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2章 归于朝堂(1 / 1)

作品:《权妃倾天下

“我知道,所以我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如若娘事后再追究起来,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话落,罗云芝拉住了邱婧辞的手,“婧辞,跟娘走。”

罗云芝牵着邱婧辞的手,直到行云阁,她才松手。

下一刻,罗云芝突然双腿一软,就朝地上倒去,还好被邱婧辞眼疾手快给扶住了,“娘,你没事吧?”

搀扶着罗云芝,邱婧辞感觉她的身子在发抖,她转过头,脸上不见一点血色,“婧辞,我、刚才、对你爹说的那些话,我……”

“娘,你刚才对爹说的那番话,连我都震惊了,我没想到你竟然还能为了我那样对我爹。”

罗云芝深吸了好几下,才慢慢的控制住了心里发颤的情绪,在听完邱婧辞的话之后,抬手就在她发顶敲了下,“什么话,娘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你爹凡事顺遂自己的心意,从来都为别人多着想半分,我不想那样的,可他也应该清楚,这件事情让你外公知道,他没什么好果子吃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启寒虽然已经退出朝堂,可现如今和皇上的关系比之前还要亲密几分。

时不时,他还会被皇上叫过去小酌几杯。

“娘,你的狠话已经说出去了,爹不是糊涂的人,自然清楚这件事情就此作罢,也不会再让奶奶揪着不放的,更何况是邱芷惜呢。”

回到桃夭院,范姨娘狠狠的给了女儿一记响亮的耳光。

“娘,你打我做什么!”邱芷惜捂住脸,一脸意外,她也没想到,一向放纵自己,对自己疼爱有加的范姨娘,竟然对她下了这般狠手。

嘴角都见血了。

“我没一巴掌打死你就不错了,想我范美玉聪明一世,怎么会生出你这么脑子愚笨的女儿来。”

范姨娘的肺都快气炸了。从方才离开正厅,她就一直憋着不让自己发作,但回到自己院子,看到身后跟着的女儿,就真的忍不住了。

“娘,我只不过见奶奶回来了,想要奶奶给邱婧辞一个教训罢了,又没有真的想要对她做什么。”

不过是关上门自己家里的事情,娘的反应至于这么大吗。还、还打了她这么重的耳光,邱芷惜觉得自己委屈的紧,手捂住脸的瞬间,眼泪也滑落眼眶,楚楚可人的模样,让人看了煞是心疼。

“再说了,女儿在蜀山的时候,受了邱婧辞那么大的委屈,我还无处申辩呢,这就过分了?”

不提蜀山还好,提到蜀山,范姨娘更是瞪眼,“你还好意思和我提,我让你多巴结一点儿邱婧辞,让她对你不要太反感,让你多在殷韦淮的面前表现表现,可是你看看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处处惹事,处处和邱婧辞对着干,我嘴皮子说破了,是不是你也听不进去啊。”

恨铁不成钢,范姨娘此时算是深有体会了。

邱芷惜掉着眼泪不以为然,“娘,将军不会这样退婚的。”

虽然她是看不过邱婧辞总是高自己一等的傲娇模样,可邱芷惜心里也清楚,就罗焰站在跟前,殷韦淮做事也会三思的。

“不会退婚?那如若惹急了邱婧辞,她死活不让你嫁入殷家,你该如何?今日的事情,如果真的传出去,毁了邱婧辞的清白,让殷家脸面挂不住,又该如何,你要知道,在我大夏,女人的清白高于天啊。这尚书府人多嘴杂的,你就敢保事情真的不会传出去?你要知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说了这么多,范姨娘头疼的坐在了桃夭院中的石凳上,一手扶着额头,一脸无奈。

范姨娘说的这些,邱芷惜倒是没有细想,现在想来,她娘是对的。

“可是,可是我就是见不得邱婧辞比我好过了,我……”

“你给我闭嘴,还嫌一巴掌不够是不是。”刚才那一巴掌打的她现在手都在发颤,巴掌落在了邱芷惜的脸上,也疼在了当娘的心上。

她不下狠手,这丫头是不会有所觉悟的。

可即便是这样,却还在狡辩……

“女儿啊,我让你在殷韦淮面前争宠,不代表你非要和邱婧辞过不去,你懂吗?”

邱婧辞低了低头,这场合下她还能说什么,如若再和她母亲对着干的话,不会有自己好果子吃,于是只能低低的点了点头,把心里的委屈给咽了下去。

谁让她在尚书府只是一个庶出的女儿,若是嫡女还会如此吗。

第二日朝堂中

当三皇子看到秦隐出现在朝堂中时,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原以为他会隐忍一阵,却不想竟如此按耐不住。

但对他来说,却不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朕今日心情大好,我儿秦隐终于回来辅佐于朕,以后各位爱卿望不吝帮扶啊。”

皇上脸上堆满笑容,就连眉梢都充满喜庆。

荣江见事,走出来道:“皇上万福,九王爷归朝乃国之幸事,是我大夏之福,臣启奏,应为九王爷在宫中设宴,庆祝王爷的归来。”

然后……

荣江一党。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随后一干人等跪在了秦殇的面前,“臣附议……”

这设宴之事,没有立场之分,在场的众臣,包括殷韦淮,邱长霖一干人,也跪了下来。

秦殇坐在龙椅上,笑眯了双眼,荣江的话正和了他的心意。

此时,三皇子秦翰也道:“父皇,皇弟在边关多年,今日才正式归于朝堂,儿臣以为这次的宴会刚好是让他认识朝中大臣的机会,大家彼此交流一下感情,也免得日后见了生分。”

都这么说,可秦隐却一脸冷意,对此眉宇间有了几分厌烦之色。

他缓缓走出,他对着秦殇福了福身道:“父皇,儿臣回朝只想做分内之事,至于其他能免则免,现永州黄河水灾,民不聊生,儿臣觉得,还是将这些银两赈济永州百姓才是良策。”

话落,秦隐看向荣江问了句,“荣相,不知本王说的可对?”

荣江捋了捋胡须,点头,“九王爷体恤民心实乃万民之幸,是臣欠考虑了,还请皇上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