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4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妇人道:“以后你的名字叫陈月芽儿,你唤我娘,唤我儿礼哥,”

我点点头唤了一声:“娘。”

陈家村的日子比逃荒要好过的多,娘和陈友礼天生就比寻常人有力气,他们种地、打猎,家中吃的不好,却也很少会饿着。

我在十四岁时来了月事,也在那一年嫁给了比我大三岁的陈友礼,成亲不成亲对我来说好像没什么不同,因为这里早就是我的家。

礼哥平日话不多,成亲之后好似也没什么改变,日子还是那般一天天的过,我每天做活、侍奉娘和礼哥,出去采野菜,忙忙碌碌。

如果就这样下去,我会觉得也算不错,可惜又兴起了战事,村子里的男子都躲了出去,生怕被人抓走送入军中。

礼哥也不例外,被娘撵进了山中。

礼哥走了,家中少了人干活,剩下了我与娘苦苦支撑,重担还是将我的肩膀压垮了,淋了一场雨后,我病倒在床。

迷迷糊糊中,感觉到娘喂我吃食。

村子才被强征了赋税,那些人搜刮了村子里的米粮,浩浩荡荡地离开,从始到终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的人马。

我闭着嘴不肯吃。

娘却在我耳边道:“家中剩下我们娘俩,你没了,我也活不成,礼哥走的时候说了,我们得都活着,否则他躲进山中又有何用?”

家里剩下的一半口粮进了我的肚子,我终于又活下来,可是身子依旧单薄。

冬日格外难熬,冷风灌入屋子里,冻得睡不着,村子里许多人靠着吃瓷土过活,吃的多了,人就会被活活地涨死。

我也偷偷藏了瓷土在腰上,若是哪日熬不下去了,就将瓷土吃了,饱着肚子总比饿着肚子上路要好。

在最冷的那几日,我几乎都是睁着眼睛,生怕自己冻死在冬夜里。

腊月的一天,迷迷糊糊中,我感觉到了一阵温暖,仿佛屋子中升起了炭盆,周身都是暖洋洋的。

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有人,那是走了许久的礼哥。再次见面是这样的安静,两个人都没有出声,礼哥抬起手将一块东西塞进我的嘴中,那是一块晒好的肉干。

我吃着肉干,礼哥紧紧地抱住我,那冬日忽然变得温暖起来。

礼哥悄悄的回来,悄悄的离开,他走了之后,我发现腰间的瓷土不见了,换成了一串铜钱。

我默默地掉了眼泪。

从那之后礼哥隔些时候就会回来,会送些吃食和银钱,娘和我都没有问礼哥这些东西是怎么得来的。

礼哥在外做什么我不问,因为那不重要。

只要他不丢下我,我就没什么可去思量的,我只记得他默默地将肉干塞入我嘴中,拿走我绑在腰上的瓷土。

我藏在腰上最重要的东西,从此之后不是瓷土,而是那串铜钱,也是他留给我的牵挂。

又过了一年,知县得了消息,村子里的男丁藏匿在周围山中,于是带着人四处抓人,我害怕的整日不敢合眼,直到发现被抓的人中没有礼哥,又从衙差口中知晓有人杀了衙差,带着几个村民一起逃走了。

我希望那是礼哥。

被抓走的村民都入了军营,再也没能回来,礼哥只要能活着就好,即便再也无法见面。

又过了一年,礼哥依旧没回来,但有个“流民”路过我家,留下了两串银钱和几句口信。

礼哥杀了衙差之后,与一同逃走的人一起入山做了山匪,他们不抢贫苦百姓,整日与富户和府衙周旋,他生死难料,不愿牵连我们,若是将来能再见天日,定会回来寻我们。

又一年,娘生了重病,临去之前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我知晓娘牵挂礼哥。

“我去寻他,”我说,“您走了,我就去,我不怕,我说过只要你们不丢下我。”

娘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

我将娘身上的衣裙撕下一块放入腰间,家里的糠皮捏成饼子揣在怀里,我就这样上路了。

不管礼哥将来如何,我都与他在一处。

只要他不丢下我,我也不会丢下他。

那一年我找着了礼哥,与他一起做了山匪,直到杨将军父子从前朝人手中拿到了这几州之地。

杨小将军放了我们,让我们回乡种地,做回农户。

后来杨小将军做了广阳王,我与礼哥也生下了儿子敬哥儿。

仿佛从此之后一切都会平安顺遂。

直到有一日,前朝余孽再次攻入属地。

礼哥看着我:“还记得在山中那几年吗?后不后悔?”

我摇头。

礼哥道:“我如今要做一件事,可能比那时候还要危险,你可愿意与我一起?”

我答应道:“愿意。”

第二日礼哥领回了一个十四岁的女娃娃。

礼哥说:“从此之后她就是我们的女儿。”

“好,”我没有多问就答应下来,“只要你们不反悔,那就永远都是。”

那女娃娃跪在地上向我磕头,喊了一声:“娘。”

这一声过后,整个陈家村踏上了逃荒之路,而我也多了一个不会丢弃的人。

人在世上的日子或许越来越少,但拥有的却越来越多,那些东西沉甸甸的挂在心里、腰间,牢牢地抓着我,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踏实。

第二百二十一章 酒后

谢良辰急着向外走,依稀听到屋子里的宋羡还在唤她的名字,不知又说了些什么。

她不想听,如果能选择,今晚他说的每一个字她都不听。

走出去一段距离,谢良辰转头看了看东厢房门口,确定宋羡没有追出来,她长长地吸一口气。

就这样吧,再跑出来也与她无关。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她很希望能寻来两块木头将门钉死,将一大一小两个酒鬼圈在里面。

一路回到主屋里,高氏早就睡着了,谢良辰简单梳洗了一番,拴好门躺在了高氏身边。

安静下来,睡意没有像期盼的那般如约而至。

“那唤你……阿姐……行吗?”

“阿姐……行吗?”

那双与往常不同,带着些许迷醉的眼眸,定定地望着她,声音略微低沉。

“阿姐。”

手忙脚乱地将她拽回来,不料被她用膝盖重重地顶了一下。

这种亏,宋羡没吃过吧?

非要挨过打,吃过亏才能变得听话……就这样的宋羡,常安、常悦居然放心将他丢在这里。

不知道现在宋羡有没有睡着?会不会醉醺醺地起来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东厢房院子里还有一口井。

想到那口井,谢良辰心烦意乱,彻底睡不着了,她这是给自己找了个什么麻烦?

忍了半晌,她终于还是起身穿好衣衫,又快步走出了屋子,临出门的时候,听到高氏翻了个身。

谢良辰的心一下子怦怦乱跳,仿佛自己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有些人就该嚣张跋扈、凶神恶煞,那样她还好应对,现在变成软绵绵的一团,丢了不是,不管也不是。

谢良辰重新回到东厢房,看到房门紧闭,她稍稍松一口气,伸手慢慢推开了门,不知是期望宋羡在里面,还是不在里面。

一步步走到屋中,轻轻撩开了帘子。

黑暗之中很难辨别炕上到底有几个人,她只得走得更近一些。

终于看了清楚,宋羡还躺在炕上,身上盖着薄被,将整个脸都蒙了起来,只留下头发露在外面。

这是觉得没脸见人了?

谢良辰松了口气,转身就要走出去,炕上的人却在这时候动了动,薄被向下拽,脸慢慢地从被底下钻出。

一点点的像破茧而出的花蝴蝶。

“阿姐,”宋羡仰着脸看她,“你怎么不睡?”

仿佛做什么被抓个正着,她僵立在那里一时不知该怎么开口。

她也是糊涂了才会走这一遭。

谢良辰没有说话,宋羡也没再纠缠,只是定定地望着她离开。

重新躺回炕上,谢良辰闭上眼睛强行将一切抛诸脑后,可这一夜注定与周公无缘。

天刚要亮,高氏就醒过来,她要赶着去灶房做饭食,这一晚上她睡得极好,浑身的疲惫跟着一扫而空。

“婶娘。”

高氏才穿上鞋,就听到谢良辰的声音。

高氏吓了一跳,她还以为辰丫头会多睡一会儿,没想到这么早就醒了,纺车做出来了,昨晚应该睡得不错。

“睡好了?”高氏笑道,“再躺一会儿。”

谢良辰哪里睡了,现在还头昏脑涨,手脚软绵绵的。

“二婶,”谢良辰道,“昨晚宋将军来了。”

“啊?”高氏半点没有觉察,“这……怎么说的,将军他……”他们都睡了,连个烧水端茶的人都没有。

谢良辰接着道:“宋将军没走,在阿弟屋里睡的。”

高氏更加惊讶,她不过早睡了一晚,怎么发生了这么多事?将军与陈家村关系不错,但与子庚睡在一起……她还是无法想象。

谢良辰道:“将军来了之后,子庚去灶房里煮了红豆汤,红豆汤里要放米酒,子庚边尝边熬,结果喝醉了。

我在屋子里看纺车,一直没有察觉,等发现的时候来不及去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