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60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第四百章 到家

宋羡和谢绍元骑马走在最前面。

虽然天气那么冷,他们路上遇到了大雪耽搁了好几日,但所有人都是欢喜的。

宋羡第一次在路上走得这么慢,但他一点都不觉得时间漫长,反而愿意就这样走下去,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公文就像雪片一样,一摞摞地撒下来,大家都卸下的时候,宋羡依旧在烛灯下处理公文。

谢良辰看着那盏明灯,心中不忍,偷偷去驿馆灶房里给宋羡煮了些吃食送过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行人终于回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镇州。

陈咏义先一步送信回去,陈初二带着陈家村的人迎了出来,老老少少围着马车和骡车,边走边说笑。

看到马车中的谢良辰,村中不少人愣在那里。

“这……还是京城的风水好,辰丫头这么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是啊,阿姐比从前更好看了。”

陈玉儿虽然从前就知晓谢良辰脸上抹了东西遮盖,现在看了仍旧觉得惊讶,她们的辰阿姐可真是漂亮,皮肤雪白,眼睛清澈、明亮,就像……陈玉儿将从先生那里学到的话语都用上了,总之阿姐比画里的人还美,是她见过最好看的人。

“在京里怎么样?”

“这么快就回来了?还以为要过阵子等到天暖和些……”

陈老太太笑着与大家道:“过什么年啊,没有回家哪里算是过年,年前就想要回镇州,可惜一件事跟着一件事。”

“哪里都不如家里好。”

郑氏先想起来:“我们良辰现在是郡主了?”

郑氏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望着陈老太太。

陈老太太笑着道:“是啊,嘉安郡主,广阳王爷的外孙女。”

“哎呦,这可好了。”

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中的欢喜。

“听说姐夫也做官了?”

高氏在旁边不说话,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话都要让给大伯娘说。

陈老太太道:“正四品的忠武将军,也叫忠武郎,以后也都有俸禄。”

问完了谢绍元和谢良辰,郑氏接着道:“大娘您呢?里正写信回来说,大娘也是诰命夫人了。”

陈老太太露着豁牙:“可别笑话我了,这诰命都是姑爷和外孙女帮我求来的,什么夫人不夫人的,我哪里能担得起这些。”

郑氏身边的蒋氏道:“这几年又是战乱又是饥荒,咱们村子都要靠着里正和大伯娘撑到现在,如今大伯娘做了夫人,整个人陈家村都跟着脸上有光。按照京中的叫法应该怎么叫?是不是陈老夫人?”

大家跟着一起这样称呼陈老太太。

陈老太太摆手:“可别说这个,叫多了我身上不自在,还是以前那样,也不要将军、郡主什么的,该怎么样咱们还怎么样。”

大家知晓陈老太太的脾性,这不是推脱,是真的不喜欢这些。

“行,”高氏道,“我们人前再这样喊,私底下还是大伯娘听着亲热。”

“二嫂说的对,还是大伯娘亲热。”

随着往前走,过来迎接的人越来越多,田卉珍也带着人前来,她与谢良辰好久没见,干脆钻进了马车,与谢良辰头挨着头说个没完。

曲承美见到宋羡,就像取到了真经见到如来佛祖似的,跟在宋羡身边说话,恨不得将这些日子镇州的情形全都禀告清楚。

曲承美因这次在镇州立下大功,被朝廷拔擢为镇州知州,曲承美的升迁是宋羡亲自写的奏折。

曲承美看到吏部的公文上提到这一节,心中说不出的感慨,他第一次与宋节度使见面并不愉快,甚至还曾尸位素餐,多亏宋节度使肯给他机会,往后他定会更加尽心尽力,不辜负宋节度使对他的信任。

众人说话间,谢良辰看到了宋家管事和家将,定然是宋家老太太和宋启正派来的人。

宋羡只是简单与众人说了几句话,就护着车马继续前往陈家村。

镇州村子的村民们都来相迎,等走到陈家村村口时,这只队伍已经变得十分庞大。

陈咏胜招呼几个里正:“好久不见了,大家都跟我们一起回村,聚在一起好好说说话。”

里正们前来就是为的这个,全都欣然应承。

谢良辰扶着陈老太太下了马车,看到熟悉的村落和一张张面孔,陈老太太此时此刻才算踏实下来。

“走吧,回家。”陈老太太松开谢良辰和陈子庚,背着手先一步走在前面。

整个陈家村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郑氏道:“你们不在,这个年过的也不好,事先准备好的吃食也没有动,就等着你们到家一起补个年。”

“京城过年时是不是很热闹?不过京里虽然好,但人不多,肯定冷清。”

高氏连连点头:“皇上赐给姐夫和辰丫头的宅子可大了,走在那长廊里都能听到脚步的回声儿,你刚刚说的没错,就是人太少了。而且我们都惦记着村子里,不知道你们到底怎么样。”

走在前面的陈老太太忽然停下来,怔愣地看着自家院子旁边另起了一处院子:“这是怎么回事?挨着我家的这块地怎么清理出来了,还堆着这么多砖、木,这是要做什么?”

郑氏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谢良辰:“听说皇上给良辰和宋将军赐了婚,宋家来人说,日后良辰和宋将军会常来陈家村住,两个人总不能住在大伯娘的院子里,所以我们就将这块地让了出来,刚好挨着大伯娘这边盖房子。”

“这些啊,都是宋家人送来的,都准备妥当了,等天暖和些就能起屋子。”

郑氏想起宋家急切的模样,要不是因为天太冷,这房子早就盖好了。

田卉珍低声在谢良辰耳边道:“你们的婚期定了没有?大家都说,看样子宋家是想要春耕之前就迎你过门。”

宋羡虽然人在京城,但他的心思远在镇州的陈家村都知晓了。

“天冷,让大家都进屋吧,大伯娘她们也好歇歇脚,”陈咏胜道,“想说的事太多了,大家坐下慢慢说。”

谢绍元向院子里走去,想起些什么转头去看宋羡:“你是不是该回宋家了?出来这么久,家里的祖母定然盼着呢。”

第四百零一章 喜事

宋羡知晓过犹不及的道理,向谢绍元躬身:“我去给老太太行个礼,明日我再前来探望。”

天天在一起哪里用得着探望,无非就是趁着机会来亲近罢了。

谢绍元虽然心中叹息,却也不免对宋羡十分满意,虽然私底下寻各种机会前来,也会经常赖在家中不走,人前却很懂得礼数,尊重良辰,也不会让他难做。

真是让人挑不出错来。

宋羡去拜别了陈老太太,又去见了东篱先生和许先生,东篱先生帮他引荐了昭义节度使,他从京城带了一份礼物,给两位先生送去聊表谢意。

这次离京时,李佑私底下见了他一面,告知他京畿尹知府的几个学生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能不能在八州有所作为,又是否可以收为己用就要看宋羡自己的了。

李佑还拿出一份名录,是皇上安插的眼线,这些人暂时不能动,免得皇帝对宋羡起疑。

李佑还问了广阳王的案子,当年的事李佑猜到一二,如今也算得到了实证,宋羡能感觉到李佑对皇帝的失望,否则李佑不会来见他一面。

东篱先生道:“我这个弟子不是很聪颖,人也有些执拗,一直念着皇上的知遇之恩,即便我离开归隐,他也始终留在皇上身边,如今许多事真相大白,他也会慢慢看清楚。”

“不止是李佑,朝中许多臣子都是如此。”

东篱先生话点到为止。

宋羡再次谢东篱先生。

宋羡离开之后,东篱先生看着宋羡送来的书册和笔、墨、砚台,还有一些书画,他拿出一幅展开,是前朝名家的《贺喜图》。

还有一些杯盏等物都是成双成对。

许汀真瞄了一眼,虽然年纪大了,但目光中依旧有几分躲闪,到底没办法像东篱先生那般坦然。

东篱先生捋着胡须,仔细地欣赏那画作,宋羡到底是个明白事理的年轻后生。

宋羡离开之后,谢良辰和陈子庚扶着陈老太太一起来看东篱先生和许先生。

谢良辰帮着许先生去灶房里烧火,小灶里是给东篱先生煎的药茶。

这次回来之后,谢良辰发现东篱先生精神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光,想来是许先生每日汤汤水水调理的好。

谢良辰道:“先生准备什么时候办喜事?”

许汀真一笑:“我还没问你,你倒关切起我来了,我们两个一把年纪,用不着大操办,写好文书,行了礼,再将两个人物件儿搬到一处来就好。”

谢良辰轻声道:“在京中的时候,我给先生做了些女红,不过我手笨,还有二婶在旁边帮衬,不过两位先生的衣袍我一定会亲手做出来。”

许汀真望着谢良辰,没想到她到了这把年纪还会嫁人,眼下她与东篱没有了高堂和亲人,好在两个弟子在跟前儿,就像是他们的儿女。

“不用太费心,”许汀真道,“你还要准备自己的嫁妆。”

许汀真又问谢良辰在京里的情形,师徒两个仔细地看着手中的药材图。

许汀真道:“等到八州开始种药材、收药材时,这药材图就能派上用场。”

谢良辰道:“春耕之前还有许多事要准备,要开纸坊,还要做大纺车,咱们之前的纺车还能再做些改进,宋羡将纺车图拿去军器监请人做了修改,看着是没有问题,还得试试能不能做得出来。”

许汀真道:“这纺车准备拿去八州做吗?”

谢良辰点头:“让四舅带着人去八州,在八州找些工匠一起做大纺车,先生可知道许多州都有作院,可以造兵器、戎帐,八州之地的作院做出的物什着实粗糙,想要改进就需要人手。”

“我们若是现在就大张旗鼓地建作院造兵器恐怕会引朝廷怀疑,不如借着改纺车,做铁匠铺的由头,招揽、培植自己的工匠。”

谢良辰做毛毡和粉蜡笺也是想要抛砖引玉,让那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工匠来到八州。

要做的事有很多。

许汀真伸手理了理谢良辰的鬓角:“不要累着了。”

谢良辰应声。

许汀真道:“过几日你就要去忻州了吧?”瞧着良辰这样,定然不放心八州的情形,要带着人提前过去看看。

谢良辰道:“我答应虎子只要这边的事了了就回去看他们。”她一直很担心虎子他们,不知道大家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肯定还是吃不上稻米饭,但粗粮应该可以吃饱。

之前去代州是因为战乱,这次再去希望能带去更多,真正地帮着大家渡过难关。

许汀真道:“柳二娘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八州之地也种满了农物,这不就快了,你去了纺车就有了,等开了榷场,换回了羊毛,就可以做线穗、毛织物和毛毡。”

“一步步的来,用不了两年都会好起来。”

煎好了药茶,谢良辰和许汀真、陈老太太一起去屋子里,刚说了两句话,屋子里就响起了陈老太太的呼噜声。

谢良辰和许汀真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