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161节(1 / 1)

作品:《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司马丞相也是一点就通。 这样确实是可以富了一部分百姓,“但是富的也是商人,而不是百姓。” 谢来叹气,“学生正想和您说这一点呢。” “我觉得我们这个朝廷的皇帝有些傻,不知道整天在想什么。那么大的一笔财富,宁愿看着就是不动手。” “什么财富?” 谢来道,“商人啊。和农业税一个样儿。农民一年种点田地能赚多少粮食啊。商人就不一样了。虽然商人不如农人多,但是也不少啊,这要是收起来,那可是一笔巨额税收。可是偏偏朝廷却不收。”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推测和马老师分析了一遍。 司马丞相若有所思。 然后问道,“如何收?田地是固定的,可以登记造册的。但是商人却不是固定的,每月的收入也不会对外说。” 谢来对这个世界也不是那么了解,所以就说了自己以前的经验,道,“朝廷可以印发□□,鼓励大家交易的时候向商家□□。虽然这也容易被人逃脱,但是总比不收强。” 说起现代的一些知识,谢来洋洋洒洒的讲起来了。 当然,因为他来这个世界之前,也只是一个刚毕业,没什么生活和社会经历的学生,所以讲但并不算特别的完善。 但是对司马丞相来说,这也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想着,这难道就是谢来以前学的天书之外的知识? 他真是好奇,谢来以前到底是在哪里接受的这些教育。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读书郎,却能对商业上的事情如数家珍。 当然,司马丞相自然也知道,要动商税,必定会引起大震荡。 那些世家大族,别看平日里都瞧不起商人,但是他们赚钱的大部分营生都是靠着这个。甚至以此来庇护很多大商户,成为他们的爪牙。 第129章 云州府见闻 谢来的提议无疑是好的,但是提倡起来也是很难的。 哪怕是司马丞相,如今都不觉得能有这个能耐。甚至皇帝。那些世家大族,真想从他们手里掏钱出来,没有屠刀是没效果的。 “利益动人心,夺人钱财,那是要和人拼命的。”司马丞相和谢来说了世家和商人的关系。 “你动收商业税的心思,无异于从虎口夺食。天底下的商人也要和你为敌。” 谢来道,“但是这天底下农人是最多的,收商税,减少农税。让农人可以保留更多的粮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要轻视民心。一个皇朝把农民压榨久了,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天下大乱。” 司马丞相若有所思,民心啊……这种东西除了皇上,谁敢要? 而且若是陛下因此斗倒了世家,那他寒门即将迎来的必然也是打压。 谢来不知道司马丞相心中所想,只是在心里为未来的事情叹气,任重道远。光是农人还不够。镰刀和锤子,缺一不可啊。 他突然想到了徐老师和云老师说的话,让他学理科……他觉得若是自己以后时间多,还是得学。至少也要学那些穿越者一样,发展一下工业。 工业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发展好了,这个社会才会好。不过谢来其实如今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他走出来之后,越发的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到太少了。 既然要制定办法,必定是要依据实际情况的。 所以他并未再多说,等日后有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再与老师商讨。 司马丞相让他去睡觉去。谢来道,“我宁愿少睡一会儿,马车中实在太难受了。” 他觉得要是出了学堂,多半是要睡不着的。 “这是在夜宿外面?” “是的。”谢来郁闷的点头,然后和司马丞相吐槽起了驿馆。说宁愿空着,也不让外人去住。 司马丞相道,“那是为了传递消息,为官员服务之处。” “可大多数时候还是空着的。而且每年维护的费用就很多。而且露宿外面的人也不会太讲究,只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吃口热乎的。都是愿意的。既然建了,不用就浪费了。” 谢来觉得这种“国营单位”,如果不想办法开源节流,迟早要没落。 因为朝廷一旦发不出工资来了,这里也维持不下去了。 他记得有个带领农民造反的,后来还当了一阵子皇帝的人,就是因为驿馆发不出工钱。所以加入了造反大队。可见“国企”经营不善是很严重的。 司马丞相道,“没想到你一个读书人,说起赚钱来,倒是头头是道。” 谢来道,“没办法,主要是太穷了。我有时候算算我所在的朝廷,就觉得他们肯定很穷,国库里只怕都要长耗子了,” 司马丞相觉得自己有被内涵到。 因为他刚刚就在算账。 户部是他掌管的,缺银子缺的每天都要精打细算。 特别是如今边疆还在打仗。光是粮饷就如同流水一般的没了。 偏偏皇上还沉迷享乐,今日建个楼修仙,明日建个楼炼丹。 今年除夕,更是比往年更要奢靡。他觉得皇上是不是意识到自己活不长了,所以开始及时行乐了。 司马丞相也觉得自己穷,甚至这种感觉比还是个孩子的谢来更紧迫。 他都开始担心了,老皇帝要是哪天死了,会不会都没银子出来给他下葬。 新皇登基大典也是要花银子的。 “……” 司马丞相决定了,回头和户部商议一下,开始用驿站赚银子。哪怕不能补贴朝廷,至少朝廷省下一笔开支。 至于商税…… 要是实在熬不下去了,动刀子还是得动动的。 …… 第二日继续赶路,谢来倒是没入学堂,而是一路记录沿途的风景。 来福是个谨慎的,宁愿少赚一些,也要绕安全的路走,山路是绝对不走的。 怕遇到山贼。 若是遇到无法绕开的路,来福就会在一个城市里待两天,整合其他商队一起出行。 以前谢来没穿越的时候,看到一些电视里吹捧山贼多么讲义气,被逼着上山当山贼。还不觉得什么。 如今自己体验了这种胆战心惊的经历之后,才气的想骂娘。 甭管是为了什么原因成为山贼,在谢来看来,都是没办法原谅的。 这个时代会愿意行走在外讨生活的人,谁不是因为日子过的艰难,才想出来奔一奔。这些山贼自己吃不下饭,不事生产,只会来抢人的。 不止抢东西,听商队里的人议论,若是有人反抗,还要伤人性命。 剿匪! 日后若是为官,有了实权,一定要剿匪。 治安问题就涉及到了军队。 谢来觉得靠县衙剿匪是不行的。那些衙役们人少,且没经过训练。没正儿八经的杀过敌人。 对付山贼还是要训练有效的部队。 谢来把这事儿也记在心里了。 也不知道经历多少坎坷,商队才到了目的地云州府。 “这里盛产茶叶和瓷器。每天来这里的商队可多了。”来福开心道。 谢来坐在马车里看着外面。 看着比白山府要更加气派的城墙和城门,知道这地方比白山府要富裕。 马车进去之后,谢来就看到了这座商业发达的城市的真实面貌。 他以为,这么多的商队来这边,街上应该是商业发达的。 但是和想象中的还是有差距。街上并没有到处都是瓷器。和白山府也差不多的商业情况。 要说特色,就是很多店子里面都在做瓷器。只是他们做出来之后并没有拿出来摆放。 来福道,“这是不会私下卖给我们的。要通过府城的瓷器所一起卖。” “啥意思?”谢来还是第一次他听说自己做的东西不能随便卖。 “听说是这里的知府大人搞出来的一个瓷器所,所有人做出来瓷器都拿去交给此其所售卖。然后月底结账。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成本几何,瓷器所说卖多少钱,我们就用多少钱买。” 谢来:“……这似乎也太不合理了。” “我们也问过缘由,他们说是怕商户之间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就就搞了瓷器所,严格控制质量。不过说实在的,我们每次选货依然是要自己擦亮眼睛,否则也容易买到不好的货。” 谢来听出来了,这所谓的瓷器所并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 只怕是从中赚差价了吧。 垄断市场,一家独大。 这简直就是要祸害这个城。 哪怕谢来不懂商业运营,也知道这种模式只会赶客。日后若是有其他城市有大量瓷器卖。肯定会吸引商人去那边的。 也不知道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 云城知府府上,一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正在和孙知府道,“爹,今年咱们云州府又赚银子了,儿子没给你乱出主意吧。” 孙知府这才放心了,“能赚银子就好,现在府里修桥铺路,每日里花销不少。朝廷也不剥银子给咱们,什么都要咱们自己解决。” 孙知府出自寒门,考了半辈子才考中了进士。当了几年县官之后兢兢业业的做出了成绩,走运的被朝廷提拔了。 到了这云州府来当知府。 开始的时候云州府可只有几家瓷器商人。也不算兴旺发达。因为这云州府太不好了,瓷器这种东西磕磕碰碰的就碎了。瓷器卖不出去。 孙知府的儿子倒是聪明,给出谋划策。搞出了一家瓷器所。让街上所有的瓷器都放到瓷器所来卖。 然后瓷器所从中提一些差价,赚的银子就用来修桥铺路,这就把云州城里里外外的路给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