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80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苏大太太将苏怀清的信函展开查看。

除了向她请安之外,里面的内容与家人禀告的差不多。

“将药铺管事过来见我。”苏大太太吩咐下去,在怀清来之前,她要将账目做好,免得会被怀清察觉。

管事退下去之后,苏大太太皱起眉头坐在锦杌上,真没想到官药局选了陈家村的十八味药材,那十八味药材都是北方盛产的主药,有了这个名声在,陈家村的熟药还怕卖不出去?

真是可笑,苏家的药铺竟然没有争过小小的陈家村。

苏大太太想到自己在镇州见到谢良辰的情形,早知晓会有今日,那天她就不会帮忙让谢良辰顺利地离开谢家,更不会帮谢良辰要回那两块山地。

陈家村卖的第一味制黄精,就是从那山地中挖出的。

苏大太太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

陈家村。

织房内外一片热闹,陈家村入冬之后走了不少毛织物,却都卖给了商贾,陈老太太的毛袜子是唯一留下的物件儿,许多人都盘算着明年有了银钱或许自家也能留一些,不曾这样的奢望今年就实现了。

织房做出的第一条被子给赵婆婆,让赵婆婆睡了个安稳觉,但赵氏早就糊涂了,睡得暖和了就问媳妇,天这么暖和,为啥不带她出去走走。

“娘,现在可冷咧,冬天呢。”

赵氏道:“莫要觉得我老了就骗我,天冷还是暖和我还不知晓?天冷的时候冻死人咧,我家小四、小六都冻死了,能这样?能这样?”

赵氏喝着粟米粥和媳妇犟嘴。

“咱们陈家村有羊毛做的被子了,所以您觉得暖和。”

赵氏沉默了半晌才又大怒:“还骗我,羊毛做的被子?那是什么东西?京中的达官显贵才能盖。”

赵氏媳妇将被子拉起来,让赵氏将手伸入布帛中摩挲其中的羊毛。

赵氏粗砺的手一遍遍的摩挲,半晌眼睛微红:“真软,真暖和。”

过了一会儿赵氏又将这番话忘记了,赵氏媳妇这次直接将婆母的手按进羊毛被子中,赵氏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摸着,不知什么时候脑子似是更糊涂了,又似更清醒了,不停地喊人道:“快……快将我的四儿和六儿抱过来,让他们都暖和暖和。

还有这么好的东西,真好,可真好。”

陈老太太站在旁边抹眼泪,等到赵氏安静下来,她拿了一把梳子给赵氏捋头发:“可怜见的,你多活几日吧,替你的儿女们多活些日子。”

接下来几天陈家村许多人都摸到了又软又暖和的毛织物,大家的心情比第一次做毛织物卖银钱还高兴,总觉得买来的这些羊毛比往常的都要软和。

孩子们挤在炕上,一家人虽然只能盖这一条被子,但仿佛外面的冷风都再也吹不进来了。

“娘,”黑蛋睡着之前拉着高氏,“有阿姐真好。”

陈咏胜听到儿子说话,低着头继续看账目,在军中丢了一条胳膊的汉子,此时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胸口传来酸涩的滋味儿。

第二天,孙家村的人顶着冷风来了陈家村。

几个人在陈老太太屋子里碰面。

陈玉儿为大家倒了热茶,就坐在旁边与陈老太太一起做针线。

孙江和孙方对视一眼,作为里正的孙江开口道:“我们村子拢了拢银钱,也买了两处山地,明日就去衙署做文书。”

谢良辰目光落在孙江和孙方单薄的衣衫上:“拿出这么多银钱,还要越冬呢。”

“够用,够用,”孙江道,“每年吃不饱也要过冬天,今年买了不少的粗粮,我们村子里的人剩下的不多,我们商量了一下,也不分户了,大家挤在好一点的房子里,熬到明年春天就好了。

但是这山地是一定要买的,宁愿苦着眼前,将来能好就成。”

说完这话孙江停顿片刻,颇为不好意思地看着谢良辰:“就是得麻烦谢大小姐教我们种药材。”

谢良辰既然将准备种药材的事告诉了大家,就没准备要藏私,大齐的土地广阔,别说一个镇州,就算北方山中到处种了药材也照样能卖得出去。

到那时候药材的价钱就会便宜不少,穷苦的人才能看得起病,吃得上药,而村中百姓也能多赚一笔银钱。

镇州开了官药局,再在山中种植药材,先打开局面,说不得这里会变成北方药材聚集之地。

总之对大家有益无害。

谢良辰向孙江道:“大家都是相互帮衬,光靠陈家村也不能成事,等村子里将山地买好了,我与二舅舅过去看看药材要种在哪里,趁着播种之前需要准备好种子,有些药材还要提前育苗。”

孙江连连应承。

孙江、孙方走之前,陈咏胜还叮嘱:“村里还有银钱的话,买些东西保暖,今年冬天比去年难熬。”

孙江将陈咏胜的话听了进去,回到村中就准备做些打算。

送走了孙家人,谢良辰带着黑蛋几个一起去了山中,她还要去山中仔细查看几次,在自己画的舆图中简单做些标记,回来的路上还得去集市上买些蜜,许先生和她一起试着做成药,其中一步需要炼蜜。

几个人头上都带着毛织的帽子,身上也穿了暖和的衣衫,一路走一路说话。

下山的时候天色不早了,谢良辰不由地加快了脚步,想要早些入城,免得市集店铺关了门。

正往前行,身边传来一阵马蹄声响,她下意识地侧头看过去,没有看马上的人,而是瞄一眼黑蛋几个孩子,生怕他们打闹的时候没注意,被马踏伤。

陈子庚去东篱先生那里没回来,她就要多留几分精神看护黑蛋他们,

黑蛋却先一步拉扯着她向路边靠去,一副要紧紧护住她的模样。

谢良辰伸手揉了揉黑蛋的头顶,正要说话,就听一个清朗的声音:“谢大小姐?”

谢良辰抬起头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之前过去的两骑不知什么时候折返,其中一人正在看她。

那张温润如玉的面容让谢良辰先是一怔,然后就被熟悉感笼罩,不止是因为他救过她,而且在前世很长一段日子里,她经常会在苏家的书房中,抬起头看着他的画像出神,当然不是在打量他的人,想他的事,而是一种习惯,在思量事情时,下意识的习惯。

等到那人从马背上跃下,谢良辰也行礼道:“苏大爷。”

第一百一十八章 相约

苏怀清从沧州一路到了镇州,准备过几日再去祁州见苏大太太,一路上除了赶路就在思量宋旻通敌的案子,本来没有注意到路边走动的几个身影。

直到几个孩子的声音断断续续传入他的耳朵。

他们在议论药材。

“阿姐第二次指给我们……看的那是地黄。”

“鲜地黄要去芦头、须根,鲜地黄……性寒微苦,清热生津,炮制可以熏蒸或酒炖至乌黑色,熟地黄性微温,味甘,滋阴……补血。”

苏怀清听到这里微微放缓了速度,转头看过去,那是几个穿着粗布衣衫的人影,几个孩子围着一个少女。

匆匆一瞥看不清楚那少女的面容。

然后他又听有人道:“我手里这个叫青菀也叫返魂草,性温、微苦,可蜜炙……阿姐手里的是大青,母亲……咽痛,阿姐采来给母亲用的……”

随着他们靠近,少女转头向他们这边看来,似是伸手想要护住身边的孩子们,却有一个孩子先一步拦在那少女身前。

紧接着少女一晃而过的面容就映入他的眼帘,而后很快在他脑海中形成一个熟悉的面孔。

那是谢大小姐。

苏怀清立即调转了马头。

苏怀清听说了陈家村,知晓谢大小姐带着陈家村在收药,最近又炮制出几十味药材,而且是官药局认定的甲等。

听说毕竟不如亲眼所见,这一刻苏怀清脑海中那模模糊糊的谢大小姐才逐渐清晰起来。

苏怀清翻身下马,身边的小厮也急忙跟着苏怀清的脚步向谢良辰等人靠近。

谢良辰对苏怀清心存感激,不管是前世今生,苏怀清都搭救了她,而且前世在苏家多年,从苏老太爷嘴里听说了苏怀清的过往,她在苏家看过的许多医书都是苏怀清亲手抄写的。

虽说她与苏怀清这个人真正相处的时间不多,却因为一段姻缘与他关联在一起,以他未亡人的身份生活了多年。

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在,此时再相见,便少了些疏离,不过也仅此而已。

苏怀清道:“没想到这么巧,还没到镇州城就遇到了谢大小姐。”

谢良辰应声:“我与阿弟们也是要进城去。”

苏怀清目光落在谢良辰和身边人背着的竹筐上:“你们是去山中辨别药材了?”冬季不是挖药的好时机,但熟知药材的人,可以去寻找药材的踪迹,到了明年春天便能知晓要去哪里采挖药材。

谢良辰点头,苏怀清猜的没错,但更多的内情她也不会与他提及。

苏怀清道:“我与祖父知晓你回到了陈家村,因为诸事缠身我没有立即来镇州,这趟就是要去陈家村探望老太太。”

苏怀清没有提及婚约,而是说探望外祖母,这样让她回应起来也会觉得轻松不少。

谢良辰也不会拒绝:“大爷费心了。”苏老太爷和苏怀清大约还想要弄清楚婚约之事,既然这样见一面也是应当。

谢良辰说完话,苏怀清没有急着离开,而是道:“你们背着东西,可需要我帮忙?”

谢良辰道:“多谢大爷了,都是些干枯的药材,并不沉,我们自己可以背回村子。”

“那好,”苏怀清道,“改日我去陈家村时再叙。”

谢良辰再次行礼。

说完这话,苏怀清不再耽搁,再次翻身上马向城中而去。

眼看着苏怀清的身影一路向前,谢良辰也没有耽搁,招呼黑蛋等人继续赶路,谢良辰扬起手中的药材:“这是什么?”

围拢着她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道:“银柴胡……性微寒……”

苏怀清还没有走远,隐约又听到背后有声音传来,只不过声音模糊愈发听不清楚,直到完全消失。

苏怀清脸上是温润的神情,其实不用去陈家村,他也大约知晓了谢大小姐对这门亲事的态度。

祖父和他大约并没有完全料中,虽然只是说了两句话,却能看出谢大小姐是个心思聪敏之人,她不会任由母亲和谢家长辈摆布,回到陈家村大约是她主动的选择。

对于他和苏家,她也并不在意,方才一举一动中没有半点的局促,神情坦然丝毫不遮掩心中所想。

苏家和婚事对她来说,早就无关紧要了。

陈家村。

苏怀清略微回想,他刚刚没有注意到谢良辰身上的穿着,只是瞧见了他们头上的毛织帽子,就算陈家村没有传闻的那般厉害,也必然也很是不同了。

苏怀清进城之后准备先去自家药铺百济堂,然后他与秦茂行想去见宋羡一面,以他的身份和颜面宋羡自然不会理睬,但秦茂行有官职在身,为了眼下这桩案子,或许宋羡会答应。

苏怀清到了百济堂门口,他转身吩咐小厮:“拿着我的名帖去陈家村,明日我上门给陈老太太请安。”

既然遇到了谢大小姐,他也不准备耽搁,话说了出去,若是迟迟不上门不免失礼。

小厮应声。

苏怀清踏入百济堂,管事见到大爷来了先是一怔,没料到大爷会到的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