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31)(1 / 1)

作品:《重生之与君厮守(GL)

丁绍德趁她分散了注意力,推开架在脖子上的剑,呵,我丁绍德纵是万死,也不会娶你这种女子做妻子的!

说罢箭步推门离去。

钱希芸在阴暗的灯光下阴险一笑,你以为,你能安然过得了今晚么?

丁绍德提着下裳走在阴暗的廊道处,怎的了?

臻臻姑娘中毒了,现在玄虚真人被开封府的人抓了,丰乐楼都闹开了,巡防的禁军包围了丰乐楼,前厅乱成了一锅粥。

楼内死人了,但不知是何人,大宋严明律法,尤为重视人命。

丁绍德大惊,姑娘中毒了?遂拉起了长衫飞速跑着,那她如何了!

喜福褶皱着眉眼跟跑在他身后,臻姑娘...没了!

顿步到房的一瞬间,丁绍德瞪大了眼睛,霎时在原地摇头后退了一步,驱身僵住,门楣下的珠帘晃动的厉害。

前脚还活生生陪在自己身旁的人,后脚她一回来这人就没了生息的躺在了地上,丁绍德不敢相信眼前。

曾经种种,和入夜时在城西茶坊的对话都还萦绕在耳边,丁绍德颤着微红的唇,轻动着五指,一步一步走近,怎...

颤抖不停的手被人拉住,别过去!

顾三娘听到动静赶了下来,见着地上中毒身亡的人也是痛心疾首,强使自己镇静思考。

丁绍德想要挣脱,但是顾氏怕她犯傻,死死的拉着,无奈道:她已经死了,你别碰她。

顾三娘这般,是在替她考虑,因为场上之人皆有嫌疑,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这具尸体只能由开封府派仵作先验查。

大宋的律法严明,她是仕宦子弟,不能知法犯法。

你不是神医吗,你快救她呀!丁绍德望着被开封府卫铐住双手准备带走的李少怀。

是...暴毙的剧毒,非人能医,我...无法起死回生!李少怀瞪红着双眼,一个活生生的女子突然在自己眼前七窍流血而亡。她的心怎能不痛呢,她亲眼所见,可是发现无能为力时,陷入深深的自责。

是谁?谁?你们要害我,便害我,害一个弱女子作甚?丁绍德血红了双眼,发狂发怒,指责着周围一干人。

听到丁绍德口出狂言,身后女子心慌。

你们她将要失去理智如同山洪猛兽时被敲晕在了女子怀里。

顾三娘扶着她,唤来自己的女使,抵在耳畔极小声吩咐道:告诉楼内所有人,今夜的事谁也不许乱嚼舌根,否则休怪我顾氏无情。

女使点头,绕路出去了。

今夜发生的事定然有幕后之人,而且这人绝不简单,摆明是冲着丁绍德与这个道士一起来的,一石二鸟。他们没能得手,定然还会再次寻找机会。牢狱之中,无缘无故死的人何其多,她不能让丁绍德处于危险之中,哪怕是一点点都不可以,所以今夜是绝不能让这些人带走她的。顾三娘可不管这个道士冤不冤,也不在意他的死活,她只知道只要顺遂了对方一件事,就能让其松松牙关,以得喘息之机。

所以即便是让这个道士背锅枉死,她也要保下丁绍德。

此乃命案,在场的几人与我们走一趟吧!

佩刀的府卫走近丁绍德,顾氏搂着她横挡在前,朝那府卫的头领笑了笑。

今夜这事,是冲着丁绍德来的,恰好地上这女子替她挡了酒。看似如此,但是实际远不止此。

二十余年,李少怀头一次被官兵押解,回头张望着房内发生的一幕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是冲着自己来的,连禁军都出动了,难道是要封锁消息?此处乃丰乐楼深处,人少僻静,出了这么大的事,外面的人纵然能听到动静,可是谁知道这里犯事之人蒙冤之人是谁。

若真如她猜测,他们的目的是自己,那么接下行事一定会很快,也许过不了今夜自己就会惨死在狱中,而丰乐楼这些人向来极懂规矩,是断然不敢往外乱嚼舌根的,自己只是一个人微言轻之人,死了便死了。

可她还答应着元贞呢,她不能死,不能枉死,与心爱之人的承诺还未兑现,怎能死。

心里告诉她,她不想死,不舍得死,此女是丁参政家四郎带来的,她惨死暴毙,我李若君乃长春观的道士,你们何故这般急着抓我,不抓我我尚且可以救她的!

被几个府衙卫与禁军推搡着的李少怀突然在丰乐楼大喊了起来,几乎几座楼的人都听清楚了。

今夜被抓的人是玄虚子李若君!

而与丰乐楼隔着御街相望的皇宫内,歌舞宴会刚刚散场,满殿朱红酒醉离去。

张庆佩戴着皇帝御赐的鱼袋,特准许他自由出入后苑,坤宁殿和福宁殿一样大,主殿偏殿以及大大小小的房间都有长廊连接。

冬日的寒冷让守夜的内侍与宫女都蜷缩着发抖。

公主呢?张庆急匆匆的跑过来,粗喘着气问道。

公主已经睡了。

张庆撇头瞧了一眼庭院的水漏,睡了?

方才前廷圣人设宴,请了丁相公以及殿帅,他们连着敬酒公主,几番下来公主就不省人事了。

张庆不信,怎会这样?

是真醉了,小柔走近一步,压低声音,不像装的,方才还嚷嚷喊了几句李真人的名字,幸好旁边没有外人。

坏了!张庆捶打着自己的手心。

怎的了?

张庆皱着眉头,出大事了!

第39章 当只为你下九泉

宫内宫外有高大的宫墙隔绝, 外人进不来, 里面的人也不能随意出去。诸如普通老百姓的案件之类的事情一般不会在宫内流传,宫规森严,凡事都有人盯着,内侍省诸司的宫人是不敢乱嚼舌根的。

昨夜死的虽只是一名娼妓,但也是能够让知府亲审的案子了,大宋刑法又尤为重视人命, 这事已经闹开,那些管治安的官员们定然会想着法子咬紧风声, 谁都不希望自己管辖治理的地方出现这种事情,因为不但给政绩抹黑不大光彩, 若没处理的好还可能要丢了官。

不过大内就算是听到了风声也是不会有什么反应的, 谁会在意娼妓的死活。前廷顶多是责骂治理之人的失职,后廷人微的人不敢说, 人上之人不屑于知道与去谈论。

皇帝无暇管这种事,东京的案子就交由东京开封府办, 开封府不行就转给大理寺若还是不行最后还有鼓司呢。

朝廷也有朝廷的事情, 权知府今日未来早朝,因为审案告假。

朝堂上,同平章事寇准与同僚王若钦因政见不合而对骂,寇准率性, 直言其奸佞,然皇帝颇喜王若钦,屡屡提拔, 寇准此言全然不顾皇帝颜面,从而惹来了皇帝训斥。

丁谓与几位谏议大夫附和着皇帝,寇准一怒之下辞相,皇帝早就冷淡了他,也一直有罢相之意,遂将其贬到陕州为地方知州。

散了朝后刑部尚书王旦前去偏殿求见皇帝,力劝未果,就连皇帝身边的近臣周怀政因为替寇准求情而降职挨了板子。

天一亮,东京刚开张的脚店,茶肆,就在私下议论,昨夜有人见到钱学士家的二娘与李少怀在丰乐楼私会。

知道的人说这两个人是师姐弟,所以聚一聚也无妨。不过当即被众人反驳,钱希芸已经还俗,而且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见面叙旧为何要去丰乐楼。

可见私见二字在城民眼里是多么鄙夷。

不知情的人认为是李若君爱慕钱家的二娘,因为钱府与丁府结姻亲,结亲之人正是二娘钱希芸,另一方则刚刚好是昨夜案子的受害人之一,丁绍德。

昨夜死了人,死的是城西俞七郎茶坊的歌妓,本来处于僻静之地,所知的人不多,这种命案也自有官府去管,不过因为李少怀昨夜那一喊,让满东京的人都知道了。

小小歌妓的死却牵扯到了几个大人物,翰林学士钱怀演家的二娘,参知政事丁谓的四郎,以及拍案定下的凶手,太清真人的嫡传弟子李若君。

只是无人知道,除了李若君入狱获罪,其他官人衙内娘子都安然。

这一喊,让权知府为难了,也让她在狱中安然度过了一夜。

李少怀思考了一夜明日堂上的应对之词,所幸自己是将太.祖皇帝制定的刑法看过一遍的。

想要定罪也绝非那么简单,此事并不是他所为,就算是陷害总要有证供,只是怕就是怕,开封府的官员也是内幕之人。

李少怀思及自己从没有得罪过什么人,自来东京后一直安安分分的...

难不成是因自己递了状投?自己虽未树敌,可是恩师朝中的敌对甚多,但也不应该啊,世家大夫如何会在意一个寒门士子。

丁家应当是不至于的,丁谓可是恩师一手提拔上去的人,若是因为长公主一事,丁绍文也应该不会,丁绍文只长她几岁,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

再者,上次从长公主府离开后她便再也没有见过长公主了,而且明白人都该知道,皇帝是不会将公主嫁给寒门子弟的。

说到底,无论是皇家,还是普通百姓,门第都极为看重。

公主自幼生长在环境优越的大内,受着礼教,成年后只会在世家挑选一些优秀的郎君,如此公主嫁过去才不会有着太大的生活差距。

起初,太.祖为稳兵权,公主皆下嫁武将,尚了公主便成为了外戚,自古以来为避免外戚势大,皇帝都不会放权,以此达到巩固自己的权力。

后来崇文抑武,文官地位越来越高,皇帝亲自接手管理科举,使之中举的举子皆为天子门生,士子的地位极大提升,东京百姓皆以入仕中举为荣,与文人士子联姻一时间形成风气,跟随这风气,公主也就有下嫁士子的了。

不过无一例外,所下嫁的都是在朝中颇有声望的大臣以及世家子弟。

即便李若君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耐,因为皇帝不会允许,而且自己也言明了不会做驸马。

究竟是何人要害她?李少怀百思不得其解。

东边的海岸刚刚擦出一道白,牢中来了一个穿青衣的年轻人。

脚步声很轻,步子很沉稳,双脚站定时,李少怀能感受到来人的杀气,狱卒开了牢门。

李少怀卷缩在草垛上,冬日实在太冷,牢房几面都是光秃秃的墙壁,阴暗湿冷,寒气渗入骨髓。

李若君,李少怀。青袍男子手里拿着一把佩剑,低头凝视着李少怀。

你是谁?

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

因为我马上就要死了,对吧?

年轻男子冷笑一声,你觉得呢?

你认为你能杀我,天子脚下,你又如何能杀得了我?李少怀暗运内力。

青衣男子扔出一轴白纸,这是仵作检验的尸体的记录。

所中何毒,症状,时间,上面都记载的清清楚楚,李少怀看着白纸黑字,颤抖了起来,这不可能,怎可能

接着又扔了一张记录的纸条,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钱希芸几时从钱府离开,又吩咐了谁去了药房,所抓的是何药,几时偷偷去了丰乐楼,又与谁接触了。

酒里无毒,但若中和了她煮的茶水,则是剧毒。

不可能?那人冷笑一声,那女子死于何种毒,难道仵作会作假?这世间知道你玄虚子喜好之人,恐怕不多吧!眼里有嘲笑,也有阴险。

事情的经过已经在你眼前了,你懂医术,是最清楚不过的,总之,李少怀,明日你若是不认罪,死的,可就是你师姐了!

李少怀驱身一颤,事实如此,但她知道远不止如此,其背后定然还有阴谋。

究竟是谁要这般假手于人的栽赃陷害她。

直到天亮,开封府府衙开堂审案,将昨夜有关之人接连带上,审案之人正是新上任的户部侍郎,权知开封府事张雍。

幕客将证词,仵作验尸报告,证物等等一一呈上。

褪下道袍的人只穿着单薄的白衣,手脚皆锁着铁链,寒冷的冬风打在身上,让人看着都打寒颤。

府衙大堂外的庭院挤满了人,嘈杂的议论着,还有人大声喊冤。

这不是,治好了陈家二郎的那个道士吗?

是啊,出家人又是医者,满腹才华又如何会想要去毒害一个柔弱的女子。

镇尺敲响,庭院人声皆停,没过多久从人群中挤出一个女子,一身道袍格外显眼。

权知府,外面有个坤道说是犯人的师姐!

只设有栅栏的阶梯口站着一个想要进来的女道士,此时是在审理案子,岂能随意让人进来。

堂下何人喧闹!

奴家乃长春观太清真人嫡传大弟子,凌虚子。

张雍是一个历经三朝的老臣,江南的长春观,经太宗,今上器重,道观里的牌匾还是太宗亲书的。

在南派之中,长春观的地位只重不轻,况且太清真人的师父扶摇子,在道家极负盛名,就是如今的太清真人也被今上看重,多次召见问道。

嫡传大弟子,是将来的继承之人,真人通道法,应该懂审案要避嫌之理,既是师姐弟还不速速离去。张雍说话的语气还算客气。

张知府,避嫌只是因为怕其权势能够遮蔽,从而颠倒是非,而贫道只是一届坤道,无权也无势,我师弟向来清正,却无端入了狱,恐有人陷害,难道知府能抓人,却不允许人辩驳?

张雍怒拍镇尺,你休要混淆视听!

晏璟知道,判错案子让他罢官多年已是深感悔恨了,她是连夜将这个张雍调查了一番的,如今揣测着他的心性,言辞逼他放自己进去辩证。

只要自己能进去,李少怀之事,应当可以解决。因为她不信李少怀会下毒害人,只要不是她做的,那么无论怎栽赃陷害,都是有破绽可以寻的。

可笑,身为一个出家人,通心之术本是用来替人开导的,如今要破戒沾染世俗了。

我师弟孤身一人,而堂上之人我师弟认识几人?若你们强要定罪,她如何辩驳得过你们,再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清者自清,不惧他人言,而不清不白者通常为突显自己清白而装的不惧。

让她进来!张雍咬紧牙关,鼓着老皱的腮帮。

于是府衙内的卫兵撤下佩刀,将栅栏打开放她入内。

阿怀!

晏璟平淡的眸子流露出心疼的神情,只不过这分对李少怀的心疼仅流露在她眼里,有苦埋于心,不能太过表现,避嫌二字,总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