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页(1 / 1)

作品:《把农场系统上交

秦云烤了会炉子,接着打开卫星电视。 电视新闻都是各国领导人的最近采访。秦云看了一会,又看向桌面日历。今天十月二十九,离哈尔玛风暴还有三个月。现在农场种植走上正轨,龙夏也接到哈尔玛风暴预警。就算有粮食危机,龙夏也应该有自保能力…… …… 就在秦云认真思考的同时,龙夏农业研究院灯火通明。 “宋院士,这是周院士发来的分析报告。”306研究室,眼镜助理递上最新报告。 “先放桌子上。”宋岳山在观察显微镜中的麦子成分。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等宋岳山发现肩膀有点僵住,才转了转手臂:“人老了,身子骨不行了。” “您可比我爷爷硬朗。”眼镜助理一边说着,一边递上准备好的热水。 龙夏农研小组有七十八人,这两月时间,大家都加班加点的呆在研究院,像今天这样的通宵达旦更是习以为常。宋岳山喝了口热水,接过文件:《风山小麦成分报告[23]》。 小麦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淀粉含量70%,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分别10%和2%。而农场三项数据分别62%,17%,5%。这是本月的第二十三次报告,农场小麦要比其他小麦更符合人体的膳食需求。 宋岳山喝完热水:“李教授和汪教授到了没有?” “已经到会议室了。” 宋岳山换好衣服,和助理一起前往研究会议室。 李教授汪教授是龙夏有名的遗传学和生物学家,这段时间,大家致力于小麦研究,今天是第五次研究总结。 “宋院士!” “汪教授。” …… 宋岳山来到会议室,大家互相招呼。 “老周呢?”众人闲聊一会,宋岳山好奇问。周远恒是小麦研究的总负责人,以往会议都由周远恒主持。 “回办公室拿文件了。”宋岳山问完,身后助理忙答。 就在这一点一滴中,会议室房门打开。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专项会议……”周远恒上台介绍,接着说起本项会议主题:探讨农场小麦的可食用性。 “这是生物实验报告,农场小麦富含丰富胡萝卜素和维生素,无任何不良反应。” “农场小麦产品合格。” “小麦是国际a级品质。” …… 周远恒说完,其他人纷纷发言。 根据讨论,农场小麦品质正常。在生长过程中,应该增加了时间流速,比如一株麦子成熟期是九个月,在时间流速的影响下,缩短至五天。 时间流速来自宇宙之外,只是影响小麦时间,并不会改变小麦品质。 “这是一项伟大的发现!”众科学家十分惊叹,这对农业和人类史上都是一项伟大发现。现在系统小麦出现,他们期待更多的系统植物。 “感谢大家用心讨论。”会议持续了三小时。 这是一场大咖级会议,整个会议也确定了两点—— 1:农场小麦正式命名为风山1号,其符合龙夏质检安全,准许龙夏市场流通。 2:为进一步确保小麦的分析性,龙夏将和定点酒厂和面包厂合作,生产风山小麦特别版。 现在全球经济发达,但龙夏依旧有1.5亿吨的粮食缺口,有大部分小麦大豆都是依靠国外进口,要风山小麦效果出色,这将大大减少龙夏粮食短缺,使龙夏人的粮食掌握在龙夏手中。 整个会议持续到晚上八点,八点三十,众人散场。 “还去实验室?”宋岳山收拾好文件,见周远恒往实验楼的方向走去。 “还有点研究没处理完。” 周远恒拿起文件道。农场小麦给了他新的研究方向,他现在正尝试农场小麦和普通小麦嫁接,若嫁接成功,那么农场小麦将不限于风山种植,这将进一步解决龙夏粮食需求。 “我跟你一起去。”宋岳山拿起会议桌上的保温杯。他这段时间都是凌晨睡觉,现在回去早了睡不着。 两人前往实验室。这一路上,有不少实验室的灯光打开,大家都是自愿加班的科研工作者。若他们早一步研究小麦嫁接问题,龙夏将进一步解决粮食短缺。这在他们眼中不是奉献,而是稀疏平常的研究工作。 在认真研究的同时,他们也吃着风山小麦特质面饼。风山面粉面质劲道,无论消化还是膳食纤维十分均衡。他们原本研究小麦的品质,但吃着吃着,不由上瘾。 中午面条和晚上面饼成了研究院标配。研究食堂更是出现两个研究员领取的一块面饼的奇闻…… …… 第二天一早,秦云前往刘文胜办公室。 “这是湖泊位置,你看一下。”办公室内,刘文胜将刚接到的传真递给秦云。 这是风山农场平面图,根据研究团方案,湖泊定于农田南侧,距生活区五十米左右,这样既方便两处用水,又能使生活区不过于潮湿。 两人确定位置,直接前往湖泊坐标。 农场生长泉:基础型道具,增加农作物10%品质,仅系统任务获得。(一百亩) 农场生长泉是个淡蓝色浅色卡片,秦云直接使用。 在其点击的那一刻,面前土地晃动。接着土地下陷,在陷到五米左右时,有青蓝色的湖水从地下涌出。湖水越涌越多,不一会,成为一个湛蓝色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