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6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是陈家村,”掌柜满脸笑容,“您可能没听过这村子吧?”

宋羡摇头:“没听过。”

掌柜试探着道:“那我就与您说说这村子?”

宋羡一副求教的模样。

杜琢在旁边看着,只觉得手心痒痒,他将腰间的玉佩藏了藏,他郑重其事地穿戴一番,就是来陪着宋羡自夸的?

掌柜道:“这陈家村是北方镇州的一处村庄,您别看这线穗知晓的人不多,但……成药您知道吧?北方春天的时候闹了时疫,您说巧不巧那时候我弟弟刚好带商队去北方,我们全家都担惊受怕,我那老娘眼睛快要哭瞎了。

还好时疫被及时压制住了,镇州的官药局还做出一种成药,就是一颗药丸,顶得上一碗汤药,熬汤药多不容易啊,吃药丸可就快多了,时疫就这样被压了下去。

您知道这成药是谁做的吗?”

宋羡思量片刻道:“不是官药局吗?”

杜琢的手抠着屁股下的杌子。

掌柜的笑道:“不是,是陈家村献的方子,帮官药局一起做出来的。”

宋羡道:“就是做线穗的陈家村?”

掌柜颔首:“没错,就是这个陈家村,我那弟弟回来,就像是死里逃生,嘴里一直在说陈家村的好,这不,陈家村的人来卖线穗,没等他们找上门,我就前去寻他们的商队,要下线穗来看。”

宋羡道:“您这样是为了回报陈家村?”

掌柜笑道:“哪是呢?我们常年做买卖的人都知晓,只要东家聪明做什么都差不了,陈家村之前也没有村子卖药材做成药啊?事事走在人前,靠得不是运气。

我找到线穗一看,就知道没错了,这线穗可比毛织物好卖。尤其这一等线,京城达官显贵多,讲究也多得很,谁也不可能去成衣铺子买做好的毛织物,这样穿出去未免丢了颜面。

自己买线穗来做就不同了,想做什么样子全凭他们自己,眼下我这铺子里的一等线就剩这一穗了,这一穗是要留着让大家瞧的,方便后面向陈家村订货。”

掌柜说完忽然看向杜琢:“您别拽绑线穗的那根线,那线绳的颜色是陈家村用药材染的,用来辨别货物真假。”

杜琢停了手。

掌柜笑道:“看二位老爷非富即贵,这是想要与陈家村做大买卖?所以来问问我们这些铺子到底是什么情形?”

掌柜的在线穗上赚了银钱,又因为成药的事是真的看好陈家村,于是接着说了不少的好话。

宋羡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儿,还有闲情逸致与掌柜一问一答,杜琢年纪不小了,却替宋羡羞臊难堪。

终于从铺子里出来,宋羡继续向前走:“我与大人一起去前面看看,这铺子掌柜知晓的不多,兴许还有人更清楚。”

这还知晓的不多?要点脸行吗?

难不成还要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说陈家村做线穗的都是七仙女?

杜琢觉得自己一腔热血喂了狗,不过冷静下来,宋羡此举何尝不是让他对镇州等地有些了解。

至少宋羡治下的镇州和赵州与从前不同了。

将来举兵需要军资,不能让百姓赋税太过繁重,要打仗,也要维持百姓生计。

杜琢看向宋羡:“我卖了。”

宋羡扬起眉毛。

杜琢想了想道:“将羊毛卖给镇州陈家村做线穗,既然陈家村做的好,不如帮衬一下西北。”

宋羡眼睛一亮:“大人真能如此?若不然再去前面看看。”

再听一顿褒奖?宋羡还没有炫够?

杜琢觉得自己若是迟疑,宋羡真的会这样做,于是斩钉截铁:“就这样吧!”

宋羡道:“不过具体细节,我做不了主。”

杜琢盯着宋羡。

宋羡道:“府衙不与百姓争利,这些都是镇州商贾自己做的事,羊毛多少钱入,要在哪里做线穗,都需要陈家村的人与西北商队的管事商议。

杜节度使可以放心,我们镇州的商贾一向诚信,绝不会任意要价,只有双方得利,才是好买卖。”

杜琢听到这话,不禁一笑,刚想要从心底夸赞宋羡。

宋羡道:“我们去前面的茶楼坐坐,里面有人说书,提及春天的时疫……”

第二百五十三章 挂念

宫中。

皇帝将手里的奏折放在御案上,身边的内侍将茶碗递过来。

皇帝润了润嗓子才道:“他们去哪里了?”

内侍道:“宋指挥使和杜节度使两位大人在街面上转悠呢,先去了针线铺子,又去了茶楼、笔墨铺子和药铺、铁匠铺。

天黑之前,赶着去了趟京中的官药局。”

皇帝抬起头:“这些地方?”

内侍应声。

皇帝微微皱眉:“是不是发现有人跟着?”

内侍道:“两位大人去的,都是卖镇州货物的地方,至于茶楼……有人说书,刚好说到春天的时疫。”

皇帝仔细想了想,忽然一笑:“镇州的货物有那么多?”

内侍才道皇上会问,特意打听了:“有线穗、纸张、药材还有风匣子,都是些小物件儿,不过听说卖得不错,算是镇州百姓除了农物之外主要的生计。”

皇帝微微扬眉:“春耕之后,户部呈上来奏折,预计北方不少地方都能按时交赋税,看来这话是有所凭据。”

皇帝说完这话又抿了一口茶:“他们两个人怎么样?”

内侍应声:“宋指挥使很高兴,杜节度使几次想要回去都被拉住了,两个人最后在街面上,两个人一人吃了两碗面,最后杜节度使身上还洒了面汤。”

事实是,宋羡说那面没有镇州的好吃,杜琢一气之下放碗重了些,泼出了汤汤水水……至此结束了两个人在京城的闲逛。

这一天杜琢累了个半死,只觉得比打仗还要疲惫。

眼线自然打探不到这些,远远地看去只觉得是个意外。

皇帝道:“这么说他们在这桩案子之前并没有来往?”

内侍不敢断言:“绥州和镇州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但这桩案子……却是清清楚楚,如果事先有所安排,那要从今年春天开始。”

那时候杜三爷被引到邢州做生意。

皇帝道:“与杜绎做生意的是……”

内侍道:“罪官林珝的女儿。”

“林珝与宋旻一起被处斩,所以林珝的女儿不可能帮着宋羡,”皇帝说完话微微一顿,“杜绎的伤势如何?”

内侍禀告:“邢州那边说,杜绎伤得不轻,杜节度使想要将杜绎一起带来京城,但杜绎的身体不能长途跋涉地折腾。”

这么看来一切都是嘉慧郡主暗中主使,并非宋羡和杜琢早早设下的局,否则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些。

皇帝放在手里的笔,站起身活动自己的有些僵硬的手腕:“嘉慧郡主府呢?”

内侍躬身道:“徐将军被关在府中,现在看来徐家不会掺和这桩事。”

“皇后,”皇帝半晌道,“是个会审时度势的人。”

内侍压低声音:“天家,您这次是要贬黜嘉慧郡主?”

皇帝看着窗外半晌才道:“朕知晓她有些心思,但没想到她这样不知分寸,本想给她留个脸面,宋羡和杜琢是戍边武将,西北边疆的防务比什么都重要。

可惜了……”

可惜了,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广阳王的后辈,让人接受了嘉慧郡主的身份,就这样功亏一篑了。

一个死人,其实比什么都可怕,不管他做了些什么,留在众人心中的印象会慢慢变成最好的,旁人无法逾越。

尤其是灭门之祸,许多举动都会变成无双忠义。

但如果有后辈就不同了,提及广阳王就会提及那个嘉慧郡主,站在那里如同一朵娇花般,以色侍人……

这会让人觉得广阳王一脉不过如此。

皇帝道:“让徐元裕接着闹吧,不用去提醒,若是还有其他世家子弟暗中打点的,都在意着些,等到闹出大动静,朕会一并惩办他们。”

广阳王一脉留给世人最后的印象,应该是嘉慧郡主的案子,而且嘉慧郡主的作为必须与广阳王属地有关。

皇帝道:“就到这吧!”广阳王的一切到此为止。

如果嘉慧郡主与当年的广阳王妃有半点的相似,他或许还能心软留一丝情面。

皇帝从大殿里走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影。

广阳王妃。

她生得貌美,但让他留意到的却不是她的相貌,而是她辅佐广阳王的本事,打理后宅和属地官吏来往,广阳王深得民心有一半归功于她。

母仪天下当如是,可惜嫁错了人。

他们的女儿也不错,当年如果广阳王肯将十四岁的女儿下嫁给他,也许结果也会不同。

现在徐氏处处学着广阳王妃的样子,贤良、得体,终究不过是个漂亮的坯子,看着还行,一烧可能就碎了。

八州之地是该到了解决的时候,宋羡有句话说的没错,有八州之地在那里,臣工不时就要提及。

从八州之地、前朝余孽到广阳王,将一切铲除,八州之地就不再是谁的属地,只是他的天下,他的子民,他派几个节度使前去,盖住广阳王留下的痕迹。

皇帝想到这里停下脚步,看向身边内侍:“宋羡今年多大?”

内侍禀告道:“宋指挥使二十岁。”

皇帝点点头:“等他再打赢一场胜仗,朕就封他为节度使,高于他父亲镇国大将军。”当然宋羡必须活着回来。

……

镇州陈家村。

邢州的案子过去之后,陈家村和周围几个村子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妇人们终于能随意在人前谈论纺车。

今天出了多少线穗,挑出多少内毛。

也能放商贾进村看货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