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0节(1 / 1)

作品:《我在七零修壁画

玉米啃到一半的梁悠停了一下,鼓着腮帮子点点头,含含糊糊的嗯了一声,然后继续猛啃玉米。

岳青松抬手帮她擦了擦沾在脸上的玉米粒,想了想又问道:“这次还有几位早已退伍的前辈,他们是你父亲的战友,你想见他们吗?”

梁悠低着头,嘴里的玉米都要盛不下了。岳青松揉了揉她的头,把玉米梗从她手里解救出来。

“他们知道我在这儿?”没有了手里的玉米,少了逃避道具的梁悠只能抬起头,看向岳青松。

“不知道。”岳青松摇摇头,“前不久他们找到连队里,问连队能不能联系和首都那边取得联系,他们想要请连队帮忙转交你父亲的遗物。”

“我父亲的遗物?”梁悠眨了眨眼。她父亲的遗物大部分留在原来家里的东西,现在被奶奶收拾在了一个箱子里。还有几件是她父亲随身携带的,在她父亲牺牲后和遗体一起被送回了首都。

“嗯,这几位老兵退伍后一直在整理手里的东西。里面有一些是清理战场时找到的,还有一些事他们退伍时从住的地方带走的。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做这件事,希望那些物品可以回到主人的手里,或者是还给他们的亲人。只是因为还要谋生活下去,再加上很多战友早就没有了联系,所以这件事进行的比较慢。”

“那他们也很了不起啊,”梁悠看着远处的沙漠,声音辨不出情绪的说道,“能坚持二十多年,真的很伟大。”

“这算是为了牺牲的战友们,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能不留遗憾吧。”岳青松也是军人,对这种心态比梁悠更加的了解。

梁悠想了想,下定决心般的说道:“那就见见吧,他们也是我的长辈。而且找到了我父亲的遗物,我也该去道声谢的。”

“好,那清明祭扫哪天可以吗?”岳青松问道。

“没问题。”梁悠点点头,冲他笑了笑。

“别想太多,”岳青松安抚的摸了摸她的头,“我会陪着你的。”

“好。”梁悠答的好大声,张开手抱住了岳青松,将头靠在他肩膀上蹭了蹭。不管什么时候,她还是做不到对和父母有关的事情淡然处之。

岳青松能懂她的心思,轻轻拍着她的背,和她一起分担。

清明节当天,梁悠跟研究所请了假。穿上一身素色的衣服,摘了一把沙漠里的小黄花,和连队的战士们一起去了市区的烈士陵园。

今天的祭扫活动十分的正式,除了连队的战士们还有市里学校的师生和市民的参加,还安排了流程。

梁悠坐在会议室里,捧着岳青松离开前给她倒的热水,指甲无意识的刮着杯面。

门被人从外面推开,梁悠站起身,看着走进的几个穿着军装的人和几名穿着便服的中年男子。

“您就是梁悠同志吧。”打头的男人穿着便服,看做派像是工作人员。他热情的走了过来伸出手,梁悠迷迷糊糊的就握了上去。“才知道您在这儿,要不怎么也应该早点见上一面的。”

梁悠被他一口一个您说的有些别扭,也只能跟他对着客气。“您太客气了,我也是来这边工作的而已。”

“我听说您现在在研究所工作?”男人颇为感慨的说道,“不愧是梁家的人,愿意投身到这么伟大的事业中,真是有觉悟有理想,堪称当代青年的榜样。”

一下被他拔的太高,梁悠有些招架不住,连连摆手推辞。“我差远了差远了,像季所长那样才能称得上伟大和榜样,我还什么都没做呢。”

“诶,您也太谦虚了。”男人不赞同的说着,换来梁悠尴尬的勾起嘴角。

或许是发现她不大喜欢这些,男人又马上转换了话题。“不知道梁老现在身体怎么样啊?”

“劳您关心了,我爷爷挺好的。”

“好就好啊,当年我也是当过兵的,入伍的时候都没少听梁老的英雄事迹。梁老在我们这代人心里,是需要仰望的存在。”

“是吗。哈哈哈。”梁悠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很干的笑了几声。

“还没自我介绍,我是负责宣传科的科长,我姓邵。”

“邵科长您好。”梁悠冲他点点头。

“您太客气了,不敢当不敢当。”邵科长连连摆手,然后指着梁悠对其他人介绍道:“这位就是梁国安烈士的女儿,梁老的孙女。”

感觉到屋里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梁悠僵硬的抬起手摆了摆。“大家好。”

“这几位就是梁国安烈士以前部队里的战友,他们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梁国安烈士的遗物。”邵科长又指了指站在后面的人。

其中一人打量了梁悠半晌,带着浓重的口音开口说道:“像,跟连长长得真像。”

梁悠摸了摸脸,冲着他露出的笑容比之前真心了不少。

“坐啊坐啊,大家都坐。”邵科长指了指会议室中间的桌子。

梁悠站着等到其他人都过来了,才跟着一起坐下。

才刚坐下,邵科长就招呼着身边跟着的小干事给所有人倒水。

梁悠刚打算开口,就听到他又让另一个小干事好好记录。不知道他们到底打算记录什么的梁悠干脆低头闭嘴,等轮到自己说话时再说好了。

“梁悠同志您看,我们打算把这件事做个报道,您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啊,”梁悠抬起头,几位老兵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情,宣传正能量很好啊。“就是报道能不能不要提到我。”

“这个……”邵科长犹豫了。他和梁悠的看法不同,在他看来这个报道里最有价值的不是几位老兵的事迹,而是梁悠和她父亲的身份。

“不提我应该也没关系吧,”梁悠笑笑,“毕竟几位叔叔能把这件事坚持二十多年,本身就够令人感动了。”

“可是……”邵科长犹豫的看着梁悠,显然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我父亲的事情过去二十年了,我想我爷爷应该也不愿意看到往事再被提起被其他人看到。”梁悠道。

“您说的对,”邵科长一拍大腿,“确实不该在报道老人家的伤心事,那就听您的。”

“邵科长。”一旁穿着军装的人忍不住插话道,“咱们能开始正事了吗?”

“可以可以。”邵科长点点头,可还是坐在离梁悠最近的位置上,没有动弹。

穿军装的男人只能隔着他和梁悠说话,他自我介绍说是军区的教导员姓王。这位王教导员说起话来态度平和,比邵科长让梁悠自在了不知多少。

他向梁悠介绍了几位她父亲当年的战友,将一个文件袋递了过来。

梁悠小心打开,里面放着一个笔记本。梁悠还纳闷这个怎么看出来是她父亲的,打开笔记本就看到夹在里面的一张相片。

梁悠看着照片中笑意温婉的女人说道:“是我母亲。”

“那就对了。”最开始说话的杜卫国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一字一句的说的很慢,尽力让其他人听清自己带着口音的话。“笔记本上什么都没写,就只有这张照片,我们之前问了好几个好在的战友都说不是他们的。后来我们几个人合计了一下,觉得可能是连长的。”

梁悠抿着嘴唇,咽下梗在喉咙间的哽咽,轻声道:“谢谢了。”

“不用不用。”杜卫国连忙摆手,“当年连长是为了救我们才……这照片能回到你手里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杜卫国抬手擦了擦眼泪,他身后的几个战友也是面带哀戚之色,压抑在心底太久的情感不知怎么才能释放出来,只能在嘴里重复着“太好了”几个字。

梁国安另一位叫做田伟的战友问道:“那啥,你今年多大了?”他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可看着梁悠的眼睛里却溢满了慈爱。

“到今年六月就二十四了。”

“哦……”杜卫国几个人忍不住发出了遗憾的叹息。到六月份就二十四了,他们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梁国安牺牲前,都没能看女儿一眼。

“那,那你妈妈现在好吗?”杜卫国又问。

“她也不在了,她去找我爸爸了。”

梁悠说完后,房间里的气氛明显降了下来。

“哎,令尊令堂真是鹣鲽情深,谁也离不开谁啊。”邵科长说完还夸张地锤了锤胸口,本来伤感的气氛,突然又变得尴尬起来。

一阵沉默之后,杜卫国开始跟梁悠讲起了她父亲在部队里的一些事情。跟以前爷爷奶奶会讲起的那些回忆不同,她父亲在部队里的样子,还是她第一次听别人讲起。

杜卫国他们说的也都是平时训练中的小事,可在梁悠听来却很新鲜。她听得十分认真,越来越能了解为什么她母亲会那么爱她的父亲,因为他真的很有人格魅力,而且也同样爱着他的妻子。只是他在承担对这个国家的责任时,没能平安回去履行一个丈夫的职责。

第53章

杜卫国他们能回忆起的事情也不多了, 只是不断地跟梁悠重复着她父亲很好。

梁悠点点头, 说了句“我知道”,又转而问起了他们这些年的事情。

要说杜卫国他们这些年实在是不容易。退伍后原来的战友们各奔东西,他们几个离着近的, 偶尔凑在一起回忆着当年并肩作战的日子,聊着聊着就说起了最后离开部队的杜卫国带回来的那些没主儿的东西。

“要物归原主啊”,“应该送还给家属才对”。久而久之的, 这就成了他们几个的心病。

等到日子稍微好一点了,他们几个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帮这些物品找到原来的主人。一是对主人而言这些物品承载着在部队的回忆。二是对于牺牲的战友家属来说,这些物品都是珍贵的遗物,寄托他们对亲人的哀思。

只是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晚班困难的。杜卫国他们向连队申请要来了以前战友登记的地址, 可因为年代久远, 很多地址都写的十分模糊。再加上这年头没几个地方装了电话,只能坐车过去。所以杜卫国他们用了最笨的方法,一个一个去找。

他们把战友登记的地址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到了农闲的时候几个人把钱凑凑, 派两个代表带着东西过去, 直接让战友看,哪个是自己的,有时还能从他们嘴里得到其他物品主人的线索。

开始时他们只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等到了后来,在一次次的见到昔日战友时和他们一起流着泪回忆着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在见到了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欣喜的烈士遗属。他们觉得自己做的,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二十年多来,他们当初带回的物品大多都已经物归原主。唯独这个笔记本和这张相片,却成了众人的心病。

他们之前曾经分析过,在部队时普通战士不识字的多,不大会随身携带笔记本。而且看照片上的女子衣着打扮,也不像是普通人家。

杜卫国他们专门为了几个识字的,或是家庭条件不错的战友,结果都说照片和笔记本不是他们的。这一通对着名单找下来,最后有可能的就只有梁连长了。

梁连长的名字没在名册上,他们也只知道他家是首都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原来的部队,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没想到突然就受到了重视。

那位邵科长带着干事来了好几次了,每次都只问梁连长的事情,他们再迟钝也知道问题源头在哪儿了。

杜卫国他们以前隐约听说过梁连长家世不错,不过后来看他待人和气,跟战士们都是同吃同住从不搞特殊,渐渐的也就没人再提起了。

这次见到了梁连长的女儿,再想到英年早逝的连长,心中不免唏嘘。

梁悠说了不把她的事情写进去,弄得本想把报道重心放在梁家上面的邵科长一下没了方向。

邵科长在旁边一会儿吟两句诗抒发一下感想,一会儿又长吁短叹的大呼可惜,是个破坏气氛的一把好手,好好地气氛都被他破坏的差不多了。

最后梁悠收下了笔记本和她母亲的照片,看着杜卫国他们离开的背影,犹豫了一会儿,摸了摸口袋追了上去。

“这个。”梁悠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一股脑的要递给杜卫国。

杜卫国看到后连胜拒绝,一再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不用感谢。

“这不是为了感谢。”梁悠解释,“你们之后如果继续做这件事的话肯定还是需要经费的,这就算是我一个小辈的心意吧。”

“这怎么行。”杜卫国他们还是不肯收。

“您就收下吧,真的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而已。”梁悠有些后悔,早知道今天应该多带些钱才对。

两边还在推辞着,岳青松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将手里的钱也递了过来。

“岳连长,这……”杜卫国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梁悠看着岳青松手里叠的整整齐齐的一沓钱,忍不住再一次感叹军人做事就是有条理,再看自己那一把随手揣在口袋里的已经团成了一团的纸币……

“您就收下吧。”梁悠跟岳青松一起劝着。

“好吧。”杜卫国叹了口气,接过两人手里的钱。“我替其他的战友谢谢你们了。”说完敬了个军礼。

“是我要谢谢您才是。”梁悠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感激的看着他。

“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了。你……”杜卫国看着梁悠,郑重的说道:“你好好保重,照顾好自己。”

“我知道了,您也是。”梁悠笑了笑,挥手给杜卫国一行人告别,看着他们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