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63)(1 / 1)

作品:《重生之与君厮守(GL)

驸马府所用的下人皆是从入内内省调遣来的内侍,宫女,大礼之日所用之物也皆有宫内所出,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教习皇家礼仪的嬷嬷。

丁驸马人呢?许嬷嬷见着平时都在书斋看书的驸马爷不见了人影。

宫女福身,驸马今儿个一早就出门去了,吩咐说不用给他备膳了。

再有个几日就要大婚了,两个公主同嫁,回门是也要一同入宫的,怎这个节骨眼偷跑出去!许嬷嬷焦急的皱着眉头,快,寻人去找。

殿中省,内侍省,入内内侍省派了两拨人马分别去了两座驸马府,要是许嬷嬷所教习的丁驸马出了差池,到时候在宫内闹出了笑话,那这个罪责她可担不起。

怎么,驸马府闷着你了?

许嬷嬷日日念叨,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两位公主同嫁,你们驸马做了连襟,可那入内内省的人就成了较量。

三娘就不问问我,三公主为什么要嫁我吗?

顾氏注视着丰乐楼院中盛开的栀子,难道问了,就能改变吗?

问了,反而触及心中的痛。

公主与我商定,我给她一方自由,她给我一处庇佑,成婚后互不相干。

她...喜欢的是另外一个驸马!

公主下嫁的前几日,各地贺喜的人马就悉数到达东京,东京城城门不关,宵夜不禁,凌晨时宫内还会燃放升天的炮仗,使得整个东京城都笼罩在喜庆之下。

此期间,家家户户都挂起红灯笼,公主下降,堪比皇太子娶妻。

墨笔写了一个沈字的红纸灯笼在晚风拂过下轻轻摇曳,灯光忽暗忽明。

李若君已经成为了驸马,即将大婚,世间好儿郎这么多,你又何必执着于他呢?沈夫人初见李少怀时也是打心底喜欢的,可是李少怀身后站着的人令她们止步,深知不是他们沈家能触碰的。

昭儿知道,昭儿这次来,是求母亲一件事!

公主出降,是从宫中出发,坤宁殿的元旦之日也没有这几日的大婚热闹喜庆。

宫中无论内外朝,各大宫殿皆搭起了红绸,灯笼。

小心点,这可是三佛齐国进贡之物。周怀政领着入内内省众人抬着大箱小箱的东西,忙了坤宁殿还有钦明殿。

圣人,惠宁公主,这是三佛齐进献的送子观音。周怀政特意将其中最贵重的一件命人抬出。

观音怀抱婴孩,面相慈祥,怀中婴孩生机灵动,烛光下金身闪耀。

从濮州到唐州,再到东京,历经千辛,几经生死,等的就是明日的大婚,喜悦的同时,李少怀眉间还藏着忧思。

皇城脚下的驸马府宾客络绎不绝。

贤侄这是一日不见公主忧思成疾了?

崇嗣叔叔!那日在唐州灯会见到徐熙真迹后她便想起了徐崇嗣,要见的故人也是徐崇嗣。

来人,看茶!

酷暑的凉茶,这可是宫内之物。李少怀摊手示意他坐下喝茶。

左右退下后,烛光明亮的堂内安静无声。

一双如炬的眼睛盯着红衣少年良久,慈祥道:多年不见,少主越发的英俊了,也越发的像太子殿下了。

徐崇嗣年少时曾参加了南唐中主元旦赏雪图的集体创作,得吴王李煜赏识,后与李仲寓交好。

嗣叔叔是来训斥少怀的么?

崇嗣训斥少主什么?正言已随先主去矣,当初主送您入山也只是想您安乐,如今少主之才,位在这宋人之人上,想必先主也会含笑九泉。

是吗...

徐崇嗣时常去江南,时常入长春观问道,他走近两步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既你放下了执念,就该豁达一些,李若君不是李正言,顾及太多反而不好。你好好活着,便是对先祖最大的孝顺。

李少怀深吸一口气,轻松道:是啊,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了!

见少年展开眉头徐崇嗣才笑呵呵道:少主即将大婚,我兄弟三人皆擅花鸟,唯崇矩并工士女。于是展开他带来的画册。

用地窖内储存的碎冰冰过的凉茶有些冻牙,李少怀差点将送入口中的茶水吐出,好在她注意着举止,才没有失了态。

二叔怎...烛火下,望着画的人面红耳赤。

徐崇嗣将画卷起,摸着胡子大笑了起来,少...轻眨了下眼后,他改了口,贤侄怎脸红了,我们商议着你不喜那些奢华的俗物,又是你的大喜之日,便让崇矩作了这送子观音图,你可莫要辜负了我们几个老头的心意,多多替李家开枝散叶才好。

李少怀心中那叫一个苦,开枝散叶...

知他南唐后主孙身份的外人,只有父亲的生死至交徐崇嗣,还是一个画师,不过也仅只知道她是李仲寓之子而已。

她们说惠宁公主是看上了你的容貌与才华,逼迫与你的。

不是不是...李少怀连忙摆手,求娶惠宁公主,是我本心的意思。

这么说来,你是真的喜欢上那个公主了?

我知道,有些荒唐!

不!徐崇嗣否决,孩子,上代人的恩怨,不应该牵扯到后辈。

只是惠宁公主是个强势之人...徐崇嗣作为画师醉心画画,在政事上帮不上她什么忙,只能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提点着她,入了朝,今后万事都要小心,也要多多堤防。

嗯。李少怀只是点头,并未多言,不是不信任徐崇嗣,而是她不想将无辜之人牵扯进来。

对于三佛齐所进献的送子观音皇帝极为满意,特下诏送往三佛齐褒奖,坤宁殿也拟了懿旨表示满意。

三佛齐与于阗所送的一样,另外一尊送去了钦明殿。

于阗与三佛齐都是佛家圣地,其心可嘉呀。

听见圣人满意的说辞与笑容,周怀政也随着笑,据说这遵观音一直都在三佛齐王寺中供奉,受世人朝拜,三佛齐王多年无子,每日朝拜后去年喜得一子。

有心。

周怀政又看着赵宛如道:官家说殿下是官家最疼爱的长女,官家膝下子嗣单薄,看着朝中几个年岁与之相近的大臣都相继怀抱儿孙甚是伤感,如今好了,公主您寻得良婿,早日生个小外孙,也让官家享受那齐人之福。

周怀政的声音不大不小,赵宛如身后的几个内侍女官都听得一清二楚。

小柔遮掩着嘴和秋画议论着,公主和驸马都这么好看若是生个女儿一定美死了!

咱们公主的女儿,那肯定是国之独秀。

不过,万一是个小公子呢?

小公子...小柔想到了李少怀那张白脸,那将来肯定又是一个引得万千少女...

赵宛如抻手覆唇边轻轻咳嗽了几声,羞涩道:此等事,还早。

周怀政走后,刘娥拉着赵宛如,张则茂回禀说驸马身体各方面都好。

母亲想说什么?

张则茂是受了你的意思回禀的,就算李少怀有什么隐疾...

母亲!

我并非要阻碍,只是你母亲我身处这后宫,最能明白后嗣的重要,民间的后宅中实则和大内一样,孩子也是给你自己的保障。即便是帝王之女,也没有休夫一说,和离或休妻,无论哪一个对皇家颜面来说都是不耻的。

重活一世,母亲的说辞是变了些,可那意思依旧,乱世生存不易,太平盛世未必就能安然,母亲的话给了她提醒。

今夜你好好睡一觉,明日风风光光出嫁!养在膝下十多年的女儿突然要出嫁,刘娥心中所剩就只有不舍。

母亲,我能否去一趟,移清殿?

威严的眉角微动,你去吧,明日大礼,早些休息。

赵宛如点头,侧身下,多谢母亲。

皇宫最北端的移清殿,静的可听见蝉鸣,东京酷夏的天太过燥热,偏偏又逢三伏天,即便人站着不动都能汗流浃背。

从坤宁殿到移清殿的这一小会儿赵宛如的鬓边就已经湿透。

即便夜晚,那殿外也是酷暑难耐,入殿后,殿内的清凉逼进她心中,使得疲惫的身心舒适,连忧思而紧的眉眼都舒展开了不少。

也不知是屋内凉,还是心凉的缘故。

小娘娘这殿里真是凉快。

移清殿里不置冰茶,都是自然放凉的下火茶,李舒倒了一小杯,一热一冷,容易受病,你...

小娘娘知道我自幼身子弱!

刚放回腹前的手攒紧,公主想说什么?

我出生之时,翁翁召见扶摇子替我测命,言我若幼跟其母必然早夭,于是翁翁将我从王府抱至福宁殿由祖母明德太后抚养。

与之一起的还有翁翁想要立为储君的楚王长子赵允升。

赵允升年长我,却处处不如我,失之储君之位除了纵火,还有就是后嗣。

叹我不是皇子的可惜之语最开始并不是爹爹说的。

赵宛如被抱出王府,至太宗驾崩都没有再回去过,李舒想,陈年往事,又何必再她跟前提起,你明日大婚,早些休息吧。

我会带着她来见您!

大内的华灯不会熄,两座驸马府的灯也不会灭,内外诸司,各省,以及礼部与宗正寺从月前就开始忙碌,东京城西郊金明池的禁军演练着明日的开道。

周怀政再次到达坤宁殿,这次还多了外朝尚书省的人。

门下,惠宁公主赵宛如,朕之长女,自小恭顺,贤良淑德,朕有疾日夜侍奉于榻,抄诵经文,不离左右。东京生乱,不辞万里祈福,朕心甚慰,今下嫁驸马,进封惠国公主,赐第开府。虽成其家,旦汝仍是朕之爱女,望常回宫探望。

惠国是封邑,无地,与官名一样,凭此受俸禄。皇帝的诏书下的有点不像诏书,想来陈尧咨刚被召回朝中所以不敢违逆皇帝的意思起草词头。

惠国...与前世一样的封号,也是在大婚的前一夜所封。

沉长的夜,梦由心生,因人而起。

第77章 算来是一梦浮生

东宫北侧是惠国公主府, 公主府再过去就是新修的驸马都尉府, 驸马府不比公主府小,但是却比公主府冷清,主人常不在此居住。

朱漆长廊卷帘透出烛光,一个侍卫躬身在命妇服女子身前。

属下派了探子四处查了都没有消息。

医官院呢?

翰林医官院出动了一半的人,连赵自化的大徒弟都亲自去了,查不出任何蛛丝马迹。

赵宛如驱身一震, 怎么会?

说来也蹊跷,一月前三公主薨的那一夜, 丁绍德也死了。

什么原因?

医官院的人说丁绍德本来就是个病秧子,自幼有咳疾, 又嗜酒, 那夜饮酒犯了咳疾一时间没有提起气来,死了。

不过三公主一事驸马都尉府有人指证...是李少怀所为, 宗正寺那边已经出动了。

世上怎会有如此蹊跷的事情,赵宛如不信, 元容自幼修道习武, 身体比一般的女子都要好,这事一定有蹊跷,你们继续查,出动公主府所有的人, 所有的暗卫,给我将大宋全部的名医找来。

张庆有些为难,殿下, 说句不该说的,您现在不该管李少怀的事情,您现在,与合浦无异!

三公主大婚之夜薨,举国震惊,皇帝大怒下旨彻查,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内廷也不得安生,整个东京城都深陷恐惧之中。

刘娥干政已经是遭皇帝不满,赵宛如是个女子,纵然是皇帝的爱女,但此举无疑会再次触其逆鳞,古来没有哪个帝王能容忍女子僭越他的权力的。

官家对圣人已是忌惮了,您不能再...

滚下去!

大婚那夜,李少怀锒铛入狱,恢复的翰林院官职也被剥夺,此时寇准早已经被排挤出京城,吕蒙正病故,吕间夷虽回朝但是手中无权,丁谓与王钦若得势,丁氏父子不喜李少怀。

赵宛如震怒,张庆知道她极少动怒,这次是真的铁了心要插手了,也是铁了心要做那高阳公主了。

只是李少怀不是和尚,官家也不是唐太宗,张庆低头后退一旁。

赵宛如迈着急切的步子,准备赶往大内的翰林医官院。

刚刚提起了丁家的四郎丁绍德,丁绍德娶李少怀的师姐钱希芸为妻时,因李少怀帮钱希芸拒婚而得罪丁家,丁氏父子在朝中处处排挤李少怀,导致其在翰林院出错被外放地方。

赴任途中,暗派人将李少怀膝盖骨挖出的人其实不是丁绍文,是丁绍文的弟弟丁绍仁。

李少怀状元及第,而丁绍仁举进士第二,入仕后节节高升,进翰林院与李少怀相持。

因为有李少怀的所在,丁绍文与公主婚后一直冷眼相对,对此丁绍文时常忧思。

丁绍仁为了奉承讨好自己当了驸马被官家青睐的长兄,派江湖死士暗害。赵宛如派去保护的人迟了半刻,只将李少怀的命救下了。

而后赵宛如怒气冲冲带着人到了驸马府当庭问罪丁绍文。

此事闹到了皇帝跟前,谋害朝廷命官是株连的死罪,但丁家尚了公主是皇亲国戚,家丑不可外扬,在丁谓哭诉哀求,皇后求情下大内便将此事全权压了下来。

又因为皇帝与皇后的劝解,以及丁绍文不知情作无辜样子带着三弟请罪,且当着赵宛如的面丝毫不手软的将丁绍仁废了。

丁氏是支持后宫的,而李少怀却站在寇准一方,与她是政敌。

赵宛如心软,选择了包庇,丁家安然无恙的逃过一劫,她便求了皇帝将李少怀从地方重新调回了翰林院。

后来大内便有人传出,惠国公主与翰林院的李少怀有私情。

她虽救回了李少怀的命,却没能保住她的腿,而丁绍仁只被罢了官。

驸马丁绍文替其弟弟负荆请罪,跪在惠国公主府前三日,用缰绳鞭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