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42页(1 / 1)
作品:《我有金手指[快穿]》“妈妈,我要吃花生糖。”小远被妈妈紧紧的抱在怀里,街上人多,不抱紧,都不敢上街,万一孩子与自己走失,被人贩子拐跑,到时哭都没有地方哭。 也许一辈子再也见不到 ,有沈清和几年前的示警,杨凤兰从不敢松懈。 “不许吃,两天吃一颗,你昨天已经吃过一颗,明天再吃。”几年的帝都生活,杨凤兰适应的非常好。经常自己看书,遇到不明白的就问,对孩子也不再是松散状态,严了不少。 孩子们渐渐长大,发现妈妈变的比以前严厉不少。小远瘪瘪嘴,看着像要哭的样子,沈清和是个慈爸,见不得孩子瘪嘴哭,从兜里拿出来一个小玩具,在手里晃动两下,小远不哭了,眼睛紧紧盯着爸爸手里的小玩具,忘记了没糖吃烦恼。 一家四口站在一边看热闹,一边注意着孩子。压根没有注意到排队买东西的人中,还有他们认识的人。 排队买礼盒与卤肉的人中,有一位戴着眼镜的男人,盯着前方的男人的仔细看了看,容貌没变,但是气质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像是他认识的那个人。 樊建国排着队,随着队伍前进,等到走到离前方的人只有两三米之遥时,他试着喊一声,“沈清和,是你吗?” 闻声而张望的沈清和,扭转头,“樊建刚,是你?” 他们是一起插队的知青,只是樊建刚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帝都的大学,之后,慢慢的就失去了联系。 插队时,他们就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樊建刚与沈清和是同一批的知青,关系不近不远,樊建刚一直比沈清和有野心,有远大的理想。 他不是帝都人,是北河省人,找了隔壁屯的一位女知青(帝都人)结婚,哪怕他当初很喜欢在青山屯插队的一位女知青,可她是东北某省的,不是帝都人。樊建刚为了一丝回城的希望,为了成为帝都人,他是费尽心思的。 从77年到现在,沈清和没有与樊建刚从没有联系过,也许樊建刚没想到沈清和能回帝都。 “对呀,你是回城了还是回来探亲的?”虽说是大返城 ,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知青没有返城。 樊建刚不确定沈清和是已经返城还是回来探亲,看着他身边的爱人还是杨凤兰,他更加不确定。 “79年回来的,你毕业了吧?”沈清和没有见到熟人的热情 ,一如既往的清冷。 “嗯毕业了,如今在招商局上班。”樊建刚是帝都大学毕业的,能分到招商局 运气真不错,也与他喜欢结交有背景的同学有关。 第98章 知青返城生活(08) 沈清和不想与眼前的人深交, 也不想与他对立, 保持普通朋友熟人的关系就好。他不会因为他在体制内工作就想着打好关系。 两人聊了一会儿天, 说的都是当年插队时的一些事情, 这一刻,樊建刚是发自真心的感叹, 感叹插队的经历还有对人的磨炼。 “是啊,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火红的理想年代,未来会经历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这代人一定会被历史铭记。”知青 ,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闪闪发亮的一代人, 未来他们是社会的顶梁柱,他们不怕疾苦, 不畏困难挫折, 没有什么能再难到他们。 经历过上山下乡, 经历过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丰富的经历, 是他们的宝贵财富,未来再大的磨难, 也难不倒他们。 “对 ,清和你还是如以前一样 ,乐观。”樊建刚也很清楚,当初沈清和没有考上大学, 纯粹是运气不好,考试前期生重病 ,考试能考好才有鬼。 沈清和读书是青山屯附近几个屯最好的, 没有之一。 “不乐观怎么办,我们都得乐观下去,你们一起考出来的还有联系吗?” “有啊,我们初五打算聚聚,你一定要来,都好几年没有见过你,带着凤兰一起。” “凤兰可没空,家里没有老人,她得在家里照顾孩子。你们约在哪儿?” 沈清和有点心动 ,他确实想看看大家 ,当初在青山屯附近有好些帝都知青,他们有不少都是第一届高考就考回城的 ,第二届也有好几个。 当时也有关系好的 ,只是原主因为两年都被生病受伤耽搁,对生活还有回城都失去了希望,才断绝与好友的联系 。 回城以后,他也不记得关系好的那几位家庭住址,还有加上他一直忙 ,也没有想起这茬。 也许,他还能与那几位重拾友情,只要他们还没变,还保有赤子之心。 “约在东来顺,下午四点到。” “行,我一定去。”沈清和与樊建刚留下联系方式,还有交换了家庭住址。 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是最好的办法。 等樊建刚离开,沈清和才带着妻儿去逛街,购买年货。 各种果脯是要买的,过年必备,稻香村的点心也买一点,有些是自家没有的,酱菜也要买点。 其余的不需要多买,家里该置办的其他年货都已经置办好,对咯,还得去张记买四个大红灯笼。 两边的倒座房都要挂上两个大红灯笼。 家里的鱼肉还有海鲜都不缺 ,两个冰箱都放的满满当当,门脸儿房的冰箱已经清空,如今放的全是年货。 海鲜都是津海的批发商帮忙带来的。他们家里如今买粮食,海鲜,鸡鸭鱼肉全是从外地带来的,不需要粮票,也不需要各种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