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98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知道陈家村在做农具,这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不准备打铁锅了,”王铁匠道,“没有锅还能凑合,开春之后没有农具就耽误事了,还是谢大小姐看得长远。”

有这么个看得远的人,大家跟着学也能获益匪浅。

铁匠铺开始打农具,陈家村就牵回了两头黄牛。

旁边孙家村的人来看牛,当瞧见陈家村用来安放牲口的大棚时,孙阿爷不说话了,半晌摇了摇头,他自以为见识很广了,但是与谢大小姐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回孙家村的路上,孙江忍不住问道:“阿爷,您这是怎么了?咱们只要好好干,过阵子也能买上两头黄牛。”

孙阿爷叹气道:“你就看到了两头黄牛吗?”

不然呢?孙江没想到还有什么东西。

孙阿爷道:“十几头黄牛都塞不满的棚子。”

孙江恍然大悟。

孙方还没明白,不过看一个棚子怎么就将阿爷变成这样。

孙江沉默半晌才道:“阿爷,这就是您说的那种……远见吧?不是谁都能有的。”

孙阿爷伸手拍了拍孙江:“我老了,万一哪天我不行了,你总该知道去看谁,往哪条路上走,接下来不管你路走得顺不顺,你都得感谢人家,如同对待族中长辈一样。”

孙江道:“阿爷放心,我懂得。”

孙方在旁边直摸头发,他不知道阿爷说的什么意思,但他感激谢大小姐,可惜他们现在穷每次来陈家村拎来的东西都不好,但等他有了银钱,定然会好好报答谢大小姐和陈家村。

“那件事你记得,”孙阿爷吩咐孙江,“谢大小姐说,村子里若是有人生病,就要知会陈家村一声。”

孙江有些不好意思:“总要劳烦人家。”

孙阿爷将雪踩得“咯吱咯吱”作响:“不是劳烦的事,别大意了,这时候容易发时疫。”

听到时疫两个字,孙江脸色都变了。

除了战事之外,时疫最可怕,不知要带走多少人命。

陈家村。

陈老太太看着那两头黄牛,轰着周围的人群:“都回去,看什么看?还没看够?”

“祖母,”黑蛋道,“看又不花银钱。”

陈老太太后悔,应该到明年用的时候再买黄牛,外孙女非说要自己养一阵子,而且开春之后大家都买牛,可供挑选的不多,而且也不是这个价了。

总之到了花钱的时候,辰丫头就有一堆理由,每次她都无法反驳。

好不容易买了点药,这又没钱了。陈老太太嘟囔着,她本来还想留点银钱给辰丫头做两身衣裙。

辰丫头长高了些,身上的衣裙也旧了,整日里忙来忙去,就不知道打扮自己。之前陈老太太觉得辰丫头不肯打扮还挺好,免得被人惦记着。

现在陈老太太倒是不怎么担忧了,一来辰丫头会拳脚功夫,二来身边总有黑蛋几个护着。

最重要的一点,陈家村和附近村子的小子们,看到辰丫头脸上只有三个字:辰阿姐。

辰丫头这“阿姐”的地位,根深蒂固,谁也不敢起什么坏心思。

“阿姐。”

谢良辰正在熟药所和许汀真一起筛磨好的药粉,就听到黑蛋隔着门大喊。

“怎么了?”谢良辰转头问一声。

“来人了,”黑蛋道,“宋家老太太来了。”

宋老太太说过要来陈家村看看,但谢良辰以为要等到天暖和一些……

谢良辰看向许汀真,灶火上正在熬蜜,现在这里离不开人。

“你去吧,”许汀真道,“这里有我。”她早就看出来了,良辰这丫头不可能整天被绑在熟药所,良辰要做的事太多,除了陈家村之外,附近村子里的人也经常上门来请教各种问题。

许汀真现在想一想,此时的熟药所和谢良辰都与她开始想要收徒时期望的不同,但让她更加欣慰自己的决定,来陈家村是对的。

唯有一点让她心中一直不安,良辰帮府衙抓了辽人,她问起良辰这件事时,良辰说与她失去的记忆有关。

她总觉得这桩事不简单,养大良辰的到底是什么人?

……

谢良辰在村口见到了从马车上下来的宋老太太。

宋老太太穿着灰鼠氅衣,里面的衣裙颜色都很素淡,头上只带着一根碧玉簪,看起来很是亲和。

不过即便如此,陈家村的人依旧不敢围上来说话。

陈老太太向宋老太太行礼,陈家村的人才如梦方醒般,纷纷照做。

谢良辰扶着宋老太太往村子里走,宋老太太向周围看去,看到一间间茅草屋,不远处冒气的炊烟,还有跑得小脸通红的孩子们,忽然长长地舒了口气。

宋老太太只觉得胸口比往常都要舒畅许多:“好久没出来了,出来看看当真心情不错。”

说完这话,宋老太太看向陈老太太:“就是要辛苦你们了。”

陈老太太笑着道:“您这是哪里的话,您能来我们心里都欢喜着,就是……事先不知晓,否则定然多做些准备。”

宋老太太道:“突然来有些礼数不周,但好过让你们操劳。我也是想良辰了,年纪大了,心中一动,就怎么也坐不住了,还请老姐姐不要怪罪。”

第一百四十六章 惊讶

宋老太太坐下之后,看向躲在屋子外的孩子们。

宋老太太道:“让大家都进来吧,外面冷。”

宋家的马车到了陈家村村口时,陈咏胜就与村中人说了:“一会儿要来一位太夫人,她是镇国大将军的母亲,宋羡将军的祖母,千万不要冲撞了。”

村子里的人哪里见过这样尊贵的老太太,生怕在人前说错了话,所以大部分人在村口迎接了之后,就纷纷回到家中,反正有事谢大小姐和里正会吩咐他们去做。

陈咏胜,陈咏义和常常跟在谢良辰身后的黑蛋几个,则等在陈老太太的院子里。

高氏在灶房里看着火,煮热水,脑子里盘算着是不是要给宋老太太做些饭食,可她却不知道能做出什么来,这都得等辰丫头吩咐才行,正怔愣着,就听到黑蛋几个进屋的声音。

高氏一颗心高高地提起来,这些娃娃可别给辰丫头惹祸。

孩子们进了屋,宋老太太身边的管事妈妈就将点心盒子打开。

“吃吧,”宋老太太笑着道,“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我就让人每样都做了点。”

看着桌子上摆满了点心,孩子们谢了宋老太太却没有过去拿,而是看向谢良辰。

谢良辰点点头,黑蛋这才让大家去取来吃,等所有人手里都有了点心,黑蛋最后一个上前拿了红豆糕。

宋老太太看着这一幕,心中十分感慨。

陈老太太问道:“好吃吗?”

“好吃。”

“我这个一定最好吃。”

“我的也好吃,你尝尝。”

屋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宋老太太这个清静惯了的人,一直觉得自己怕身边太吵闹,可坐在这里,看着屋子里那些质朴的村民和孩子们,她只觉得很舒坦。

不多一会儿,谢良辰和陈玉儿端了个炭盆进门。

净了手之后,谢良辰亲手沏茶给宋老太太。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茶。”谢良辰笑着道。

摆在宋老太太面前的是谢良辰才去市集买的茶具,都是私窑出来的物件儿,比陈家村人平日里用的大碗做的稍稍细腻一些,但还是很粗糙。

可宋老太太看着这茶碗,心中却只有暖意,她知晓这是村子里将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她用了。

蒸腾的热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宋老太太道:“花茶?”

谢良辰点头:“山里的采的。”

宋老太太端起茶尝了一口:“很香甜。”

陈老太太见到宋老太太夸赞自家外孙女,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她没有谦虚的习惯,可不是嘛,她的外孙女就是好。

宋老太太说完看着长凳上坐成一排的孩子们:“你们采的?”

黑蛋道:“阿姐带我们一起采来的,我们还会采药、挖药,我们村子不远就是两座山,山上有很多药材。

现在是冬天,山上什么都没有了,夏天山中有各种颜色的花……”

黑蛋打开了话匣子,说着山里的事。

夏秋时候大家采药,入了冬也没闲着,陈咏义带着村子里的人做了独轮车,方便明年搬运药材。

织房的毛织物弄出了新花样,村子里不少妇人都会用织机。

“对了,”宋老太太笑道,“上次良辰说过之后,我还惦记着要看看织机。”

谢良辰道:“就离这不远,您现在去吗?”

宋老太太早就被谢良辰那笑话挑起了兴致,现在不禁又将谢良辰那天说的话仔细回想了一番。

谢良辰搀扶着宋老太太向前走,宋老太太低声道:“你那表妹呢?”

谢良辰看了看旁边的陈玉儿。

宋老太太点点头:“看着就是个实诚的孩子。”

话音刚落,实诚孩子陈玉儿就道:“村子里好多人都会用织机了,不过还是我阿姐用的最好,大家都是我阿姐教的。”

宋老太太强忍了片刻,却还是不禁笑起来:“你阿姐能教会这么多人,真不容易。”

听到宋老太太夸赞谢良辰,陈玉儿比什么都高兴:“我阿姐心灵手巧,什么都会。”

宋老太太心中念了几遍经文,这才没有在人前大笑着失仪,也为良辰保住了这个秘密。

一行人走到织房门前,妇人们都迎了出来。

宋老太太摆手:“莫要这样见外,我就是来瞧瞧与我年轻时用的一样不一样?”

听说宋老太太年轻时也用过织机,陈家村的人立即多添了几分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