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61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谢良辰方才的话已经泄露了陈家村的秘密。

谢良辰只炮制了十几味药材,剩下的都是出自旁人之手。

“姑母,”林二小姐低声道,“看来传言是真的。”

苏大太太当然知晓林二小姐说的是什么,有人背后支持陈家村。

林二小姐还想要说话,苏大太太颇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林二小姐忙闭上了嘴。

苏大太太没有忘记谢二老爷那桩案子,虽说谢二老爷因此被下了牢,陈家村在李大人面前赢了那桩案子,但谁都知道,即便摆在明面上的事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宋羡很有可能蒙蔽了朝廷,所以才会有如今的局面。

所以这次官药局选药,也是宋羡掌控,陈家村的药材被选用是意料之中之事。

苏大太太面色不好,林二小姐在旁边劝说:“姑母别急,反正今日只是收药,官药局到底用谁家的药,还要过几日才能确定,我们让父亲想想法子。”

苏大太太听着林二小姐的话,脑海中不停地盘算着,等她回过神来,却发现谢良辰不见了踪迹。

谢良辰带着陈子庚一起,仔细地看着各家药铺送上的药材。

黄家药铺掌柜上前道:“在看什么?”

谢良辰抬起头,脸上满是笑容:“掌柜的,您铺子上的这味‘醋炙甘遂’看着火候最好。”

黄家药铺掌柜听到这话,脸上不禁露出笑容:“那是自然,我们家的老伙计做了几十年,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炮制好。”

“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谢良辰道。

黄家药铺掌柜没想到陈家村的人会向他们买炮制好的药材,不禁一怔。

谢良辰道:“我知道您药铺有位郎中擅治咳疾,您看看我们这‘蜜炙百部’如何?若您觉得价钱合适,您买我们的‘百部’,我买您药铺的‘甘遂’。”

谢良辰话音刚落,陈子庚就将手中的粗纸包打开,露出了蜜炙好的白部。

“您尝尝,”谢良辰目光清亮,“如果觉得不好,不买就是了。”

被两个孩子这样看着,黄家药铺掌柜不好拒绝,他也想知晓陈家村炮制的药材到底如何。

取一片放入嘴中,黄家药铺掌柜仔细品了品,这药果然炮制的不错。

黄家药铺掌柜看向谢良辰:“你们今日不是要送药给官药局吗?怎么想到要买药材?”

谢良辰笑着道:“官药局不一定会要我们的药材,我们这是来见见世面,经过今日至少能知晓各家药铺擅长炮制哪味药材。

需要炮制的药材上百种,无论哪家药铺也不能全都做到最好,若是有需要就互通消息岂不是很好?

官药局也只有镇州一家,药铺日后还是照样要卖药材,听商队说,南方许多地方的药铺都缺少熟药。”

黄家药铺掌柜听得心中一动:“商队带回的消息?”他心中隐隐怀疑,谢大小姐就是随口一说。

谢良辰从袖子里拿出田老爷写给她的信函:“为了这桩事,田老爷到现在还没有回镇州,就是在四处询问消息,您看看这是田老爷写的南方药铺需要的熟药,您家的甘遂江宁府卖的最好。”

黄家药铺掌柜心头一热,他们这样的小药铺,打听不到许多消息,最远也只是将药材卖去过邢州,不要说江宁府了,那是多远的地方。

谢良辰与黄家药铺掌柜说着话,旁边的人忍不住都靠过来问:“田家商队去了江宁府?”

谢良辰道:“这是田老爷专程去江宁府帮忙打听消息,我要给田老爷车马钱,他还不肯要,田老爷说北方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他希望能到处走走,收到更多的消息,也能帮忙将大家手中的货物都销出去,他还要去襄州,过年前赶回镇州府。”

谢良辰身边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都在听谢良辰说田家商队的消息。

等到太医院副使贾似走到官药局时,就瞧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说些什么。

“贾副使到了。”

听到隶卒的声音,众人这才散开,转身向贾似行礼。

贾似目光落在被人群围着的两个人身上,一个是十四五岁的少女,另一个是七八岁的稚童。

“在说些什么?”贾似开口询问。

众人看向谢良辰。

谢良辰也不惧怕,上前两步道:“大人,我们在说,朝廷有了官药局,是否也能查验药铺炮制的药材,出具文书?

就像乌头这样的药材,炮制不当会令服用者中毒,市面上的制草乌参差不齐,若是带了官药局的文书下卖,大药铺定然肯收这样的熟药。”

这……官药局才刚刚设立,贾似也不知晓是否能做这样的事,他一时犹豫。

“有何不可?”一个淡然中带着些许威严的声音传来。

所有人抬起眼睛看去,只见宋羡和镇州知县走了过来,说话的正是宋羡。

“朝廷文书上写的清楚,官药局就是为民开办,与民有利之事便可为之。”宋羡神情肃穆,仿佛拒人千里之外,但说出的话却让人感觉到莫名的亲和。

宋羡看向贾似:“贾大人,官药局的医工可能做此事?”

贾似躬身:“医工都要学会辨药,宋大人说的没错,官药局理当做好这些,可以定为甲乙丙三等。”

有了官药局证明药材的品质,药材必然会卖的更好。

药铺掌柜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的熟药不止能卖给官药局,也许借着官药局还会做成其他生意。

这么一来,就真的是各凭本事,哪家熟药做得好,就能卖的价钱更高。

苏大太太整个人怔愣在那里,这次选药好像与她思量的并不一样,看着被众人围着的谢良辰,这丫头片刻之间,就笼络了不少人,好像她能带着大家赚银钱似的。

第八十八章 高兴

宋羡、贾似和镇州知县坐在椅子上。

贾似想过这次选药会很热闹,不过眼前这样的情形还是超乎他的预料,思量着他转头看向旁边的宋羡。

宋羡年纪不大,但坐在那里,浑身上下散发的那股凛冽的气息让人心生忐忑。

贾似想要说些官场上的话,在镇州开官药局那是朝廷的恩典,一切开始之前百姓该向朝廷谢恩,不过他却有点不敢开口,这个宋羡与寻常官员不同,不一小心就可能惹得宋羡不快。

贾似这样一思量,周围一时安静。

宋羡眉毛微抬,神情似是淡然,却能让人感觉到他身上的气息更加冰冷。

贾似顺着宋羡的目光看过去,那里是前来送药的百姓。

宋羡的声音淡淡地传来:“贾副使还有什么事没处置完?”

贾似刚要讶异地询问,他没说有什么事啊?不过很快冷汗从额头上冒出来,宋羡是嫌弃他让百姓在这里等待。

贾似咳嗽一声,站起身就要吩咐医工一同去看药,谁知道刚一起身,就听到宋羡道:“既然之前提到了药材分等,今日就一并办了吧!”

今日就办?贾似心底一沉,这里虽然不是衙署,到底也是官药局,做事总要有个规矩,怎么可能才有个说法,就要立即做好?

“不行?”宋羡转头看向贾似,神情更为淡漠,“官药局若是人手不够,我就上奏折请太医院再派人前来。”

“够,够,”贾似满怀怨气却不敢再怠慢,“我立即就去办。”

雪越下越大。

谢良辰伸手捂住了陈子庚的耳朵。

陈子庚低声道:“阿姐,我不冷。”

姐弟俩一起整理了身上的小挎包,旁边的黑蛋一眨不眨地看着他们送来的药材。他们带着药材进来之前,陈老太太嘱咐他们几个,一定要将药材看好,不要被人随便拿了去。

他们熟好的那些药材,一块就值一碗稻米饭,一把就能换一只鸡。

他背篓里的药材能换两只小猪仔,这一路来到官药局,黑蛋觉得自己就是在背着猪仔前行。

黑蛋决不能让人动他们的稻米和牲口。

雪花落在宋羡官服的袖子上,他伸手掸了掸衣衫,看向官药局的大堂。

贾似感觉到宋羡那寒意的目光,立即心领神会:“让人将药材送入大堂,送药的人也去大堂等候。”

宋羡站起身看向贾似:“贾副使辛苦,本官今日就在官药局,贾副使若还有什么需要本官帮忙,只管与本官说。”

“还”有什么需要帮忙?贾似明明没让宋羡做什么,可这话一说,好似他这个太医院副使十分无能。

贾似心里满是怒气,却也不敢说出口,只得躬身:“劳烦宋大人。”宋羡这样的粗人,也就只能留在北疆这样的地方。

医工吩咐众人将药材一起带入大堂。

谢良辰抬起头看向宋羡,缩了缩冻得冰凉的脖子,她说想要官药局辨药分等,既是为了将来方便卖熟药,也是在给债主搭台唱戏。

王俭那些人想要利用陈家村,无非是诬陷宋羡利用陈家村与辽人私自往来,辽人卖给他们马匹、皮毛,他们卖给辽人药材、布帛。

药材自然是陈家村的药材,她不能随随便便就让这顶帽子扣在陈家村,若是王俭就能办妥当的事,王俭背后的人自然不用再出面,所以即便让王俭栽赃陈家村,也不能太过简单。

她请官药局辨认陈家村的熟药,许先生熟的药不管是药材,还是熟药的法子都是上乘,必然是甲等,这样一来,若是有人想要冒充陈家村的药材,就要多花费些功夫。

债主想要唱戏,她就来打个高台,债主想要钓鱼,她就换个大勾,挂个好鱼饵。

总之,行栽赃之事,越不好办牵连的越多。

宋羡坐在椅子上看公文,偶尔抬起头看向大堂中央,谢良辰一直看着医工手中的甲乙丙的牌子,少女清澈的眼眸所到之处,全都记入心中,在肚腹中慢慢盘算。

前世没有将她养成一个大商贾,委实屈才了。

她这一身的本事是在苏家学成的?

宋羡想着又去看苏家的药材,这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家村将来必然要强盛过苏家。

就在宋羡第三次抬头的时候,医工将甲等牌子发到陈子庚手中,那是陈家村药材第一块牌子。

黑蛋望着陈子庚手中的木牌,不禁眼馋地吞咽一口:“让我摸摸。”

几个孩子都凑过去伸出手。

一块木牌还没有摸热乎,只听医工又道:“陈家村炙甘草甲等。”

黑蛋将手在衣衫上蹭了蹭,上前一步将牌子接在手中。

陈玉儿眼看着医工不停的发牌子,陈子庚的小挎包慢慢鼓起来,她有种恍然的感觉,仿佛是在做梦。

当发了二十几块甲等之后,就连贾似也快步走过来,不敢置信地看了一眼陈家村的人。

陈玉儿终于忍不住伸手也接了一块牌子,牌子上的大红字是那么的耀眼,这个“甲”字,从现在开始她往后都会认得。

用了整整一日的功夫,所有的药材才都分了等。

镇州知县也不敢怠慢,从衙署调了人前来写文书。

陈咏胜手里的文书越来越多,他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儿,既熨帖又期盼,从欢喜到淡然,他作为陈家村里正这张脸终于能荣辱不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