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240节(1 / 1)

作品:《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谢来道,“银子也不要了,粮食也不用。只要你们家药材。我这找到了一份方子,有助于防治疫病的发生。你们宋家召集所有懂药物的人,每日里就配合熬药赠药。此事我会派医官协助此事。” 宋州惊讶,“还有这样的妙方?” 谢来笑道,“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这药房自然是他在图书馆里找到的。 “洪水之后必有疫病,此次能不能防治,就看你们宋家做得好不好了。” 宋州闻言,立马道,“我们宋家在全城的药馆即日起开始赠药,下面县府也有药馆,在当地也能赠药。” 谢来抚掌,“大善!” 很快,谢来就让官府和同志会的人一同对外宣传宋家的义举。 本来受灾后身体受损的一些老百姓可算是找到希望了,纷纷去宋氏药馆排队领药。 宋家的壮举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侧目。 这每天送出去的药,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但是宋家还真的在做这个事儿。 整个东州的老大夫都被雇佣了去给人看病抓药。 宋家这是大出血。 宋家也有相好的人家,在一番犹豫之后,也加入了宋家的队伍。 送钱的,送粮食的都有。 且因为宋家出手大方,这些人也不能少了。自然是尽量往多了给。 一时间,谢来这钱粮倒是也不缺了。传令各县进行以工代赈。让灾民参与赈灾,但凡参与这,有饭吃,有钱拿。 一时间,各县灾民纷纷涌入县府报名。不止壮年男子,连一些老弱妇孺也能帮着这些工人做饭食,或煎药。或捡柴火卖。倒是都没什么人闲着。 就在谢来让人打探江州府那边的情况,准备过去的时候,派去找金池县令的人也回来了。说那金池县令李文进自称抱恙在身,无力再协助赈灾了。 谢来问道,“果真不舒服?” 被派去的人道,“倒是没闻着药味。” 谢来:“……” 谢来正琢磨着亲自去一趟,若是真的有能力,那还真要把人弄来。要不然这治水是个大问题。 外面突然来人禀报,说是自称前任金池县令李文进的人前来请罪。 “前一刻还装病,现在来请罪?难道是我的恶名传出去了?”谢来嘀咕着,“让他来。” 其实谢来的名声还真传出去了。对老百姓来说自然是大快人心,但是对这些当官的来说就有点不靠谱了。总觉得是个冲动的年轻人。 所以吃过大亏的李文进是真不敢来。且因为之前的几次失败,他对治水这个事儿也没什么信心了。也不想蹚浑水。 但是在大规模以工代赈以及免费赠药的壮举出来之后,李文进才恍然大悟,是自己胆小了。 不管这位钦差大人是不是冲动,但是确实有一颗为民爱民之心。相比之下,自己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反而还畏首畏尾。逃避责任。实在当不起大丈夫所为。于是赶紧儿知错能改的跑来了。 见到谢来的那一刻,他就赶紧请罪。 谢来听他说了事情经过,只觉得无心插柳柳成荫。 专门去请还请不来,无意中的一些举动倒是把这人吸引来了。 谢来也没有怪他,而是亲手将他扶起来了,“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我知道你心里必定是委屈的。甚至心灰意冷。但是正因为如此,我辈之人才更应该用于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若是有朝一日你比他站在更高的位置,他自然再也不能阻拦你了。是昏聩的上峰对不起你,不是东州的百姓。” 李文进双眼含泪,“是下官糊涂了。” 李文进哭了一番,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了。 他拿着之前就准备好的治水图给谢来看。谢来这几日也看了一些书,所以倒是看得懂这个意思。 两人站在搞出看着滔滔洪水,李文进立马一改悲悲戚戚的模样,开始挥斥方遒。 谢来觉得这个人用来当县令真的是屈才了。该当个治水官。 第200章 去江州 李文进考察几日大堤,又坐船看了看洪水流动的范围,就制定了泄洪的路线。 只是途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挖掘拓宽河道,否则容易造成二次洪水。 谢来听他有办法,立马让他制定具体计划。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困难是人克服的。只要你有办法,我们就能克服困难。” 做事的人遇到这种上峰,哪个心里不舒坦? 要是所有能人志士做事都能得到上峰的支持,这天下何至于此。 李文进心里是感慨又感激。“下官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谢来道,“不要你肝脑涂地,只要尽快。时间不等人。我怕又要下雨。还有江州那边,本官也要去一趟了。” 谢来之所以没动身,一是这边泄洪路线还没确定,二是要等粮食。 这边的粮食只够东州的赈灾的。且不知道泄洪要到何时才能完成。哪怕泄洪之后还要等田地能种地。这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他要给东州留下足够的粮食,至少支撑到他想出别的法子来。 而江州那边,他过去也不会空手,也要带粮食。才能稳住人心。 这都需要大量的粮食。 谢来等着商队过来。顺便看看商队能解决多少。 最先来的,是孙大庆的商队。 他这次带的人可真不少。 云州府如今可真是商业繁华,这几年官府一直收购粮食,导致各处粮商云集。 原本只是为了维护云州府的安稳,没想到还能碰上这事儿。 孙大庆得到消息之后,立马就出发了。 他这边倒是方便得很,挥一挥手,大批的粮商跟着就来了。路上倒是也遇着一些人挡道,但是云州府知府也安排了人马跟随保护,倒是安安生生的来了。 就是路上消耗不少。 孙大庆对着谢来就来了个熊抱。 他如今胖了。 让本来就胖的身体,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山一样。 谢来吓了个够呛,拉着柱子挡着,“孙兄,大事要紧!” 孙大庆抱了抱柱子,嫌弃的推开,然后咳了咳,“你放心,我做事儿稳妥呢。我可不是当年吴下阿蒙了。” 谢来道,“真的?” “真的。”孙大庆将账册给了他,“就是路途人吃马嚼,消耗不少。” 谢来看着账册上数字,顿时喜笑颜开,“不错,不错!以后能往这边运送多少?” “这个倒是不知道,不过我可以给你弄点别的东西来。” 谢来问道,“什么东西?” “牛羊,要不要。我从蛮人手里弄的。” 孙大庆神秘兮兮道。 谢来道,“这事儿回头再详说。反正这地方只要是能吃的,都值钱。” 谢来赶紧安排人去对账。 云长玉世家出身,学过这些,于是就负责这个事儿。 看着这些商人大老远送粮食过来支援,云长玉只觉得羞愧无颜。 原本以为世家商队这次能助力不少,岂料最后丢了大人。 反而是这小小年纪的谢钦差不声不响的就联系了偌大的商队送来这许多粮食。 难怪此人能得皇帝重用,看来果然能力非凡,不是自己能比的。 反正此刻云长玉是真心佩服谢来这个出身不显的小钦差了。 至于刘连青和祝桥,也更不必多说。 他们都和云长玉一样,在谢来面前丢了脸,本来就抬不起头。现在谢来治水政策一套一套的,他们除了执行任务,倒是没有旁的能做得了主的房了。 他们也是好奇,这谢大人到底是哪里来的这般胆量,和这般大的人脉。 又是何时联系的这些人,他们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越是无法探知,越是好奇。也越发的认可此人的能耐。 晚间谢来才有了和孙大庆详谈的机会。 才知道孙大庆竟然已经能从蛮族那边购买物资了。 “蛮人不是需要茶叶吗,我们云州府就不缺这个啊。之前被那些黑心商户拿去赚差价,还害得大家不愿意种粮食。这次我们直接自己去卖茶叶。我们也不要银子,就要他们的皮货和牛羊。蛮人有一点还是不错的,他们养的羊就是壮。我这次还给你带了两只,回头给你做了吃。” 谢来苦笑,“我哪里吃得下肉,你看看现在的情况。” “来弟,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换了谁来都没你做得好。我爹就让我劝你做事留一线,别让自己把路走绝了。你看看你现在一下子直接拿三家开刀,等于断了自己的前程。陛下也不会保你的。” 谢来知道他们担心的什么。 要换个人来,没准真走上绝路了。他倒是不怕。老师们答应了的,不会怪罪他。 所以谢来才敢直接重拳出击,不给人留路走。 谢来笑道,“反正我辈之人不就是要以拯救百姓为己任吗?我无愧于心,不惧。” 听谢来说这话,孙大庆叹气,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实在不行,你日后不当官了,和我一起做生意。咱们兄弟必定能富甲天下。” 谢来笑了笑,“有哪一日再说吧。你好好赚银子,有朝一日我没准真要靠你。” “好说好说,你我兄弟不说二话。”孙大庆豪气道。 他和谢来的感情那可不是一般的。第二日陆陆续续的又来了许多的,粮队。连杏花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