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2节(1 / 1)

作品:《嫡嫁千金

“无事,我不看处刑,只站在外面看看就是了。”姜梨笑了笑,“也替三妹出口气。”

姜元柏心中更愧疚了,他不打算去看处刑,不知是不是因为永宁公主这桩事,洪孝帝对他感到愧疚,这几日频频召见他。君臣相谈,竟也有些过去坦诚相待的影子。

不过这究竟是帝王心术,还是真心以待,姜元柏自己也说不清楚。伴君如伴虎,他也不敢有半点马虎,还得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因为洪孝帝的突然亲近而放松警惕,放任自己犯错。

不过姜幼瑶疯了,始作俑者今日处刑,自己不去看,却让原本老是被姜幼瑶为难的姜梨去看,姜元柏也说不出心里的复杂感受。

好在姜梨并没有与他多在这件事上磋磨,与姜元柏道过别以后,就出了门。姜梨晓得,今日叶明煜他们也会带着薛怀远前去观刑,但姜梨没有告诉他们自己也会去看。

她暂时还没能想好怎么面对薛怀远,下一次看见薛怀远的时候,姜梨打算说出真相,告诉薛怀远自己就是薛芳菲。她知道这件事要薛怀远突然接受定然很难,所以要想一番温和的说辞,但在没想好之前,还不能见到薛怀远。她也怕自己激动之下直接说了出来,又怕吓着薛怀远,又怕薛怀远压根儿不信,倒是把自己纠结的这几日都在想着这事。

白雪和桐儿扶着姜梨上了马车。

燕京城的街道上,今日行走的人也少了许多。原是很多人都跑到了刑场去瞧热闹,一个是曾经春风得意的状元郎,年少有为的中书舍郎,一个是成王的妹妹,正经的金枝玉叶,当今公主,却联手犯下了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百姓们总是喜爱看热闹的,都想要看这二人付出代价。

姜梨的马车行驶到刑场外的时候,就已经进不去了,百姓们以及看热闹的马车都把路给堵死了。白雪和桐儿不得不拿银子开道,百姓们拿了银子,自然好说话,纷纷让道,才让马车又往里稍稍停靠了一点,至少能看得见刑台上的两人。

永宁公主和沈玉容穿着脏兮兮的囚服,头发蓬乱,再无从前的讲究精致,和其他的死囚犯没什么两样。更甚者,他们比其他的死囚犯还要不如。因为义愤填膺的百姓们早已自发的提着菜篮子,不断地往他们头上身上砸鸡蛋扔菜叶,十分狼狈。

大约沈玉容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日。

姜梨以为永宁公主即便到了这份上,应该还会维持她飞扬跋扈的本性,破口大骂。但她今日竟然一个字也没有,耷拉着脑袋,连表情也看不见。而沈玉容却还是温和的,或者说是麻木的面对着眼前的一切。他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像是在找什么人似的。

明知道他看不见自己,姜梨还是往后退了一步,躲在了白雪身后。她忽然又觉得好笑起来,当年薛芳菲被永宁公主害死的时候,沈玉容就在门外,亲眼目睹,却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她命赴黄泉。如今沈玉容要死了,她成了旁观者,送上沈玉容最后一程。

人世间的事,倒真是一件奇怪的轮回。

忽然间,有妇人的嚎啕大哭声传来,间或夹杂着谩骂的声音,姜梨顺着声音看去,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正是沈母。

沈母哭倒在刑台面前,一面大呼着“我儿”,一面又谩骂着永宁公主。姜梨将她的骂声听得清清楚楚,沈母骂的是沈玉容原本有大好前途,却被永宁公主这个淫妇给连累了。甚至连薛芳菲沈母都拿出来说,只说自己原先那个媳妇薛芳菲如何的善良贤惠,能干体贴,却被永宁公主以恶毒的手段害死,还栽赃在沈玉容身上。

沈母的痛苦不是假的,因她只有沈玉容这一个儿子,含辛茹苦的把沈玉容拉扯大,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沈玉容身上。而沈玉容也不负众望,果真做到了高官,只是没料到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栽了跟头罢了。沈母惯于把一切责任都推卸在别人身上,永宁公主既然没有用了,她自然要把这一切都怪罪于永宁公主身上的。

姜梨心中哂笑,沈母这会儿是不管不顾的撒泼,碍于各种原因,成王和刘太妃没能救得了永宁公主,但不代表就真的不关心永宁公主。永宁公主落到如今田地,对刘太妃和成王而言,也正是因为沈玉容才会如此。如果没有沈玉容,根本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沈母迁怒永宁公主,刘太妃也会迁怒沈家。沈玉容是死了,沈母的胡乱谩骂,自然也会惹恼刘太妃。

只怕处刑过后,沈母也活不了多长时间。刘太妃本就恼怒沈玉容,又怎么能允许一个普通妇人侮辱自己唯一的女儿。

若是沈玉容心中还有自己的母亲,就应该这时候开口,提醒沈母一两句。别人的话沈母或许听不进去,但沈玉容的话,沈母却多多少少一定要听的。

但沈玉容没有,他只是茫然的,无望的,执着的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的搜寻着。他的目光是如此明显,以至于许多人都感受到了,面面相觑,还以为他是寻了劫法场的人,在等着救兵前来。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救兵,沈玉容所期待的人也没有出现。

直到了时间到来的那一刻。

刽子手立在沈玉容身后,手起刀落,银光一闪,滴溜溜,一线鲜血喷在地上,圆圆的脑袋滚了下来,沾满泥泞,什么都分辨不清。

在沈玉容身边的永宁公主尖叫一声,像是终于明白了恐惧,尖叫了一声“不要”,可还没等她叫完,死亡的刀光接踵而至。

人群蓦地发出一阵欢呼,像是得了巨大的成就。

姜梨垂眸,面无表情的转身走开,一切都结束了。

……

不管“状元杀妻”案是多么的令人惊骇,随着永宁公主和沈玉容被处刑,一切好像都结束了。

街道上茶坊酒楼里仍旧还会有人议论起这件事,唏嘘薛芳菲姐弟的无辜和可怜,但谈论的人在慢慢变少。

好人得到了伸冤的机会,坏人伏法,这似乎就是圆满的大结局了。春日一切又开始繁忙起来,农人忙着播种,孩子们开始上学堂,认识新的字,一切欣欣向荣。

姜梨的日子,也在一日一日的平静中度过了。这件事情解决以后,她有时候会不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如寻常小姐那般,在家绣绣花写写字,安宁又满足的活着,等到有朝一日迎来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便披上嫁衣嫁了,为夫君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似乎就是她下半生的结局。

但姜梨并不愿意那么做,成为薛芳菲的时候,这些事情她已经做过一次,耗尽了全部精力和生命,她实在没有勇气再来一遍。况且对于嫁人这件事,姜梨也是抵触的。身为首辅家的小姐,极有可能被姜元柏嫁给一个未见过几面,光是听表面上还不错的青年才俊。她当年认识沈玉容,自以为十分了解沈玉容,最后才发现自己从来不曾明白过他,更别说不曾接近过几次的人。

但她又不能拒绝这个宿命,她现在是姜家的小姐,首辅的千金,就算再怎么任性,在婚姻一事上,只怕也不能挣得开命运。

姜梨仍然经常去叶家,薛怀远还寄住在叶家,虽然他说过几次想要回襄阳桐乡。但叶世杰极力挽留他,一面是从薛怀远这里,叶世杰能得到许多做官的提议,对他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二来是成王只怕仍然也会薛怀远怀恨于心,单让薛怀远一人出门,大约会有危险。

叶明煜许诺薛怀远,等到了年底他回襄阳的时候,一定把薛怀远一起带上,至于今年,就先让薛怀远住在燕京城的叶家。薛怀远认为叶家对薛家平反有莫大恩情,因此也不好推辞,应承了下来。

这让姜梨松了口气。

她经常去叶家,表面上是去看叶明煜,实则是想与薛怀远多相处一阵子。薛怀远在这件案子后,变得平静和温和起来,他不再像从前那个时而严厉时而慈爱的父亲,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他没有一蹶不振,平日里在叶家看看书写写字,过的很是闲适,似乎也没有因薛家的悲惨而痛不欲生。

但姜梨心知肚明,真正的难过,是不会说在嘴上的。她和薛怀远闲谈,好几次,“我就是薛芳菲”这句话都已经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来。

她也有恐惧的地方,也有不安的时候。倘若她说出来薛怀远不肯信怎么办?她实在不能承受被父亲否认的场景。

那一刻,她竟然出离的怀念起姬蘅来。倘若薛怀远能像姬蘅一样,对怪力乱神的事也深信不疑,或者说,对她说的话也深信不疑,那就最好了。

姬蘅……姜梨垂眸,成王举事迫在眉睫,这些日子,姬蘅应当有许多事情要忙吧。但是自从那一日他知道她的身份过后,他们便再无交往。别说是她和姬蘅,就连赵轲,也从姜家消失了。姜梨不好询问一个花匠,免得引起别人注意,但赵轲的确是没有再出现。

这也许是姬蘅想要和她划清界限的证据,姜梨心想,不由得又失笑,这人果真是十分无情了,帮忙的时候像是至交好友,交易结束以后,就各走各道,像是连一点点联系也要斩断的干干净净一般。

不过这样也好。

正想着,桐儿从外面走进来,道:“姑娘,奴婢刚从府外回来,听到了一件事。”

“何事?”姜梨问。

“宁远侯世子休妻了!”

“周彦邦休妻?沈如云?”姜梨怔了怔,“为什么?”

“定然是因为沈家出事了呗。”桐儿大大咧咧道:“宁远侯世子当年娶沈家小姐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沈家小姐的哥哥是中书舍郎,要给沈家一个交代么。现在沈玉容都被砍了脑袋,沈家什么都不是,沈家小姐当然就没什么用处了。要是还坐着世子夫人的位置,宁远侯府必然要遭人耻笑的。宁远侯府的人那么自私,当然会赶紧休妻了。”

桐儿对当年宁远侯府悔婚,害的姜梨差点一命呜呼的事耿耿于怀,说起宁远侯府来,也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姜梨笑笑:“你说得对。”

宁远侯府的人只怕还做着周彦邦能恢复仕途的美梦,如此一来,恰好一脚踢开沈如云,再寻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儿。姜梨心想,周彦邦会这么快休息,要说姜玉娥没在里面掺和,她是不信的。姜玉娥一定趁这个机会不断煽风点火,才会让沈如云倒台的这么快。

“之后呢?”姜梨问,“沈如云怎么样了?”

桐儿摇了摇头:“状元府已经没有了。听说沈如云找到了沈母,她们两个女子,前去向当初交好的富贵人家请求帮助……不过姑娘你知道的,沈家恶贯满盈,谁还敢帮助他么,都避之不及,她们碰了一鼻子灰,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呢!”

姜梨微微一笑:“原来如此。”沈如云和沈母,到底还是被自己的贪婪毁掉了。要说当年若是见好就收,或者根本就让沈玉容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虽然慢了点,但到底还拥有许多。不像现在,一夕之间穷困潦倒,比从前还不如,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就是报应吧。

不想再去想这些,姜梨道:“算了,日后宁远侯府的事,也与我们没有关系。”

剩下的姜玉娥在宁远侯府是得意也罢,失意也好,那都是离她很远很远的事情。

她自己的事情,尚且还理得不甚分明。

☆、第一百八十六章 谎言

成王府里,近些日子,下人们都是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目了容易发怒的主子。

堂厅里早已坐了许多人,都是燕京朝廷的臣子,大约是在商议很重要的事,成王坐在为首的位置,在他下首,挨近左手边,是李仲南。

“诸位,”成王道:“我们的日子,恐怕得提前了。”

这些日子,洪孝帝不知是不是知道了他的打算,处处针对。成王心中恼火,他本就有提前举事的决心,加之永宁公主的事又在上头狠狠地浇了一把油,令她满腔怒火无所发泄。只恨不得现在就打进皇宫去,把洪孝帝从那个位置拽下来,狠狠地践踏在脚下。

要知道,这段时间,因为永宁公主的关系,他遭受了多少嘲笑和议论。那些人虽然当面不敢说什么,背地里却几乎要把他的脊梁骨都戳破了。成王自来爱惜名声,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坐上那个位置的时候,清清白白,不落人话柄。如今看来却是不可能的,所以倒不如什么顾虑全不要了,放手一搏。

成王看向身边的李仲南,问道:“右相以为如何?”

李仲南笑笑,道:“全凭殿下做主。”

成王心中有些不悦,李仲南分明是在敷衍。他知道李仲南是因为当初永宁公主一事与他生了嫌隙,现在仍旧不大爽利。虽然成王已经赔罪过了,心中却不以为然,要知道他才是君,李仲南不过是臣子。如今是他捧着李仲南,对李仲南礼遇有加。但要是李仲南不识抬举,他也不介意给李仲南好看。

当然不是现在,而是等他坐上高位,手握大权的时候。

李仲南面上在笑,心中也很是窝火。李显喜欢在府上豢养男童一事,可谓是把李家的名声脸面都丢尽了。他两个儿子,小儿子李濂不成器也就罢了,大儿子除了有这点特殊爱好外,本来名声很好的。日后也会接替自己,成王李家的顶梁柱。可因为永宁公主这么一闹,李显日后就成了李家的污点。现在他们李家上朝都得小心翼翼,不能让人看出来是李家的马车,省得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李显甚至还丢了官,好好地仕途,就这么毁了。

如果说这些只是永宁公主做的,李仲南至多也就埋怨成王不好好管束妹妹。李仲南作为窝火的是,永宁公主怀着沈玉容的孽种,居然嫁入李家,成王说自己不知道永宁公主怀孕的事,怎么可能?分明是想李家做那个倒霉的人,莫名其妙的给别人养儿子,一想到这里,李仲南就气不打一处来,成王这是把他们李家当什么?当傻子么!

诚然,现在成王是主子,他们是臣子,不能对成王做什么。但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就像是卡在喉咙间的一根鱼刺。李仲南心中打定主意,此次成王举事,他们李家不会从中作梗,因为李家是依靠成王的。但在其中动点手脚,也不是不可以。得让成王明白,他并不是高枕无忧,若是没有李家,他这个成王的位置,只怕坐的还不如洪孝帝安稳。

要成王对他们李家不敢下手,还得毕恭毕敬!

成王转头询问其他臣子,与他们一同商议举事的重要事宜,有意无意的冷落了李仲南,像是故意给李仲南一个忠告。

李仲南不以为然,心中冷笑,忠告?他很快就会还给成王的。

……

燕京城的皇宫里,春日花又开了不少。

冬日里凋谢的草木,到了这个时节,全都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生长起来。皇宫总是看起来最先热闹的地方,花坛里的花比其他地方要开的早,郁郁葱葱,欢欢喜喜,连带着新进宫的美人们也都有意无意的在其中赏花。却是将自己装点得比花朵还要娇美,只希望君王从此地路过,无意间的一瞥,瞧见这些活色生香的芬芳。

宫中年年有美人,年年有新人,帝王的宠爱人人都期待,却从不长久。就像花圃里不缺鲜艳的娇花,但摘花人不会每一朵都摘下。摘下来的花尚且可以放在花瓶里精心侍弄,装点一个夏日。留在花圃里的花无人欣赏,到了秋日,还是要一同凋零。

韶光如梦,红颜易逝,花和人都是一样。

洪孝帝正在慈宁宫,陪着太后诵经。

太后诵经的时候,洪孝帝只是坐在一边,翻开经书。比起太后的虔诚,洪孝帝显得要不诚心多了。但这一幕,闭着眼睛诵经的太后没有看到,她专注的,一心一意的念经,仿佛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眼前的这件事情更重要。而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从洪孝帝登基以来,她就是这个样子。

她不插手朝政,也不如刘太妃一般在宫中跋扈,几乎要让人忘却有这么一位太后。听说她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温婉贤淑,从不在后宫与人争风吃醋,反而将不是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看着他登基成为皇帝。如果没有太后,当年的洪孝帝,说不准早就被野心勃勃的刘太妃两母子吃的渣都不剩。

但要说洪孝帝与太后感情有多亲密,却也不见得,无非是表面上的和平罢了。

陪太后颂了一会儿经文,洪孝帝走出了慈宁宫。他没有回御书房,昨夜里看了一夜的折子,今早又早朝,总共也睡了不到几个时辰。他要回寝殿休息,才走到寝殿门口,苏公公迎上来,道:“陛下,丽嫔娘娘来了。”

丽嫔从门后走出来,在宫中众多的美人中,她看上去是最为不疾不徐的一个。即便春日又进宫了不少美人,那些年轻的、饱满的、花骨朵一样的美人将整个皇宫都装点得格外美丽,从前的美人们如临大敌,越发打扮自己。但对于丽嫔来说,似乎永远没什么差别。她不会觉得危险,也不怕帝王爱上了别的美人,她只是温温柔柔的做自己的事,如现在一般,站在门口,对洪孝帝笑道:“臣妾做了些点心,用的今年新出的洋槐蜜,陛下尝上一点可好?”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温柔的请求,洪孝帝轻笑道:“好。”

他紧绷的脸,在这时候神情也舒缓了。

丽嫔就笑着把洪孝帝扶到了桌前,桌前摆着精致的点心和热茶。丽嫔的指尖,似乎还残留着蜜糖的甜蜜气息。她和别的美人不大一样。别的美人送来的糕点,虽说是自己做的,但两手干干净净,蔻丹也鲜艳完整,让人疑心她们大约是在旁边看着,指点着下人所做。但丽嫔做的糕点,就是她亲手做的。据说旁人做不出她做的味道。

她是个有心之人。

洪孝帝笑着拿起一块糕点送进了嘴里,丽嫔适时地端上一杯热茶。洪孝帝吃完后喝了一口茶,喟叹道:“还是你有心。”

“皇上忙于公务,臣妾能做的也就只有这点了。”丽嫔笑道。

洪孝帝也笑:“说起来,朕昨日里听母后说,今年新进宫里的美人,有你的表妹,你怎么不告诉朕?让朕照拂?”

丽嫔笑容微僵,帝王的脸上虽然还挂着笑容,她的心里,却觉得不安极了。

她没有孩子,季家的人之前还总是求神拜佛,让她吃各种稀奇古怪的药,巴望着怀上一个孩子,坐稳后宫的位置。可时日久了,她的肚子没动静,季家人渐渐失望,就把主意打到了别的地方。

季家从来不曾歇过要再送一个美人进宫,夺得帝王宠爱的打算。丽嫔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要自己帮忙,照拂那个美人,帮助那个年轻的美人夺得帝王宠爱。替她挡刀挡枪,出谋划策,最后成为一颗弃子,被榨尽最后一滴血,替季家牺牲。

凭什么呢?丽嫔绝对不要。她好不容易才做到了今天的位置,凭什么把一切都拱手让人。尤其是对方什么都没做,仅仅凭借着年轻美丽,就能轻而易举的拥有一切,也太不公平了吧!

所以丽嫔什么都没做,她假装不知道季家送进来的那位表妹,甚至丽嫔拒绝与季家人见面。她对季家人愤怒,渐渐滋长出仇恨。以至于姜幼瑶出事后,丽嫔都不想去问,她不愿意再为季家人奔走。当然,她也深知,以季家人的本性,也不会替姜幼瑶报仇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