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96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等到完全喷不出火时,谢良辰伸手去喷嘴儿试探,果然感觉到了一股风从喷口冲出……

谢良辰欣喜之际,没有瞧见宋羡微皱的眉头。

宋羡明知猛火油用尽了,就算将手凑到喷嘴儿前也不会有危险,却难免随着她的动作,生出几分紧张。

她的胆子还真是不小,别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是见到虎也百折不挠。

旁边的家将只觉得大爷今天话尤其少,平日里还会给他一个眼色,让他明白自己说的对不对,今天却始终没有看他,面色稍稍有些冷峻。

难不成是他哪里做的不对?家将心中开始疑惑,或许是赵州那边进展的太慢了些?

……

谢良辰又摆弄了一会儿那铜油柜,大致知晓她的风匣问题出在哪里,她转身向宋羡看去。

宋羡恰是挪开目光吩咐家将:“你方才说的再说一遍。”

家将额头上的冷汗顿时涌出来,是他哪里禀告的不对了?否则大爷为何要他重新禀告?

家将只得又将刚才的话再仔仔细细地说来。

宋羡点点头:“知道了。”

家将一颗心这才落回胸口。

宋羡道:“那猛火油柜先留好。”

家将应声,如果他理解的没错,大爷好像对火器突然有了兴致。

“大爷,”家将道,“若不然向朝廷作院再要些火器,守城或许能派上用场。”

大爷从前不喜欢这些东西,那是因为大多时候需要攻城,收复失地,现在不同了。是他想的不够周全,没能将这些准备妥当。

“不用了,”宋羡淡淡地道,“早些拿下赵州,要在赵州多设几个铁匠铺。”

看样子她的风匣有眉目了。

……

谢良辰坐着马车一路回陈家村,眼看着下了官路不远就是村头,谢良辰叫住宋羡。

“大爷,就到这里吧!”谢良辰道,“进村的路马车不好走。”

宋羡向陈家村看去,眼看着不远处有几个人影向这边跑来,都是些七八岁的孩子。

谢良辰提着裙子从马车上跳下,礼数周到地欠了欠身:“等我将风匣做出来,就拿去给大爷看。”

“宋将军,”陈子庚上前跟着向宋羡行礼,“您也来了,要不要进村去?我奉茶给将军。”

谢良辰知晓衙署还有不少事要处置,她现在开口挽留未免太过虚情假意,站在旁边笑着不言语。

宋羡乜了谢良辰一眼,如今她连客套都没了。

“不用了,”宋羡向陈子庚道,“衙署还有事,改日再来。”

陈子庚应声,上前亲昵地站在谢良辰身边,打量起自家阿姐。

姐弟两个四目相对,谢良辰点了点头,陈子庚睁大眼睛欢喜地一笑。

黑蛋几个也围上来向宋羡行礼。

过了礼数之后,就将谢良辰护在中间。

转眼之间,宋羡一行人就成了碍眼的外人。

宋羡驱马前行。

车马如一阵风似的离开的了官路。

“真快。”黑蛋赞叹一声。

烟尘中,宋羡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众人眼帘。

谢良辰也不由地道:“是很快。”仿佛比往常都要更快些。

“阿姐,你坐马车回来的?”

“坐马车什么感觉?跟骡车一样吗?”

“我们什么时候坐马车?”

听着黑蛋几个说话,谢良辰笑道:“马车不知道,明年定能坐上牛车。”

黑蛋惊讶:“村中要买牛了?”

谢良辰点头:“能。”有了风匣,就可以多做农具,有农具自然要买大黄牛。

一行人说着话到了村中,陈老太太早就等在院子里。

“大娘,”黑蛋兴奋的神情还没有从脸上褪去,他一把拉住陈老太太,“我们村子要买牛了,要有牛车了。”

陈老太太心一沉:“什么时候?谁说的?”

“阿姐,”黑蛋指了指谢良辰,“阿姐说的就一定会有。”

趁着外祖母还没回过神,谢良辰拉住黑蛋:“去寻四舅舅来,我们要改风匣子。”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准去

谢良辰看过猛火油柜之后,每天就跟陈咏义在一起“叮叮咣咣”地一阵折腾。

陈老太太偷偷地去看过几次,任凭她一双眼睛瞪得圆溜溜,却也没看出新做的与之前的没什么差别,也不知道一个木匣子为何要费那么多功夫。

唉,她是老了,万万想不到一个木匣子还能搭上两头大黄牛。

铁蛋几个天天盼着木匣子做好,这样他们就能挺着腰去买牛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陈老太太暗地里埋怨着,心中开始琢磨要将牛圈搭在哪里。

“这块地不行,天暖了要在这里建院子,将来村子里有事就去那里商议。”

“这块地也不行,有了银钱,茅草屋都要重建,大家的院子都要往外扩,门口的路也要重修,方便骡车进出。”

“这里要留着熟药所,这里建仓廒。”

“还有这里要建学堂,学堂外留着给空地让村里人练拳脚……”

“这块差不多。”

陈老太太看着那么大的空地:“就养两头牛,用得着那么大的地方?”

谢良辰一笑:“谁说只有两头牛,是先买两头牛。您看这里养大牲畜正好,在那挖个池子,将来粪便也方便拉去田里。”

陈老太太听一次就心惊胆战一次,手心握得紧紧的,不停地嘬着后槽牙,几天下来只觉得自己剩下的后槽牙都开始晃动了。

“啧啧,听听,还有那么多事要做。”

谢良辰显然还没说完:“这里还要再建几间房,等有人来村里的时候,有地方可住。”

陈老太太不明白为何那些人要住在村里,不去城中客栈,这是要让人仔细看看陈家村的模样?

陈老太太道:“村中不是空了几间房吗?收拾出来就好了。”

陈咏胜开口道:“那几间房还得留村子里添丁进口。”

陈里正天天算计着村中的人口,现在陈家村人手少,附近村子也想要娶陈家村的姑娘做媳妇,媒婆跑了几趟,才算摸透了陈家村人的心思,与其想着来村中娶媳妇,不如盘算盘算如何入赘进来,这样更容易些。

陈老太太叹气,这话没法听了,就算灶王爷在这里,都要皱眉头。

黑蛋几个孩子溜着墙角听得意犹未尽:“那会买马吗?宋将军他们骑的马可威风了,我们能不能学骑马?”

陈老太太气呼呼地去找赵氏说道。

赵氏虽然依旧糊涂,但脸色看起来没有从前那般黑了,看样子不止能挺过冬天,也许还能盼到明年过年。

陈老太太与赵氏说了一通,一直歪在炕上的赵氏忽然说:“听说还有大船咧,坐着大船哪里都能去。”

陈老太太觉得整个陈家村都疯了,这病可能就是从赵氏这里传出去的。

“大伯娘,”高氏拉住陈老太太的手就往回拖,“快去看看,良辰说风匣子做好了。”

陈老太太眼睛一亮,那东西终于能给人看了?

陈老太太院子里,已经站了不少人,看到陈咏义和谢良辰拿着风匣出来,黑蛋几个小子立即让开了路,就像在护着谢良辰向前走似的。

陈咏义脸上满是笑容。

“咏义啊,做好了?”陈老太太忍不住问。

陈咏义点头:“一会儿就看良辰的吧!”

说完这话,陈咏义就钻进了灶房,照谢良辰说的,将风匣放在灶膛旁,捣鼓了半晌才算接好。

“大家来看吧!”谢良辰快步走进去,握住了手柄,轻松的推拉了一下,灶膛里的火见了风,“忽”地一下烧得更旺了。

火光映着所有人的脸。

半晌才有人回过神。

“辰丫头,你再拉一下。”

“看到没?看到没?火大了,大了,你们瞧。”

陈老太太半晌没出声,她伸手揉了揉眼睛,继续盯着灶膛里的火势。

“大伯娘,小心些,烧到头发了。”

弓腰的时间太久,陈老太太差点爬不起来,火将她的脸烤得滚烫,她真是没看错,这不是灶王爷显灵,而是外孙女手里的风匣子显灵了。

高氏道:“这风……风……”

黑蛋提醒自家娘:“风匣。”

“对,”高氏道,“这风匣好做吗?”

“好做,”陈咏义道,“弄明白之后,想要再做就容易了。”

高氏琢磨半天才好意思说出口:“那等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大锅了,是不是都能做个风匣?这将来灶房用火就……”

高氏没将话说完,就红了脸:“看我,就想着这些,这是熟药所用的。”

谢良辰笑出声:“等我们有了大锅,灶房里都放这个,不过现在我要先拿去铁匠铺,四舅舅再做两个放在熟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