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39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堂堂朝廷大员,听得这话不敢怠慢,夹上尾巴一溜烟地走了。

看着李佑的背影,东篱先生脸上露出些许欣慰的神情,时隔多年,他这徒弟还没忘记要为民请命,可见他没有完全教错人。

他也知道李佑一直暗中寻他,他不愿再出面,是不想再为人效命,尤其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

曾经他以为皇帝是难得一见的贤主,但他委实小觑了皇位、权利的力量,它可以让一个人失去本心。

宋羡收到了常悦送来的消息,也让人顺藤摸瓜查下去,查到了那婆子的落脚之处。

不但如此,还顺便解开了宋羡的一个疑惑。

宋羡知道李佑来镇州见了一个老翁,却始终不知那老翁的身份。

李佑与那老翁一直在屋子里相处,宋羡派去的眼线并没有听到二人说话。

直到今日,那婆子回到住处,李佑和老翁迎出门。

李佑在那老翁面前毕恭毕敬,且亲切地唤老翁为“先生”。

能让李佑这样称呼的人不多,多日盘旋在宋羡心头的问题,忽然有了答案。他对李佑本就熟知,在对照老翁的年纪,难不成是李佑的老师,“过世”许久的东篱先生?

大齐没有建朝时,东篱先生就在当今皇上身边辅佐,李佑也拜在了他的门下,可是就在元平三年时,东篱先生因生病需要静养离开了京城,隔年传出这位先生的死讯,从此之后这位东篱先生再也没有出现过。

相隔的时间太长,就算宋羡是个重生之人,也猜不到李佑此行镇州,还要拜访东篱先生。

程彦昭也听过东篱先生的名字。

程彦昭道:“如果那真是李佑的先生,李佑来寻他是单单为了自己,还是奉了皇命?

如果是皇上的意思,皇上是准备将这位先生请回朝中,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吗?”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是宰执的位置。

宋羡垂目思量,前世时这位先生并没有出现在皇上身边,他也没听说过东篱先生还活着。

程彦昭猜不透宋羡心中所想,只能不断地问问题:“那位先生认识的人去陈家村,还见了谢大小姐,他们走这一遭为了什么?”

或许是这位东篱先生看重陈家村的做法,也就是说东篱先生可能认同宋羡。

宋羡抬起眼睛,他知晓程彦昭的意思,程彦昭希望东篱先生能够站在他这边,等到东篱先生做了宰执,自然对他颇有助益。

宋羡知道前世的事可以被改变,但这桩事现在还没到水到渠成之时,但这对他的确是个好机会。

程彦昭这时凑上前,压低声音:“或许第三次就要来了,你是真的找到了一个,能为你做事的人。”

宋羡细长的眼睛看过来,吓得程彦昭向后一缩。

宋羡淡淡地吩咐常安道:“谢大小姐送来的蛤蟆油还有吗?”

常安躬身道:“有。”

宋羡淡然道:“放一些在程二爷的汤里。”

程彦昭捂住了嘴急忙摆手,一副发誓绝不会再多嘴多舌的模样。

常安走出去,程彦昭恐怕厨娘在他饭食中动手脚急忙跟上前。

屋子里安静下来,宋羡踱步到窗边,或许他得去一趟陈家村,提点她几句。

“大爷,”常安进门禀告,“老太太让人来请您回府。”

宋旻被押入大牢之后,宋羡一直没有回镇国将军府,宋老太太想念孙儿,大早晨就让人去请宋羡回家陪她用饭。

镇国将军府上上下下都知道,老爷和大爷这次闹得有些厉害,两边的护卫动手受了伤,三爷还被下了大牢,老爷整日沉着脸早出晚归,夫人茶饭不思,整日里就躲在屋子里哭,二爷尚未养好伤却不得不从床上起身,前去劝说夫人。

老爷连同二爷一起数落,二爷辩驳时太过激动,让身后的伤口迸裂。

总之就是波折不断,府中人连走路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什么大动静,生怕引火烧身。

宋羡踏入府中,周围侍奉的人更是屏气凝神小心应对。

宋羡进了宋老太太的院子,就看到正对着的堂屋里,宋裕站在老太太说话。宋裕抬头看到了宋羡,快步走出屋子。

“大哥,你回来了。”宋裕向宋羡行礼。

宋羡就似没有瞧见,脚步继续向前。

“大哥,”宋裕今日格外有耐心,“大哥能不能看在我们是至亲的份儿上帮帮宋旻?我怕他在大牢里久了,身子要受不住,母亲说如果旻哥儿能回来,我们就搬去定州,将这祖宅留给大哥用处。”

“宋二爷找错人了,”宋羡淡淡地道,“这桩案子是李佑大人所审,不管是求罚还是求恩典,都不该找到我头上。”

宋裕吩咐小厮去给荣夫人送信,他拦在祖母院子里求宋羡,已经尽了全力,可惜宋羡不肯松口。

荣夫人得到消息忍不住又哭出声,旻哥儿在大牢里受苦,她这个母亲却束手无策,只能让人想法子向里面送些吃食。

荣夫人嘱咐小厮:“进了大牢与三爷说,我再想别的法子。”

宋羡进门向宋老太太行礼。

“起来,起来。”宋老太太笑着看孙儿,“我正要去园子里转转,既然你回来了,就同我一起。”

宋羡应声,忙上前搀扶宋老太太,宋老太太站起身,正要向前走去,忽然眉头一皱,整个人又跌回了椅子上。

宋羡面色登时一变。

第五十四章 接手

宋羡吩咐管事妈妈去请郎中,弯腰就要去将宋老太太抱上软塌。

这时候宋老太太已经情形,摇晃着手:“不用了,老毛病了,昨日才请了脉,就算将郎中唤来也不能再开药。”

宋老太太知晓家中出了事,一直想要将宋羡叫回来说说话,总算等到身子好一些了,没想到是如今的模样,这么一来她就不可能让宋羡跟她去园子里走动。

稳了稳神,宋老太太觉得好了些,这才让宋羡搀扶着她起身。

宋羡只觉得祖母又消瘦了许多。

管事妈妈低声道:“老太太最近胃口不好,大爷您劝着点,让老太太多吃些。”

宋老太太埋怨地看了一眼管事妈妈。

管事妈妈垂下眼睛不敢再说话。

宋羡吩咐道:“去布菜吧,我陪着祖母用饭。”

宋老太太拍了拍宋羡的手:“我没事,整日里不出去,自然也吃不了多少,你可不行。”

宋老太太说到这里叹了口气:“从前那些事该过去了。”

宋羡当年被人在饭食里下了毒,才被带去海上,从那以后,宋羡就比从前更加警惕,身边的人都是他亲手培养的,只会听命于他,有些人虽然是宋启正给宋羡的家将,但如今也一心一意跟随宋羡。

宋老太太知道这样很好,但心中莫名的不舒坦,她的孙儿活的好像没有人气儿似的。

宋羡难得目光柔和:“祖母安心,这么多年,我都忘记了。”

宋老太太道:“救你的那一家人还没找到?”

宋羡眼前浮现出谢良辰的模样,不过他还是道:“没有。”

“希望他们一家人平安顺遂,”宋老太太握紧了宋羡的手,“我这身体愈发不好了,只盼着还能有机会当面谢谢他们。”

宋羡胸口一滞,他安慰宋老太太:“祖母好好将养,身体也会慢慢好转。”

宋老太太这次只是笑着点头。

祖孙两个一起吃了饭。

厨房送了熬好的鸡汤,管事妈妈盛了两碗,一碗给宋老太太,一碗端到宋羡面前。

管事妈妈知晓,大爷胃口一直不好,从来不喝汤,却在不经意间,看到大爷低头尝了一口。

管事妈妈面上掠过一抹惊讶,宋老太太也看到了,等到孙儿抬起头才道:“怎么样?可好喝?”

“好喝,”宋羡道,“祖母多喝些。”

宋羡方才想起了谢良辰煮的那碗黄精炖鸡,眼前这一碗好似也放了药材,但入口有些麻、苦,没有谢良辰那碗好吃。

用过了饭,宋老太太又问起:“彦昭怎么不来看我?”

宋羡道:“他知道我回来陪您吃饭,最近他胃口不好,怕坏了您的兴致。”

宋老太太总觉得孙儿心情不错,还与她这样说起了程彦昭。

宋老太太欢喜过后又为程彦昭担忧:“我见过那么多孩子,属他胃口最好了,若是不舒坦要请郎中看看。”

宋羡耳边回荡起程彦昭的声音,说不出的聒噪:“祖母安心,他就是吃多了。”

撑的。

宋老太太累了,让宋羡扶着躺在软榻上。

眼看着孙儿要离开,宋老太太道:“那件事我听说了,是你父亲和三弟不对,你父亲说,过些日子他会去定州,也会教训宋裕和宋旻。”

宋启正这是通过宋老太太的口,将决定告知他。

退去定州,将镇州给他,这就是宋启正的交待。

宋羡并不在意,前世他拿下了宋启正所有的兵马,将宋启正送去了晋城休养,他起兵之前,宋启正就病故了。所以拿下镇州,委实算不上什么。

宋老太太叹息:“我还记得你刚出生时,你父亲很是喜爱你,从乳母手中将你接过来,直说你生得像他,你三岁时,他从一百多个家将子弟中挑选了常安、常悦,让人将他们养成你的亲随。

常安、常悦倒是一直跟着你,你们父子却……唉……”

宋老太太不想说太多乱了宋羡的心情,儿子她说不动,总不能让孙儿一直受委屈。

宋羡从宋老太太院子里出来,没有停留直接出了镇国将军府。

他是宋启正的嫡长子,但镇国将军府却不是他的家。

宋羡一路前往衙署,刚到了门口,就看到程彦昭。

程彦昭满脸笑容:“李佑让你接手镇州的驻防,镇州是你的了。”

李佑来北方时,手中握着权柄,将镇州给宋启正还是宋羡,他可以做主,先让宋羡接手镇州,吏部、兵部的文书随后就会到。

宋羡对李佑这样的决定不意外,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宋羡隐约觉得这桩事与东篱先生和那婆子有些关系。

接手驻防将士不是件小事,宋羡无暇去陈家村,吩咐常安将那婆子的事告诉谢良辰:“不用遮掩,径直说给她听,她知道该怎么办。”

常安应声,还是提醒宋羡:“我们要去镇州军营,要不要让常悦跟着。”

“不用,”宋羡没有迟疑,“他办事我放心。”他不放心谢良辰才会让常悦前去盯着,眼下那老翁可能是东篱先生,就更需要常悦时时刻刻地在一旁,洞悉她所有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