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5节(1 / 1)

作品:《绣色袭人

以禅正犹豫着要不要接,就听罗老夫人斥道:“胡闹什么,若真想送你妹妹礼儿,便送个好的,只送朵儿花算怎么回事?”

罗世倾不满地说道:“祖母,你也太不懂风雅了,好东西自然是要送的,但妹妹本就美貌如花,送花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罗老夫人哈哈大笑:“好吧,就当祖母我多事了,随你愿意送什么,只要你妹妹喜欢。”

罗世倾在以禅身畔落座,将手中榴花放在桌上,香草忙给他添了饭,递给他一双银箸。

又寒暄了几句,以禅还未饱,便接着用饭。

罗世倾见了,很体贴地为她夹菜。一时问她可用虾丸,一时又问她可要鸡肉。他还亲自站起身,将距以禅较远的饭菜各拨了些放到她面前。

以禅何曾被一个陌生男子这般服侍过,顿时觉得极不自在,匆忙用了几口,便道:“多谢三哥,我已饱了。”

罗老夫人笑道:“一路上劳累,去歇息吧。”

以禅便起身告辞,带着红绒和陆妙真出了院子。

吉州比离州暖多了,甬路上两侧栽种的石榴树和木槿皆已开花。正午时分,日头有些盛,以禅确实有些累了,又被日头晒得恹恹的。

红绒跟在以禅身畔,几次欲要开口,想起以禅说的不可多言,强行将话咽了下去。直到入了她们客居的院落,再无旁人,红绒才道:“罗三公子模样挺俊的啊,打扮得也好看,奴婢可是头次见打扮这么精致的男子。”

以禅这才发现,红绒跟了她这么多年算是白跟了。

“你觉得他那身花儿呼哨的衣衫好看?精致?”要说这衣衫穿在女子身上自然没得说,可他是男人。

“是啊,我觉得穿他身上挺顺眼的。不过,若是穿在别的男子身上,或许是有些花。”红绒说道,“唉,小姐你可怎么办,我觉得罗三公子不错,但六爷也不错。”

她冷不丁提到华重锦,以禅面色一变:“又胡说,提他做什么?”

红绒不知华重锦便是六爷,见每次提到他以禅都发怒,只好不再言语。想起华重锦,以禅心情顿时变糟了。既与他已经再无瓜葛,他却依然左右她的心情。

翌日,红绒打探到需到吉州织造局将名姓报上,方能参加刺绣大赛。

以禅对吉州不熟,连织造局门往哪里开都不知,只能去求助罗世倾了。可她一个姑娘家,一来就私下去找他,自然不好。想了想,以禅决定还是去找罗老夫人,由她与罗世倾说更好。

她带了红绒还没出院,就见罗世倾穿着那件惹眼的衣衫缓步走了过来。

“禅妹,这是要出门?”

“三哥,你来的正好,我此番来吉州,是想参加刺绣大赛,听闻要到织造局呈上名姓,不知能否劳烦三哥帮我报上。”

“说的哪里话,小事一桩。不如我禀明祖母,带你过去。”罗世倾倒一点也没推辞,爽快答应了下来。

“三哥来找我,可是有事?”

罗世倾微微一笑:“也没什么事,稍后再说。我禀明祖母后,便去备车,在二门外候着。”

红绒知晓罗世倾要与以禅同去,觉得自己跟去碍事,遂让宋霄暗中跟随,以保护以禅。其实便是红绒不说,宋霄也要跟去的。

织造局距罗府不算近,穿过三道街方到。

路上,以禅思绪再三,还是决定和罗世倾挑明:“三哥,我这次来吉州,是祖母和罗奶奶想要为你我说亲,你可晓得?”

罗世倾眉头一挑:“自然是知道的。”

以禅沉吟片刻,凝眉道:“你自然也知晓我曾坐过牢之事了,在离州,我的名声不太好。”

罗世倾微微眯眼:“我是听说过,流言伤人,禅妹不必在意,有心之人听后都不会当真,我祖母也是不信的。只是,禅妹如此说,看来是对我无意了。你倒是说说,我哪里不好?”

以禅轻轻一笑:“你自然是极好的。只是,你不是也瞧不上我吗?”

罗世倾叹息一声,故作遗憾地说道:“谁说的,禅妹既美貌又如此聪颖,怎么办,我就算以前不喜欢,如今也喜欢上了。”

以禅白了他一眼:“三哥说笑了,你若喜欢我,便不会穿那样的衣衫去见我了,哦,不,那时你还没见到我。不过,见到我之后还那样……”说着,她学着他拈花一笑的样子笑了笑,“自然不是喜欢我了。”

“哈哈……”罗世倾清朗的笑意响起,“禅妹啊,你可真是个精灵鬼。”

罗世倾收起笑意,桃花眼中神色忽然黯淡:“一会儿,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说话间,马车到了织造局。

罗世倾先行下了马车,打开车帘,伸手将以禅扶了下来。

两人并肩向织造局而去。

******

罗府的马车在街市上行不快,是以宋霄跟上并不费力。他一直跟到织造局不远处的拐角处,见以禅与罗世倾下了马车。

他正要找个地方蹲守,忽见前方不远处有几个人很眼熟,细看却原来是都督和夏扬、王英。

其实,华重锦乃三州都督,吉州也是他所辖之地,但因都督府和华府都在离州,若非公事,他来的倒不多。

都督显然也看到了谢小姐,此时背着手,脸色不虞。

宋霄快步走上前去,拍了下王英的肩头。王英看到是他,忙拉了他问道:“宋霄,方才与谢小姐一道的男人是谁?”

宋霄见华重锦也朝他望来,便低声禀道:“那是本地丝绸大户罗宁的幺子罗世倾,谢小姐如今便暂住在罗府,听闻罗府老夫人与谢老夫人乃是表姐妹。”

“原来如此,怪不得。”王英点点头。

宋霄忍了忍没憋住,还是试探着问道:“不知都督来此为何事?”不会是追着谢姑娘来的吧,若当真那样,都督怕是无药可救了。

华重锦凝眉,一指旁边的茶楼:“到里面说吧。”

茶楼斜对着织造局,坐在二楼雅室内,恰好能看到织造局大门,若谢小姐出来,他们也能第一眼就注意到。

夏扬对宋霄解释道:“都督得到探报,说西萦国二皇子萧傲到了吉州。朝廷此番为了招揽西萦国,答应送端宁公主去和亲,定在六月初让萧傲到京城朝见,听闻他一路游山玩水,如今已到了吉州。此番和亲,北戎国必定会设法破坏,都督生怕萧傲在我大祈出了意外,已调了精锐兵马暗中在吉州打探。”

宋霄暗想:这事儿倒确实重大,只是既已调了精锐兵马,还没查出线索来,都督先来了,怕不是为了见谢小姐吧。

夏扬说着自袖中拿出一副卷轴,展开铺在桌面上:“便是他,倘若你见到此人,一定要与王英联络。”

宋霄瞥了一眼画像,只觉此人甚是眼熟。他皱眉思索,忽然说道:“我见过他的。”

“在哪里?”华重锦冷声问道。

“就在谢小姐来时的那班船上,他是做行商打扮,带着几位随从。对了,随行还有一位紫衣男子,看上去武功不弱。”宋霄说道。

第49章 小梅桩绣鞋...

“紫衣男子?多半是萧傲的护卫吧。”夏扬说道。

华重锦也不在意地挑了挑眉,却听宋霄又说道:“他与谢小姐说过话。”

夏扬忙侧头看华重锦,见他虽没说话,但目光却直直盯着宋霄,眼神里的意味再明白不过:继续说!

宋霄忙将以禅与紫衣男子在甲板上会面的经过一一道来。彼时他躲在暗处,两人对话并不能全部听到,却也隐约听到几句。

他硬着头皮说道:“他似乎说了什么,惹得谢小姐不高兴了,便笑着说:我只是想逗姑娘笑一笑,我见姑娘生得美,若是笑一笑,定会更美。”

华重锦脸色忽沉,幽深沉静的黑眸中神情莫测,缓缓问道:“谢小姐说什么了?”

宋霄头皮微麻,忙说:“谢小姐没理睬他。”他觉得自己不该提什么紫衣男子,感觉好像给自个儿找麻烦了。

果然,接下来都督便让他将紫衣男子的模样画出来。这不是为难他吗?他只会舞刀弄剑,画画的笔都没握过呢。夏扬自茶楼掌柜哪里寻了笔墨过来,铺了张纸让他画。

宋霄苦着脸,握着笔描画了半晌,画出的人丑得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夏扬唇角扬了扬,调侃道:“宋霄啊,你确定这是人吗?不是什么阴曹地府跑出来的小鬼儿?”

宋霄心说:我说不画吧,你们非让我画,被丑到了吧!

华重锦一言不发地接过笔,凝眉问:“脸、眉、眼、口、鼻都是什么样的?”

宋霄努力想了想,他见到那人能认出来,但让他具体说鼻子眼长什么样却不容易。华重锦依着他说的样子画了出来,问他是这样的吗?

宋霄摇摇头,鬼使神差地说了句:“比这样子俊!”说完眼见华重锦目光刀子般刮了过来,他恨不得咬掉自个儿的舌头。

华重锦扔了笔:“罢了,总之无论是萧傲还是那个紫衣男子,一旦见到他们立刻禀告。”

宋霄如释重负地朝华重锦笑着连连点头。

华重锦眉头一凝,嫌弃地说道:“笑得一副龌龊相,日后在谢小姐面前不许笑,这是命令。”

宋霄:“……”

******

织造局的守卫问明了以禅来意,便有一名青衣小僮过来指引着两人走了进去。

吉州织造局乃京师织造局的一处分部,设立于庆元年间,不过才四五年光景,规模还不算大。入门后有一处大院,这里乃是掌事们平日待的房间,后面才是织染刺绣的房间。

罗世倾告诉以禅,织造局有绣房六十六间,光织工、染工、画匠、绣匠便有百来人。这里的掌事任公公来自京城织造局,专事采选绣品上贡朝廷。此次,端宁公主要远嫁西萦国和亲,朝廷下了旨,指派吉州织造局织绣绣品服饰以充公主妆奁。因此织造局才临时决定举行刺绣大赛,选拔手艺高超的绣匠。

遥遥便看到几个女子在排队,青衣小僮告诉他们,便是在那里报名。

以禅过去站在队伍后面。

前面的姑娘一个接一个进去,手中皆拿着绣帕香囊等小件绣品,一打听方知,报名时还要呈上一件自个儿的绣品,并非只报个名姓。

以禅初来吉州,对此并不知情,因此未带绣品,她摸了摸身上,随身倒是带着一块绣帕,却是陆妙真绣的。因陆妙真也要报名,她自然不能用她的。

这可如何是好?

原本想明日再过来,可方才听青衣小僮说了,今日是报名的最后一日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该她进去了。

室内有三位绯衣女子,一名执笔记录名姓,另两名则收绣品。看到以禅进来,记录名姓的女子头都不抬,径直问道:“名姓,何方人氏?”

“谢以禅,离州人氏。还有陆妙真,离州人氏,她未曾过来。”

“带来的绣品是什么?”女子曼声问道。

以禅将绣帕递过去:“这是陆妙真的。”

女子接过点点头,又问:“你的呢?”

以禅提起裙角,将足下一双绣花鞋露了出来。

离州风俗,未嫁女子多在绣鞋上绣“小梅桩”。小梅桩花样由含苞待放的梅花和芙蓉、茉莉组成,“梅”寓意“妹”。

这三种花中,芙蓉花瓣丰厚,梅花和茉莉则轻薄,因此要运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表现其质感,花虽好绣,然而绣好却不易。

两名女子审视着以禅的绣鞋,点了点头:“不错,绣出了正瓣和反瓣的区别和轻薄丰厚之别,只是,你没带其他绣品?”

以禅蹙眉:“来时匆忙,未带绣品,两位既觉得我鞋上刺绣不错,可否不用再呈上绣品。”

一名女子说道:“我们是觉得这双鞋的刺绣不错,可我们说话不算数的,绣品需呈给方姑姑,她觉得好你才能参加其后的大赛。只时,你这鞋恐怕不好呈上去。”

的确,绣花鞋既已上过脚,以禅虽不在意光脚回去,只是呈上去岂不是不敬。

以禅指着自己裙摆上的紫薇花说:“劳烦两位看看,我衣裙上的刺绣可入眼,我可将她撕下来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