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9节(1 / 1)

作品:《生于封神

闻太师进来的时候,看见孔宣在这里并不意外。

若论道行,闻太师甚至不如孔宣,所以他只能看见这颗星附近有一轮光圈,但是却看不出来是什么颜色的。

“隐隐约约能看出一些,看不出来是什么颜色。”闻太师说完之后低下头想了一会儿,“有人出现在了朝歌,不如我从下面查,孔元帅从上面查,咱们尽早把这个人找出来。”

下面就是从民间查,上面就是从修道的妖怪道长里面查。

孔宣点了点头,这件事的处理办法就算是决定好了,两个人一同看向女荒,女荒微微一笑,“那就仰仗两位了。”

这两位走了之后,黑夜很快过去,第二天早上已经来临,女荒和侄儿一起到了九间殿上,老太师已经站在了武将前排,正闭目养神。

一早上这位老太是什么话都没说,意思非常明白,他对于公主如今所有的决定都持一个支持态度。

其他人看见这位老太师这个样子也不再多说,除了推举西伯侯的事情又吵了起来之外,朝堂上并无什么大事。

老太师刚回来不久,关于西伯侯的事情了解的还不透彻,所以下朝之后就约着箕子一起边走边聊,两个人聊的也都是一些姬昌在朝歌的所作所为。

箕子心中清楚,若论生死大敌那肯定是姬昌,但是又不能把这话喧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也不知道公主有没有跟老太师说这些秘密,箕子嘴中只说姬昌祭祀的时候不够诚心惹怒了上天,又说他戏弄群臣谎报太庙着火,以至于文武百官都赶到太庙去救火,却偏偏白等了一天。

这只是官面上的说法,老太师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罢了罢了,我还想着什么时候去见见姬昌,看来也不用见了,他既然认罪了,那也就是没有冤枉他。我已经有两三年不在朝歌了,对朝歌最近几年的变化没有了解透彻,不如咱们一同去大街小巷转转,今天也算是深入民间了。”

箕子听了赶快做出一个请的动作,两个人身后带了几个奴隶,走在了朝歌的大街小巷里面。

路上除了议论一些国之大事之外,也讨论了一下以前的那些同僚,像是商容老丞相。

这位老丞相上个月来参加太子的大婚,箕子对于这位老人家当时的印象颇深。

“自从他上次在九间殿上跟大王说归隐到如今太子大婚,也只不过大半年的时间,以我看确实苍老了不少,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布满了老人斑,听他身边的奴隶讲,老丞相日常手抖,已经握不了刻刀了,且眼神儿不好,常常将一些青壮错认为他人,还说老丞相平时饮食也没有以前多了,又常常忘记自己前一刻正在做的事情。”

闻太师听完叹息一声,“毕竟他也有些岁数了……算上您,我已经和四位丞相共过事儿了,无一不是大贤之辈,最后只因为年纪老迈迫不得已退而隐居了。”

箕子在一边点了点头,“您说的这几位丞相,我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都见过,对他们颇为仰慕,但是人一辈子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并非什么难过的事情,对了,前面就到了招贤居,前些日子公主广开言路,要从民间征选贤才,如今有了些成效,要不然咱们进去瞧瞧?”

“这是今年才有的?既然丞相这么说,咱们一块儿进去瞧瞧。”

“请”

“您也请”

这一文一武两位官员刚进去没多久,姜子牙的结义兄弟宋异人拉着姜子牙来到了招贤居门前。

“兄弟,你看看就是这个地方,你只要进去必能有富贵日子,等到他日你安顿下来了之后,哥哥我再四处打听一下,给你找一个老伴儿,你也成亲,若是能有一儿半女岂不美哉?往后你家的孩子跟我家的孩子,像你和我一样仍然做兄弟往后扶持下去,你和我也能含笑九泉了。”

姜子牙听完之后哭笑不得,“我等修道之人……”

“你下山了就不再是修道之人了,听我的,成家立业才是我辈男儿该干的事情,你只管进去,哥哥在外面等你。”

姜子牙十分不自信,“兄长,若我不能踏上这条富贵路,又该如此奈何?”

“事情还会做呢,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过你既然说出来了,哥哥也跟你说实话,我有家财万贯,到时候养你是足够的,哪怕你到时候成亲生子,又有了一家老小,我养你们一家也是足够的。你若是觉得在我家中如寄人篱下一般不够方便,我予你一些银钱,不管是做生意也好开馆收徒也罢,总有你一碗饭吃。”

姜子牙赶快弯腰下拜,感谢了一番义兄对自己的照顾,抬腿进了招贤居。

这里的官员正在接待闻太师和箕子,听到外边儿有人来投,赶快分了几个人出去接待。

箕子听说了这件事儿,招呼着闻太师一块儿出去看看。“也好,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做事的,若有不妥当的,咱们也能及时指正出来,若真的是来了一个大贤,也是我殷商之福。”

闻太师点了点头,跟着一块出去了,转弯到了大堂上,就见到一个白发的老人等在里面。

箕子当时就惊讶了,看着这个人精神矍铄,心里面暗自揣摩这个人如今的岁数。

想到商容看丞相七十多岁都已经老迈得不像话了,这位光从面容上还真的没看出来年龄到底有多大。

姜子牙看到一群人呼呼啦啦的进来,为首是两个老人家,面色红润气宇轩昂,就有人在旁边介绍。

“此乃闻太师和箕子丞相。”

姜子牙在一边拱手下拜,箕子赶快上前一步将他扶了起来。

闻仲在一边眯着眼睛盯着姜子牙看了一会儿,询问道:“不知道道友是哪位道长门下?”

姜子牙自然实话实说,说自己以前在昆仑山麒麟崖上的玉虚宫修道,师傅正是元始天尊。

要论辈分,姜子牙比闻仲还要再高一辈儿。

然而在人间富贵场,闻仲的地位又比其他人更高。

闻仲也就拱了拱手,“原来是玉虚宫门徒,这正是圣人弟子,失敬失敬。”

箕子看着姜子牙仙风道骨的模样,本来还想多说几句话,又听说是阐教出身,心里面多少有些膈应。

公主曾经就在自己跟前说过,一定要防备着阐教,没想到今天就看到了一个阐教弟子。

箕子的态度肉眼可见的没那么热情了,闻太师上前一步站在他们两个中间,将箕子挤得往后退了两步。

“道友不在山上清修,怎么到了这人间来了?”

说完邀请姜子牙坐下,又让官员过来介绍如何考评贤人。

一边儿和姜子牙说话,一边儿代替官员考评姜子牙。

姜子牙心里面没有想那么多,听说闻仲出身截教心中生出几分亲近,将下山时候师傅的嘱托说了一遍。

“说是天下将出圣主,让我下山辅佐圣王。”

闻仲点了点头,“这不就应在了太子身上,太子今年刚刚坐朝就有道友下山,可见就是一位圣主。”

又说了几句话,并不能从姜子牙嘴里再得到其他消息,闻仲把手中的竹简卷了起来。

“这竹简还是要送到宫中给太子公主过目,等到他日再通知道友是否选上。老夫倒是和道友聊得甚是开怀,不管公主和太子那边如何决定,到时候还请道友不要嫌弃,经常到我府上来,咱们可以坐而论道。”

将姜子牙送走之后,闻太师和箕子两个人对视一眼,抓起竹简匆匆来到了宫中。

女荒得知他们两个联手而来,赶快把人请过来,闻太师面色凝重,箕子急急匆匆,两个人同时把竹简铺在了女荒跟前。

女荒把竹简打开,老太师就说:“昨天那颗星说不定就应在这姜子牙身上。”

箕子也在一边强调,“公主,这个人是昆仑山过来的,正是玉虚宫高徒。”

女荒还没看到竹简,听见老太师说这个人叫姜子牙,忍不住问了一声:“姜尚姜子牙?是不是姓吕?”

不等他们回答,赶快低头看竹简,从这个人的姓名出生到他这么多年的学艺,上面都有记载,而且也记载了这个人读书多少,平时做了什么,对农耕时令是否熟悉,又认识不认识五谷……这份竹简上面刻得非常详细,女荒看完之后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之后,把竹简合了起来。

“两位都是国之柱石,有些话我也不该瞒着两位,虽然以前跟两位说了事态紧急,可是没有跟两位说清楚。我从一个地方听说了,好像主持封神的就是这位姜子牙。”

老太师和箕子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女荒心中盘算着怎么才能把封神榜弄到手里。

而且女荒心中并不信任姜子牙,就算他这个时候在朝歌,就算他这个时候想要做官,但是和他的师门比起来,在姜子牙心中君主算不得的什么?

她这个时候把竹简拿到手中,心中默默感谢了一番大荒的神灵们。

既然姜子牙到了朝歌,那么让他不能轻易的离开这里。不把封神榜的下落弄明白了,女荒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老太师说话,“公主,这姜子牙既然来到咱们殷商求官,您觉得授予何职才算方便?”

“听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想来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老人家,这样吧,就让他在我身边起草诏书。我年纪轻,就应该有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家在旁边时常对我进行劝诫,他是圣人门下,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47章 延庆宫君臣合计

等到箕子和闻太师出去之后,女荒歪坐在正殿上,心里面已经想着该如何将姜子牙大卸八块。

自从自己回到朝歌到如今,女荒遇到了两个极为棘手的人物,一个是姬昌,一个是哪吒,马上要面对第三个非常棘手的人物,就是姜子牙。

对于哪吒,女荒有一种特别宽容的心态,因为哪吒现在还是个孩子,尽管口口声声的要推翻殷商,但是因为他还未实施,女荒决定只要这孩子没有真正的走到这条路上,自己就不应该对他防备甚至是加以迫害。女荒还特别想把这孩子叫到自己身边好好教导,可惜的是这孩子可能对自己有着某方面的抵触,两个人一直相处得不够好。

姬昌就不一样了,女荒对姬昌有着天然的防备,抓到机会自然想落井下石,只不过姬昌本身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身后纵然有千军万马,最后仍然抵不过殷商的大军,女荒对于他并不是十分忌惮。

马上就要到来的姜子牙和这两个人不同,姜子牙身后就站着玉虚宫的阐教弟子,这一群人有飞天入地之能,甚至能传播瘟疫,更改四季,若是处理得不够妥当,到时候后患无穷。

女荒把心中蠢蠢欲动的杀机按了下来,决定先按兵不动。

随后召见殷破败,让殷破败火速把姜子牙请过来。

所以姜子牙回到他结拜兄弟家里没多久,兄弟两个正坐下来谈论今日的见闻,就被殷破败上门请到了延庆宫。

女荒让宫女给姜子牙端来了甜浆,请他坐在自己面前。

“今天老太师和丞相两个人携手来到我跟前,说姜先生乃是大能,也是玉虚宫的高足,所以今日特请先生过来一见。”

姜子牙颇为谦虚,心中想着和女王说些什么才不至于冷场,就听见女王在一边问玉虚宫周围的景色。

“我虽然是人间君王,不敢说富有四海,但是也能统治大片土地,说真的,我对那些洞府福地特别好奇,不知道玉虚宫那里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年四季不见轮转,漫山遍野都是天才地宝,梅花与菊花桃花开在一处……还望姜先生解惑。”

姜子牙心想这女王可能对修道之事特别好奇,怕是有着长生不死的念头,想到这里也只是淡淡的说了自己往日求学的经历。

女荒看他态度不甚高兴,转头就问其他的,“先生为什么不在那里接着求学,反而下山来了?若我是先生,肯定要留在昆仑山。”

“师傅说我有一段儿富贵显达的日子,特令我下山辅佐明主。”

“这真的是巧了,我侄儿如今就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截教的许多道长都已经回山了,正需要像姜先生这样有本事的人来辅佐,不知道姜先生下山的时候可曾问过元始天尊或者其他道长,您要留在我殷商多久?又是该如何出仕?做什么事情能让您名声传之天下?”

姜子牙听了之后,心中有些不甚欢喜,口气淡淡的跟女荒说话:“下山的时候师傅并未多说,也只有南极仙翁劝说过了几句。”

随后就闭嘴不说了。

女荒看他态度有些不太高兴,也没放在心上,反而亲手给他端了一杯甜浆,又问:“我如今发现自己身体慢慢有了毛病,渐渐的开始腐朽老迈,所以想要学一些呼吸吐纳之法,不知道是不是天赋不甚突出,一直以来窥视不了门径,这些年我也放弃了,只不过比较羡慕那些修道长生的道长们,不知道阐教里面有哪些道长修行高绝?姜先生说出来也让我见识见识外面人物的风采。”

姜子牙人虽然还在这大殿上坐着,虽然离开昆仑山有几天了,但是他在昆仑山生活了几十年,对那个地方也颇为怀念。

虽然不喜欢女王这种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行为,但还是把自己所见过的几位大能一一道来。

“虽然我阐教上下以掌教老爷的本事最高,但是在老爷之下,还有副教主燃灯道人……”

每当姜子牙说出一个人物,女荒十分有兴趣地开始追问,从这位道长修行什么道术,有什么法宝,又长得什么模样,门下有什么弟子纷纷问了出来,每当问完一个人总是赞叹连连,露出十分向往的脸色来。

姜子牙自从下山之后,也不是没有说过昆仑山上的事情,只不过他那结拜兄弟对这些不甚土心,这兄弟平日关心的也不过是那些交易上的事情。

好在今天总算遇见了一个愿意听闻的女王,这位女王虽然刚才对长生比较执着,但是这个时候没听见她问有什么灵药能够延年益寿,自己总算放下心来,再加上女王听了自己说的话,惊叹连连,让姜子牙心中大为满意,不自觉地和这位女王聊了一个下午,直到宫女们拿着火把进来插在宫殿四周,姜子牙才总算发觉到天色已经晚了。

“公主,时间太晚了,我也该回去了。”

女荒表现的意犹未尽,“不瞒您说,刚才您没来的时候,老太师和丞相已经向我推荐您做书诏官了,太子如今年幼,跟我学治理朝政,我的书诏官也是他的,不知道您明天愿不愿意前来履职?”

不等姜子牙说话,又赶快说:“今天我是想向您打听一下云中子道长,他有恩于我兄妹,我们兄妹想要在朝歌城为他立祠,本来想打听一下他有什么喜好,可没想到这话一说起来就没个头,这事太要紧了,今天也就罢了,请先生明天务必来一趟。”

姜子牙听了之后答应了下来,跟随着宫女出了宫,回到义兄家里,告诉了这位结拜兄弟自己成了太子的书诏官,惹得他们全家都喜气洋洋。

宋异人的妻子更是提议,“如今叔叔有了官职,想要说亲就方便多了,这事儿交给我来办,我保管把这事儿办得利利索索热热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