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节(1 / 1)

作品:《绣色袭人

第4章 鸳鸯枕

一大早,谢以禅便命红绒和紫线将尘封了几个月的绷架支了起来,绣小件绣品用手绷便可,绣大件绣品就要用绷架了。上好绷后,红绒和紫线开始分线,因君兰舟说戏服要有立体观感,她便决定用略粗的绒线,荷瓣自红渐粉至白,约有二十多种色泽。金线也有六种之多,便于绣出叶片的正反光影。

紫线心疼以禅病刚好就要操劳,不断唠叨:“小姐,你绣小件可以,这大件绣品太费心神,就不能过些时日再绣。”

红绒将红色丝线摆好:“君公子说新戏一月后就要在凌云阁试演了,没有戏服可不行,不如,小姐命赵家娘子和李扇一起来绣。”这两位是谢府的绣娘,府中的针线活多由她们两个来做。

紫线瞪了红绒一眼:“三句话不离君兰舟,你说说,你从昨夜到今早说了多少句君公子了,姑娘家家的,羞也不羞?”红绒俏皮地吐了吐舌头:“你是嫉妒我见到了君公子,要不我做回好人,下次让你跟小姐过去。”

“谁稀罕?”紫线将针线匣端了出来,将粗细不同的绣针一一摆好,“奴婢也觉得可以让赵家娘子和李扇过来一起绣。”

以禅灵活地穿好线,坐在绷凳上:“这可不行,人家看中的是我的绣技,让旁人代绣岂不坏了口碑。”

以禅少时曾随着赵家娘子和李扇学过刺绣,后来,谢老爷看她钟爱刺绣,从京城重金请了当时较有名气的绣娘沈三娘过府教习了几年。沈三娘以摹绣名人字画而出名,她的绣品针法运用与色泽搭配都极其神妙。她跟随沈三娘学了几年后,再看赵家娘子和李扇的绣品,便入不了眼了。倘若让她们代绣,定然被人一眼看穿。

紫线蹙眉:“小姐,你还真打算长久给人做绣品啊,这又能得多少银两?”红绒笑吟吟说道:“要我说,银两还在其次,小姐她就是喜欢绣,旁人以为做绣活是负累,她却乐在其中呢!”

这话让以禅很意外。

别看红绒性子跳脱不够沉稳,居然比紫线还懂她。

她确实喜欢绣,喜欢用那绮艳秀雅的针脚,绣出人世间的山水人物、花草鸟鱼、日月云霞、田园美景。这与她而言,不仅是雅事也是乐事。

以禅绣到手腕发酸,看着逐渐成型的一朵荷花,她起身饮了杯茶,想到祖母房里走走。

紫线服侍着她梳了一个单螺髻,斜簪梅花琉璃钗,外罩一件孔雀氅,穿得厚厚的。今日天色不太好,说不准会有雪。

刚走到祖母的松香院外,就见老夫人屋里的丫鬟琉璃引着张府的夫人王氏走了出来。

老夫人前两年将她许给了张家的次子张宁山,张老爷与谢老爷是同僚,两人关系不错。张宁山人也很好,相貌周正,温雅知礼。以禅很少出门,认识的男子一个巴掌都能数得清,最熟稔的也就是张宁山,因此对这门亲事也不是很反感。

以禅归家后,张家一直没有人过府来探望她。祖母和母亲虽然没有当着她的面说什么,但她心中对这门亲事已经不抱希望。此时看到王氏从老夫人院里出来,又见琉璃面上笑意冷冷,便明白王氏过府的用意。

王氏看到以禅,唇角牵出一抹尴尬的笑意:“谢姑娘来给老夫人请安啊!”王氏以往见她,可没有叫过她谢姑娘,总是亲亲热热呼她以禅。

以禅唇角轻扬,朝着王氏规规矩矩施礼,客气而疏离地说道:“伯母何时来的,怎么不再坐坐,这就回去啊?”

王氏笑容牵强:“啊,府里还有事,我就不久留了。”说着便急匆匆走了。

待到王氏走远了,以禅却不进院,问琉璃:“王氏是来退亲的吧?”琉璃没想到以禅这会儿过来,既然撞到了,也知道瞒不住,毕竟,以禅是当事人。她点点头,冷哼道:“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张家都是这样的人,姑娘出了事,也不见帮忙,如今还落井下石。”红绒鼻子都气歪了,骂道:“张宁山那个混蛋东西,怎么能这么对小姐,要是让我遇见他,我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以禅勾唇笑了笑:“退亲是好事,我若嫁到张家,才是一辈子的憾事。”

早有婆子到院里报了信,老夫人命翡翠出来迎她们。以禅进了屋,就见祖母坐在卧榻上饮茶,母亲坐在一侧的椅子上,见她进来,朝着她强颜欢笑,但眼角的泪痕还没干。

她晓得母亲方才又悄悄抹泪了,轻轻叹了口气,故作欢快地依偎到老夫人身边,娇嗔地问道:“祖母,有什么好吃食,阿禅肚子好饿啊!”

老夫人将她搂在怀里,叹息一声:“唉,我的乖乖阿禅,这么神仙般的好人儿,怎么命就……”老夫人晓得以禅已经知道了退亲的事,但还是不忍心说出来,红着眼圈命琉璃和翡翠摆饭,“今儿你和你娘都在祖母这里用饭。”

以禅接住老夫人的话头:“我才不命苦呢,我这辈子就不嫁人了,好好守着祖母和娘亲。”

谢夫人听了眼圈微红,眼见得泪又止不住了。老夫人皱起了眉头:“你可不能这样,如今我们家全指着你掌事呢,天天似个水做的人可如何得了。你瞧瞧你,还不及阿禅呢,她都没哭。”

谢夫人也明白自己不该这样,可她本来性子软,以前又被谢老爷宠惯了,自从谢老爷去了,以禅又出了事,她就觉得天塌了般没了依靠。如今以禅又被退了亲,她感觉闺女这辈子恐怕嫁不出去了,想到这泪就停不下。

老夫人摇摇头,拍了拍以禅的手安慰道:“阿禅,都说患难见人心,自你出了事,张家人就没露过面,这样的人家我原本也不放心你嫁,退了更好,祖母给你找更好的人家。还有张家的聘礼,我们一件也不要,都给他退回去。”原本,假若男方悔婚,女方是不用将聘礼退回去的。可方才王氏话里话外埋汰以禅,言下之意虽说是他们家退亲,却是以禅名节不好在前。老夫人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当下答应将聘礼全部退回。

说话间,琉璃和翡翠将膳食摆好了,老夫人实在看不下谢夫人的泪眼泡,挥手道:“你还是去你院里用膳吧,你这样子,以禅如何用得下饭。”

谢夫人告辞去了后,以禅搀着祖母到了偏厅去用饭。以禅一瞧之下,便看出祖母这边的膳食也不及以往丰盛了,她故作不知,以银箸夹了块豚肉,边吃边赞道:“祖母这儿的膳食就是香。”

老夫人却不吃,命琉璃每个菜都夹给以禅:“多吃些,瞧这身上都没几两肉了,祖母看着心疼,早点养回来。”

以禅点点头,吃得畅快。以前她还曾嫌弃过膳食不精细,如今就是让她吃糠咽菜她也不会再说什么,只盼着多吃些,身体康健才好。

老夫人笑眯眯的,原本还担忧以禅想不开,如今看她吃得欢快,她也比往常多添了半碗饭。

用罢饭,外面又飘起了雪。只是天暖了,雪片落到地面便化了。以禅吃了杯茶后,便穿好衣服,回了听雪院。

一路上雪花飞舞,以禅打着油纸伞缓步而行。甬道一侧有早开的黄色小花,在风雪中瑟瑟发抖。

红绒心疼地说道:“可怜见的,开得这么早做什么,一个倒春寒,岂不冻死。”

以禅停下步子看了会儿花,淡淡笑道:“不会,雪停了它还会开的,而且会更绚烂。”

紫线早得了消息,一直在担忧,看到以禅回来,忙上前接过她手中的伞,瞧见以禅唇角的笑意,才略放了心。以禅脱下大氅,抱起手炉暖了会儿,忽然想起了什么,命紫线去将她以前绣的鸳鸯枕取了出来。

女子一旦定了亲,就会开始绣嫁妆,譬如嫁衣、被面、枕头、床饰、绣花鞋……,以禅只绣了一对枕套,其余的大件嫁妆还没有开始绣。

紫线打开箱笼,将那对枕套取了出来。

这是一对鸳鸯枕。

皆以白色的暗花素缎为绣地,绣了一对戏水的鸳鸯。两只皆色彩斑斓,其中一只在水中畅游,另一只伸颈为伴侣梳理羽毛。整个绣品针脚细腻,绣面浑然一体,色泽富丽侬艳。

“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

张宁山,终究不是她的良人。

以禅命紫线取来剪刀,咔嚓咔嚓,将一对鸳鸯枕剪碎了。

红绒惊呼一声,扑过来说道:“姑娘,为何剪了它,这么美的一对鸳鸯枕,好可惜。你日后若是再定亲,岂不是还要重新绣!”

紫线敲了敲红绒的头,嗔道:“你个傻子,姑娘再定亲,自然要绣新的。”红绒还是不死心:“这旧的不要可以给我啊。”

紫线觉得自己无法跟红绒说话了,她将以禅剪碎的布片拾起来,倒入炭炉中。

火舌吞吐,片刻便将女子凝注了情感和憧憬的鸳鸯枕焚烧为灰烬。

以禅盯着火红的火苗发着呆,心中却暗暗决定:这一世,就不嫁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么么,评论有红包哦,每个评论都有哦。

第5章 樱花香囊

一场春雪后,天气渐渐回暖,听雪院井台边栽种的两株杏树开始含苞了。

听说西郊樱花谷的樱花已经盛开,离州有四大著名景观,其中之一便是樱花谷,花开时满谷粉红,人称“十里粉妆”。据说这里的花来自于东瀛,在离州,桃杏遍野随处可见,樱花却不多见,因此,每年樱花盛放时,赏花者络绎不绝。

以禅也喜欢樱花,它虽不及桃花侬艳,却有一种素雅之美。倘若桃花是艳丽的美人,那樱花便是淡妆的美人,各有各的风姿。

谢远山还惦着要带以禅去赏樱花,适逢书院休沐,他早早回到府中。老夫人不放心以禅到人多之地去,生怕她又遇到登徒浪子,可又怜她在不见天日的牢中关了多日,最终还是同意了。谢夫人生怕他们出门饿着,早早让厨房备好了软香糕、青团、八宝酪等糕点,盛了满满两大食盒。

清晨,以禅天蒙蒙亮就起身,穿了身秋香色襦裙,外罩月白斗篷,乌发梳成云髻,簪红珠银蝶儿步摇,素雅俏丽。她收拾妥当,便到嫂嫂白苹的含香院去。

焕儿知道要出门去玩,也早早醒了,正在丫鬟服侍下穿衣,看到以禅进来,甜甜地唤她姑姑,张开手让她抱。三四岁的小娃,生得粉妆玉琢,小嘴又甜,正是讨人喜欢时。她刚回府时,焕儿还对她认生,如今终于熟稔了。

她抱上焕儿,与嫂嫂白苹一道登上了府里的马车,红绒、紫线和嫂子房里的大丫鬟珊瑚和李嬷嬷乘坐另一辆马车。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出了谢府,沿着平宁大街向城外驶去。

出了城天光已大亮,这日天色不错,天空明净,日光耀目。以禅掀开车帘,只见远山漠漠,近水迢迢,春草如织,花开渐次,连日来的郁气顿时消散。

以禅和焕儿一样,姑侄俩都很少出门,看到什么都新鲜,趴在车窗边不时向外张望。偶尔路过幽静的山村,遥遥看到几个垂髫小儿正在驱赶着鸡鸭嬉戏。

陌上车马络绎不绝,皆是往西郊樱花谷去的,也有背筐挑担子的货郎步行,看样子也是到樱花谷去的。焕儿看中了货郎担子上的麻糖,谢远山和白苹说外面的吃食不洁净,怕焕儿吃坏了肚子,惹得焕儿哭了一路,以禅将谢夫人准备的糕点拿出来哄他也不行。

好在很快便到了樱花谷,一下马车,便看到几百上千株樱花在朝日下绽放,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好似粉色的云朵沿着山谷蔓延,一眼望不见尽头。

焕儿早忘记了麻糖,被谢远山抱着,好似出笼的雏鸟般不停地问东问西。赏花的游人中,有闺阁千金富家公子,也有农人村妇,樱花谷不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它属于所有人。

一行人说说笑笑,沿路逛了一会儿,走累了,谢远山便命尾随的仆役在樱花树下铺上绒毯,几人席地而坐。白苹命珊瑚将食盒打开,取出糕点分给大家。焕儿到底年纪小,填饱了肚子便开始犯困,趴在白苹怀里睡着了。

谢远山和白苹守着焕儿,以禅带着红绒紫线和两名仆役一道沿路向前逛去。谢远山嘱咐她不要走远,让两名仆役紧随她们。

赏花的人大多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三五成群,有些书生模样的在吟诗作对,也有吹笛弄箫的,还有一些姑娘家,聚在一起说着体己话。挑着担子的货郎夹杂在人流之中,以禅注意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提着几串绣花香囊在叫卖。

以禅叫住他,取了一个香囊细细端详。

这是一个樱花香囊,再看他手中那一串,全是樱花香囊。难得的是每一个香囊上的樱花都不同,怒放的、半开的、含苞的,有的三两朵飘落,有的一枝怒放,姿态各异,可见并非照着绣样依样画葫芦绣出来的。绣品针脚雅丽绵密,色泽娇艳,显然每一个香囊都是花了心思的。

“这香囊是何人所绣?”以禅问道。

那小子皮肤黝黑,衣衫破旧,看样子是附近山村中的孩子。他方才叫卖得起劲,看到以禅问他,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是我阿姐绣的。”他也不敢看以禅,低着头呐呐说道。

“你阿姐姓甚名谁,是哪里人氏?”不知为何,以禅看到这些香囊,心中起了爱才之心。紫线和红绒跟了她这么多年,两人没学到她一星半点的绣技,红绒不用说,她本就坐不住,紫线倒是心细,但她不喜绣花,裁剪做衣服倒是拿手。

“你们问这个做什么?”黑小子听到以禅问他的阿姐,警惕地抬起头。

以禅耐心地解释:“你莫怕,我就是看这些香囊绣得好,才想问你阿姐是谁?这些香囊又是多少银两一个?”

“我是周家村的,香囊十文钱一个。”男孩子说道,却依然不肯告诉她们阿姐是谁,“你们要买吗?”

才十文钱一个!

布料和丝线自然不值多少银两,但这份心思和花在绣品上的工夫却很宝贵,十文钱确实便宜了。

紫线取出五十文钱递给黑小子,以禅只拿了一个香囊。黑小子追上去非要给她们四十文,以禅轻笑着说道:“你阿姐的香囊绣得很精致,一定费了不少工夫,卖十文钱太便宜了,我们只是给了应给的价钱,你不用不好意思。”

黑小子挠了挠头:“可是阿姐说了,十文钱一个,我怎么能乱要银子。”

真是个实心眼的小子,红绒瞪了他一眼:“银子多了还怕扎手吗,快收起来吧!”黑小子这才收起银子,朝她们连连道谢。

“做绣活虽然费心费力,酬金却低得很,小姐还要做这个吗?”紫线忍不住说道。

以禅轻笑:“就是这样,所以我才更要做下去。”她记得,师傅沈三娘曾经说过,有人认为刺绣只是“女工小技”,因此不值什么钱,但师傅认为,刺绣并非女红小事,而与书画同等重要,甚至,有些好的绣品比书画的价值还要大。

“倘若有沈师傅那样的人教习,那小子的阿姐会成为一名不错的绣师。”以禅把玩着樱花香囊,轻声说道。

“就那黑小子,看他的家境,别说请沈师傅那样的刺绣大家,便是填饱肚子都很艰难吧!”紫线说道。

以禅也觉得很惋惜,紫线说的是实情。

她驻足赏花,一株樱花树下,有几个年轻男子席地而坐,正在以樱花为题吟诗。以禅原以为他们是自己作诗,听了听却原来是在吟前人的诗句。

一人摇头晃脑吟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怎么样,白乐天的诗句。”另一人赞道:“不错不错,我来接。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张兄,该你了。”

以禅回首望去,那位被唤做张兄的,居然是张宁山。他低首凝思,轻轻一笑,吟道:“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禅……禅妹。”

“禅……禅妹?我记得下句是,樱花永巷垂杨岸,是不是啊?张兄,罚酒一杯!”有人提出罚酒,但张宁山已经起身走了。

他快走几步,便追上了以禅,拦在了她面前。

红绒一看到他,气得撸起了袖子:“张宁山,你居然还敢追我家小姐,看我不揍扁你。”紫线忙拉住红绒,两名随行的仆役上前,拦住了张宁山。

“禅妹……”张宁山不甘心地喊道。

以禅静静望了他一眼,眼波如雪一般洁白而冰冷:“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