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9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韩卫阵亡的消息传到了太原府。

本来就人心惶惶,如今更觉得就要大祸临头,大齐收回八州之地仿佛已经是定局。

前朝孝文皇帝的唯一子嗣高豫看向满朝臣工,试图从中选出能够带兵对阵宋羡的武将。

等到宋羡和杜琢将太原府围困住,就真的束手无策了。

一场朝会下来,却没有寻到一个合适的人。

高豫看向年近七十的薛老将军。

“微臣愿意前往,”薛老将军跪下道,“微臣带兵北上阻拦宋羡,除非战死,绝不退后。”

高豫自然不能真的让薛老将军前去,薛老将军旧伤缠身,早就不适合上战场,薛家长子又太羸弱,从未入过军营,根本不堪用处。

高豫此举只是用薛老将军激一激其余的武将。

终于有人看出了端倪,上前请兵。

高豫并没有因此松一口气,就连韩卫都输了,剩下的人也不会宋羡对手。在八州之地苟延残喘,他早料到会有这一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让宋羡赢得如此轻松。

宋羡手握大军,又有广阳王旧部追随,这一路当真算得上势如破竹。

高豫站起身:“命人集结兵马,朕会御驾亲征。”

朝会结束之后,所有臣工神情低沉地走出大殿,谁都知晓局面几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御驾亲征也只是最后一搏。

薛老将军踏入家门,薛夫人立即迎上来:“老爷,怎么样?可又有战报?”

薛老将军一路回到主屋坐下,薛夫人吩咐人退下,这才道:“朝廷有没有法子?”

薛老将军摇头:“这次恐怕真的到头了。”

薛夫人脱力地坐在椅子上,身上的衣衫被冷汗浸透,半晌她才回过神:“听说宋羡要为广阳王报仇?老爷……我们死了也没什么,我们恪儿年纪轻轻,不能就这样断送了性命。

我听说宋羡治下镇州有个陈家村,会不会就是那个陈家村?若不然老爷想想法子打听一下,若是……那十几年前,老爷帮了忙……让他们看在这件事的份儿上,保我们恪儿一命。”

第二百九十九章 恩情

薛夫人话音刚落,薛老将军面色已经变得铁青:“你在说些什么?”

若是往常薛夫人绝不敢再说一个字,但现在不一样,面临生死关头,这可能是恪儿唯一的活路。

不是说齐人收回八州之地就会大开杀戒,但老爷的性子她十分清楚,老爷定会一直跟着他们的陛下,直到战死为止。

他们的恪儿不是武将,但今年也十九岁了,这样的年纪只能随王朝一起覆灭。

薛夫人眼睛发红:“老爷,这都什么时候了,您难道真的一点都不为恪儿思量?”

薛老将军微微动容,不过立即又变得坚毅:“难不成在这种时候,你还想打别的主意?早在来到八州之地时,我觉得你就该想清楚了,如果本朝被替代,我们这些人都没有退路。”

薛夫人低下了头:“此一时彼一时,那会儿恪儿还小,我们也别无选择,现在不同……”

“没什么不同,”薛老将军道,“成者王侯败者贼,一直都是如此。”

薛夫人嘴唇动了动:“既然是这样,广阳王战死的时候,老爷为何要起了善念?冒着那么大的危险先去广阳王府?”

“那时候老爷怎么不说,广阳王府该有如此的下场?反而为广阳王惋惜?”

薛老将军惊诧地看着薛夫人,没有料到薛夫人真的会不管不顾地说出来:“你的心长到哪里去了?我为何去广阳王府你不知晓?当年征战,也是广阳王放了你们这些女眷,给了你们颜面,让你们免遭羞辱,我去做那件事,是为了还广阳王一个恩情。”

薛夫人听到这里神情激动:“可你那次是冒着丢掉全家性命的危险去的,相比之下,应该是广阳王欠我们的。”

薛老将军挥挥手:“广阳王那样做,我这般还都是心甘情愿的,我早说了互不亏欠。”

薛夫人攥紧了手,抬高了声音:“老爷到现在也不承认?您私自放走了广阳王的女儿,对广阳王一脉来说,真的不是大恩?眼下他们卷土重来,我也不求他们放过我们一家,只要设法救下恪儿就好,这一点要求老爷都不肯答应?”

夫妻两个四目相对,从彼此眼神中看到了陌生的情绪,薛老将军觉得自己的夫人已然疯癫了。

薛老将军沉默片刻:“你将此事说给了恪儿?”

薛夫人嘴唇动了动没有立即说话,薛老将军顿时知晓了答案。

“你糊涂,”薛老将军一脸怒火,“当日我就不该将这桩事告诉你,我与陈家村的人约定好了,这桩事绝不会有旁人知晓,陈家村能不能带着人离开属地,是否能护着广阳王之女活下来一概与我无关。”

“要说广阳王之女能活下来要谢谁,那也是谢陈家村,陈友礼拿整个陈家村做赌将人带走,如果被发现,一个村子的人都活不成,而我不过就是调走了人手,放了一条路。”

薛老将军还记得陈友礼冲入大火之中,将广阳王女儿背出来那一幕,如果陈友礼略微迟疑一下,或是对火势心生畏惧,都不能成事。

后来他做了善后,用一具尸身代替了广阳王女儿,从那往后与陈家村再也没有联系,也没见过陈友礼。

大约一个月之后,他才去打听了消息,陈家村逃难去了齐地。

逃难的百姓不少,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说到底他这个举动真是为了还广阳王恩情,如果没有陈友礼,他也不会独自完成这桩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家村的人居然又回来了,还是跟着征西大将军宋羡一起回来的属地,这个陈家村他没让人去仔细问,但他心里清楚,应该就是陈友礼带走的那些人。

张老将军投奔了宋羡,帮宋羡一起拿下忻州和代州,这其中该是有陈家村的关系,毕竟张老将军对广阳王忠心耿耿。

从前广阳王一脉被逼得走投无路,广阳王和独子战亡,其余女眷欣然赴死,那种惨状他亲眼所见。

谁能想到广阳王只剩下个女儿,他们这一脉却还能再踏入八州之地,如今再来一切都不同了,他们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也许这就是命。

当年陛下对广阳王一家的作为着实太过残忍,眼下血债血偿,谁也逃不过去。

薛老将军盯着薛夫人:“我希望你在临死之前给自己留些颜面,这件事让陛下知晓了,你可知会有什么结果?你又如何知晓陈家村会帮忙说项饶了恪儿。”

薛老将军道:“当年我也曾奉命围杀广阳王,说到底手里的鲜血比恩情多,广阳王后人到底如何想我们?贸然前去只会自取其辱。”

薛夫人听到这话,一腔热血顿时变得冰冷:“可……广阳王一脉最重信义……”

薛老将军轻蔑地道:“就算陈家村肯帮忙,宋羡就能答应?宋羡这一仗打得又快又狠,做征西大将军之前就颇有威名,这样的人岂会轻易被人左右?”

薛夫人最后一线希望就要被磨灭。

薛老将军叹息:“想想早早就战死沙场那些人,能到现在你我都该知足了,至于恪儿,就顺其自然吧,如果侥幸能不死,那是他的福分,不要再做无用之事……这桩事是你告诉他的,你去与他说清楚。”

薛老将军转身去了书房。

薛夫人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一阵绞痛,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声音道:“母亲,母亲您这是怎么了?”

薛恪扶起薛夫人:“您千万要保重身子。”

“有什么用?”薛夫人攥紧了薛恪的手,“事到如今没有法子了,我可怜的孩子。”她长子战死之后,四十多岁才又得这么一个儿子,一直疼爱有加,如今这般情形,恐怕难逃一死,让她怎么舍得……

薛恪思量着看向父亲离开的方向,如果不是宋羡杀了韩卫,母亲还不会将这件事告诉他,也许这件事真的能保他一命。

“母亲,”薛恪道,“陛下让我们去筹军资,我今日就要离开太原府。”

薛夫人伸手握紧了薛恪,神情中满是担忧,半晌她终于道:“你出去之后想个法子……别回来了,别再回来了。”

薛恪心神一震,或许母亲说的没错,这次是最后的机会,但他不回来要去哪里?难道他真的要去找宋羡?

用恩情去求宋羡,宋羡与广阳王无关,不一定会动容,如果他去找张老将军呢?

第三百章 探明

薛恪从家中出来,满怀心事地翻身上马,一路向城中衙署而去,就在他身后不远处,一个身影看着他出神。

等到薛恪走远了,那人转过头看身边的辛火:“给萧大人送信过去,薛府有异动。”

辛火应声。

乌索目光幽深,他在萧兴宗麾下十三太保之一,行六,这次奉命前来八州探查消息。

一来要摸透八州如今的情势,二来要查当年广阳王的事。

乌索开始也不明白,为何萧大人要查死了十几年的人,萧大人只说与萧炽和李琮被抓有关。

按理说广阳王一脉早就死绝了,萧炽和李琮在镇州的事无论如何也牵扯不到广阳王身上,最多就是追随广阳王的那些余孽作祟。

不过既然萧大人要从广阳王身上查起,必然有他的道理,乌索也只能奉命行事,没想到这么一查还真的发现一些异样。

当年负责看守广阳王府的薛老将军好像瞒着自家的陛下做了些亏心事,他安插在薛恪身边的眼线发现了蛛丝马迹。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乌索喃喃地道,如果萧大人在这里,根本不需要再查下去,定然就已然心中有数,而他却还需要继续跟着薛恪,将一切弄个清清楚楚。

即便如此,乌索也能肯定:“我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也许能够影响战局。

……

宋羡稳固了代州,留下人手守卫代州城池,然后带着兵马一路南下清剿前朝兵马。

宋羡在忻州、代州打了胜仗,杜琢也不甘示弱拿下了石州,杜琢再取了汾州就能与宋羡一起围住太原府。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杜琢在石州平了第三次战乱之后,皱着眉头看眼前的舆图。

耳边是副将禀告的声音,脑子里却一直在琢磨,宋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一下子拿下两个州,而且没有屡屡起动乱。

杜琢将手里的令牌丢在桌子上,大帐顿时一阵安静。

杜琢抬起头看向众人,他的副将,他的亲兵都在这里,与宋羡一起发兵的时候,他还想着,能够先一步到达太原府,若是有余力,还会分兵去帮宋羡一把,算是还了宋羡在邢州的人情。

谁知道,他本觉得自己有优势,最后却不如宋羡。

宋羡才二十岁,手里的兵马并不比他多,而且北方动乱,军备还被拖延了好几日,他帐下的副将都不看好宋羡,恐怕他们带兵深入时被宋羡拖了后腿,落得被围杀的结果。

事实上呢?

宋羡在军备不足的情形下,打了胜仗,杀了韩卫,驻兵忻州、代州。

忻州、代州内也没有起太大的动乱,愈发的安静下来。

杜琢的二弟杜渐见状先让帐中其他人退下,然后低声道:“大哥怎么了?虽然我们有些波折,但情势越来越好,往后会很顺利。”

杜琢道:“那是因为高豫将兵马集结起来,要用来对付宋羡,我们这边自然就轻松了许多。”

杜渐再次安慰:“宋羡是厉害,人人都说他就是年轻时的镇国将军,再加上有宋家军……难免……”

宋羡有宋家军,他们就没有杜家军了吗?

都是这样的,无法说服自己。

杜琢叹口气:“宋羡不是年轻时的宋启正,他比宋启正更加厉害,宋羡来八州之前,应该已经预料北方会出乱子,否则不会有所准备。”

“虽然我们现在不知晓北方的情势,但宋启正的奏折想必已经递到京中,皇上能督办邢州的军备,派兵前去北方,就说明宋家父子没有什么过错,至少皇上没有怀疑宋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