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44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不知是不是吃饱了的缘故,宋羡的声音竟然没有往日那般冰冷。

他看向谢良辰:“锅中还有羊肉?”

谢良辰道:“还有。”

宋羡吩咐常安:“送些回去给老太太。”

常安退了出去。

宋羡的目光再次看向谢良辰:“再去煮一锅。”

谢良辰愕然,这是为什么?难道宋羡没吃饱?

第六十一章 启程

谢良辰做完了饭,向宋羡说清楚田家商队之事,她觉得就该离开了,心底里一条腿已经跨出了这院子,没想到宋羡却突然开口让她再去灶房。

停顿片刻,谢良辰道:“将军,我做的这药膳虽说药性温和,但不是人人都适用,尤其是体弱多病之人,需要仔细看脉再做定夺,就算是寻常人,用的时候也要适量。”

她的意思是,若是宋老太太服用,定要慎重,万一不对症,虽说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也难免会不舒坦。

宋羡虽然年轻力壮,但吃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谢良辰话音刚落,只能宋羡的声音响起:“我祖母气阴不足、肺热燥咳加之有血虚之症,家中也做这样的药膳,”

言下之意,他经过思量,仔细想想也没错,宋羡本就不是冒失的人。

既然如此,谢良辰也就无话可说,不过她依旧没挪动脚步:“可能要多等一会儿,羊肉没了。”

她哪里知晓还要再炖一锅,买来的羊肉仅够做一次的。

宋羡看向常安,常安忽然额头有些冒汗,他以为谢大小姐再来会炖鸡汤,于是在院子里养了鸡,哪里想到这次会用羊肉。

常安忙道:“我让人去买。”可惜院子太小,要不然他真想将外面能看到的家畜都养着,以备不时之需。

谢良辰看向宋羡:“我还带着一些黄芪,用当归、沙参、黄芪炖鸡也好,只是宋将军和程大人今日吃了不少药膳,再做出来也要少用。”

宋羡没有拒绝:“去做吧!”

谢良辰快步走出屋子,面对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人,没有点准备如何能应付?鸡肉比羊肉容易炖烂,她逗留的时间也能短些。

村子里还有不少事等着她,能早走片刻也好。

等到谢良辰离开,程彦昭才从大碗中抬起脸,他狐疑地看着宋羡:“你真的还想吃?”

宋羡不去理会程彦昭,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了公文:“吃饱了就过来议事。”

……

灶房中,谢良辰看着锅中翻滚的鸡汤。

炖完了羊肉又炖鸡,这若是让外祖母知晓了,不知会有多心疼。

谢良辰一边看着灶火,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算筹,等到院子里的蛤蟆都晾干,田家的商队也该离开镇州,所以在那之前,他们要尽量收更多的药材。

田家商队走了之后,收药也不能间断,药商收到消息的前几日尤为重要。

谢良辰用勺子去盛鸡汤来看,鸡汤奶白,鸡肉软糯,药力也都炖入汤中。

总算是做好了。

谢良辰正要去知会常安,刚好瞧见书房的门打开了,宋羡从里面走了出来。

宋羡吩咐道:“备马,我们要去一趟祁州,明日一早还要赶回来。”

程彦昭拉着一张脸,他就不明白了,宋羡哪里来的这么多精神,这一来一回,他吃的可能还没有消耗的多。

谢良辰背上了竹篓,早知道宋羡要走,她也不用留下来备饭食。

这样思量着,谢良辰上前向宋羡行礼。

宋羡转头看了看灶房,目光经过谢良辰时,在她那纤弱的身影上略微逗留片刻,然后抬脚向外走去。

片刻之后,常安去而复返:“谢大小姐,我们都走了,灶房里的东西来不及处置,您若是不嫌弃就吃了吧!”

谢良辰想到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肉。

常安继续道:“吃不了的话,让常悦帮您拿回陈家村。”

常安说完,谢良辰看向宋羡离开的方向,这是宋羡吩咐的?该不会让她煮这锅之前,宋羡就想好要让她带走吧?

心中牵挂陈家村,却又不肯说破。

这样的债主似是也没有她想得那么不近人情。

……

宋家。

宋老太太听说孙儿让人送来饭食给她,她本没什么胃口,看在孙儿的面子上还是让人盛一小碗给她。

管事妈妈笑着道:“大爷说了,很好吃。”

宋老太太脸上一闪惊讶:“羡哥儿还会夸赞吃食?”这些年不要说夸赞,就是能坐在那里,好端端的吃顿饭都很少见。

宋老太太心中想着孙儿,这样一欢喜,好像也有了些胃口:“快给我尝尝。”

管事妈妈应着去端碗。

一块炖的软烂的羊肉入了口,没有半点腥膻的味道,肉丝微微发甜,回味时带着些许药香,不似平日里那些药膳到了嘴里就让人觉得苦涩。

宋老太太连连点头:“怪不得我孙儿说好。”

管事妈妈见状也跟着欢喜:“既然对了口味,老太太就多用些。”

宋老太太让管事妈妈劝着吃了小半碗,虽然与寻常人想比吃的仍旧不多,但也足以让人惊讶。

荣夫人前来请安时,都看出宋老太太的心情好了不少。

荣夫人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被刀割,她两个孩子落得这样的境地,做祖母的居然一点都不心疼,反而十分受用。

老太太眼里果然只有宋羡。

荣夫人不敢表露出异样,老太太旧疾缠身,想来也熬不过几年,不能永远护着宋羡,到时候侯爷要将嫡长子逐出家门,也就没人能拦着。

……

几日的功夫陈家村就建起了几个大仓廒。

院子里的草药全都堆放进仓廒之中。

谢良辰看着眼前的仓廒,田家的商队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衙署那边也找到了文吏,陈咏胜与田承佑昨日去做了文书。

文书三份,陈家村、田家各一份,还有一份衙署留存。

田承佑以看蛤蟆油为借口来了几次,终于一切都准备好了,田家商队天不亮就将和货物搬上马车。

这次的货物,田承佑对外说是田家多年囤积的旧物,田家商队经营多年,外面的人听到这样的说辞也不疑有他。

实际上骡子车上拉的都是药材,而这些药材一部分是由陈家村的人每日以卖药为借口,偷偷送入田家,还有一部分田家买走蛤蟆油时,一起搬上了车。

商队离开镇州城时,田承佑表面上看不出端倪,手心中却捏了一把汗。

直到巡城将士放行,田承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事情到这里,他也该明白,宋羡将军有意放他离开。

田承佑想不出宋羡将军此举的缘由,或许是因为不想要那些商贾盘剥民众?

突然之间得到这样的认可,就像从天而降的一道光落在他的肩膀上,拨开周围的阴霾,将眼前的路途照得更亮了。

田承佑忍不住露出笑容,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接下来就要看他的了。

田家商队离开的第五天。

苏大太太坐在堂屋里,听管事禀告。

“陈家村还在收药,”管事道,“我算过陈家村卖药所得的银钱,按理说早该支撑不下去了。”

第六十二章 无法阻止

苏大太太脸上露出几分诧异的神情。

“都算清楚了?”苏大太太道,“他们不是还卖给酒楼不少药材?”

谢良辰卖的是制黄精,这种药本就贵。

“算了,”管事将手中的账目拿给苏大太太看,“要么是有人私底下给了陈家村银钱,要么这里面另有什么原因,光靠他们跟纸坊、酒楼的生意,凑不出本钱来大量收药。

陈家村收药时间久了,消息也就传了出去,现在就连定州附近的村子都有人来镇州打听陈家村的消息。”

管事再也等不下去了,这才急匆匆地来见苏大太太。

去年北方还有战事,他们收上来的药也比今年要多,如今还开了两个药铺,若是还不如之前,怎么也说不过去。

苏大太太思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更好。

管事忍不住道:“要不然咱们也按陈家村那样收药,虽说药价高一些,总归能将药材收上来。”

苏大太太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年这么收了,明年呢?以后呢?北方的苏家药铺这样做,其余的药铺怎么办?”

而且苏家与其余几家药铺都说好了,他们要坚持住,不能因为陈家村就改了章程,整个大齐那么多药铺,陈家村算得了什么?

苏大太太斟酌片刻终于道:“就算要像陈家村那样收药,我们苏家药铺也不能做第一个。”

苏大太太的娘家哥哥林守业已经在祁州县任上,苏大太太前几日去见了哥哥,听林守业一番话,她才下定主意,无论如何眼下不能焦躁。

宋羡向朝廷请命要在北方开设官药局,官药局要怎么做没有人清楚,大齐之前从来没有朝廷出面做药局。

谁来做?要怎么做?能不能做得成,谁也不知晓。

镇州出事之后,宋家父子不和已不是什么秘密,宋羡为了与他父亲争权,不惜用拿建立“官药局”来向皇上请功。

陈家村很有可能是宋羡拿来投石问路用处的,他们这些开药铺的,若有谁坐不住,就会陷入其中,成为宋羡手中的棋子。

所以哥哥说的很对,她不能松口,让苏家药铺就此低头。

哥哥还说横海节度使并不喜欢宋羡。

北方除了宋家之外,还有横海节度使手中也掌握着兵权,宋家真的乱了,横海节度使定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