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213 皇帝微服私访丹阳县(1 / 1)

作品:《楚氏赘婿

当日。

一支数十辆马车座驾的“商队”,在一支禁军乔装的“护镖”的护送下,轰隆隆离开金陵城,直奔一百里远处的丹阳县而去。

皇帝项燕然和孔寒友、王肃等十多名三公九卿级大臣们,乔装成了一支大商队的商人,对丹阳县进行“微服私访”。

为了防止官吏作弊造假,他们当然并未提前通知丹阳县,皇帝和要视察丹阳县。

这一路上,众臣议论纷纷。

“皇上还是很器重小昏侯啊,生怕有人在构陷小昏侯,居然亲自微服私访丹阳县,核验丹阳县令的政绩。”

“可是那又怎样?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小昏侯再如何狡辩也没用!皇上对他越器重,便会越发的失望。”

“小昏侯终于要倒大霉,以后再也见不到他在朝堂上折腾了!”

“哼,咎由自取啊!他可是得罪了不少人不,他是得罪了所有人。这满朝官员、王侯、门阀,谁不痛恨他!”

“哈哈,我等日后,会想念他的!”

众大臣们都换上了寻常商人贩子的衣服,坐在拥挤的马车上,谈笑风生,好不得意。

其中一辆马车上,坐着两名三公。

孔寒友瞥了一眼王肃,淡淡道:“此番视察丹阳县之后,拿到铁证。不知御史大人,准备如何奏小昏侯一本?”

“御史只能监察。如何治罪,这就是廷尉府的事情了,也是丞相大人的事。丞相大人,心中可有主意?”

王肃笑道。

“按理,县令在全国政绩大考里虚报政绩,这是死罪难逃。

不过,皇上器重念情分,又有平王这层关系,定然会竭力保全他的性命。丹阳郡主去沈太后那里一哭,定然会救下他的性命。

要治他一个侯爵死罪,除非不是叛逆之罪,否则怕还是很难。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我等此番剥夺了他昏侯爵位、丹阳县令一职,令他此生再也无法参与朝政,便足以!

一个无官无爵的平民,再也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谁又会想去杀他呢,让小昏侯楚天秀好好写他的书去吧,那《西游记》还是挺有意思的!”

“妙!如丞相所言,老夫定然支持!”

孔寒友和王肃相视一眼,呵呵大笑。

小昏侯,在他们两位三公大臣,三言两语之间,决定了最终的命运。

朝堂尚未崛起的第三派势力,杂家新派系。

小昏侯这个新势力的魁首,在他们两联手压制之下,消弭于无形之中。小昏侯一倒,新势力定然被他们两派瓜分殆尽

到了中午时分,这支数百人的大商队走了五十里地,“轰隆隆”进入了丹阳县的边缘地点。

众大臣们笑谈了半日,口干舌燥,有些倦意,渐渐平静了下来。

忽然。

有一名大臣在马车上,看到马车窗外隐隐有一个巨大的东西,高高耸立在河的地面上,有近十丈高大。

太高大了,绝非房屋。

而且,隐隐在转动。

一道绚烂彩虹,围绕着这巨物周围的天空上,醒目而耀眼。

“咦,那是什么?”

那大臣吃惊,朝它一指。

众大臣们顺着方向,纷纷望了过去。他们这些三公九卿大臣们,几乎都五六十岁以上,瞧的不是太清楚。

随着车队越来越近,他们终于看清楚了摸样,都看的惊呆了。

只见,河中。

一座十丈巨型水车在缓缓的转着,“咕噜咕噜”,将河底的水送上半空。水流从天而降,轰鸣的水声震耳欲馈。

这股巨大的水流,沿着一条木板、竹筒造的长长沟渠,高出地面数丈,穿越了土坡,流向十里远方。

灌入高坡内的一口塘。

然后水源源不断的从这口塘内流出去,灌溉周围十里方圆的农田。

这样一座巨型水车,便可灌溉周围十里方圆的农田,效率显然出奇的高。

而这一路上,他们看到许多这样的巨型水车,少说,几十辆吧。还有更多的小水车,数不胜数。

众大臣们看的震惊,一时沉默了。

造一大批这样的水车,需要耗费大笔的银子。

少说也要好几万两吧!

可是,丹阳县是一座穷县,库银能够超过几千两应急的钱,都算不错了。

丹阳县哪里来的银子?

总不能是小昏侯、丹阳郡主自己掏钱垫付吧?

这几乎不可能,王侯哪家不是从封地收银子,哪有自己反而给封地垫钱的道理?

这么大一笔银子投在农田上,可是农夫缴纳的税粮却是固定的。不能因为盖了水车,就多收大量的税粮。

这笔本钱投进去,都收不回来

进入丹阳县的地界之后。

这支“商队”内的气氛有些变了。

他们发现,这一路上所见,丹阳县跟其它地方很是不一样。

哪怕是皇城脚下,都跟丹阳县完全不同。

这丹阳县的田野,仿佛是一座世外田园一般,随处可见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农夫、牧童,牵着耕牛,悠闲的走在田野间,丝毫不见愁苦。

秋收之后,不久之后将会是夏耕。

丹阳县正在用牛犁田,翻耕土地,准备夏耕。

几乎看不到壮年男子出现在田间。

“那些青壮年呢难道都被征调徭役去了?”

众大臣们心头疑惑,却是沉默不言

这支从金陵城来的庞大“商队”,在快要抵达丹阳县城的时候。

只见,这小小的丹阳县城,却仿佛一座贸易重镇一般,商贾极为繁茂。

这驿道上,随处从四面八方来的行脚商人、小商队。

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几乎全是商贩。

皇帝项燕然从马车探出头,朝一名行脚商人,喝问道,“哎,这位兄台,你们这是去丹阳县何干?”

那行脚商人看到这位坐在豪华马车内的贵气十足的商人,有些疑惑,道:“买铁器啊!丹阳铁器,天下一绝。犁田的农具、厨房刀具、砍菜刀、铁锤、钻子,应有尽有!

进上一批货,带到任何地方去卖,都是绝对好卖,都是抢着买!这位爷,您去丹阳县,不卖铁器,那去做什么?”

“哦,丹阳铁器这么好用?我是丝绸贩子,从金陵城进了一批货途径丹阳县,准备去长沙一带。”

项燕然惊诧,若有所思。

丹阳县有一座铁矿山,盛产铁器,倒也不足为奇。只是,丹阳县的铁器没什么名气,为何忽然名声大噪起来?!

“难怪兄台这支商队如此之大,足有数百人,原来是做丝绸,好生意啊!

不过,丹阳县的铁器,如今是比丝绸还畅销。咱们去丹阳县买铁器,还要等好几天,才能进到货。

你要是买上一批丹阳铁器,带去长沙卖,指不定能赚大钱。”

那行脚商人大笑,“不多说了,前面便是丹阳县。这位爷,您进了丹阳县里瞧一瞧,看到城内的打铁盛况,便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