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321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你也有今日,”徐皇后道,“在你身边担惊受怕的一辈子,最终你还是落在我手里。”

停顿了一会儿,徐皇后接着道:“我知晓你能听得见,我弟弟也被宋羡杀了,都是因为你的无能。”

“你从来就没让我舒心过,从嫁给你开始就是如此,在外面大度、贤良,回到家中就对我恶语相向,没有孩儿是我的错?是你……”

徐皇后讥诮起来:“是你没有那个本事,也难怪……你这样的人,谋算忠良,向自己的父亲、弟弟下手,甚至还觊觎旁人的妻室,老天怎么可能还让你子孙满堂?这些年我一直有句话想要与你说。”

徐皇后声音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来:“你真让我恶心。”

“你不止恶心,还无能,养出了那么多虎狼觊觎皇位,到了现在最重要的一刻,你居然要死了。”

徐皇后忽然笑起来。

好半晌徐皇后的笑声才止住,床上的皇帝仿佛有了些反应,整个身体都动了一下,徐皇后不禁惊诧,仔细地看过去,只见皇帝突然睁开了眼睛。

只不过那双眼睛仍旧一片混沌。

皇帝似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身体彻底沉了下去。

徐皇后站在原地,冷眼看着这一幕,她的夫婿死了,她竟然没有半点的悲伤,只是觉得可惜。

可惜没有拿到她想要的。

徐皇后将女官喊进门,吩咐道:“给皇帝更衣,从宫中弄些冰块过来,暂时不要透露皇帝驾崩的消息。”

秘不发丧。

女官应声。

皇帝驾崩的消息,没有在宫中传开,除了徐皇后的亲信,其余人仿佛都没有半点的觉察。

杜正手下的一个孩儿,却将消息送了出去。

谢长绅坐在书房中,听着下人禀告,自从出了李佑的事,谢相就暗地里与杜正来往,就是想要知晓宫中的动向。

谢长绅能猜到徐氏会这样做。

谢长绅神情镇定,他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自然不会觉得惊慌:“再晚一些,将六部尚书请去别院。”

之前说好了,一旦宫中有了消息,他们就会在别院商议对策。只不过那时候,鲁王、祁王还没死,徐家兵马也都尚在。

现下,鲁王死了,祁王死了,徐国舅也没了,局面反而更加清晰起来。

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是徐皇后还是宋羡。

祁王世子就是徐皇后争夺权利的一个手段,就算现在徐家大伤元气,但太后还可以扶持朝臣为她卖命。

但好处是还是大齐的江山。

几个重臣聚在谢家别院里,就此事小声议论。

朝臣之中,尹知府抬起头,将一个问题抛给众人:“拥护徐皇后就能保住大齐江山?谁有把握拦住宋羡的兵马?”

第四百九十七章 攻城

尹知府话音刚落,屋子里登时一片安静。

半晌,有人发出一声冷笑。

尹知府抬起头迎过去。

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薛臣淡淡地道:“尹知府有几个学生都在北疆,听说跟着宋羡一直做的不错,是不是最近与尹知府通了书信,为宋羡说了好话?”

薛臣心中一向不服李佑,不过他也不想向徐皇后投诚,若是让他选,他会选祁王世子。

尹知府看着薛臣脸上神情淡然。

薛臣接着道:“我们手中还有兵马,总不能就这样投靠宋贼。”

宋贼两个字一出,大家就知晓薛臣的思量。。

尹知府道:“薛指挥使的意思,要带兵迎战宋羡?”

身为武将,话既然说出来了,就没有躲避的道理。也只有赢了宋羡,才能换来更多的支持。

薛臣道:“自然。不拿下宋羡,难不成要放宋羡兵马入城?身为指挥使,只有拿下贼人才不负皇恩。”

谢长绅早就料到会这样,朝臣各怀心思,就算表面上不说,也会暗中谋算。换句话说,若是大家能上下一心,也就不会有今日的局面。

领头的是皇帝,朝臣多年养成了这样的习性,一时半刻改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鲁王、祁王没死之前,谢长绅没有将所有人聚在一起议事,现在一切清晰了,能选的路并不多, 无非战或不战。

薛臣明着提出来了也好, 不试,许多人都依旧会两头摇摆。

薛臣站起身看向谢长绅:“谢相, 就算你们想要打开城门迎宋羡,我们也不会答应。我会在这几日整饬兵马,与宋羡在城下交兵。”

薛臣说完目光一扫落在几个人头上:“我不求所有人与我一样,同心抗敌, 但那些不愿意迎战的人……想想拿的是谁的俸禄, 为自己留一份名声,不要行暗中通敌之事。”

薛臣这话说的是尹知府,大家都能听得出来。

礼部尚书一向与尹知府交好,不禁皱起眉头就要开口质问薛臣, 却被尹知府伸手拦住。

薛臣见状冷哼一声, 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看似这次商议没有任何结果,其实已经清晰明了。

不管是支持徐皇后还是祁王世子爷,都会将希望放在薛臣这一战上,而另外的人……自然是其他思量。

所有人准备离开, 谢长绅叫住尹知府:“我想来想去尹大人应该比我更了解宋羡, 宋羡在北方到底如何?尹知府能否将知晓的,都与我说一说。”

尹知府点点头,两个人又一起去了书房。

尹知府还没有开口,谢长绅就道:“若是薛臣这次战败, 就可以打开城门了。”

尹知府一怔, 没想到谢长绅会径直说出这话。

谢长绅叹口气:“我其实最痛恨的就是战事,但有些时候, 战事也无法避免。”

尹知府自然明白, 就像这次薛臣若是不去打这一仗,多少人都不会死心。

谢长绅接着道:“我年纪大了,就算祁王世子承继皇位, 我可能也看不到皇帝和太后夺权的那一日,但有这么一件事悬在头上, 大齐多少年都不得安宁, 更何况朝廷就算侥幸保下京城, 一时也赢不下宋羡,这样一次次的战事, 不知会死多少人。”

尹知府心中一跳,听出了谢长绅的意思:“谢相愿意支持宋羡?”

尹知府说出“愿意”两个字, 就等于告诉谢长绅他也站在宋羡那边, 八州之地和北方是什么模样, 他从学生那里知晓的太多。

眼下边疆节度使各怀心思,再加上大齐内乱不断,徐皇后这样的人,也只能在暗中用些手段,绝对无法应付这样的局面。

谢长绅点点头,他看了尹知府一眼:“前段日子我已经与可信的人提及了这些,趁着薛臣筹备兵马, 我也会再与其余人商议,一旦薛臣战败, 刚好为宋羡造势。”

谢长绅停顿了片刻:“我会做主打开城门。”他这么大年纪了,不怕日后被人指责背叛朝廷。

尹知府道:“我与谢相同去。”

“不用,”谢长绅道, “新朝之后,我会告老还乡。”

大齐王朝虽然败在皇帝和鲁王、祁王等人手上,但做主打开城门迎宋羡的谢相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大家就算面上不说,也会将责难藏在心中,毕竟这样的举动,并不能换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过错总需要有个人来承担。

就算宋羡护着谢长绅,但谁也无法永远掌控人心,所以谢长绅还是早些离开朝廷为好。

尹知府道:“我也可以……”

谢长绅挥了挥手:“大齐刚遭这样的战祸,你们理应多为新朝建立,你才多大的年纪,想要偷懒还不是时候。”

尹知府喉咙一哽。

“我就是还有些事放心不下,”谢长绅道,“两浙路、江南路、江南西路、福建路和淮南西路那些州、县是什么情形?听说是孟肃先领头关的城门,他们如何思量?这些州、县若是不愿意,难免再兴战事。”

谢长绅知晓孟肃与宋羡有些交情,但不敢轻易下结论,于是问问尹知府。

尹知府抿了抿嘴唇:“李佑离开时说过,孟肃不用担忧。”

谢长绅一笑:“看来宋羡,委实该做这个天下之主。”能让孟肃这样做,不止是聪明而且心怀百姓。

“那就这样吧,”谢长绅道,“我们分头去准备,等到薛臣一战之后,就打开城门。”

谢长绅仔细看过朝廷送来的战报,知晓宋羡的厉害,薛臣不是宋羡的对手,所以薛臣败北应该会很快。

……

等待宋羡的是薛臣列好的军阵。

战鼓声起,双方兵马交战。

坐在宫中的徐皇后仿佛能清楚地听到厮杀的声音,她攥着的帕子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这一战必须要赢,徐皇后数着自己的心跳,默默地向神佛祈求,除此之外,她也没有别的法子。

“皇后娘娘,”旁边的祁王世子小心翼翼地道,“薛将军能诛杀宋羡吗?”

徐皇后点点头:“能。”

徐皇后说的肯定,但宫中所有的侍卫都守在各个宫门口,就是怕宋羡赢下这一仗之后攻破宫门。

第四百九十八章 降

京城外。

薛臣眼看着宋羡带着振武军的前锋营前来破阵。

宋羡选择了这种交战方式,没有用他们改进的火器,也没有布下暗兵设法奇袭,就这样正大光明地带兵冲了过来。

薛臣有些意外,到了这样的关节,皇位就在眼前,宋羡应该不择手段才是,却还是这样不慌不忙,委实有几分武将的风范。

至少所有跟随宋羡的人,在这一刻不会后悔。

坦坦荡荡,丝毫没有半点胆怯。

但很快薛臣就被眼前的战局牢牢绊住了精神,无暇去想别的。。

宋羡入军阵之后,挥动手中的长枪,与身边的振武军硬生生地杀出一条血路,一杆枪在宋羡手中格外的灵活,就像是长了眼睛,刚击穿了前面的副将,而后一转,枪尖刺入后面兵卒的胸口。

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拦。

宋羡天生就适应这样脸贴脸的对决,但凡与他交手的人,都不可能全身而退。

军阵一开,薛臣吩咐几个副将上前,照他们之前布兵的战术,前军应该已经牵制住宋羡,他们再带兵前来, 宋羡必然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