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66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第九十五章 刀剑相向

听到副将的话,镇州知县官袍下的手不禁发抖,终于他忍不住道:“副将大人总要先弄清楚才好。”

副将看向镇州知县:“知县没听到吗?他们已经杀了人,若是见到府衙的人束手就擒最好,还妄想抵抗……那些人就是叛贼、暴徒。”

说完这话,副将目光微微一变:“怎么?身为镇州知县连这桩事都不能处置?知县大人用不用现在回衙署寻人商议一下?”

回衙署找谁商议?自然就是宋羡。

镇州知县打了个冷颤:“不,不……亲眼所见,用不着商量。”

副将微微一笑,他不得不提点镇州知县,虽然朝廷将镇州戍守之权给了宋羡,但这里还由不得宋羡做主,好在镇州知县是个识时务的。

“走。”副将一声令下,众人向陈家村的人藏身之地而去。

……

宋启正还在赶往镇州的路上,再有半个时辰就能赶到镇州城。

“将军。”

两骑人马迎过来,宋启正定神看了看,那是祁州的方向。

副将一口气奔到跟前,宋启正拉住缰绳,停下来等副将前来禀告。

“将军,祁州大营出事了。”

宋启正整个人一凛:“出了什么事?”

副将道:“刚才董良带着人忽然在大营动手,想要杀了蒋权。”

董良跟过宋羡,蒋权是宋启正手下的副将,带兵驻守祁州。

宋启正沉声道:“蒋权怎么样了?”

副将道:“蒋将军猝不及防受了伤,幸好身边副将及时回过神来相助,否则就要死在董良手中。”

宋启正额角一阵跳动:“董良人呢?”

副将道:“跑了,向镇州方向去了,蒋将军让人前去追赶,我……我来给将军报信。”

宋启正还没说话,宋旻忽然上前:“父亲,是不是大哥他知晓我们发现了端倪?所以……所以……”

宋旻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足以挑明眼下的情形。

宋羡发现了端倪,让自己的心腹抢夺祁州军营,欲意何为?这是想要兵变。

宋启正肚腹之间一阵疼痛,那是当年被暗杀时刺中的地方,那次暗杀他抓住了十几人,那些都是死士,任他怎么审问就是不肯吐露半句。

后来还是他将北方所有的将士都盘查了一遍,总算找到了曾见过这些死士的人,知晓这些死士被人从乾宁军引到了他所在的莫州。

而那段时间在莫州的就是宋羡身边的副将,他顺藤摸瓜查那副将,得知那副将与他身边的管事有来往。

管事在严刑下承认,一切都是宋羡暗中布置。宋羡在军中已颇有名望,如果他一死,必然由宋羡承继整个宋家大军。

宋羡为了不被人怀疑,特意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受重伤,那一战宋羡为他挡住了大部分辽人,他本来心中欣喜有这样的长子,知晓内情之后,再仔细回想,宋羡此举正是要获得他的信任,他被暗算之后,不会有人猜疑到宋羡头上。

宋启正只是觉得好笑,他没白培养这竖子,让宋羡有勇有谋,费如此的心力来设此局。

宋裕和宋旻被抓本就有蹊跷,是有人偷偷向辽人报信,才会让他们兄弟落入辽人之手,那件事在前,他被刺杀在后。

说与宋羡全然无关,连他都不相信。

宋羡那些年在军中笼络了太多人。几次战事之中,他亲眼看到手下的副将听从宋羡之令,他也发现当年挑选给宋羡的家将,表面上对他恭敬万分,内心中却只认宋羡。

从前北方的一切都由他主掌,随着宋羡长大,他日益年迈,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统御的大军势头渐渐不如宋羡。

可即便有真凭实据,他最终也没杀宋羡,而是在宋羡面前打死了那副将,他要让宋羡知晓,再有这样的事,他绝不会姑息。

父子之情在那一刻大约已所剩无几,可他能给的也仅有这些了,一个算计老子、弟弟性命的亲生骨肉,不要也罢。

宋羡小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宋羡异于常人的聪敏,于是一心培养宋羡,他本没想将宋羡母亲的过错牵连到宋羡身上。

可惜到头来宋羡与他母亲一样,就是个天生凉薄之人,无情无义,一身肮脏。

现在宋羡又与辽人勾结……

宋启正眼睛中露出几分杀机,就像当年他听说了宋羡母亲的作为,想要亲手将她除掉时一样。

旁边的宋裕吓了一跳:“父亲,您别急,我去问问大哥,这里面定有误会。”

宋裕说着就要先行一步去镇州。

宋启正看向身边的乔副将:“你去吩咐各地大营仔细戒备,命宋羡的兵马全都留在大营中等待消息,缴了他们的兵械,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出营。”

宋旻眼睛一跳,对宋启正的决定心生怨念,果然是这样,到了最后关头父亲还是不肯向宋羡下手。

节制宋羡的兵马,是不想出现兵变,即便是通敌的罪名,也想化于无形中,说到底还是要给宋羡留一条后路。

宋旻心中冷笑,幸好他事先有所准备。

“父亲,”宋旻道,“让乔副将跟着您,我去吧,若是遇到大哥,我们兄弟还能说上几句话。”

宋启正略微迟疑,最终答应,吩咐几个人跟着宋旻一起前去大营。

宋旻带着人纵马离开,一路赶往最近的大营。

半个时辰之后,宋旻在军营前下马,他快步走进营中,等到副将都到齐,他拿出了手中令牌:“营中将士听令,宋羡勾结辽人不肯认罪,在祁州军中兵变,所有人随我一起前去诛杀宋羡兵马。”

宋旻的声音响起,在场的副将纷纷色变。

“怎么?”宋旻冷冷地道,“你们不肯听令?也想与宋羡一同叛乱大齐?”

“不敢。”有人先低下头,其余人也纷纷应声。

“点兵,”宋旻道,“我与你们一同前去。”

眼看着副将去召集兵马,宋旻穿上甲胄,握住手中的长刀,今夜他要拿下宋羡项上人头,谁也别想阻拦他。

……

镇州。

谢良辰听到外面传来噪杂的脚步声,紧接着有人道:“陈家村的人,镇州知县在此,速速现身说话。”

第九十六章 圈套

那声音在黑夜里格外的清晰。

仿佛说话的人就在他们面前。

谢良辰感觉到陈子庚握着自己的手紧了紧,小小的身子想要挡在她面前。

谢良辰伸手摸了摸陈子庚的头顶,想要让他放轻松,手指蹭到了他的额头,发现上面满是汗水。

毕竟还是个孩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难免慌张。

草屋外,一支支火把亮起来,副将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望着眼前的一切。草屋里没有半点的动静,仿佛根本就没有人在里面。

不一会儿功夫,散落在附近的几只箱子被抬过来,箱子打开里面放着毛皮和上好的山参。

副将抽出刀将那皮子挑出来,上好的皮子可以做皮甲。

拿到了赃物,副将微微翘起嘴唇:“知县大人,将这些东西拿好,将来就是个凭证。”

镇州知县吞咽一口,刚想要说话,那副将却已经忍不住道:“弓箭手在哪里?这里的人妄图抵抗,立即将他们射杀。”

听得这话,镇州知县的脸色彻底变了,他急忙向副将道:“不可,我们还没问话,也许这其中另有缘由。”

副将却不耐烦地道:“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什么可问的?”

“那都是村子里的百姓,”镇州知县满头冷汗地阻拦,“我们不能如此,这事让朝廷知晓了,我们都是死罪。”

副将一张脸被黑暗笼罩,看起来是那么的狰狞:“不过几个民众,朝廷如何会追究?不……不对,我说错了,他们不是民众,而是通敌的叛贼,知县大人如此维护他们,难不成与他们有些渊源?”

“不……不是……”镇州知县惊骇中结结巴巴地道,“本官只是说,这样不合规矩,至少要将人带入衙署审问,大齐《律法》……”

镇州知县还没说完,只觉得喉咙一紧,旁边的副将忍无可忍揪起了他的官服,将他整个人提起来:“什么规矩?镇国将军说的话就是规矩。”

副将话音刚落,挥了挥手,身边的将士立即抽出弓箭。

“嗖嗖嗖……”一波羽箭向那草屋里射去。

副将能够肯定,陈家村那些人就在草屋中,一群什么都不知晓的民众,慌乱之下寻了几块石头堆在草屋前,以为用那些石头可以挡住攻击。

不得不说,这些陈家村的人还有些聪明,能够看出眼下的情势,不过也就仅此而已,那些石头也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眼看着羽箭向前驰去,马背上的镇州知县腿一软,整个人从马背上掉下来。

王家管事脸上则露出轻松的笑容。

“噗噗噗。”箭矢射入草屋中。

但是让副将没有料到的是,没有惨呼的声音传来,更没有人推开门跑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

副将亲自握住火把向前照去,草屋里静寂无声。

副将晃动着手中的火把照向周围,刚要吩咐身边人去草屋里查看。

忽然听到一个威严的声音道:“若非亲眼目睹,当真想不到,镇国将军手下的人会如此不顾大齐律法,草菅人命。

他们不过就是几个民众吗?”

副将听到这话转头向身后看去,目光所及之处仿佛什么都没有,又好像有许多人立在那里。

那些人,那些眼睛正定定地盯着他。

“谁……谁在那里?”副将喊了两句,脑海中掠过一个人影,难不成是宋羡来了?刚刚太过突然,他竟没有听出来那声音到底是不是宋羡。

或许不是宋羡,那也是宋羡手下的人。

“是勾结辽人的人,”副将大喊道,“将他们都拿下。”

“是谁勾结辽人?”黑暗中的声音终于再度响起,“你说的是本官吗?”

副将这次可以确定,说话的人并不是宋羡。

一支支火把亮起,火光将副将和王家人围在一起。

有一个人骑着马向前几步,他的面容渐渐显露在那副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