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3页(1 / 1)
作品:《一碗孟婆汤》照例是庆功宴,自觉以后可以抬头做人的老族长亲自拿了田契,挂在常墨名下的良田拨十五亩出来送给常母。 他们也知道,昔日的落魄秀才定是不会把这十几亩田地放在眼里了,但礼轻情意重,送给常母也是族里的一点心意,想来也能讨个好,所以稍一商量,老族长直接拍板了。 他们褚村是十里八村人口最少的,祖上连个秀才都每出过,如今一下多了四位举人老爷,今后村里人再也不怕被人瞧不起了,他自觉也对得起列祖列宗了,所以和村里的几位长辈就喝多了些,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来说,也算人生一大快事了吧。 腊月二十八,常墨看着来给自己送礼的三个学生,忍不住扬起嘴角笑了笑,前世枉费一生,哪有此刻自在,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只是这笑意还未达眼底,就笑不出来了。 “先生,柳家的人今日来学生家里求亲了,爹爹与娘亲商量过后便拒了,只是学生这心里始终不好受……,大哥他怎能做出这种小人行径?”老二褚源想起娘亲说的话,踌躇一番还是将话说了出来,他是个重情义的人,一时不能接受自己曾经敬重的大哥是德行有缺之人。 原来是褚石在学院里结识了一位好友,那人乃是育林县一个富商之子,看中了褚石的学问,便在府试前令家姐姐与褚石结了媒。 这一个口头之约,一个在县衙里结了契,再者柳家在褚石落榜后又断了对他的资助,两边家世一比较,褚石为了完成自己的志向选择了后者。 常墨沉吟片刻,垂在身侧的手摸了摸衣角,听完褚源的话手上已经有了汗水,她想起河岸对面的那抹身影,还有前世日夜相伴的种种,重重的叹了口气。 “是为师本末倒置了,只顾着教你们求学解惑,却忘了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做人。” 她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三个人坐下,然后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我来问你们,何谓君子何谓小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当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常墨苦笑一声站起来背过身去:“你们答的都对,这些道理你们懂得,褚石就不懂得吗,这世上诸多恶徒就不知道吗?” 良久,身后无人回答,常墨才又徐徐道来:“为人处世的道理有许多,哪怕是农间的老翁也能说上半天,你们将来为官也好,为民也罢,都要记得为师今日一席话。 人生而求知是本性,可是解了惑求了知,自己就有学问了吗?不其实不然,知道何谓君子却做了小人,知道何谓重恩重义却忘恩负义,知晓这世间许多道理却不做对的事,纵使学富五车又如何。把学到的东西挂在嘴边或束之高阁那不是你的学问,只有学以致用,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去做一个正人君子,这才算真正的学到了。” “还有那柳家,以后若再登门,就说你们的婚事由为师做主,让他来找我。” 常墨说完就回了房间,前世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到头来却做了个贪官污吏。 “学生谨遵先生教导。”这无疑是令褚源他们三人振聋发聩的一课,是以便没有想为何婚事要由常墨来做主,先生这样做肯定有这样做的道理,他们便如此回了去就好。 常墨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前世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她深知柳大郎的厚颜无耻的为人,一家不行他肯定会去第二家,与其去打扰自己的学生,倒不如自己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把这件事解决掉。 ※※※※※※※※※※※※※※※※※※※※ 晚上大概还有一章,感谢同学们支持~ 高考临近,群里有同学要参加高考,所以最近更新不会在群里提醒~ 所以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学业为重,我就在这,等你们暑假再来~ 第39章 第三碗汤 12: 让常墨没有想到的是, 柳家的人上门很快, 第三日她就在学堂里等到了自己要等的人, 可笑的是柳家自持面子,派来的人是竟然只是求亲的媒婆。 想来只是试探一二, 所以正主都没有出现,柳大郎没有给常墨例外,自从在褚源那碰壁后,这两日他又遣媒婆分别去了褚志和褚砚家,誓要攀上一个举人, 为柳家在育林县谋划个一亩三分地。 自己小妹样貌不俗又粗通文墨, 只要嫁了人不愁讨不到宠爱。还是柳氏一族族长的女儿,况且他们家底丰厚, 都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他这次是狠了心,不管什么代价都要攀上这门亲, 不然以后就没机会了。 原以为那褚石肚子里有点墨水, 谁知道是个绣花枕头不中用, 竟然还在县里攀上了大户, 浪费了他之前资助的银子。 他急着成事,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一连三家都拒了,直言由先生做主。柳大郎知道这三个举人与褚石乃是同门, 他们口中的先生是常墨, 想起打探到的消息, 他在心里又埋怨了一下柳子辫,当初若不是这个族长爹擅作主张让常墨跪祠堂,又哪来这么多麻烦事。 一时间吃不准常墨的态度,他索性还是让媒婆上门,看常墨怎么说,又凭什么给自己学生的婚姻大事做主。 “回去告诉你的主子,没有我的同意,我的三个学生都不会娶柳家女,让他死了这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