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0节(1 / 1)

作品:《一生余得许多情

华永泰一声长叹,伸手抱了抱她。

他该知道,她是他亲生的妹妹,两人一母同胞,骨子里流着相同的血,她的倔强,她的执拗,比他只多不少。

“我十六岁背井离乡,东渡日本,踏上异国土地,从我立志投身革命的那一天,我此生就没有家了。而今山河破碎,国之倾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无论是我,还是...显谊,最后只有你死我亡。而你,只要你活着,哪怕身在异国他乡,也能叫我知道,这世上我还有最后一个亲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平安生活,叫我知道,我过去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做的有意义。阿绣,答应我,好好活着。”

他的同学,他的战友,他的学生,甚至是萧瑜....这些年他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究竟牺牲了多少人,失去了多少人,又连累了多少人?连他自己的这条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丢掉,多少次徘徊生死一线,他对死亡已是坦然接受。可他的妹妹,他唯一的妹妹,他希望她能好好活着,活到最后,替他来亲眼看见光明到来的那一天!

“好。”

阿绣缓缓点头,泪水溢出眼眶,她将头轻轻靠在哥哥的肩头,轻声道:

“九哥,你保重。”

远洋轮渡的笛声悠悠长鸣,阿绣站在舷梯上,回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土地,看了一眼人群之中那唯一为她送行之人的模糊背影。

此日一别故土,去国还乡,今后山高水长,天各一方。

愿战火终会熄灭,愿胜利属于祖国,愿山花明日烂漫,愿他们今生今世还有相见的那一天。

作者有话要说:  1.二少不能出面,二小姐已经被扣上通敌叛党的罪名,只不过没有确凿证据。而阿绣是华永泰的妹妹,二少一出面两个人都会折进去,除非从此亡命天涯,或者一起去延安,但是二小姐是一定会被连累的,所以二少一定不能出面,这是个死局,无解

2.下一章高能预警

3.留言前五送红包(留言为十五字以上有效正面留言,无效恶意留言顺延),请大家积极评论留言~

第119章

从中国到旧金山这条航线, 阿绣是第二次走了。

上一次,是十年前, 是和霍锦宁, 他们包下了整条邮轮赴美参加万国博览会。

彼时,碧海蓝天, 他们年华正好。

与她假扮夫妻的美国记者爱德华是一位性子温和的中年男士,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一次虽然受托掩护阿绣出国, 可他并不知道她的身份,舱房中首次见面,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

“嗨!美丽的女士,不要太伤心,你的男朋友一定也会想念你的。”他眨了眨眼, 戏谑道:“我刚刚不小心看见你们在码头依依惜别了。”

阿绣愕然, 遂也保持沉默, 没有解释。

事后她也问过他,如今国内兵荒马乱,不知道她的身份, 他为何还要冒险帮助她?可爱德华只是笑了笑:“在我看来,帮助一个中国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这句话阿绣初时不解, 而在接下来的漫长旅途中, 她终于渐渐明白。

虽然对外是夫妻关系,但两人住的是里外套间,分床而住, 互不干扰。

阿绣出于谨慎,每日只待在房间内,并不外出。

而爱德华也整天留在房中,他的桌子上堆满了笔记手稿,和照片资料,他埋头其中,昼夜不歇,有时连饭都忘记吃。

阿绣无意间被桌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了过去,

一群半大孩子坐在石头上念书,没有课桌板凳,老师在木板上用黄泥土块写字,看起来条件艰苦。

“这是哪里?”

爱德华回答:“那是延安的保育小学,建在窑洞里,入校的都是前线将领子弟和抗战烈士的遗孤。”

阿绣一愣:“你去过陕甘宁?”

“当然,我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年。”

“为什么会去那里?”

爱德华感慨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十年前,那时我对这个古老的远东国家了解还不深。起初我的目的地是上海,只是想抱着旁观的态度研究沿海实业救国运动热潮,然后我认识了康雅晴女士,她是我真正认识中国的一把钥匙,她指引我真正融入这个国家的生活。我在北平住过三年,就在北大西南门外的海淀路上,我开始学习中文,试着接受中餐,和中国人打交道,这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

“后来我被调回国内结婚生子,可我仍然惦记着这个远方的国家,又找到了机会成为了战地特派记者回到了这里,这一次,我亲身经历了北平的一二九运动,你听说过吗?”

阿绣点头,这是两年前的事了,适逢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前夕,为了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北平数千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声势浩大,反响轰动,可惜遭遇了当局镇压,伤亡惨重。

学生,向来是一个国家最热忱,最正义,最无畏的群体,也是最单纯,最无助,最孱弱的群体。纵使是以卵击石,纵使是无知无畏,可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冷漠沉寂,都不奋起反抗,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又在哪里?

“这场运动给带来很大的震撼,我在事前参与过地下组织策划的会议,也在事后收留过被通缉的学生,帮助他们奔赴延安。我开始思考,一个国家中,为什么执政当局对外国侵略不闻不问,而一个在野的临时政权却可以这样忧国忧民?为了这个答案,我再次找到了康雅晴女士,在她的介绍下,我访问了延安。”

阿绣轻声问:“这个答案你找到了吗?”

“当然。”

爱德华点头笑道:“在延安,我看到了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他一边整理着手中的访问材料和照片,一边道:“我这次回国,就是希望能将我在陕甘宁的见闻整理编写成一本书籍,让世界都了解到这个红星照耀下的远东国家,正在以怎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在抵抗那样可怕的敌人,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这是一个不屈的民族,远比欧洲的骑士精神还要让人钦佩。”

在这场战争中,他已经看到了结局。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不会被战胜的。

“谢谢您能这样说。”阿绣沉默了片刻,问道:“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吗?”

“这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没有人可以帮我整理这些手稿,不过,你懂英文吗?这些资料实在是太混乱了......”

阿绣淡淡一笑:“是的,打字机我也会使用。”

爱德华欣喜:“天哪,你一定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天使!”

两人就这样熟稔了起来,多年驻外文员经历,让阿绣应付起助手的工作得心应手。之所以帮助爱德华,一方面她感动于他对于中国的热爱与支持,另一方面,她也想通过他的见闻来了解,西北边的延安究竟是怎样的世界,这些年来华永泰过的又是怎样一种生活。

在船上的时光是极其无聊的,除了帮助爱德华整理资料,阿绣也在努力忘记离别的愁苦,与前路的迷茫,静下心来思考着接下来的打算。

自从巴黎回到香港,一切就像失控了一样,接连不断的发生,遇见千代子、王维国先生遇害、自己的身份暴露...一连串的变故如同命运不可抗拒的手,把她推着走到了今天。

霍锦宁和华永泰都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努力保护她,将她送出国,远离那些事端,然而国内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正如欧阳长亮所说,即便她与千代子不是同谋,和王维国的死没有关系,但是她从十四岁起就跟在霍锦宁身边,受他的资助,被他介绍到王维国身边工作,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她满人的身份,华永泰妹妹的身份,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即便她走,即便她死。

萧瑜已经因为和延安方面关系过密而被关押调查,要是传出霍锦宁身边的情人有这样背景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好在这些年来她都身在国外,两人关系并不密切,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她必须要尽自己的所有努力来和霍锦宁划清界限。

客观说来,他们之间到底是无名无分,无媒无聘,唯一的牵连不过是那一段私情。

那么划清界限的最好办法,已经不言而喻了。

.

多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邮轮终于到达了旧金山。

下船时,正是隆冬时节,大西洋彼岸这座城市在这天寒地冻之中,依旧洋溢在欢乐祥和的喜悦中,还有几天,就是耶诞日了。

但是阿绣丝毫没有喜悦的心情,这段时日在船上从报纸上,以及从同外国乘客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中国战况实在不容乐观。

十二月一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向南京发起进攻,南京保卫战打响。

这是一场惨烈而悲壮的首都保卫战。

南京政府已于十一月十九日正式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所有人从一开始就心知南京城是守不住的,故而留守南京的军队任务是短期固守,争取拖延一到两个月。

在这样仓促的准备下,这样弃子一般的孤军奋战下,守军是抱着何等惨痛的决绝在守城?然而敌我差距悬殊,前线指挥不当,撤退失序,血战十余天后,南京城终究还是破了。

军队阵亡五万余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几近全军覆没,殉难的中高级军官人数高达四十多人,尸骸无一从城中运出来。

十二月十三日,日军攻占了南京,自此,南京失联。

十多天里,这一座城市似乎从地图上被抹去了痕迹,全世界都失去了南京的消息,没有人知道从日本攻占南京至今,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越无声越惶恐,就像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充满着叫人不安的力量,阿绣寝食难安,辗转反侧。

爱德华和她同样焦虑,却还试着宽慰她:“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我们还可以度过一个安稳的平安夜不是吗?”

阿绣只能勉强打起精神来,来面对眼下自身更艰难的处境。

踏上美国的这一片土地起,她确确实实变成一个背井离乡,无依无靠的旅人了,与从前在巴黎和日内瓦时的情况亦是不同。虽然霍锦宁为她准备了足够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的金钱,可是匆忙逃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她没有身份证明,没有学历证明,想做什么都是寸步难行。

爱德华的家就在三藩市,他的夫人伊丽莎白是位热情的法国女士,好心的夫妇俩暂且收留了她,避免了她在耶诞日的前夕流浪街头。

伊丽莎白拉着阿绣的手温柔的安慰道:“可怜的姑娘,别想太多,先住下来。去年的圣诞节家里只有我和安妮,实在太冷清了,今年不仅爱德华回来,还带回了客人,我们终于能过一个热闹的节日了!”

安妮是爱德华三岁的女儿,一头短短的栗色卷发,脸上淡淡的雀斑,她趴在阿绣的腿上,咿咿呀呀的要她抱。

阿绣又感激又感动,俯身轻轻的把安妮抱在怀里,心中涌上难以名状的疼惜和怜爱。

平安夜这天晚上,伊丽莎白在厨房中烤蔬菜派,阿绣在一边帮忙,安妮趴在客厅的圣诞树下玩礼品盒,爱德华一身风雪的从外面赶了回来,脸色难看极了。

他把伊丽莎白单独叫出来,两人一同进了卧室,不一会儿就传来有些激动的说话声,阿绣站在厨房中僵硬了片刻,悄悄的走了过去。

卧室中爱德华正在和妻子用法语激烈的谈论着什么,一转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阿绣,爱德华吓了一跳,连忙改用中文问道:“阿绣,怎么了?”

阿绣脸色惨白:“你刚刚说到‘massacrer’是吗?”

伊丽莎白惊讶:“你懂法语?”

“是,我懂法语。”阿绣死死的盯着爱德华,压抑着内心极大的恐惧,颤声道:“是屠杀吗?什么时间,在哪里?”

爱德华和妻子对视一眼,叹了口气,

“很抱歉,我们本来打算让你开心的过完这个圣诞节,但如果你坚持,那我们不得不告诉你这个令人难过的消息——”

“南京,被日军屠城了。”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城沦陷以后,日军全面封锁城市,对城内放下武器的军队和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奸/淫掳掠,杀人放火,这一切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南京,被屠城。

仅仅这五个字,就能摧毁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全部理智。

阿绣只觉得心脏绞痛,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彻底失去了意识。

作者有话要说:  1.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几近全军覆没,韩文彬牺牲

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日军开展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不要误会,南京保卫战之前,城里达官显贵已经转移走了,受苦的大部分是贫民,二小姐没事,她在重庆

4.下一章云老板上线

5.留言前五送红包(留言为十五字以上有效正面留言,无效恶意留言顺延),请大家积极评论留言~

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