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74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高氏道:“要不人家是将军呢,别说陈家村这些人,麾下几万、十几万兵马都能喜欢,那词儿叫什么来着?就是能让许多人抱在一起。”

旁边的许汀真放下箸:“拥簇。”

陈老太太又好气又好笑地打趣高氏:“看看你的话,本来是多好的词,让你一说啧啧……还抱在一起……不嫌害臊。”

高氏道:“我多去族塾几趟,那就都能学会了,到时候您有什么话说不上来,还得来问我。”

许汀真没有与陈老太太、高氏说个不停,她不动声色地向宋羡的方向扫去,她心里装着崔河的事,于是多看了宋羡几次,不知是不是凑巧,有两次刚好发现宋羡向她身边看来,而她身边是良辰。

而每次良辰都垂着头,吃着碗里的糯米饭。

有些不对劲儿。

“辰丫头。”许汀真突然开口。

谢良辰抬起头,许汀真的话又憋了回去,思量片刻改了口:“等吃完饭,宋将军会说崔河的事吧?我也想听听。”

第二百六十四章 脸皮厚

一顿饭热热闹闹地吃完。

陈老太太将几个孩子打发出去,陪着宋羡去主屋里坐下,片刻之后谢良辰和许汀真跟着走进来。

陈子庚将院子收拾好了,院门一关,登时就安静了。

谢良辰给几个人倒好了茶,陈子庚趁机溜进屋坐在角落里。

谢良辰看了一眼宋羡,有人在场的情形下,宋将军还像从前一样,看起来正派而威严。若非会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目光毫不遮掩地看向她,还当东屋里那番谈话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这方面谢良辰很佩服宋羡,功夫做得够深,让人看不出蹊跷。

许汀真先问道:“宋将军,那崔河怎么样了?”

宋羡道:“崔河明面上在京城刑部大牢里自尽了,尸身被送去了乱葬岗,暗地里我将他带来了镇州,现在就在镇州府衙。”

许汀真听到“明面上”几个字,就知道宋羡另有安排。

宋羡接着道:“崔河的事是向皇上请的密旨,知晓的人不多,皇上派了心腹的内官去办,若无意外不会走漏风声。”

陈老太太和许汀真以为宋羡不知晓谢良辰的身世,有关属地的事,还是有许汀真出面与宋羡说话。

许汀真道:“将军知晓我也是出自属地,有些话我便直说了。”

许汀真停顿片刻才接着道:“嘉慧郡主陷害宋将军和杜节度使,是不是为了广阳王属地?”

宋羡颔首。

许汀真接着道:“将军对属地作何思量?”

宋羡直言道:“如果顺利的话,今年秋天我会带兵出征八州之地。”

许汀真睁大了眼睛,她没想到宋羡会毫不犹豫地告知她们这些,可见宋羡对陈家村的信任。

而且……朝廷终于要出征八州之地,心情激荡之下许汀真差点站起身,深深地吸一口气才道:“将军说的……这事可作准了?”

宋羡目光澄明,神情透着让人不敢小觑的端凝:“凡事都有意外,没到最后一刻,我不敢向先生作保,但出兵八州之地,我早就有所布置,这次去京城也是向朝廷请兵,既然皇上肯让我将崔河带回来,就是应允了兵权。”

“如今朝廷政局不稳,前朝余孽与辽人私底下勾结,已成北方最大的祸患,一日不除,北方百姓一日不得安生,大齐的武将,能够被皇帝信任,又能担此重责的人不多,皇上此次为我和杜琢做主惩办了嘉慧郡主,算是对我二人格外施恩,用我二人自然最为妥当。”

许汀真只觉得自己一颗心乱跳个不停,手脚都跟着变得冰凉。

今年秋天出兵,许汀真下意识地道:“来得及吗?”

宋羡道:“北方去年才将辽人逐出拒马河,军中将士一直勤于操练,年初又新增两万兵马,多设了十二处军营,现在的将士与战时并无区别,若是再放两年,还要重新整饬,不如一鼓作气,拿下八州之地。”

许汀真知晓宋羡说的没错,但有利就有弊,不用整饬是真,八州之地没那么好拿下也是真的。

宋羡道:“八州之地还有广阳王当年的部属,嘉慧郡主派崔河前去几次都没能招揽为首的张老将军。不能将人收为己用,嘉慧郡主暗地里利用前朝与广阳王旧部的仇恨屡次兴事。”

“嘉慧郡主擅用不见光的手段,在八州之地安插了不少眼线,盯着张老将军等人,我怀疑她是想要在关键时刻利用张老将军为她开路。如果八州之地乱起来,那将会是兴兵攻打的最好时机。”

“所以嘉慧郡主才想要自己属意的人拿到攻打八州之地的兵权。”

这次就连陈子庚也听了明白,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事,当真与先生说的一样,每场战事都不是表面上那般简单,想要赢得战事,明里暗里都要有所准备。

只不过东篱先生说的那些都是书上写的,现在摆在陈子庚面前的是切切实实正在发生的。陈子庚不自觉地攥出一手心的冷汗,愈发地钦佩他的将军阿哥。

宋羡道:“这样的思量我原原本本禀告了皇上,带出崔河就是要让他偷偷回到八州之地,找到嘉慧郡主安插的眼线探听消息。张老将军是大义之人,不能让他和百姓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

许汀真听到这里道:“宋将军信张老将军?我还以为通过嘉慧郡主这桩事,宋将军对广阳王一脉会有不一样的思量。”

谢良辰听到这话,忽然明白了宋羡刚刚那番话的意思,宋羡不止是要将出兵八州之地的事告诉给外祖母和许先生,还要引出广阳王一脉,免得让外祖母和许先生误以为他对广阳王有什么误解。

当真是鸡贼的很。

谢良辰觉得面前的宋羡已经长出一条蓬松的狐狸尾巴,如今正冲着她不停地摇摆。

“我一向尊崇广阳王,”大尾巴宋羡道,“正因为这样我才请求皇上定要重责嘉慧郡主,皇上答应此案查明之后就会夺了嘉慧封号,我离京时刑部、礼部已在拟公文。”

听到这话,许汀真差点压制不住心中的欢喜。

宋羡道:“广阳王的名声,不能摆在嘉慧这样的人手中。”

说到这里,宋羡目光微深,定定地看着许汀真:“许先生是八州人,乡土难离,许先生自然心中关切。许先生放心,假以时日我带兵收复八州,必然竭尽所能护住八州百姓,为了百姓,也为了当年广阳王的忠义之举。”

“我在许先生面前这样说,在皇上面前也这般说过,若是广阳王有真正的血脉在,我愿意一心一意追随其左右,助她夺回八州之地,广阳王没有真正的血脉,我当完成广阳王未竟之事。”

谢良辰听到这话,只觉得脸颊滚烫,若是宋羡不知道她的身世,这话倒也算寻常,他明明知晓,却就这样说出口。

真是要多不要脸,就有多不要脸。

角落里的陈子庚也愣了,只觉得将军阿哥定是知晓阿姐乃是广阳王亲外孙女。从前以为阿哥带兵打仗厉害,拳脚功夫了得,如今发现阿哥说起这些话来,当真是谁也及不上。

这可比先生屋里那些私藏书里写的那些人还要高明。

许汀真半晌才反应过来,她躬身向宋羡行礼:“属地百姓若是知晓带兵收复失地的是将军,定然也会心中欢喜。”

宋羡见好就收,起身向众人告辞:“如果有什么事,就吩咐常悦来寻我。”

许汀真不知道如何将宋羡送走的,又怎么走回屋子里,直到现在她整个人还如坠云端般,一切好像都没那么真实。

许汀真看向陈老太太:“若有一个人能拿回广阳王属地,也就是宋将军了吧?”

许汀真坐下来喃喃地道:“或许将来……良辰的身世也能向外人说。”

那得是什么样的时机?陈老太太道:“不求那个,只希望宋将军顺顺利利打个胜仗。”

陈老太太想着,刚才宋将军那番话委实让人感动,她鼻子发酸差点掉眼泪,不过如果让宋将军知道广阳王有血脉在世,而且是辰丫头。

宋将军还说什么一心一意,哎呀,不得臊死了。

陈老太太道:“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

许汀真看向谢良辰:“辰丫头你说呢?”

谢良辰正端着茶碗往嘴里送,茶水走岔了道,登时让她一阵咳嗽。

第二百六十五章 云泥

“你说说你,急什么?”陈老太太帮谢良辰顺着后背。

“要不怎么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高氏在一旁道,“辰丫头这么稳重的孩子,喝个水还能呛着。”

谢良辰想捂上二舅母的嘴,村子里的族塾开了之后,二舅母每天都会说出几句让人惊奇的话。

谢良辰摆手:“没事了。”

陈子庚去将陈咏胜领了过来,重新给众人面前倒满热茶,然后坐在一旁将众人打量了一番,确定没有人注意到将军阿哥和阿姐的异样。

陈子庚忽然有种寂寞的感觉。

谢良辰道:“将羊毛和丝麻换来的银钱留一部分囤积药材和粮食。”

陈咏胜点头。

大战之后会有大疫,朝廷会前来赈灾,但经历过的人都知晓,赈灾粮和药材根本不够用处,也许陈家村能做的不多,但能帮上点小忙也是好的。

陈老太太赞同:“无论到啥时候,粮食都是救命的,不说黍米、粗粮,就连糠皮到时候都是好东西。”提到这个,陈老太太满肚子都是说不完的话。

总之村里的银钱今年不能乱花。

谢良辰道:“等到战事定下来之后,我们还要与大家说清楚,这银钱是大伙儿一起赚的,用去哪里都要知晓。”

陈咏胜欲言又止,陈家村祖辈本来就是广阳王杨家救下的,不要说记不记得广阳王的恩情,将心比心也该把这份仁善延续下去。

“不就是银钱吗?”陈咏胜道,“人在还怕没钱赚?平日里大家做工的银钱还照发,不过就是用村中留的那些罢了,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还不是因为有辰丫头,谁敢没心肝,我第一个不容他。”

谢良辰笑道:“大家在一起这么久了,我清楚村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敢做这样的决定,知道是一回事,说清楚是另外一回事,定下这个规矩,将来无论谁做里正,管这个大家,都是一样。”

陈咏胜道:“都听良辰的,这账目我也会好好做。”

大家说了好一阵子话,陈咏胜和许汀真才离开。

天色将晚,谢良辰在东屋点了灯看账目,大约是被许先生的情绪影响到了,谢良辰许久才静下心来,开始摆弄手中的算筹。

纺好丝麻之后,就该秋收,不出意外的话,那时候宋羡就该带兵去八州了。

就连她都觉得一切来不及筹备,更别提宋羡了。

麾下那么多兵马需要调动粮草、军备,还要与帐中副将商议战术,只怕要忙的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

“将衣服收了,起风了,恐怕要下雨。”

谢良辰听到院子里外祖母的声音,忽然想起宋羡肩膀上的伤,她还没将豕膏给宋羡,明明给宋羡拿药是件很正常的事,她怎么反倒躲躲藏藏起来了?

谢良辰起身正要去拿豕膏让常悦送去,就听到东屋门被敲了两下。

没有听到有谁过来啊?

若是外祖母和阿弟早就在门外开口说话了。

难不成是……

谢良辰快走几步拉开东屋两扇杨木门。

宋羡站在门外,正借着月色定定地望着她。

谢良辰下意识地向主屋看去,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