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31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陈咏义前来接惠安大师去纸坊,听说金笺都做好了,也是十分欢喜。

陈咏义道:“就怕会有人仿制。”

谢良辰并不担忧:“就像线穗一样,若是有人能仿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又比我们更便宜,那是他们的本事,胜过我们也应该。”

“到那时我们再想法子赢过去就是了,若是不能赢,自然也就赚不到银钱,也算是公平。有所比较才能做的更好,这是好事。”

但是没人能比他们做的更好之前,就该他们赚银钱。

陈咏义和惠安大师离开,谢良辰坐下与东篱先生说话。

东篱先生道:“这次你们入京,我就不跟着一起去了,有什么事你就让子庚去寻他师兄帮忙。”

谢良辰应声,东篱先生已经为他们做的够多了。

东篱先生看向许汀真:“也不要带汀真去,皇上的性子我很了解,定会试探她的医术,将她留在京师给达官显贵看症,这也并非你们所愿。”

谢良辰点头。

东篱先生接着道:“我猜测皇帝会将八州之地分给几个人,宋羡和杜琢不用说,本来就是功臣,让他们前去戍守名正言顺,但宋羡和杜琢之前手中就有两州,给他们太多不免会让他们做大。”

“皇帝还会分一两个州给信任之人,这次攻打八州,戍守隰州的王家父子也是朝廷援军,只不过因为宋羡胜仗来得太快,王家父子没能分上一杯羹,但由此可见皇帝心中信任王家。”

东篱先生沾水在桌子上简单画了舆图:“如果皇上定要分走一两个州,让杜琢和宋羡舍沁州,一来沁州在隰州东,不能与隰州接土,王家父子戍守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二来沁州以南的昭义节度使,与我有些交情,我知晓他性情,不是那种善用诡计之辈。

皇上思量到地势关系,或许能考虑将沁州给昭义节度使而非王家,这样将来对我们必有益处。即便还是将沁州给王家,日后沁州若是有变,昭义节度使也能帮忙。”

总之东篱先生有两策,上策自然是与杜琢平分八州,中策就是舍沁州出去,下策也许要弃两州。

东篱先生道:“真的弃两州,我会前去找昭义节度使,让他出面争一争沁州。”

东篱先生为日后做谋划,谢良辰起身感谢东篱先生。

东篱先生道:“勿用如此,我来到陈家村,收了子庚做关门弟子,汀真又一心教你,我们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家,既然都是家里人,自然要做自己能做的事。”

说完这话东篱先生也起身:“时辰不早了,你还有别的事要忙,快去吧!你们离京这阵子,有我们守家,可以放心。”

谢良辰再次向东篱先生和许汀真行礼告辞,这才走了出去。

“阿姐,”陈子庚迎过来道,“谢绍山一家又来了,正在村口纠缠姑父呢。”

……

村口。

谢绍山拉住大哥谢绍元的手不肯放。

谢绍山听说谢绍元活着回来时,心中就满是懊悔,早知道会这样,他何必去争长房的财物,大哥回到镇州,他从前占得那些便宜还不是要吐出来?

如果他不贪心,留着良辰在家中,现在开熟药所,卖线穗的就不是陈家村了。

谢绍山之前受了罚,打点了许多银钱,今年秋天才回到家中,那时候陈家村就已经十分兴旺,不过他知晓陈老太太和谢良辰油盐不进,没想着登门来求,如今大哥回来了,谢绍山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于是谢绍山到处筹借银钱,买了些礼物准备登门求大哥,哪知道人还没去陈家村,就听到谢家和宋家结亲的消息。

谢绍山简直不敢相信,他还以为谢良辰自己做主退掉苏家的婚事,不可能再有更好的姻缘,断没料到谢良辰还能嫁入镇国将军府。

谢绍山还没回过神,大哥就带着京里来的官员去谢氏族里,给官员看了与大嫂的婚书,还拿出一幅大嫂的画像,让族人当着官员面前辨认,经过这桩事后,他就听到了一个传言,说大嫂是广阳王之后,乃实实在在的郡主。

谢绍山鼻涕眼泪齐流,央求谢绍元:“大哥你可要帮帮弟弟,总不能让宋将军有我这样一个二叔,再怎么说我也是宋家的姻亲啊!”

第三百五十三章 发落

谢绍元手臂一甩,谢绍山不禁一个踉跄,被迫松开了手。

谢绍元皱起眉头:“你们是如何待良辰的?如何想要谋得长房的财物?良辰搬出了谢家,你们还与外人勾结想要陷害陈家村,做出这样的事,你还有脸到这里来?”

谢绍山哪里肯罢休,又再走上前:“大哥,这其中定然有误会,弟弟当时也是被人所骗。”他还不是看上了镇国将军府的门庭,这才想方设法为宋家做事。

谢绍山眼睛通红:“大哥,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

陈家村的人听到消息,纷纷赶来村口,谢绍山见到这样的阵仗,不禁向后退去,恐怕这些乡野之人拿起棍棒来打他。

谢二太太乔氏咳嗽一声,谢绍山才止住脚步。

谢绍元道:“你哪里知道错了?”

谢绍山一脸悔意,他是真心实意觉得错了:“大哥……我……”

“我替你说,”谢绍元道,“你现在后悔只是因为觉得巴结错了人,如果当时站在宋羡那边,也就不会有今日,我说的对不对?”

谢绍山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谢绍元接着道:“在你心里所谓的对错不过就是利益、好处罢了,若陈家村现在还似之前一样,即便我回来了,你们别说来请求我原谅,会想方设法与我撇清干系。”

“我十四岁就出门赚银钱,回到家中给你买了笔墨纸砚,供你读书考取功名,你便是这样回报我的?”

谢绍山只觉得许多双眼睛落在他身上,他结结巴巴地道:“大……大哥……”

谢绍元道:“你方才说的没错,不管是宋家还是我和良辰,都不能有你这样一门亲戚,如今高堂不在了,你们也未曾在家中给我留下住处,那宅院、地契都在你手中。”

“你之前行为不端,被逐出谢氏一族,你手里的财物,是不是都该留在谢氏?我这就写文书给族中长辈,请族中做主为我拿回谢氏家财,从此之后我与你们再无瓜葛,日后也不必再来往了。”

谢绍山听到这话,张大了嘴,在他心里大哥可不是这样的,小时候大哥经常护着他,怎么现在如此绝情?

谢绍山还要纠缠,谢绍元道:“你再不离开陈家村,我这就去禀告衙门,说你无理寻衅,少不了要将你抓入衙门打上几板子。”

谢绍山不敢再说话,谢子桓上前搀扶起父亲:“爹,咱们回去吧,您还嫌脸丢的不够多?”

这下谢绍山和乔氏都彻底死了心,只能带着儿女灰溜溜地离开。

谢绍山刚走了几步,就听到背后传来谢绍元的声音:“等等……”

谢绍山心中一喜,以为大哥回心转意,没想到却听到谢绍元厉声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与你丑话说在前头,你敢打着谢家、宋家的名号出去做事,定会有人寻你算账。”

谢绍山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冷颤。

谢绍元回到家中,谢良辰忙给父亲倒了热茶。

谢绍元看向女儿,眼睛中没有了怒气:“回来之后我就该去寻他,也是一直有事抽不开身,现在他送上门来正好,将一切说得清清楚楚,让他以后安安分分,免得给你或是宋家找麻烦。”

谢绍元太了解谢绍山,即便这边得不到好处,也会以他弟弟的身份出去招摇,可能会被人寻到机会用来对付良辰和宋羡。

所以谢绍元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这些话,他还要送信给谢氏一族,让族中人尽皆知。

“我也是给他们一家留一条活路,”谢绍元道,“你二叔心术不正,以他现在的情形,就算再算计,不至于弄出太大的祸事,但凡给他一点点机会,可能就要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谢良辰应声。

父女两个正说着话,陈子庚跑进门道:“姑父、姐姐,宋家老太太拿了些东西过来,让我们捎给将军阿哥。”

陈子庚这样一说,谢良辰不禁一笑,他们就要在京城碰面了。

……

宋羡到了京城立即被传进宫中觐见。

皇帝连着三日摆宴,犒赏功臣,宋羡和杜琢两人荣光一时。

杨五大病一场,恹恹地躺在炕上,听着春山说着外面的消息。

春山道:“徐将军回京之后就被关起来了,说他在邢州调配军需有失被御史弹劾,皇上下令彻查此事。”

杨五脸色更加难看:“那谢氏呢?有没有他们的消息?”

春山低声道:“快要到京里了,东街那里在收拾一处府邸,听说就是准备赐给谢氏父女的。”

杨五嘴唇干裂,因为心焦火盛长了几个燎泡始终没能痊愈,听到这里一时激动,张大嘴欲说话,还没发出声音就感觉到一阵疼痛。

这疼仿佛能钻入她心窝里。

春山道:“来了好几辆马车,应该还有陈家村的村民。”

杨五眼睛通红,她竟然还不如一个农妇不成?朝廷就这样承认了她的身份?

杨五道:“有没有说要如何发落我?”

春山面露不忍劝说道:“您不要想那些。”

杨五冷笑:“说吧,我受得住。”将她撵出郡主府之后,前几日朝廷又来跟她要一些广阳王旧物,那些东西她送出去不少,难不成要她一件一件的去求回来?

春山低声道:“奴婢听说,您的事要等谢氏进京之后再发落。”

杨五瞪圆了眼睛:“要将我交给谢氏?”

春山点了点头:“说您与她都是广阳王杨家的人,自然要她来处置。”

从前父亲受过的屈辱,难不成现在要落到她身上?

杨五好半天才从齿缝中挤出两个字:“休想。”

春山劝说道:“五小姐,眼下不是置气的时候,如今不止是谢良辰的身份,宋家和谢家还定了亲,奴婢打听到消息,宋羡即将被封为节度使,除了镇州、赵州之外,还要戍守四州之地。”

杨五的心又是一阵疼痛,春山的声音仿佛离她远去,这些本都应该是她的,现在却全都落入了谢氏手里。

她不甘心。

“去寺中求的藏经纸拿来了吗?”杨五看向春山,“快给我,我要抄写佛经送去给皇后娘娘。”

皇后信佛,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茹素,也许这经文能够打动皇后娘娘。

“拿来了,”春山道,“今年建国寺的藏经纸十分难求,老奴去了寺中几次都没能求来,这些是辗转从其他香客手中拿来的,用了五十两银子。”

“什么?”杨五惊诧,“建国寺的藏经纸竟然卖到这么贵?”

第三百五十四章 相聚

春山将藏经纸取来拿给杨五。

杨五年年都要抄写佛经,她练就一手的好字,落在经卷上尤其好看。

春山低声道:“再往后可能还要贵,快要过年了,正是寺里香火旺的时候,而且今年建国寺的藏经纸与往年不同,颜色更鲜艳,不滞笔、不拒墨,字写上去更加饱满好看,要不然您试试?”

杨五听得这话顿时来了精神,立即吩咐春山磨墨,当落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杨五眼睛一亮,果然与往常不同,笔尖触在纸笺上,感觉不到半点生涩。

“快点,”杨五道,“将经书拿来,我要快些写,争取头一份送给皇后娘娘。”

就算娘娘现在不愿意见她,她也总能想到法子,上下打点送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