际上却困难重重,若无大机缘大毅力,很难修炼到金丹九品,乃至于更高品级的金丹。

“金丹分九品,一到三品为金丹初期,四到六品为金丹中期,七品之后为金丹后期,九品之下也叫凡品金丹。”

“而在九品之上,则还有绝品,圣品,神品,不过基本上属于传说级的,很少有人听说和遇到。”

“而一般人只需要修炼到七品金丹,再加上足够资源积累就可以尝试破丹成婴,突破到元婴期了。”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其实,李丹对于结丹期和金丹期的了解,也仅限于从书藉中获知,或是道听途说,真实情况如何,却还从未亲自感受过。

不过,有一点李丹却是清楚的,一个人如果天赋越高,在结丹期修炼时间越长,根基越深厚,实力越强大。

那么在突破到金丹期的时候,遭遇丹劫的数量可能越多,金丹的初始品级也越高,品质也越好。

而如果金丹初始品级和品质足够高足够好,可以说好处很多。

一是*高,单纯在灵纹修炼和凝聚上,就可以节约很多修炼时间,二是,灵纹越多品级高,辅助灵气修炼的速度快越有效率。

三是,基础扎实,根基浑厚,也就意味着天赋越高,越有可能突破到更高境界。

“一般人突破到金丹期,金丹初始品级基本都在三品以内,少数精英和天才可以达到四品以上,至于七品以上非绝世天才不可得。”

“而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位三号恐怕不简单。要知道他是在身受重创,根基受损,寿元将尽的情况下,借助丹药的效力才突破的。”

“虽然说青春丹可以让身体恢复青春活力,但是想要借此突破到金丹期,还是要有一定天赋和底蕴才行。”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其实在李丹看来,三号之所以可以逆势崛起,突破到金丹期,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李丹所提供的各种丹药和资源,特别是青春丹的效力。

不过最重要还是另一方面,三号本身的天赋和基础不错,而且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上要足够坚韧和乐观才行。

否则若是换做一般人,心境不够,早就因为身体的状况而心态崩溃,或者意志消沉,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哪怕真有时间和机会,等到青春丹的出现,但依照那种普通人的心态,哪生还有心情参加试药活动,只会白白错过了机会。

“也对,强者之强,不在于修为,而在于心境,修行即是修心,心态和理念对修行尤为重要啊!”李丹沉吟和思索。

不过,与李丹的想法和思维不同,其它人则更看重青春丹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效力,甚至认为那才点一切的关键。

毕竟,若是没有李丹与别人比丹,试药这些事情,没有青春丹的推出,三号想要恢复和晋升金丹期,还真是机会渺茫,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得不说,三号的运气真心不错,抓住了这次机遇,从而实现翻身大逆转。

“能够逆境,成就四品金丹,这在修行界也算精英和天才般的人物,就是不知道,这位三号是什么样的人物?”许多人包括李丹在内,都纷纷猜测道。

实际上,三号也的确不是无名之辈,很快就有人认出了其身份和来历。

“这位不就是刀魔前辈吗,曾经力抗数位金丹期修士而不死,还在兽潮中独立斩杀过无数凶兽,活人性命的刀魔前辈吗?”

“刀魔,你是说,成名于五十年前,以武入道的那位绝世凶人,刀魔石达开吗?”

“不错,正是他,年轻时我曾在那次恐怖兽潮中,有幸见过刀魔前辈一面,还被他无意中救过一命,想不到五十年后,还有幸见他一面。”

“何止是你,当年万木山庄有多少人没受他恩慧。”

“尤记得,当年万木山庄还没有多少元婴期坐镇,仅仅只有一些散修和落魄家族而已,那一场恐怖兽潮,若非有刀魔前辈拼死抵抗,为我等杀出一条生路,恐怕早就没有我等土著的身影了……”

“也是,不过不是说,刀魔前辈在那次兽潮中力竭身亡了吗,我等虽找不到他的尸身,但也为他立下了衣冠冢和生死碑,每年还都祭拜他,只可惜近些年来,人也越来越少了。”

“是啊,当年因他活命之人虽多,但可惜以散修和普通人居多,能够再活五十年之人,少之又少。”

“至于子孙后辈,还是算了吧,哪怕有我等先辈耳濡目染,但终究隔的辈份太多,时间太久,各人心思不同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