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5节(1 / 1)

作品:《一生余得许多情

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岁,人与人真的可以轻易断绝联系,即便身处同一个城市,也似两座漂泊无依的孤舟,浮沉随浪,没有归期。

她有好久好久没有见过霍锦宁了,她以为自己不会想起他,事实上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她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她常常会有一种冲动,就这样跑出门,跑去她再熟悉不过的小福园别墅,就像她曾经无知无畏时那样的傻气,当面的问他,问他所有的一切。哪怕胆怯得不得了,害怕得不得了,也终究要一个答案。

可是,不行的,她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傻傻的阿绣了。岁月让她成长,让她迷惘,让她坚强,让她懦弱。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

四月九日

霍锦宁从康家公馆出来的时候,风雨大作,平安小跑跟在他身后替他撑着雨伞,一不留神伞被大风吹得翻了过去,冰凉的雨水迎面淋来,冷得人一个激灵。

霍锦宁顿住了脚步,他站在略高的台阶上,透过苍茫的雨幕抬眼望去。明明是青天白日,却乌云密布,沉郁欲晚,万顷泼墨下的上海滩,众生碌碌慵慵,茫然无知。

如今租界已经全面戒严,第二师换防第一师进驻闸北,所有阴谋与野心在暗流之下蠢蠢欲动。

平安手忙脚乱的试图收起雨伞,可伞骨扭断,已经坏了。

“少爷…”平安欲哭无泪。

“算了。”

霍锦宁语气淡漠,就这样大步走进了雨中。

.

窗外风雨琳琅,市民大楼中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工人与学生们来回走动,搬运文件,张贴标语,接待市民,人人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意。

“侬找华主任?华主任不在。”接待处的小伙计小声嘀咕道:“今天怎么都找华主任?”

“那他去了哪里?何时回来?”

“哎呦,阿拉不晓得,侬是商会的,还是农委的,等一等好伐?”

“他去哪里?何时回来?”

霍锦宁面沉如水,又问了一遍。

“阿拉真的不晓得,好像是商务印书馆,又好像是黄浦饭店?华主任最近实在是太忙了,人人找他,你要是着急,你先登个记好伐......诶,别走啊!”

.

霍锦宁打开车门坐上来,带进了一片湿冷的水汽,霍吉回头看了一眼,将干毛巾递给他:

“少爷。”

霍锦宁沉默了好半天,接过了毛巾,紧紧的捏在了手里,沉声道:“去‘真理’书店。”

“是——”

.

“你说你找谁?”

胖乎乎的书店老板从账本中抬起头来,推了推眼镜,状若茫然。

“华永泰。”霍锦宁顿了顿,直截了当的说,“你不用否认,我知道这个书店是你们的秘密联络点,我有重要的事情要通知他,事关重大。”

华永泰的身份毕竟特殊,霍锦宁不可能任由他将阿绣就这样无影无踪的带走,但是他们的保密性确实很厉害,几经辗转就甩掉了跟着他们的人。如今非常时期,他必须赶紧找到他们,在军队全面出动之前。

然而书店老板还是和蔼的笑了笑:“先生,我不认识什么华永泰,你恐怕找错地方了。”

霍锦宁定定的看了他片刻,终于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你告诉他,清/党的命令已经下达,最迟后天,军队、帮会,以及租界巡捕会全面出动,请他务必小心,不要轻易露面,最重要的是...将阿绣保护好。”

他从来没有像这一刻这样后悔过。

偌大个上海滩,他的小姑娘究竟在哪里?

......

四月十二日

刺耳的电话铃声响彻在公寓里,从清晨起,这一天之中,这部电话已经响了无数次,可魏若英仍是第一时间扑了上去接起电话,焦急的问:

“有没有华永泰的消息?”

凌晨四点,华永泰接到消息,工人纠察队指挥总部遭遇袭击,他匆匆离开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让魏若英和阿绣留守家中,不要轻易外出。

直至黄昏时分,他依旧没有回来,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坏消息一个个的传来,无数同志被杀被捕,下落不明,而租界内巡捕在挨家挨户的拿着通缉令抓人,一夜之间,上海天翻地覆。

魏若英又一次失望的放下了听筒,颓然坐在沙发上。

阿绣走了过去,犹豫着开口:“英姐,究竟发生了什么?”

她什么也不知道,华永泰一直将她保护得很好,或许是保护,或许是其他。

魏若英并不回答她的话,只是疲惫的摇头,喃喃自语:“我早该猜到的,已经有很多人提醒过我们,可是没想到他们会枉顾中山先生的遗志,用如此暴力残忍的手段,万一永泰被捕,万一他有事…”

这一夜,过的格外漫长,华永泰还是没有消息。

魏若英决心出去和同志汇合,一同寻找。

她知道她这一走,家里这个联络点形如瘫痪,所以她亲自将阿绣送到了一位身处中立地位的旧友那里。

这个旧友,便是阿绣的国文老师,曹文冉先生。

“拜托您了,曹大哥。”

曹文冉对魏若英不甚热络,但还是矜持的点头:“她是我的学生,我会照顾好她的。”

魏若英再三道谢,又不禁叮嘱阿绣:“外面很乱,不要轻易出门。记住,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去找那个霍少爷,听到没有?”

阿绣被她严厉的语气吓住了,愣愣的点了点头,看着她匆匆离去。

回过头来,看见表情不渝的曹文冉,和他和蔼微笑的太太,不禁有些不好意思:

“老师,师母,打扰了。”

曹太太笑眯眯道:“不麻烦的,我们和小英是多年老友了。”

曹文冉冷哼了一声,似乎对这个形容很是不以为意。

阿绣还是有些怕这位严厉的夫子,但仍然鼓起勇气,硬着头皮问道:“曹老师,你知不知道这几天外面发生了什么?”

“谁知道他们又在胡闹什么?好好的搞这些乱七八糟,我是一向看不惯他们这些粗鄙所为的。”曹文冉拂袖而去,转身进了书房。

曹太太怕阿绣尴尬,拉着她的手问道:“吃过饭了没有?饿不饿,来,尝一尝吴嫂煮的八宝粥。”

她一边吩咐家里的佣人给阿绣盛饭,一边拉着她坐到了客厅,笑道:

“他过去和若英妹子她们一同去欧洲读过书,可惜主义不同,就分道扬镳了。他这个人呀,就是嘴硬心软。”

午饭过后,曹太太得知阿绣是曹子有读书会的成员之后,亲热的和她坐在一起说话。

所有对华永泰的担忧,对局势的无措,对未来的茫然,都在这一时一刻的人间烟火中被暂时的缓解。似是风雨之中片刻的停顿,稍显死寂的宁静。

门外突然被敲得砰砰作响,吴嫂上前去开门,一个女孩子冲了进来,慌张的问道:“伯母,子有他回家了吗?”

曹太太诧异的起身:“白鹭,你怎么来了?子有他不是一直都住在学校宿舍吗?”

来人正是徐白鹭,她神色焦急:“我刚才去他的宿舍找过他,他同寝的同学说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有可能去参加闸北的群众大会了。这该怎么办?外面兵荒马乱,到处都在抓人——”

“你说他去了哪里?”

曹文冉不知什么时候从书房中走出来,厉声质问道。

徐白鹭吓了一跳,怯生生道:“去了群众大会......”

“他去那里做什么?我早就说过不让他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接触,早晚要出事的,他、他这是要气死我啊!”

曹文冉脸色泛青,紧紧捂住胸口,踉跄了几下,就要栽倒。曹太太和阿绣急忙上前扶住他。

“老师,您怎么了——”

“他心脏病发作了,要赶紧送往医院!”曹太太脸色大变:“吴嫂,去书房拿先生的药,还有快打电话给医院叫救护车!”

“伯母,您别着急,先扶伯父躺下。”徐白鹭这才看到站在一边的阿绣,惊讶道:“阿绣你怎么在这里?”

男主人一晕倒,曹家顿时乱作一团,曹太太急得眼眶含泪,六神无主:“子有!子有还在外面,这可怎么办?”

徐白鹭握了握阿绣的手,阿绣看懂了她的意思,缓缓点头。

徐白鹭便对曹太太道:“伯母,伯父身体要紧,您先照顾他,我和阿绣去走一趟,尽力将子有他带回来!”

.

租界之内尚且平静无澜,可华界已是一片喧嚣鼎沸。

街上大雨倾盆,人影匆匆,一列列军队穿行而过,气势汹汹,满地散落的彩色传单被踩进污泥之中,还有不少染着血迹,被雨水氤氲开来,转瞬便稀释无踪。

阿绣和徐白鹭赶到青云路广场时,大会已经结束了。一路打听,才知道会后群众冒雨游/行,沿着宝山路到司令部请愿去了,刚走不久。

两人连忙沿路追了过去,追到三德里附近时,才勉强看到游/行队伍的队尾。

而前方人头攒动,漫无边际。

队伍中有学生,有工人,有职员,众人群情激奋,挥舞着彩旗标语,和前方的守卫对峙,高喊着:

“不退让,不投降!”

其中一个穿黑色中山装的学生,爬到高处,撕心裂肺的吼道:

“打倒军阀!”

众人喊声震天:“打倒军阀!”

徐白鹭高兴道:“是子有!”

阿绣也是松了一口气,随着徐白鹭奋力的挤上前,想要去把曹子有拉回来。

将将隔着数步之远,徐白鹭正高声喊着曹子有的名字,向他挥手,忽然便听砰的一声,曹子有身影一僵,大头冲下栽倒下来。

他中枪了?谁开的枪?

阿绣和徐白鹭立在原地,呆若木鸡。

然而下一秒队伍前方便传来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那是机枪连发的声音。

接着是惨叫声,哭喊声,人群潮水一般掉头往后跑。

阿绣被挤得东倒西歪,和徐白鹭相牵的手被迫松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