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29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皇帝道:“宋羡早就将人证送入京城,所以他这封密信不是恳求朕查明实情,是催促朕为广阳王后辈正名。”

杜正也不知该如何劝说皇上,话虽这样说,皇上也不能因此惩戒宋羡,宋羡做没有错,领兵入八州之前,宋羡就说要擒拿高豫告慰广阳王……这些年皇上一直将广阳王挂在嘴边,为此还善待广阳王旁支的血脉。

现在有了广阳王郡主的消息,宋羡自然要如实禀告朝廷。

想要从这里面找到宋羡的错处斥责,还真的不容易。

尤其是现在,朝廷才拿下了蔡戎,蔡戎为大齐征战多年,被封为节度使戍边北疆,虽然因为勾结辽人被抓,但大齐其余节度使不免因此自危,恐怕朝廷是忌惮蔡戎手握重兵,故意寻了借口惩治蔡戎。

宋羡才立下大功,若是朝廷不奖反罚,必然引起朝廷动荡。

杜正想到这里轻声道:“日子还长着,天家也不急于一时,听说八州之地比大齐最偏远之处还要贫瘠,户部连续半个月都在调拨赈灾粮,但这赈灾粮也只能解燃眉之急,真的想要这些地方有些起色,就算风调雨顺,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

也就是说,三五年之内,宋羡反而会受制于八州之地。

杜正道:“宋将军会受封指挥使,都是因为他一心为百姓着想,现在八州百姓需要大齐朝廷,期望宋将军能够不辱皇命,将八州治理的如同镇州、赵州般。”

“等到八州有了起色,皇上可将宋将军另外拔擢重用,让宋将军带兵离开八州之地,去往西关或是南疆,大齐不少地方都需要宋将军这样的官员。”

皇帝不是没想过这些,杜正的话刚好搔到他的痒处,许多事现在解决会引起轩然大波,等过阵子,朝廷上下的目光从八州之地和宋羡军功上挪开目光,再暗地里将一切抚平。

皇帝淡淡地道:“朕本很看重宋羡,希望宋羡能一心一意为朕做事,哪知他竟然还惦念着广阳王。”

杜正道:“由此可见,此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宋羡是一桩,还有另一桩。皇帝道:“派去镇州的人还没回来?”

杜正道:“还没有。”

现在皇帝最想要看到的就是陈家村的谢氏,广阳王的外孙女。

皇帝道:“听说就是她带着镇州村民运送军备去忻州,大齐打赢了辽人之后,她和她父亲谢绍元就带着镇州村民离开了代州。”

这样的举动确实有些像广阳王,不知她是故意仿效广阳王,还是确实有几分本事?这些广阳王的人藏在陈家村那么久,又是在谋算些什么?

皇帝露出一抹冷笑,广阳王早就死了,光凭一个外孙女还能如何?

“天家,”杜正轻声道,“您有没有想过要如何赏赐宋将军?宋将军年少有为,还没有成亲,若是赐婚一位贵女,一来皇恩浩荡,二来这门亲事让宋将军称心如意,宋将军也就能专心为皇上办事。”

皇帝思量片刻点点头:“传朕旨意,让皇后娘娘遴选贵女,等到宋卿回京之后,朕就为宋卿赐婚。”

为国征战固然重要,成亲生子也是大事。

……

宋羡坐在军帐中,正在看手中的信函。

那是宋老太太从镇州寄来的。

常安将双手最后一根手指落下,大爷已经看了十遍,若是再看下去,他就得扳脚指头了。

“大爷,”常安借着送茶的往纸笺上瞄了一眼,“是好事?”

宋羡镇定自若地道:“还没怎么看。”

常安吞咽一口,没怎么看?目光就差将纸烧穿了才对。

宋羡将信函递给常安:“你看看上面说了些什么,讲给我听听。”

常安接过信函,其实他不看也知道,送信来的家将都说了,老爷和老夫人去了陈家村,为大爷和谢大小姐换了庚帖,送了聘书。

“大爷,”常安一脸惊喜,“您要成亲了,女主子就是谢大小姐。”

宋羡眉宇微微上扬:“是真的?”

常安应声:“这信函上写得清清楚楚。”

宋羡仿佛不甚在意,站起身道:“收起来吧,随我一起去巡营。”

常安将信函妥善放好,这封信大爷还不知道要看几遍,他一定要随身携带。

宋羡走出军帐。

此时营中将士正在校场上操练,看到宋羡前来,纷纷停下行礼。

宋羡似往常一样巡视一周,临走之前吩咐几个家将:“虽然辽人现在不敢轻举妄动,你们依旧不能松懈。”

家将们应声。

宋羡道:“出任何差错,回镇州之后,你们就都不用来府中宴席了。”

家将们道:“大爷放心。”

等到宋羡离开,家将们才面面相觑:“刚刚大爷说,要让我们去府中吃酒?”大爷会犒赏他们,但从不会在府中摆宴席,他们总觉得这话意有所指。

常安看着宋羡的背影叹口气,他自觉地留下来解释:“大爷和谢大小姐定亲了。”

家将们这才恍然大悟,抬起头看不远处的宋羡,宋羡背对着家将们,正静静地等在那里。

怪不得大爷走得那么慢,是在等他们追上去贺喜吧?

“给大爷道喜了。”

宋羡听着背后传来家将的声音,再也控制不住欣喜的神情。

从今往后,他就是有家室的人了。

第三百五十章 这厮好眼光

朝廷加派了兵马前来八州,杜琢才算松了口气。

他虽然是节度使,戍守的不过是绥州、银州两地而已,攻打八州之地之前,朝廷多拨给他两万大军,但战事损耗不少,如今有太多关卡需要人手,这样一分散立即捉襟见肘,等待援军的时候,他是生怕哪个环节出差错。

现在好了,算是幸不辱命。

杜琢这边才松口气,立即带着人前往代州,想要看看宋羡这边有什么可以帮衬,这场仗宋羡承担了太多,每每想起来他都觉得有所亏欠。

算了。

当时在京城宋羡拉着他东走西逛,在圣前说要效忠广阳王后辈的事就一笔勾销了。

在京城闲逛那次,不是宋羡太招摇,宋羡是为了大计着想,不得不那样做,好让皇上放心。

至于在皇上提及广阳王后辈……也许那时候宋羡还不知道,广阳王真的还有后人在,而且就藏身于宋羡的驻守之地,镇州的陈家村。

再说广阳王也是光明磊落,忠义无双的人,他之前就很敬佩,攻入太原府之后,听说广阳王当年种种,更是心怀崇敬。

杜琢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快马加鞭一路奔袭到了代州军营。

宋羡将杜琢迎进了中军帐。

杜琢急着道:“辽人如何?有没有动静?”

宋羡道:“自从萧兴宗被关押之后,那边派了两次使者送来信函,我已经让人送往京中。”

杜琢点头:“这么看来萧太后是想要设法迎回那位三皇子了。”

说完这话杜琢道:“你如何思量?用三皇子换回萧兴宗?”

宋羡道:“眼下这样的时候,两国不想开战,我生擒三皇子就是想要对付萧兴宗,不过光换萧兴宗还不够。”

杜琢仔细地听宋羡说话。

宋羡道:“我还想开榷场,八州之地如此,是因为高豫昏庸,但也有辽人之祸,不如开榷场来往贸易,对八州百姓也是个弥补。”

开了榷场,虽然大部分贸易都是朝廷把持,但只要分一点给八州,对八州也是利处。

杜琢道:“辽人皮毛、马匹都是顶好的,马匹朝廷不会让,皮毛……你是不是想做毛织物?”

宋羡点头。

杜琢接着道:“八州这边连织机都没有吧?等到开榷场买卖毛皮的时候,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筹备?”

“来得及,”宋羡道,“会有人帮我安排这些。”

杜琢看着宋羡,这个“有人”指向还能不能更明显一些?做毛织物和线穗的还不就是陈家村?

现在的谢大小姐已经不是从前,等皇上将一切查清楚,难不成宋羡还要广阳王外孙女帮他做事?

旁边的常安见状不禁暗地里叹口气,自从大爷和大小姐定亲之后,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杜琢看左右没有旁人,压低声音道:“若你指的是陈家村那位谢大小姐?你不怕她……”

杜琢话没说完,就发现宋羡眉目含笑,平日里的漠然和肃穆一扫而光,他不禁愣在那里,宋羡为何笑得这么吓人?

杜琢脊背汗毛竖起,只想立即转身离开代州。

宋羡道:“还没与杜兄说,家中长辈前几日已帮我定下了亲事,等我们差事了了,还请杜兄去镇州吃杯酒。”

杜琢本就不是木讷之人,听得这话哪里还有不懂的道理?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让杜琢怔愣了半晌才回过神:“你是说,你与谢大小姐。”

宋羡应声:“幸得谢家长辈应允,才能定下这门亲事。”

杜琢哑口无言,宋羡是什么时候有这样思量的?在此之前,还是在知晓谢大小姐身份之后?

宋羡道:“去年守岁时,我祖母就去了陈家村,其中有不少曲折,感激谢大老爷如今愿意点头,否则还不知道我这婚事要等到什么时候。”

从去年守岁到现在,岂不是快有一年时间了?

杜琢抿了抿嘴唇,宋羡的意思是,宋家长辈早就对谢大小姐有意,但是陈家村一直不肯答应。

杜琢看了看宋羡的眼睛,这厮还真是目光如炬。

宋羡接着道:“杜兄也知道,我在镇州、赵州如此顺利,都是陈家村帮忙,谢大小姐不光是陈家村的阿姐,也是我们镇州的阿姐。”

杜琢心头警钟大作,熟悉的陈家村,熟悉的话茬,就像是那次在京中……

杜琢有些后悔,自己风尘仆仆前来代州,他不是来听这些的。

杜琢看向宋羡,宋羡目光澄明,十分坦然:“杜兄还有什么不知晓的,我与杜兄慢慢说。”

“不用了,”杜琢道,“我都明白了。”

宋羡没有继续下去:“昨日官药局又送来一些成药,杜兄那边可还够用?”

成药倒是多多益善,杜琢点头:“你这里若是能拨给我一些,自然再好不过,邢州送来的成药,不知怎么回事,就是没有镇州送来的好用……”

杜琢想要将自己的舌头咬下来,他一时忘记了,镇州的药那是……

宋羡道:“我们的成药那是出自陈家村许先生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