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302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外祖母,”谢良辰道,“我听说,男孩肖母,女孩肖父,若是反过来要怎么办?”

陈老太太没想过这个,男孩不拿针线容易,女孩若是不进灶房?

陈老太太道:“那曾孙女就不学女红,也不学烧火做饭。”

谢良辰仿佛能想到外祖母拦着女儿,不让她碰针线的模样。

高氏刚好进门,听到这话道:“这也不学,那也不学,那还能学些什么?”

陈老太太道:“那可多了去了,跟许先生学药理,还能读书、写字,为何非要学那些?我外孙女……”

“良辰做的饭食可好吃了,”高氏笑道,“这也不往下传?”

陈老太太道:“不传,辰丫头就好好养着,日后也不用进灶房。”

高氏又向陈老太太那边凑了凑:“您到底是心疼良辰和曾孙女,还是心疼灶房里的米、油?”

外孙女进一次灶房,能把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招过来,一个个站在院外吞口水,镇州的村子明明都能吃饱饭了, 可这些孩子还跟从前一样, 就似饿了八顿似的,若让外人看了, 还当镇州的人喜欢饿着自家孩子。

她是心疼吃食的人吗?她是心疼外孙女,一下子要做那么多。

再说,也不止是米和油啊,她攒了半个月的东西, 外孙女一顿饭就全都用光了, 家里有一个就行了,现在外孙女婿还动辄来这么一趟,她的灶房惹着谁了?里面还住着灶王爷呢!

家里绝对不能再多一个人去祸祸灶王爷了,陈老太太下定决心, 不管好曾孙是男是女, 她都要严防死守,不放人进去。

“别的不好说,”高氏道,“这肚子里的孩子, 生出来之后八成就会算账。。”

良辰整日里看账目,一整日算筹就不离手,那些墨块卖的价钱都是良辰和做墨块的几个先生一起商量出来的。

高氏一开始还不太能看得上那黑漆漆的东西, 看不明白有什么好处, 总觉得那墨块卖不过他们的线穗和毛毡。

第一个月卖下来,墨坊那边每个人分了三两银子。

银钱是不少,但高氏还是觉得她们更胜一筹, 一群大老爷们儿, 整日里造的黑漆漆的, 身上还一股子味儿……哪里比得上她们的大纺车。

结果第三个月开始,墨块突然之间卖的特别好,越州那边又有人来学制墨。

高氏听越州的人和他们制墨的先生们说话, 要知道这种墨不用祸祸松树, 若是能代替松烟墨, 对日后必然有好处。

高氏虽然觉得好, 依旧不服气,总不能让做墨块的人给比了下去,她可是记得每月分银钱的时候,那些男人羡慕的眼神。

从前在他们眼里, 妇人们做不得什么大事,织房领银钱的时候,男人们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那种滋味儿别提多舒坦了。

织房里有几个妇人,平日里都被夫家打骂惯了,握着自己赚的银钱,眼泪掉个不停,这些事一直都是高氏挂在嘴边上的,也是最让她骄傲的地方。

织房只是赚几个银钱吗?不是,银钱虽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了信心,东篱先生说过, 这东西是最难得的。

既然有了信心,她们怎么能轻易认输。

高氏这才想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她向门外看了看, 常悦和常同守在门口,两个活门神,眼观六路, 但凡不是特别重要的事,都不能来麻烦良辰。

好在她是良辰的舅母,有金光傍身,这才能随意出入。

“良辰啊,”高氏道,“我们的纺车要改进,这是作坊画出的图,你瞧瞧可不可行?”

谢良辰将图接到手中仔细地看。

陈老太太埋怨地看了一眼高氏:“咏义不是在家中吗?”

高氏笑道:“那怎么比得上良辰,有些东西四弟也拿不准,这纺车不改也不行,大纺车是我们镇州先做出来的,总不能让别人比下去。”

陈老太太还不知晓高氏的心思,一准儿是因为现在墨块卖的好,心中不服气。

“月份这么大了,”陈老太太劝说道,“这样盯着瞧,小心坏了眼睛,看一会儿就行了。”

陈老太太劝说,谢良辰应声,不过目光却没有离开那图纸。

“新纺车准备什么时候做?”谢良辰道,“我早就琢磨着,用手摇太费力,不如好好改一改。”

高氏欣喜:“你觉得这新纺车可行?”

“行不行做出来看看就知晓了,”谢良辰道,“若是怕做大纺车太费功夫,先让作坊做几个小的,若是小的能用,大的自然也就没有问题。”

高氏眼睛一亮,良辰看了都说可以,那就是真的可行,这些东西从前都是出自良辰的手,如今作坊的工匠第一次做,他们总是心里没底,非得良辰看过之后才能踏实。

“那我这就去作坊,”高氏从谢良辰手中将图接下来,“做完了如何,再来与你说。”

谢良辰点点头:“好。”

高氏笑着拿着图走了。

谢良辰看着高氏的背影。

陈老太太道:“如今可是不得了,一个个忙得很,你追我赶的,生怕被落下。”不止是陈家村,整个镇州,乃至北方都如此。

熟药所那边,陈玉儿她们除了熟药之外,还在育苗,想要在春耕的时候,种一些别的药材。

如今镇州算是药材聚集之地,前来北方购药的商贾,都会前来镇州,城内的西市现在全都成了药材铺子,隔得远远的都能闻到一股药香味儿。

陈老太太道:“苏家那后生,还让管事给许先生送来一些药方,都是从民间来的古药方,要请许先生帮忙看看能不能用处。”

谢良辰道:“是豕膏的药方?”

陈老太太疑惑:“你怎么知晓?”

谢良辰道:“太医院允许药铺卖做好的豕膏,我和许先生一直在改进豕膏,苏怀清是听说了这桩事,才会送药方前来。”

不过,苏怀清怎么会让管事来给许先生?而不是给她?那药方许先生也会拿来与她一起参详。

这样做岂非绕了一大圈?

之前秦茂行与她说要在沧州建熟药所,她答应好了会帮忙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顺利

沧州建熟药所是好事。

许先生说沧州那边为种植药材育了一些新苗,那些新苗的看起来不错,很有可能种得活。

这些应该都是苏怀清的手笔。

苏家自从那件事之后,全都由苏怀清接掌,苏怀清好似也没有了考取功名的思量,一心一意打理苏家。

父亲回来之后,苏家老太爷曾写信函给父亲,信中向父亲赔礼,提及苏家种种不应该,愧对当年父亲的恩情。

父亲将这件事讲给她听,言语中没有埋怨苏家,倒是有些后怕,怪自己太早与苏家定下婚约,本是怕事情有变,想给她寻个落脚之处,却差点害了他。

谢良辰怀了身孕之后,愈发明白父亲、母亲当年的心情,一心一意想要护着自己的孩子,稍稍有个风吹草动都会担惊受怕,所以当年父亲、母亲安排了那么多。

陈老太太道:“苏家那后生人还是不错的。。”

谢良辰在思量种植新药的事,听了一耳朵,脑子里还是迷迷糊糊的,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羡哥儿,”陈老太太的声音再次传来,“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

谢良辰抬起头看到了走进屋的宋羡。

宋羡除了浑身的风尘仆仆, 眉眼中带着一抹笑容, 看起来与平日里没什么两样。

谢良辰就要起身,宋羡道:“你和外祖母好好说话, 我去梳洗一下,换件衣服。”

陈老太太是明眼人,外孙女婿回来了,她当然不好在这里, 免得耽误小夫妻两个说话, 她还是心疼外孙女婿的,良辰怀了身孕之后,有一段时间胎气不太顺,吃不下饭, 脸色也不好。

宋羡干脆不去八州, 一直留在陈家村陪着良辰,八州有事,他也是快去快回,这么两边折腾着, 哪有不辛苦的道理?

也就是这样小心翼翼地护着,四个月之后,良辰身子才好起来, 脸上有了血色, 也稍稍胖了一些。

宋羡回到屋子里的时候,陈老太太早就背着手走出去了。

“怎么样?”宋羡道,“早起脚有没有肿?”

宋羡熟练地握住了谢良辰的脚, 轻轻地捏了捏她的脚踝和小腿。

“没有, ”谢良辰道, “都很好。”

“孩子呢,”宋羡看着那隆起的小腹,轻轻地将手放在上面, “有没有闹你?”

谢良辰笑道:“没有, 你不是早晨才出去,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衙署里没什么要紧的事, ”宋羡道,“我只是带着人去巡营。”

说完宋羡坐过来,伸手揽住了谢良辰:“米糕吃了吗?”

谢良辰道:“吃了,先吃了粥和小菜, 之后又吃的米糕。”前三个月她身子不太好,眼看着就瘦了下去,宋羡从外面买了不少吃食给她,她吃不了两口就觉得难受。

许先生煎药给她,母亲亲手做饭食,全都没有用处。

宋羡也是那时候学会往灶房里跑,能用的法子都用了,他委实没办法,明知道连母亲做的她都吃不下,又怎么可能吃下他做的, 可他还是锲而不舍,从一碗汤开始做, 到现在能将简单的点心做成这般模样。

多亏她好起来了,否则她倒要反过来担心宋羡。

谢良辰道:“鲁王那边如何了?”

宋羡道:“朝廷夺回了华州,不过南边又有兵马前去与鲁王会合, 这一仗至少要打到秋天以后了。”

“皇帝这个月有七日没有上朝,听说是因为操劳国事,染了风寒。但李大人给东篱先生送来消息, 是宫中连续进了十几个美人,皇帝为了子嗣日日召见……如今子嗣没见到,皇帝的身子倒是愈发不如从前。”

宋羡说到这里,眼睛中闪烁着冷意,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皇帝也快自食恶果了。

谢良辰道:“那些美人是不是……”

宋羡点点头:“与祁王有关,连同太医院里也有祁王的人。”

这就对了,趁着皇上猜忌鲁王和祁王,太医院的人只要顺着皇上的心意,为了皇上的龙嗣着想,就能轻易让皇帝就范,要知道许多所谓的生子药,根本就是助兴的药丸,吃多了必然伤及根本。

宋羡接着道:“孟肃也送来消息,说朝廷在沿海卫所大肆抓人,虽说沿海几个州有不少官员追随鲁王没错,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背弃了朝廷。”

“现在只要有所牵连的官员全都下狱,弄得人心惶惶,这样下去不知要有多少人无辜惨死。我与李大人想办法,寻几位御史上奏,先稳住沿海的州、县再说。”

谢良辰点点头,拉住宋羡的手,按理说大齐现在越乱对宋羡越有利,但宋羡终究不再是前世那个宣威侯,就算将来会有一战,也不会在那之前,利用阴谋诡计,如此不顾人性命。

宋羡伸手将谢良辰抱起来:“外面的阳光不错,我给你穿好鞋,我们出去走一走。”

谢良辰点点头。

虽然宋阿弟对她体贴入微,但有些事依旧十分执着。

谢良辰见到了沧州送来的药材苗,却没能见到苏家的管事,明明在那之前宋羡对苏怀清的戒备已经消减了不少,难不成……

谢良辰想起外祖母与她说的话,说苏家那后生人还不错,她好似点了点头。

谢良辰不禁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