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4节(1 / 1)

作品:《我在七零修壁画

岳青松却不管她的拒绝,宽大的手掌扶在她的脑后,轻轻地将她的头放在自己的肩上,还往下坐了坐放低了高度,让她能靠的更舒服一点。

靠着岳青松的肩膀,梁悠总算觉得舒服了一点。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半夜的时候,有人上车坐到了岳青松旁边空着的位子上。岳青松醒来看到后往梁悠的方向挪了挪,新上车的那人把自己背着的一个麻袋塞在了桌子底下,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

梁悠醒的时候天才亮。她揉了揉歪着一夜而酸痛的脖子,坐直身子小幅度的活动身体。

正疼的龇牙咧嘴呢,就感觉到一个宽大温热的手掌覆在了她的脖子和肩膀处,力道正好的替她放松着酸痛的肌肉。

梁悠感激的冲岳青松笑了笑,还打量了一下坐在他旁边的那位新乘客。

和梁悠他们坐在一排的新乘客是位中年男性,皮肤黝黑,单看外表就像是普通的庄稼汉。不过他现在闭着眼睛也紧锁着眉头,整个人看起来就不好惹的样子,梁悠看了两眼就收回了目光。

在火车上待了一夜,现在梁悠十分迫切的想要洗漱整理一番。只是坐在最外面的人好像还在睡,想要在不惊动他的情况下出去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边梁悠还在纠结要不要打扰别人,火车一个刹车,把车厢里的人都晃醒了。不少人都揉着眼睛,迷迷糊糊的跟身边的人打听现在几点了。

梁悠看最外面那人也睁开了眼,赶紧起身提出要出去一下。

那人听了梁悠的话没有做声,只是默默地侧过身子留出了走道。

梁悠跟他道了声谢,跟岳青松一起起身出去。走到最外面的位置时,梁悠脚下不知道踩到什么东西,被绊的踉跄了两下差点摔倒。还好岳青松反应快,回身马上扶住了她。

梁悠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踩到的是尼龙编织袋的提手。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梁悠一边道歉一边弯腰想要把脚从带子的缠绕中解救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用力了,还是编织袋本来就没有系好,她这边一拉提手,袋子里的东西竟然滚了出来,咕噜咕噜的滚到了梁悠脚边。

梁悠盯着自己脚边的东西看了一会儿后,放弃了和带子的纠缠,拿起了脚边的烛台。

这只烛台是铜制品,做工细致、形态典雅,称不上多奢华,可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古董。

“怎么了?”周师傅看着梁悠拿着人家的东西来回地看,也有些纳闷。

周师傅在壁画修复上面是行家,在文物鉴别方面却并不精通。高鹏和张冲都是才开始接触文物修复的,自然也不太懂这些。

梁悠看了依旧沉默的中年男子一眼,摇摇头。“没什么。”说完将手里的烛台还了回去。“不好意思。”

中年男子什么话都没说,接过烛台塞回了自己的尼龙袋里。梁悠从他尼龙袋掀起的空隙里,看到他袋子里还装着不少烛台和瓷碗花瓶之类的物品,就都塞在一起,也不担心碰坏了。

岳青松看梁悠一直在晃神,忍不住问道:“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啊?”梁悠一愣,反应过来后摇摇头,“我没事。”

“那就是和刚才的烛台有关了?”岳青松猜测。

梁悠用凉水洗了脸,接过岳青松手里的毛巾擦脸,笑了笑说道:“算是吧,就是小惊讶了一下。”

梁悠原本看到那名中年男子就这么随便带着古董有些吃惊的。后来看他面色如常,又见手中的烛台虽然有些年头却像是一直被使用的,而并非从古墓之类的地方挖出来的。再看他带着尼龙袋里还有其他不少古董,猜测他应该做的是倒卖些老玩意儿的买卖。

“他应该是做古董生意的。”

岳青松听后点点头,明白了梁悠的意思。

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这个年代有闲钱有条件收藏古董的人是少数,所以古董生意并不怎么兴隆。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在做这个买卖的。

像y省的古董街,就是因为靠近边境外国人多,古董街上的商人们利用他国人对华国古董文物的兴趣,向他们出售古董赚钱。至于卖出去的古董是真是假,实物又和他们吹嘘的是不是相符,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梁悠看刚才那位中年男子穿着普通,尼龙袋里装的都不是什么贵重的物件,且烛台明显是一直在使用的。因此猜他是向村民低价收购手里的老物件,然后转手卖出去。

现在的人们对于家里的老物件可能古董或者能卖钱这件事没什么概念,如果有人愿意出钱来买,大多都会欢天喜地的卖给别人的。买方偶尔能捡漏捡到真正的好东西,不过大多都是些做工普通的民间物品。有几百年的年头,用于收藏的价值却不大。

梁悠已经把刚才那人划到了靠转卖赚点小钱糊口的范围里,殊不知自己这次却是实实在在的看走眼了。

第72章

火车最后停靠在了y市的火车站。梁悠跳下火车在站台上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总算是到了。

y市的火车站不大, 几个人背着行李很快就出了火车站,却又开始犯愁了。

华国早就有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可是很显然,这项政策还没能在y市推广开来。火车站除了工作人员会说普通话外, 其他人说的都是方言。

梁悠他们站在火车站外,身边人说的都是听不懂的话,让人一时有到了另一个国家的错觉。

好在岳青松之前和战友学的几句话派上了用场, 梁悠他们总算是找到了车站上了去古董街的公交车。

来之前周师傅跟来过y市的熟人打听过了,y市是朱砂的产地,所以书画铺和路边的小摊都有不少出售朱砂颜料的。

本来周师傅的打算是多去路边的小摊看看的,可真到了y市才发现语言还真是个不大好解决的问题。于是只能放弃原本的计划,改为去书画铺。铺子里的人常和外面的人做生意,说话的口音应该不会太难懂。

购买颜料的过程倒是挺顺利的。几人到了古董街后找了家铺子, 周师傅把带来的样本给了铺子里的老板。老板放在手上捻了捻看了看, 一指不远处的一个袋子,让他们自己去看。

梁悠他们几个围着袋子蹲了一圈,仔细比对之后发现果然和他们需要的是同一种朱砂颜料。老板告诉k了他们制作方法, 怕他们不放心还现场演示了一遍。

“你们放心吧, 你们大老远来我是不会骗你们的。”老板操着带着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顿的边说边调制着颜料。

梁悠他们在一旁认真的学着、看着, 老板用的方法就是他们平时常用的一种,用朱砂调胶后使用。只不过用的不是常用的牛皮胶,而是鹿角胶。

朱砂原料的差别,再加上用胶不同,使得梁悠他们之前用的朱砂调制不出想要的颜色。这次就不同了, 最后成品的颜色和他们想要的一模一样。

事情进展的太过顺利,完全出乎了意料。梁悠还以为怎么也要跑几家店铺挑半天了,没想到一下子就找到了。

几个人站在原地有些茫然,这么兴师动众的出来,结果这么轻松就结束了?

周师傅在店里一边看着其他矿物颜料,一边跟老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谈起了店里的生意老板却叹了口气,直言现在书画铺子生意并不怎么好,这年头有闲情逸致买字画的人终归是少数。

现在古董街里不少书画铺都也改卖古董了,有的直接就找人把铺子里的新的字画做旧,假做是什么名家大作,卖给来这儿淘宝的外国人。

“这东西只要你说是华国的古董,外国人就稀罕的紧。”老板笑着摇摇头,也颇有几分无奈。

“把新画当古董去卖,这不犯法吗?”高鹏瞪大了眼睛,有些吃惊的问道。

“犯法?”老板轻笑,“呵呵,咱们古董街上可没这么个说法。”

高鹏还是不服气,忍不住嘟囔道:“骗别人是古董卖高价,这可不就是犯法么。”

正在一旁看画的梁悠听罢也笑着摇摇头。像高鹏说的这种行为是犯法也没错,不过要取证不容易,更别说此处的古董多出售给外国人了。而且古董行当里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买到假的只能自认眼力不好,怪不得别人。

“而且别说是那些外国人了,有的连文化局的人都不一定看得出来。”老板说着往外一指,“诶,你们看到拉着尼龙袋的那个老头没,这东西要经过他的手给你处理做旧,保证比博物馆里的什么收藏还像文物!”

梁悠顺着老板手指的方向向外看去,看到他说的老头时吃了一惊。

“这个不是火车上跟咱们坐一起的人么。”高鹏说道。

梁悠看了看身边的岳青松,对方向她点点头,示意他们都没有认错。

“这大叔深藏不漏啊。”梁悠感慨道。

“你们见过他了?”老板问道。

张冲点点头,“嗯,我们和他做一列火车来的。”

“这样啊……看来他不知道又跑哪个山疙瘩里面收东西去了。”老板拨了几下算盘,“三两毛收进来捣鼓几下再三两百卖出去,这利润……啧啧,让人眼红啊。”

“这么赚钱啊。”高鹏瞪大了眼睛。

“赚钱又如何呢,”老板冷笑,“这老子赚的没有儿子败的快,钱在口袋里转一圈,最后还不是一场空。”

“一件就能卖两三百,那他那一麻袋……嘶……”高鹏倒吸了口气,不敢想那是多少钱啊。“他儿子是做什么把钱都花出去的?”

老板笑了笑,没有答话。

梁悠想着,不过就是“黄赌毒”这三件事罢了。结合现在的情况来看,“赌”的可能性是要远远高于另两件的。

“老板,请问您这条街上有没有修复古董手艺好的师傅?”周师傅问道。

“就刚才过去那老头啊,老贾。”老板回答。

“老贾……”

梁悠想了想在火车上碰到的那位看起来不怎么好惹的大叔,没想到竟然会做古董修复这么细致的工作。

“那他的店铺在哪?”周师傅又问。

老板从柜台后面走出来,站在门口给周师傅指路。“顺着这条街走到头,拐角处的那家店铺就是了。”

周师傅点点头,买下了朱砂和其它几种矿物颜料,跟老板道了声谢后带着梁悠他们离开了。

“师傅,咱们接下来几天做什么,要不要去见见哪位贾师傅?”梁悠问道。

“也好,”周师傅点点头,“咱们来都来了,多看看多学学总是没错的。”

梁悠几人点头应是。不过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几人找了间小馆子吃了饭,在古董街旁边找了处旅馆落脚。

昨天在火车上一夜都没怎么睡好,醒来脖子还酸痛的厉害。梁悠洗漱后倒在床上,翻开笔记本还打算记录一下今天的见闻的,可惜只写了两行字,就倒头睡了过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经十点了,梁悠暗道一声遭了,匆匆忙忙的收拾一番出了房间。

周师傅和岳青松他们已经都坐在大厅里了。周师傅拿着一份报纸再看,岳青松他们几个年轻的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

“师傅,我……”

“起来了啊。”周师傅放下报纸冲梁悠慈爱的笑了笑,“不用着急,先吃个早饭。”

梁悠看了看茶几上放着的包子。“我还是不吃了吧。”

“说了不用急的。”周师傅隔着袋子摸了摸包子的温度,递给梁悠。“岳连长一大早去给你买的,本地特色,快尝尝。”

梁悠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接过包子坐在了沙发上。

岳青松起身接了一杯热水放在她手边,梁悠怕耽误正事吃的很快,周师傅在旁边一再跟她说不用心急。

“慢慢吃,我还打算等老板娘收拾完了和她打听些事情的,你不用吃这么快。”

梁悠想了想,反应过来周师傅应该是想打听那位贾师傅的事情,于是点点头,开始慢慢享用起自己的早餐。

早餐是岳青松一大早排队买来的,去的是周围最有名的早餐铺子,虽然是平时吃惯的包子,可馅料却不是常吃的那几种。

梁悠咬了一口,笑的眉眼弯弯的看向岳青松:“好吃。”

岳青松看她满足的样子也跟着勾起了唇角,忍住了捏一把她鼓起的脸颊的冲动。

那边老板娘总算料理完了客人们的早饭,整理了房间,刚刚闲下来有喝口水的时间。她端着茶缸走过来坐在周师傅对面,问道:“您要问什么,尽管问吧。”

周师傅道:“我们就像跟您打听一下贾师傅的事情?”

“贾师傅?”老板娘一愣,“哦,你们说的是老贾吧,拐角开店的那个?”

“没错,就是那位贾师傅。”周师傅点点头。

老板娘上下打量着梁悠一行人,眼神戒备:“你们找他干什么?不是从他那儿买了假东西来找他算账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