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6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三皇子葛坤听到消息说宋羡一直在练兵,生怕出什么差错,几乎一夜没有睡,这次再出什么差错,他就没脸回去见太后和父皇了。

本想着运了货物之后,两国关卡上都能恢复从前的安静,谁知道宋羡那边偏偏动静不断。

若是换了旁人,葛坤不会担忧,但宋羡诡计多端不能不防,于是一晚上下来,葛坤就将眼窝熬得发青。

“他怎么还不走?”葛坤道,“不是要成亲了吗?也该回镇州了吧?”

身边亲信道:“说不准会在哪里成亲,听说忻州也盖了院子,也有可能是镇州的人过来办喜事。”

“那边的消息虚虚实实,我们探的也不一定准。”

就算消息打探准了,也难保这不是宋羡故意放出来给他们听的。

“不能轻举妄动。”最终葛坤得到这样的结论,他觉得自己从此之后要将至少一半的精神都放在宋家军身上。

弄不清楚宋羡和宋家军之前,他其余的事都不必去做。

宋羡在关卡又守了一夜,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带着常安一起去了王家村。

辰时初,王家村的人将谢良辰送出村子,眼下代州太穷,但村民们还是亲手做了针线做贺礼。

谢良辰翻身上马,与宋羡四目相对,然后催马前行,一路向镇州而去。

村民们一直站在那里,直到那几个身影彻底看不到了。

虎子蹲在路边:“郡主成了亲就会回来吗?二月二十七就能回来吗?”

村民们笑虎子到底是个孩子,虽然不知节度使和郡主会是什么时候回八州,不过必然是春耕之前。

谢良辰和宋羡马不停蹄地一路进了镇州,远远就看到了陈老太太和宋老太太带着人站在村口等他们。

瞧见了宋羡和谢良辰,陈老太太这才松口气:“回来就好,这十几天哪儿也不能去,除非有天大的事,否则都要放下,先忙婚事。”

宋羡和谢良辰应声。

宋老太太望着孙儿道:“好好用心,哪里做的不好,定饶不了你。”

说完这话,宋老太太笑着看谢良辰:“良辰不用做别的,这些日子太累,好好歇着就是。”

谢良辰上前挽住陈老太太和宋老太太,一起向村子里走去。

宋羡吩咐常安:“程二回来了,衙门里有事务就去寻他。”从现在开始,他要回宅院布置一切。

……

李陶从船上跳下来,这处小岛远离大齐,岛上都是鲁王积攒下来的家业,他帮鲁王在海上行走,找到不少人手安置在这岛上,有流民,有买来的奴仆,还有原本就住在这岛上的人,如今全都在为鲁王做事。

心腹管事低声向李陶禀告:“代州那边始终没有消息传过来,也没能拿到镇州新纺车的图样。”

“不管是镇州还是代州那边,都看得紧,八州的眼线许久没送消息传来了。”

李陶皱眉,还真像鲁王说的那样,宋羡和谢良辰不好对付,否则找到纺车做出来,再将羊毛运到这里,让岛上的人做那些线穗和毛毡,岂非更加方便?

看来不能急,只能慢慢来。

李陶道:“另一桩事呢?之前我带出去的那些人全都处置了?”

“处置了,”管事道,“但……还有一个人也曾在那时去过大齐,只不过不是在当日,而是隔天前去的……当时是怕还有余祸,她前往善后。”

听到“善后”两个字,李陶道:“是郑氏?”

管事应声。

郑氏帮他管着这岛上的女眷,不像寻常手下,随随便便就能杀了。

李陶道:“暗地里打探一下郑氏,若她不知晓别的,就暂且留着吧。”

第四百一十二章 陈嫂

李陶的管事朴寿领了命,就去寻郑氏。

郑氏正站在院子里拿着名录等朴寿,这个岛上的人只进不出,这些年鲁王的人手将这里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不过就算没有守卫,岛上的人也离不开。

大船都被鲁王带走了,这里离有人烟的小岛相距甚远,除非砍伐岛上的数目做一条能在海上航行的船只,这样才有逃走的机会,不过……这种法子必定耗费太长时间,没等船做好,就会被发现。

李陶帮鲁王管这小岛之后,每二十人编在一起,众人互相监视,若其中有一人逃走,二十人一并处死。

郑氏等人和李陶一样,曾与如今的高丽王争位,失败之后被鲁王救出,在岛上帮鲁王做事,将来找机会重新回到高丽。

郑氏一向做事仔细,李陶十分信任她,就连鲁王也见过郑氏两次。

所以郑氏没有像那些人一样被立即处死。

朴寿翻看着名录:“全都在?”

郑氏道:“上个月岛上死了十三个人,尸身都经过查验,埋在了后山,其余的人都在这里。”

朴寿点点头。

郑氏向屋子里看了看:“管事,岛上有几个人被带走了,他们犯了什么事?”

朴寿自然不能告诉郑氏,那些人曾在元平九年与李陶一起出海,当时杀了一个妇人,那妇人是广阳王郡主,为了让这桩事不要泄露出去,于是将这些人干脆都处死了,毕竟当时活下来的谢绍元和谢良辰可能见到过这些人。

朴寿道:“我也不知晓,可能李大人和鲁王另有安排,不过就算他们不回岛上也是一样在为鲁王做事。”

李陶虽然没有官职,但被鲁王信任的人,他们习惯称呼为“大人”,等到鲁王大事成了那一日,李陶自然会任职。

郑氏应声:“您说的是。”

朴寿道:“外面情形不算好,鲁王缺人手,有些调动也是寻常。”

郑氏没在问及这些:“之前那些货物卖的可好?”

朴寿提及这件事脸上露出笑容:“很好,都被海商买走了。”

郑氏接着道:“是不是过阵子又会有货物到?还是准备让这里的人学做一些?”

这些货物到了之后,朴寿让郑氏看过,不知王爷后续作何安排,让郑氏知晓一些也方便日后行事。

眼下他们主要在这岛上存储往来货物,还挖出了几处铁矿,这里的妇人还会用织机,做一些海商喜欢的布匹,还要为鲁王屯军备。

郑氏以为鲁王会吩咐她们做那些毛毡。

朴寿道:“你们能做出来?”

郑氏摇头:“得有人肯教,而且恐怕还有用物什来做,手工做不了那般细密。”

这就是了,朴寿道:“现在找不到人来教,齐人那里也是才兴起,等到弄来做这个的法子,自然会吩咐你们。”

郑氏点头:“这阵子大家也没闲着,靴子、粗布都做了不少。”

“你们可知外面是什么情形?”朴寿道,“不能白白养着他们,自然要尽心尽力为鲁王做事。现在乱得很,你要好好管束女眷,不要让她们闹出什么事端来。”

朴寿想想那些做粗活的女眷,都是些又老又丑的女子,只能拼着力气换些吃食,不像岛上的那几个年轻些的女子,还能做些其他活计,那些活计可要轻松得多。

郑氏从朴寿那里离开,回到她们的村寨中,走进屋子喝了一碗水,郑氏坐下来思量,总觉得这次带走的人有蹊跷。

一定是外面出了什么事,但朴寿等人口风极严。

郑氏思量间,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个脸上带着烧疤的妇人,烧灼留下的痕迹十分的骇人,如果不看那伤疤,光看妇人的眼睛,会觉得那双眼眸格外的清澈。

平日里郑氏叫这妇人陈嫂,陈嫂虽然面容丑陋,但极为聪明,被郑氏看中留在身边,帮郑氏管事。

这个陈嫂从前可不安分,总是想方设法地要从岛上离开,被人抓回来打了个半死,还是郑氏保下了她的性命。

“以后想要打探外面的消息只怕更不容易了,”郑氏看向陈嫂,“我们相熟的那些护卫都被带走了。”

陈嫂嗓子被烟火熏坏了,听起来有些沙哑:“为何被带走?是知晓了我们向他们探听消息?”

“应该不是,”郑氏道,“若是他们知晓了这件事,我就不会活着回来。”

陈嫂站在旁边思量:“那些护卫没有什么错处,怎么会突然被带走,这其中必然有什么缘由。”

陈嫂也相信并非是将人调走去做事,朴寿的态度十分奇怪。

陈嫂目光清亮:“你难道还觉得鲁王会为你们报仇?会送你们回高丽?外面传进来的消息越来越少,你什么的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也只能任人摆布。”

郑氏道:“这些年,你一直在我耳边说这些,你就是想要我不再信任鲁王。”

陈嫂点头承认。

郑氏道:“因为你想要离开这里,回到齐地。”

陈嫂道:“光靠我一己之力根本不能脱身,但我说的也是实话,我想要活下来,也向你们一起活下来。”

郑氏看向桌子上的毛毡:“拿去吧,你身子不好,用这个会好些。”

陈嫂伸手去抚摸那毛毡:“从前齐地也有毛毡,但没有这么好,一晃这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家里变成什么模样。”

陈嫂的话让郑氏动容。

陈嫂道:“还得想方设法打听外面的消息,至少知晓现在外面变成什么模样,这样才能有所准备,等到时机到了……”

等到时机到了……能怎么样?郑氏不知晓,但陈嫂说的一点没错,现在一无所知的情形更让她心慌。

陈嫂不客气地拿走了毛毡,回到自己屋中将毛毡铺在身下,她躺下来只觉得说不出的舒服。

干燥、温暖。

陈嫂闭上眼睛,梦里有个清脆的声音一直在喊着:“母亲,母亲。”

……

二月二十五日这天晚上,谢良辰觉得自己一直没睡踏实,一会儿梦到小时候的事,一会儿梦到母亲,一会儿又想起养大她的李家夫妻。

大约是因为要出嫁了,就格外想念不在身边的亲人。

如果他们都活着就好了。

陈玉儿叫醒她的时候,谢良辰紧闭着眼睛挣扎,不想起身。

陈玉儿见状不禁笑起来:“阿姐,宋家的人早早就过来帮忙了,喜娘也来了,一会儿全福夫人就到了,阿姐真的不起身?”

第四百一十三章 迎亲

谢良辰前一晚还在跟田卉珍一起对账目,一下子将这些东西全都放下,心中空下来的地方顿时被紧张和羞涩占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