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节(1 / 1)

作品:《一生余得许多情

“不,我这次赴美要考取的专业是建筑。”

“建筑?”廖季生一惊一乍道:“你以后莫不是要搬砖盖房子做泥瓦匠去?”

“当然是泥瓦匠,不过建筑也是艺术。它是凝固的历史,是石头的史诗。中国古建筑独树一帜,可惜我们从来没有系统的研究过。”谢玄康不无遗憾道:“如今国内根本没有太多可考文献,仅有的资料竟是日本人拍的一些照片。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亲手书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谢玄康看似木讷,骨子里有股文人犟脾气,如今这样说,那便是已下定决心,立下志愿,不达目的不回头了。

“嘿!艺术不艺术的我不懂,我就不知道这洋学堂真能学到什么本事?”

廖季生看向萧瑜,萧瑜嗤笑:“你别瞧我,我不过是陪太子读书,梵婀玲和管风琴学了一些,日后衣食无着还能在洋教堂混口饭吃,你问霍二少啊。”

霍老爷子远见卓识,家中子弟纷纷留洋海外,霍锦宁进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萧瑜功课差些没能考上,最后阴差阳错进了哥大附属女子学校念的艺术。

“霍二,我听闻你读的叫什么商业管理的,这番回来莫不是真要继承霍家家业?”

霍锦宁轻轻一笑:“何乐不为?”

霍家家大业大,霍老爷子霍熙怀是最早那批洋务大臣,瞅准势头在江浙两广置办了不少产业,早早辞官从商,举家迁居上海。家中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这些年俨然是江浙一流实业大亨,沪上第一豪门。

霍熙怀膝下四子三女,霍锦宁是霍大爷霍成宣的独子,早年上头有一大哥,五岁夭折。霍锦宁虽排行二,却是正经的长房长子,自幼深得霍熙怀宠爱,这霍家家业早晚是他的。

可谢玄康却知他个性,只笑道:“季生你不必疑心,须知一个十三岁便给自己取表字为‘耀中’之人,怎会轻易放弃理想?”

“以前是读书人自命清高,如今开眼看世界,才懂得祖父实业救国的良苦用心。”霍锦宁摇头叹道:“中国缺枪,缺炮,缺铁路,缺轮船,无所不缺,可想有这一切,首先得有钱。”

达,则兼济天下。有钱有权,才能做大事。

“廖三哥别光数落我们,置身事外一样,”萧瑜拿筷子点了点桌面,笑道:“你心里难道没提着那一口气?不然我们今日好歹要叫你一声廖长官了。”

民国已建十余年,可人们期盼的民主共和终究没有到来。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全国南北对立,连京师内部也是派系争斗不休。

去年直奉大战,北洋政府由曹大帅掌权,廖家是曹家姻亲,地位扶摇直上。廖季生原先在保定军校上学,家中早就铺就了锦绣前程,可恰逢学校暴动,师生武斗,火烧营房,双方伤亡惨重,不得已停办军校。后来各方奔走呼吁,这才得以在翌年复校。但廖季生是当年校园兵变的领头之人,被军校除了名。而他不仅毫无悔改之意,还转身就混进江湖,成日与地痞流氓为伍,廖父一气之下便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这人侠骨丹心,嫉恶如仇,若说廖季生心中没有那一口气在,萧瑜是如何也不信的。

可他偏偏嘴硬的很,被问到这份上,也不过笑呵呵来一句,“我无法无天惯了,做不来廖长官,如今不过是领着手下小弟混口饭吃,可比不得你们一个个的远大抱负。来吧,今儿个就是今儿个了,为了你们各自眼前的康庄大道,咱当浮一大白!”

萧瑜举杯,纠正道:“是我们的路。”

无论习文学武,亦或从商为官,无论参军求学,亦或革命流血,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报国救民,让我华夏中国重振雄威。

四人举杯共饮,今朝所有少年意气,所有慨然豪情,都在这杯酒里。

前堂聊得热火朝天,后厨里也不甘示弱。

今儿个霍锦宁身边的听差霍吉霍祥是兄弟俩,从小被霍老爷子指派在少爷跟前伺候,哥哥霍吉甚至还跟着霍锦宁漂洋过海出了国,二人算得上是霍锦宁的得力心腹。

霍祥端来一盘子新鲜的羊肉卷坐到桌边,迫不及待的下到铜锅里。

他吸起鼻子陶醉的闻了闻肉香,对身边的霍吉挤眉弄眼道:“吉哥,好几年没吃着刷羊肉了吧?嘿,让你小子巴巴的跟着小姐少爷出去见世面,留我一个人在霍家书房里扫蜘蛛网,闷都闷死了。”

当初霍锦宁出国时带了霍吉没带霍祥,霍祥别提多耿耿于怀了。

“清汤锅底,食材简单,在国外时我们也常自己做来吃的。”霍吉面无表情,可是眼神里还是带着鄙视。

“那、那也没有咱这百年铜锅,内蒙羊羔肉正宗啊!”霍祥不甘示弱的嘟囔两声,他发觉这闷葫芦去西洋转了一圈有些了不得,自己有些对付不过了。

“吉哥,现在少爷小姐也学业有成了,咱也老大不小了,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没有?”

霍吉莫名其妙看了一眼:“当然是继续跟着少爷。”

“嗨!我当然也是继续跟着少爷小姐啊,谁说不是呢,我是说你自个儿。”霍祥嘿嘿一笑,“我嘛,就想少爷给我做主,明后年能讨个漂亮媳妇,生他五七六个大胖小子,以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自在!”

霍祥在畅想着以后的安逸生活,而此时霍吉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些画面。

昔日世界大战打响,为了有机会参与战后的和会,为了与日本争夺在山东的主权,中国派出大量劳工到欧洲战场,他们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候被推上了前线,死伤惨重,薪酬寥寥。然而战后“战争纪念”的巨画在纽约公开展出时,原定中国劳工的部分为了给后参战的美国人腾出版面,竟然完全被抹掉了。

巴黎和会的最终结果传来的那天晚上,霍锦宁和萧瑜租住的公寓里挤满了等候消息的华人留学生。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德国强占山东半岛的主权,竟然被让渡给了日本人。愤怒和失望弥漫在所有人心中,一群血气方刚的少年失声痛哭,有人甚至当场写血书立誓。

霍吉也哭了。

我华夏泱泱大国何以沦落到这份田地?

少爷说,谁也不能帮我们,谁也不能救我们,想要把今日之耻还回去,想要把今日之恨报回去,除富国强民外,别无他法。

“我还是要跟着少爷的。”霍吉不自觉攥紧了双拳,坚定道:“一辈子跟着少爷。”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段话是刘步蟾说的,他是清末海军将领,最早一批公派留学生,后来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指挥定远舰作战,被困孤岛,弹尽粮绝,为避免定远舰落入敌手,下令炸沉,然后服毒自尽,以身殉国。

第3章

萧瑜回萧府时,已经是后半夜了,一个大家小姐半夜三更不着家实在是不成体统,然而这是萧老太爷默许的。事实上这些年来,她在外面如何撒野,娘不在爹不管,除了几个叔伯婶子不阴不阳说些闲话,早就没人管她了。

十三岁那年,她跟着霍锦宁廖季生第一次上青楼,不知被谁嚼舌头根到萧老太爷那里,她被罚跪祠堂,禁足反思。

彼时,是霍锦宁拉着她跪在萧老太爷面前,不卑不亢道:瑜儿既然早就许了我,那她就姓霍,她想做什么随她心意,日后她成什么模样,都是我霍家的媳妇,是我霍锦宁的妻。

打那以后,萧家再没人敢管她。

府里静静悄悄的,萧子显的院子里倒是有些动静,隐隐约约,如泣如诉的,她半点都懒得理睬,直接进了锦屏苑。

萧府四子两女,她这房是最清净的。父亲萧子显成日里躺在床上抽大烟,形如废人。他身边没有妾室,只跟房里的丫鬟厮混,弄死了就换一茬。母亲康雅惠嫁过来不久,实在忍受不住,在萧瑜两岁那年,以陪小妹留学的名义被康家安排出国,自此抛夫弃子再没回来。辛亥那年登报离婚,翌年再嫁,倒成了民国第一桩离婚案,很是叫人津津乐道。

往下就剩她这个二小姐,还有一个姨娘生的的弟弟萧珏,住在这锦屏苑。

她一进门,丫头金环就迎了上来。

“小姐,您喝酒了?醒酒汤早就备下了,您是先洗漱还是......”

萧瑜摆摆手:“不是说不必等我,你们睡你们的,我不一定会来,何苦熬到这时候?”

金环笑笑,也不说话,替萧瑜脱了外衣,递上暖炉,接过小丫鬟端过来的醒酒汤轻轻放在桌上。

萧瑜无奈摇头。

金环这丫头打小就跟在她身边伺候着,样貌不出挑,性子也不机灵,就是一点,心眼实在,十足十的忠心。

银钏是个聪明活泼的,要是她还活着,跟金环一动一静,倒是相得益彰。可惜她走了好些年了,如今这院子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珏儿呢?”

“小少爷还等着您呢。”

萧瑜去了萧珏的屋子,推开门,果然见那个瘦小的男孩子趴在桌子上,听见门响,猛地抬起头,惺忪睡眼亮了亮:

“姐姐?”

“睡在外面,大冷天的也不怕着凉。”萧瑜走过去俯身捏了捏他的脸。

“姐姐,珏儿不困!今晚上有三奶奶赏各院的桂花馅儿小汤圆,珏儿偷偷给你留了一碗,你可别告诉金环姐。”

他转身噔噔跑到床边,从棉被里拉出一只红漆食篮,里面一碗圆滚滚的小汤圆,被献宝一样端到萧瑜面前。

“怎么放在棉被里,不怕糖水洒到床上?”

“被里子暖和,金环姐说凉了就不好吃了!”

萧瑜看了看那碗早就凉透的汤圆,又看了看萧珏一双乌黑圆凉的眼睛,叹了口气:

“好,姐姐待会儿吃,你要是喜欢吃以后让小厨房常给你做。”

这几年他跟金环在这小院子里缺衣短食,没少叫人为难,连这一碗汤圆都吃着稀奇。

“去睡吧。”

萧瑜将他抱起来,绕过屏风,放在床上,“今个儿我回来了,以后没人敢动你们。”

萧珏老老实实盖在被子里,认真道:“嗯,我知道,金环姐一直都跟我说,只要姐姐回来了,就没人再欺负我们了,没人敢给我们放馊的饭菜,没人敢短我们过冬的炭火,没人敢说我是野种了......”

“嗯,没人敢了。”

萧瑜给他掖了掖被角,又摸了摸他瘦削的小脸:“下次别等我了,近日里我在外面置办了个院子,不常回来,你休息不好,可长不高个了。”

闻言萧珏一下子攥住了被角,他垂眸,细弱蚊蝇的问:“姐姐,你,你又要走吗?别再不要珏儿了......”

他长得白净秀气,这样怯懦的姿态跟个女孩子似的,低眉垂目的神色像极了他亲娘。

生他的姨娘是萧子显唯一纳过的妾室,叫小月娥,是个花街柳巷唱曲儿的,那几年萧子显对她不错,可惜她命薄,没几年就去了,只剩萧珏一个人,孤苦伶仃,受人欺凌。

萧瑜五年前出国时,他才两岁多,有心照拂,也不能带走,只能把金环留在他身边护着他。

萧老太爷最信算卦扶乩,有人说萧瑜命犯桃花,所以她被当作男儿养大,有人说萧珏克父克母,所以他被关在这锦屏苑的不准见人。只不过前者是命,后者却是她暗中安排。她这一房人丁稀少,她一走,那些虎视眈眈的叔伯断然不能放过这个小娃娃,五房绝了后,才能少了争家产的,里里外外不知有多少人等着要萧珏的命。

“我不走,只是我外面有事,这深宅大院多有不便。我那院子在燕子胡同最里面那间,你有事就差小六子去找我。我要真离开这里那天,一定会带着你和金环走。”

萧瑜昔日对月姨娘有欠,她这独子,萧瑜一定会保住。

她低下头,在他耳边轻声承诺:“放心,那一天不远了。”

把萧珏哄睡下了后,萧瑜回到卧房中,一个低眉顺眼貌不惊人的丫头,悄悄跟了进来。

“说罢。”

萧瑜坐在桌边吩咐道。

小丫头应声,细声细气把这一天内,府里上上下下的事都讲了一遍。

萧瑜听不多会儿,就摆手制止了:“这些家长里短不必说了,今日赵医生看过四爷怎么说?”

“回小姐,赵医生说,四爷时日不多了。”

萧子显从前年起就中风瘫在床上,半边身子不能动,吃喝拉撒都得别人伺候着。

“老爷子呢?”

“老爷子的病倒是有起色,今天下地到花园子里溜达了几圈,心情不错。”

萧瑜点头:“好了,知道了,你下去吧,之后仔细盯着点。”

“是,小姐。”

小丫头退下后,萧瑜又静静思索了会儿,而后自嘲的笑了。

打记事儿起,萧子显就躺在榻上烟雾弥漫的抽着鸦片,犯起瘾来,六亲不认,过了瘾后,又在床上折磨婢女,没半点人样。

就这么个不成人样的东西,逼走了母亲,逼死了银钏,葬送了小月娥,害得沈月娘一生郁郁寡欢。

银钏跟她从小一起长大,是个俏丫头鬼灵精,十五岁偷偷有了心上人。萧瑜本是允了她十六岁送她嫁妆把她风光嫁人,没想到阴差阳错,被萧子显强要了身子,第二天就投了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