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311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皇帝有些发直的眼睛看向杜正,杜正道:“奴婢这就照皇后娘娘的吩咐办。”

杜正去传殿前司和禁军, 皇帝一把拉住了徐皇后。

徐皇后道:“我知道,还要宣我父亲和谢相,让二府调动兵马,捉拿祁王。”

皇帝缓缓点头。

徐皇后服侍着皇帝躺好:“您还有什么吩咐,臣妾都去安排,您放心有臣妾和徐家在,定会护着您安安稳稳。”

皇帝脸上一瞬间的轻松,不过很快他又紧张起来,目光落在徐皇后脸上。

徐皇后从中看出了猜疑,到了这样的地步皇帝还在猜疑她,不过皇帝这时候却不能将这心思宣之于口,因为眼下宫中能够依赖的只有她。

徐皇后道:“我命人将祁王世子看押起来,一切都能皇上好转之后再做定夺。”

皇帝不会好起来了,但在祁王死之前,皇帝不能咽气。皇帝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她才能伸展手脚做事。

徐皇后安抚了皇帝,转身走出暖阁。

暖阁中的死气委实让她厌恶。

徐皇后看向身边女官:“祁王世子呢?安排好了吗?”

女官点了点头。

徐皇后道:“我去看看他。”

徐皇后带着宫人走向东边的荣安宫。

祁王世子如今被安置在这里。

屋门被推开,徐皇后就看到一个人影快走几步上前,然后立即跪在了她脚下。

正是祁王世子。

“皇后娘娘,”祁王世子颤抖着道,“宫中出了什么事吗?为何宫人会将我关押起来,娘娘……我什么都没做啊,娘娘……”

经过几次波折,祁王世子的胆子越来越小。

宫人上前将祁王世子搀扶起来。

徐皇后吩咐内侍出去,只留下一个宫人在旁边侍奉。

“你父亲谋反了。”

听到皇后娘娘这话,刚刚起身的祁王世子脚下一软,登时又跪下,声音中满是惊慌:“不……不会的……”

“千真万确,”徐皇后道,“你父亲命御医和许美人毒害皇上,我亲耳听到御医和许美人供述了实情。”

眼泪顺着祁王世子的眼角淌下来,他脸上都是惊恐的神情。

“娘娘,”祁王世子半晌才哆哆嗦嗦地道,“是……是皇上让您来处置我的吗?是不是要与鲁王二子一样……要将我……要将我……”

祁王世子忽然说不下去了。

祁王世子祈求道:“娘娘……娘娘救救我,我还不想死,我不想死。”

徐皇后长长地叹一口气:“我不想杀你,但我现在还救不了你。”

祁王世子膝行几步,拉住徐皇后的裙角:“娘娘,您想想法子,我全都听您的,就算……就算最后活不成……我也会念着您的恩德,到了下面也会为您祈福……娘娘……”

“可怜的孩子,”徐皇后声音带了几分哽咽,“本来这些都该与你无关。”

又沉默了半晌,徐皇后道:“眼下,皇上派出的兵马捉拿你父亲,我虽然是皇后,却也管不了前朝的事,只能在这宫中周旋,我会想办法保你的性命,不过许多事也要看天意。”

徐皇后道:“希望我们都能活下来……”

第四百八十二章 准备

大齐元平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戍守京城的京营内突然大乱,几个副将带着几百人背叛朝廷。

这支叛军一度攻入了京城内,京中一时大乱,几个衙门连同禁军奋战了半日才将人全都拿下。

之后陆陆续续在八个不同的州、县,又有驻兵谋反。

皇帝病重不能临朝,祁王带兵前往京城护驾。

从京城来镇州的商贾很多,所以消息也频繁地送过来,一会儿说皇上的病没那么重,一会儿说皇上已经宾天了,只不过朝廷怕民心动荡一直瞒着。

祁王进京可能就是要承继皇位的。

高氏知晓这些话都不可信,但她是个心里不能装事的,还是将这话讲给陈老太太听:“大伯娘,您听听这些……说假吧,可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陈老太太用一只布老虎逗弄着曾孙儿往前爬,随口回答高氏:“那就是真的呗。”

“哎呦,”高氏着急,“您老可别乱说,这怎么可能是真的,祁王承继皇位……不对,我总觉得不对。”

高氏也不知道为啥,祁王虽然是皇帝的弟弟,鲁王谋反,不就剩下一个祁王了,皇帝驾崩,祁王继位那不是顺理成章的吗?可她心底里总觉得不得劲儿。

但到底怎么不得劲儿,她又想不清楚。

高氏伸手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感觉到自己的小脑袋瓜子里头都着了火。

自己想不明白,想要在陈老太太这里得到答案,偏偏陈老太太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眼睛里除了曾外孙什么都没有。

陈老太太发现高氏还盯着她瞧,于是又道:“那就是假的呗。”

高氏长长地叹口气:“您老怎么说话这般轻易。”

陈老太太笑道:“就算你知晓真的还是假的又能怎么样?”

大伯娘说的……也是……

不过……

高氏道:“您老就一点不着急?”

“着急什么?”陈老太太道,“有这功夫,老太太还不如多哄哄曾孙,数数腰里的银钱。”

陈老太太腰里的银钱没白留,现在喆哥儿远远地就能听到陈老太太的脚步声,陈老太太还没进屋,喆哥儿就先拍起手来。

而且喆哥儿只给陈老太太拍手, 其余的人一律不好使。

为此陈老太太着实得意了许久,看看你们一个个还是不如缺了两颗牙的老太婆。

高氏仔细想了想陈老太太的话, 委实很有道理, 就算知道也是没用,她能做得了什么?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等着, 反正无论到什么时候,还有良辰和姑爷呢。

高氏心中的忧愁彻底烟消云散,全都落在喆哥儿身上。

“大伯娘,你说咱们喆哥儿这才六个月, 居然就会爬了,”高氏道, “将来一准儿是当兵打仗的料, 跟他父亲一样做大将军。”

陈老太太不以为然:“大将军算得了什么, 喆哥儿说不得能做更好的。”

高氏只觉得大伯娘心气儿可越来越高, 连大将军都瞧不上眼了。

“这些日子村中灶房多准备些吃食, ”陈老太太道, “可能要有人来。”

高氏有意问一问,总觉得大伯娘这话另有深意。

八州的人来?来问毛毡的事?

高氏觉得自己想的有道理。

陈老太太抱起了喆哥儿, 宋羡有三天没有回陈家村了,绍元去了八州, 阿音整天与岛上认识的郑贞在一起, 子庚陪着东篱先生出去拜访故人, 到现在还没回来。

她那外孙女和许汀真在熟药所做了不少的成药,官药局的医工每日都往陈家村跑。

所以她根本不用去打听外面的情形, 就知道现在的情势到底怎么样。

这一家人最闲的就是她和喆哥儿。

当然还有宋老太太,宋老太太定然也特别焦心。

陈老太太看着喆哥儿:“外祖母带你去找祖母好不好?”

喆哥儿也不知道听没听懂, 扬起两只小手拍在一起。

“好,”陈老太太道, “趁着今天暖和,咱们去跟你祖母说说话。”

家里的老老小小都好着,宋羡、良辰他们也能少操心。

常同去禀告了一声, 就带着人一起护送陈老太太和喆哥儿、乳娘一起去了宋家宅子。

谢良辰也确实顾不得喆哥儿了,幸好有外祖母照应。陈玉儿看着眼前的箱笼,做出的成药都摆放在这里,已经填满了好几个屋子。

“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么多,”陈玉儿道,“应该够用了吧。”

谢良辰道:“真到用起来就不觉得多了。”当时宋羡带兵攻打高豫,运去的药丸转眼就没了。

更何况这次, 谁也无法预料这场仗会怎么打,要打多久。

许汀真道:“还有不少熟好的药材, 三五日之内就能再出一批药。”

谢良辰点点头,这次利用镇州药市,换了不少南方的药材, 成药才会做得如此顺利。

陈玉儿和苗子贵两个人私底下就说过将来可能会有的战事,苗子贵与她说,这一仗很有可能要到京城去。

陈玉儿听了这话才豁然开朗, 有些事她不敢去想,但事实都摆在了眼前。

苗子贵常年在外面带商队,来去八州之地,八州之地的人明显比镇州人更敏感一些。

他们会常常提及广阳王,这几年对姐夫和阿姐的信赖也远高于朝廷。

苗子贵还说,北方留了不少的毛毡,卖出去的数目和做出的数目相差不少,应该是被朝廷……不,应该说是被戍守八州的宋羡留下了。

毛毡可以做军备,这一点陈玉儿是知晓的。

陈玉儿道:“我带着人继续熟药,也好有些准备。”

许汀真点点头:“我们买来不少药材,这些药材都要用上。”到了关键时刻,药是救命用的。

尤其是那些医治杂疫和止血的药。

谢良辰从熟药所走出来,就看到黑蛋跑过来报信:“八州来人了,阿莺、丽娘、柳二娘还有崔河、王里正都来了。”

熟药所的大屋子放了成药,大家就聚在谢良辰和宋羡住的院子里。

柳二娘低声道:“早在邢州那次我就瞧出来了,不过没想到宋节度使真的愿意住进陈家村。”

谢良辰有些惊讶,在邢州?对付杨五的时候?那会儿她好似还没与宋羡……

柳二娘笑道:“宋节度使那时候就欢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