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0节(1 / 1)

作品:《六零年代选专业

杜勇噎住,“可是…可是不是学做菜,是洗菜和削土豆皮。”

沈梦哦了声,“大哥,124+231等于多少?”

杜勇完全懵逼,“这数太大了,我不会算啊。”

“那我再问个,一加二等于多少?”沈梦再问。

即使算数白痴,杜勇还是可以口算出来的,太简单了,声音不免洪亮了些,“三!这也太简单了吧,我都学两位数加减法了。”

沈梦瞅他,“你学算数还从易到难呢,难道学做菜不是这个道理啊,你得从头一点点学。大哥,你老幸运了知道不?”

杜勇正思考小妹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可最后一句又是啥玩意,“为啥啊?”

沈梦拍他肩膀一下,“你忘了姥爷说过,要是想学人家手艺,得给人家免费干三年活,就那样,师傅还不定尽心教呢。你这是和亲姥爷学,他肯定不藏着掖着啊,你可以把姥爷手艺都学到手,以后你做的菜也可以有姥爷那么好吃,就像他上次炖的牛肉那么好吃。”

果然牛肉的力量是无穷的,杜勇爬了起来,握着拳头,“嗯,等我把姥爷手艺学到手,就给你们炖牛肉吃。”

沈梦很是满意,这针鸡血算是打成功了。

至于能管用多久还得再看,不过也没事儿,她这鸡汤、鸡血都不缺,看她大哥“没劲”了,她就会义务奉献的,保证保质保量。

为了以后的美食生活,冲鸭!

作者有话要说:杜勇:曾经还年少,被妹子套路了:-)

第36章 陈小满结婚

沈母和沈梦都出了招,杜勇这懒病其实已经好了,最起码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犯。

可是杜老头并不满足,他想找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这天是大勇放假的日子,杜老头也没上班,带着他去逛了百货商店。

一楼有卖吃的,油盐酱醋、江米条、槽子糕,至于畅销的鱼、猪肉之类的更是早早就卖光了。

二楼卖布料、成衣。

杜老头带着大勇上了三楼,里面是钟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都是很多家庭用不起的珍贵玩意。

杜勇这群娃最爱逛百货商店了,不过因为没钱就是纯逛,他们爱在一楼,因为有卖吃的,闻着香。

三楼是不让轻易上来的。

“姥爷,那是摆钟吧,可真好看。”杜勇看到滴答滴答的走动的钟,很是感兴趣。

钟可是金贵玩意,他家和姥爷家都是没有的,不过他在厂里看过,就在工厂办公楼的一楼大厅,比这个大了不少呢。

杜老头一手背着,指了指手表,“那玩意儿可好了,有了那个就不用钟了,看点只要抬抬手就成。”

又冲售货员说,“麻烦拿块罗马表。”

售货员打量了下杜老头,看他穿的不赖,“这表可是瑞士进口的,一共就几块,现在价格是320000(相当于320元)。”

杜勇听的乍舌,他兜里连五元券(相当于五厘)都没有。

杜老头也皱了下眉头,他现在工资涨了,可每个月也不过是55000块,想买这块表就是不吃不喝也得攒六个月。

“大勇过来看看,喜不喜欢?”杜老头招呼杜勇过来。

售货员却把手表拿了回去,嘴巴也不饶人,“你这老头一看就不是诚心买表的,还让小娃娃看,我们这东西老贵了,弄坏了谁赔!”

杜勇拉着杜老头,“姥爷,我不看了。”

他可怕赔钱,卖了他也赔不起。

杜老头瞪了他一眼,回头冲着售货员加了嗓门说,“东西我没看完,再给我拿出来。”

售货员不干了,直接甩脸子,“买不起看啥看,穷酸!”

杜老头一巴掌拍货架上了,好大一声响,“那东西是你的啊,你不也就是个卖货的么,你们领导呢,我倒问问他,咋找的人。”

这女售货员有些害怕,但为了面子还是绷着脸,“你算老几…”

周围一些顾客也跟着指指点点的。

旁边的售货员看到赶紧过来打圆场,将女售货员拉走,其中一个年级较大脸面善的主动和杜老头说话,“大爷,您要看罗马表吧,我和您说,这可是好东西,整个沈阳城都没多少块啊。”

将手表再次拿出,杜老头拉着杜勇,让他好好看看。

好一会,杜老头再问杜勇,“看完了么?”

杜勇有些激动的点头,他刚才虽然没摸到,但是离得可近,他都听到表走动的声音了,虽然小可他听的真真的,比摆钟的声音还好听。

杜老头对着售货员点点头,“不好意思,下次再买。”

拉着杜勇走了。

之前那个被拉走的售货员很是不服气,“你看看,我就说是穷酸买不起吧…”

这回杜老头没再在意,“大勇,你想要那块表么?”

杜勇还是很懂事的,那么贵重的东西,爹娘都没有,他个半大娃咋能惦记呢,“姥爷,我不要,太贵了。”

这句绝对是真心话,那钱数差点吓死他。

杜老头领着杜勇下了楼,在一楼买了半斤江米条。

半路上,杜老头递给大外孙一把江米条,“带手表是个很体面的事儿,现在很多要结婚都想买手表呢。你好好练习削土豆,如果能达到我的要求,这手表我就帮你买了,你自己攒着,以后好娶媳妇。”

杜勇虽然的半大小子,但也知道啥叫媳妇,羞的满脸通红,话都磕巴了,“我…我不要媳妇。”

杜老头哈哈大笑,“你好好学,只要每天都不偷懒,一个月我给你二百元券(相当于二毛钱),你干不干?”

这回杜勇却是狠狠的点了头,二百元券可以买十多块水果糖,他想要。

杜老头又问,“江米条好吃么?”

杜勇点点头,“甜的,好吃。”

现在生活条件差,孩子们接触甜味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都喜欢甜,江米条最外头裹了一层白沙糖,怎么会不甜呢。

杜老头不特别爱吃,嫌江米条硬,像他们这样年纪大的,更得意软烂的食物,不废牙口,“这江米条做法其实不难的,就是面、油和白糖。其实就是白面下油锅炸的,最后裹白糖。”

杜勇吃着江米条还忍不住吸溜下口水,感觉姥爷做的肯定比他现在吃的更好吃。

杜老头把杜勇带去食堂,交代他削完一盆土豆再回家。

不过临走前塞给了他一百元券,说是提前给一半。

杜勇激动的不行,这还是他手里最多钱的一回。

都不知道放哪好了,觉得放兜里也不安全,怕丢了。

最后折叠起来,又在食堂找了张旧报纸,撕下一块把钱包起来,再小心翼翼的放进兜里,再拍了拍兜。

然后就干劲十足了,他现在削土豆虽然还没达到姥爷的要求,可是和最开始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第一天中午他削了十二个土豆,累的手疼、脖子酸,现在他一中午能削一大盆。

姥爷给他安排的活和平时中午干的也差不多。

杜勇边干还能一心二用,琢磨这一百元券(一毛钱)要不要买糖,最终决定先攒攒再说。

沈母不知道老大又被他姥爷给“糖衣炮弹”了一把,还以为她打那两下有效了呢,决定下次再偷懒就上鸡毛掸子了,那效果肯定更好。

年前陈小满结婚,沈爹娘商量之后送了个红色暖壶。

这礼相当重了,一般亲戚都没有送这么重的礼的。

主要是每年人家陈家都给送蘑菇干啥的,后来又托人家买木头,回头还得麻烦找人帮做。

事一件件的,人情搭了不少,沈爹娘就狠了心还一波。

而且真要搬筒子楼,要打不少家具呢,也不知道那两棵树够不够。

少不得还得麻烦人陈叔。

所以礼重人不怪。

陈小满嫁得是公安,算是小有权力,老家是天津的,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医生,都是比较有学问的人,也很好相处,一点没嫌弃陈小满家里是农村的,给了不少钱,让他们尽快买房子。

没错,两人别的地方都挺如意,就是房子不称心。

本来这片就是厂区,人员巨多,很少有人卖房,再加上小两口有些挑剔,所以现在还是租房住呢。

不过陈小满和她对象都不着急,这不明年开春有很多家就搬筒子楼了么,到时候肯定会空出很多房子,到时候再买,说不定还能便宜点呢。

这时候结婚没有那么多麻烦的步骤,就是两家人还有实在亲戚朋友一起吃个饭。

城里人不像农村自己做,多是在国营饭店。

事先谈好多少钱多少票一桌。

本来这种吃喜席要脸面的人家是不带娃的。

这是大家约定熟成的。

可是陈小满亲自过来请,最后杜勇和沈梦做了代表。

其实是剪刀石头布赢来的。

一张桌子上了六个菜,骨头炖酸菜、酸溜白菜、辣椒土豆丝、五花肉炖豆角干冻豆腐,还有个拌萝卜丝。

两个荤菜呢,很可以了,有的人家过年还吃不了这么好呢。

沈梦爱吃酸菜和豆角干,嗯,那个吸满汤汁的冻豆腐也不错。

不是她贪吃,是这结婚真没别的事,就是小两口给大家伙鞠个躬,说了两句感谢话,之后就剩下吃了。

吃饱喝足,桌上饭菜都是光溜溜,这个年代很少有人剩饭碗子的,对于食物异常的珍惜。

沈爹娘拉着两娃又给陈小满两口子道了回喜,也就回家了。

路上,杜勇评价呢,“今个那土豆丝不成,切的粗细不均,火候也大了,太面了,我吃过姥爷做的土豆丝,比这个好吃多了。”

沈梦知道炒土豆丝想不让太面就要放醋,这是个小窍门。

这还是她上辈子总吃外卖,然后给人家老板留言,夸他家土豆丝好吃,人家老板给回复的话。

她就记住了,不过她可没实践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炖菜还行,时候够,滋味就不赖。”杜勇吧嗒吧嗒嘴,他还吸了块骨头,上面没啥肉,可是骨髓更好吃啊。

因为桌上就他们俩娃,所以就被特殊照顾了,大骨头就给两人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