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72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宋羡没有再问:“我让常悦还跟着你,有事你就寻他。”

谢良辰要向宋羡行礼告退,不过还没能欠身低头,宋羡已经迈步离开了。

从衙署出来,陈咏胜、陈老太太都等在门口。

陈子庚去给东篱先生报平安去了,众人直到陈子庚回到衙署,这才一切回去陈家村。

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走在官路上,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眼下事情得以解决,众人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神情。

陈老太太边走边骂道:“真是人不可貌相,老太太从前还觉得王老爷人不错,没想到他的心这么黑,怪不得会是这个结果,这叫什么来着?德不配财,必有灾殃。”

谢良辰古怪地看着陈老太太:“外祖母这话从何而来。”

陈老太太指了指陈子庚:“喏,庚哥儿背的,我老太太也聪明得很,听了几遍就记住了。”

陈老太太说着脸上一闪得意,若她是男子,考状元还有别人的份儿?她肯定是个德财兼收的人。

陈老太太心中唏嘘,陈玉儿和黑蛋等人敬佩地看着陈老太太略微有些佝偻的背影,此时觉得这位老祖母高深莫测。

直到陈子庚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祖母,孙儿背的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陈老太太老脸一红,颇有威严地挥挥手:“都差不多,知晓意思就行了,庚哥儿你不能死读书。”

陈子庚还想跟陈老太太仔细说说这其中的意思,陈老太太步子迈得大了些,裙角卷风看着豪迈矫健,其实心底在漏冷风:“快点走吧,许先生饿了一天了,饿坏了可怎么得了。一个个都不懂事,可不能拿了甲等的牌子,就将先生丢在一旁。”

许先生在陈老太太心中的地位,如今排在灶王爷和外孙女后面,是第三个金光闪闪的名字。

走到了陈家村口,看着那一间间茅草屋,陈老太太又有些心酸,什么时候陈家村才能有银钱呢。

陈老太太正思量着,就瞧见村口站着个一身官服的人。

陈家村的孩子围着那人跑来跑去,那人耐着性子向孩子们露出笑容,终于瞧见陈老太太等人回来了,那人眼睛一亮,竟然面露几分激动。

陈老太太停下脚步,琢磨这人官服的品级,就听到身边的陈咏胜道:“这是太医院的贾副使,官药局主事的官员。”

陈老太太眼皮一跳,这是好事将近的征兆。

“辰丫头,”陈咏胜回头喊谢良辰,“快来。”

陈咏胜没有先去迎贾似,招手等到谢良辰走上前,这才跟在了她身后,继续向村口走去。

“贾大人。”谢良辰上前行礼。

贾似不像在官药局时的冷淡,笑容满面地道:“官药局将药材选好了,本官特意送来文书,你们村中十八味药可以送往官药局。”

贾似在镇州衙署听说,李佑大人回到镇州捉拿辽人奸细,陈家村又立下大功,有些事他本想再压一压,看看情形再说,见状就再也坐不住了,要赶在李佑和宋羡问起之前,将这文书给陈家村送来。

听说陈家村的药有十八味可入官药局,众人脸上满是惊喜,陈老太太带头先笑不拢嘴。

哎呦这可是真的,外孙女的熟药所做成了。让她算算,三斤药材能赚一头小猪仔,陈家村上上下下几十户,用不了多久,人人家中都能听到猪崽哼哼的声音了。

陈咏胜恭敬地接下了文书,谢良辰请贾似去村中坐坐。

“今日就不去了,”贾似道,“本官诸事缠身,还要回衙署,来日方长。”如果让李佑和宋羡知晓,他收陈家村人的孝敬,他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贾似满袖清风地离开。

陈子庚拉扯着谢良辰的衣角小声道:“阿姐,我看了这么多官员,还是师兄和宋将军最好。”

被阿弟提及宋羡,谢良辰耳边又响起宋羡问她的话。

“吃亏了吗?”

这是将她当做了自己人?

第一百零五章 一起

陈家村的人今天很高兴,家家户户都陆续飘起了炊烟。

陈老太太走在村子里,看着那些烟气心中暖洋洋的。

好久没瞧见这样的情形喽,战乱那几年,做梦都梦到生火造饭,让所有人都能吃饱,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难做到的事。

即便朝廷下发了米粮,大家还是藏着掖着不敢随便吃,生怕有了上顿没下顿,要为以后做打算。

现在都舍得吃稻米饭了。

陈老太太摸了摸潮湿的眼角,哼哼唧唧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总之就是些好话,让逝去的人不要惦念,恨不得向老天爷也吵吵两句,看看我们过的多好。

“大娘,来我们家吃啊!今天做了稻米饭。”

“大娘,我们家还有野猪肉呢。”

“不吃了,辰丫头做饭了。”陈老太太摇手拒绝,看着地上自己的影子,觉得自己现在就像宋小将军巡营那般有气势。

“大娘,又在查哪家没做饭啊?”

陈咏义的媳妇依在门边上,满脸都是笑容:“放心吧,我看连黑蛋娘都在炖野猪肉。”

陈家村以后有了生计,谁都不怕日子会过不下去。

“大娘,”也有人招手唤她,“我们家做好了饭,您拿回去些,别让良辰忙了,累了一整天也该歇歇。”

陈老太太翻了个白眼,她不想让外孙女歇着啊?外孙女看不上稻米饭和鸡蛋了,非要自己在灶房里折腾。

“你们不懂。”陈老太太背着手高深莫测地离开,身后是一片羡艳之声。

“辰丫头是孝顺。”

陈老太太听着心里美滋滋,刻意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将那些个话都听得明明白白。

陈老太太带着一肚子欢喜回到家中,刚将头伸进灶房看了看,好心情顿时去了大半,恨不得立即伸手捏着外孙女的耳朵,将外孙女赶出灶房。

看看,这叫啥事,稻米饭都吃出花来了。

稻米饭、油、晒好的肉,家里能用的都被辰丫头拿出来了,这是不准备吃下顿了啊?

稻米饭被擀成了饼,放进锅里煎成金黄色,那香味儿……能飘荡八里地。

小炉子上不知在蒸些什么,一团烟水气包裹之下,肉香扑鼻。

外孙女还在和面,一边忙活一边哼歌。

灶房外蹲了一排小伢子,一个个眼睛都冒着绿光,稍不留神口水就要淌下来。

陈老太太看着黑蛋:“你娘做野猪肉了。”

黑蛋吞咽一口,说的理直气壮:“辰阿姐也做了野猪肉,是用稻米和糯米一起蒸的。”

黑蛋说着双手在面前捧了一把,然后将脸埋进手心狠狠地闻了一下,脸上露出舒服的神情。

“祖母,”黑蛋跟着陈子庚一样称呼陈老太太,“您闻闻,是不是不一样,阿姐做的就是不一样。”

陈老太太还没说话,蹲成一排的孩子们都学着黑蛋的模样大口吸着香气,就连陈子庚也被看馋了,做了与黑蛋相同的动作。

“唉。”陈老太太叹口气,她的外孙女就算是占山为王,八成也有人愿意前来投奔。

饭菜端上了桌,米蒸肉冒着热气,一碗浇了卤子的面食。

陈老太太先将许汀真请了过来,自己也坐在了许先生身边,看着桌上的饭菜,尤其是自己面前的一大碗面食,陈老太太也有些眼睛发直。

香脆的米饼,蒸的河鱼,鲜甜的蘑菇汤,哪个看着都好吃。

大家还没有动箸,那些娃子的家里又送来自己做的饭菜,硬是摆满了一桌子,变成了百家饭。

谢良辰最后端了一瓦罐的酒酿鸡蛋,正要招呼大家吃饭,就听外面传来陈咏胜的声音。

“宋将军来了。”

陈老太太心中又惊又喜,忙起身迎出去,却发现外孙女和孙儿先她一步跑在了前面。

宋羡到了陈家村时,陈咏胜才吃过饭准备去找陈咏义说话,趁着大雪来之前,他们还要盘算村中的米粮和木柴够不够用,辰丫头说了,卖了熟药的银钱,要用来买羊毛,今年天冷的早,冬日不会那么容易过去。

陈咏胜这样思量着,就看到了骑马到了村口的宋羡,他立即迎了过去。

宋羡从衙门里出来,其实还有许多事要做,但他不知不觉就骑马出了城,一路来到了陈家村。

快到村口的时候,宋羡才吩咐常安:“去买些米粮和布帛一起带过去。”

宋羡带着东西入村,陈咏胜招呼村民一起迎接。

宋羡第一次来陈家村,村民们还都是敬畏的模样,多走动了几次之后,村民们虽然仍旧不敢上前与宋将军说话,脸上却带了放松的笑容,

这样一轻松,气氛就变得热闹起来。

“将军才从衙门来?”陈咏胜道,“用过饭了没有?”

宋羡不喜说话,旁边的常安道:“我们家大爷还是担心村中人,刚与李大人在衙门说完话,就过来了。”

也就是说还没用饭。陈咏胜不敢将宋羡迎进家中,他们家那粗茶淡饭,委实不能招待宋将军,整个陈家村能够摆上台面的也就只有大娘家,因为有辰丫头在,辰丫头总是能将一切打理的很好。

拿定了主意,陈咏胜吩咐陈咏义去向陈老太太报信,他引着宋羡向前走去。

看着通往谢大小姐家中熟悉的路,常安松了口气,宋旻被抓、镇国大将军受挫,这对大爷来说固然是好事一桩,但大爷心中也不会很高兴,宋家的人和事对于大爷就好似死水一潭。

大爷根本不需要通过惩办宋家来彰显自己,政事上,大爷自然能安排的妥妥当当。

可政事之外呢?

常安看着陈家村,不管是危险还是辛苦,事情圆满的解决之后,陈家村都会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

大爷身边缺的就是这种热闹。

这一瞬间常安会觉得,如果大爷能一直住在陈家村也是不错。

常安思量间,陈老太太、谢良辰和陈子庚带着一群孩子就到了跟前。

陈老太太笑着上前道:“宋将军来了,快进门坐坐,刚才官药局的大人给我们送了文书,要我们村中十八味药材呢!”

陈老太太满心欢喜地向宋羡报喜讯。

宋羡眉眼舒展,脸上虽然没有笑容,却与平日里相比少了冷漠。

进了屋子,陈老太太指着一桌子饭菜:“刚刚做好,宋将军与我们一起用一些吧!”

饭菜还冒着热气。

宋羡刚要拒绝,却发现谢良辰搬了杌子放在长桌的中间,她嘴角弯起请宋羡入座。

行动先于思量之前,宋羡迈步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