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8页(1 / 1)

作品:《快穿之糟老头

司静航嚼着嫩滑的鸡腿肉,一边想着原身大半辈子的故事。 原身本来是离北城一百多公里的山村农家孩子,打小爸妈就没了,吃百家饭长大的。 那会儿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村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常常吃不饱饭,正好,有个铁路项目建设,需要一批工人……每个村里头都派的有名额。 这名额要是放在十来年以后,村里人肯定都抢破了头的要去。 可那会还不是才建国没几年么,好些个村里人就觉得全家人就得整整齐齐地在一起,这一出去,谁知道是死是活呢,就不舍得让自家孩子去。 也是正好赶上那会儿的生产建设力落后,甭管是修路,还是修水库,都是用人力下死力气干重活,危险也的确是有……修附近的水库,就牺牲了两个村民,这也难怪普通村民们就不舍得让自家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干活了。 而原身司金行,没爸没妈,虽有几个叔伯姨舅的,可人家都有一大家子儿女,也没能耐再多养活一个他,关键还不是吃饭的问题,小子长大了你得给修房子娶媳妇吧?那得多大的抛费啊!自家的还愁得慌呢! 于是司金行就顺理成章地报了名去修铁路。 原身那会还差点十八岁,愣是把岁数改大了半岁,跟着修路队伍走了大半个国家,最后一次工程就是修北城附近的火车站,最后就都留在了北城当司道工了。 原身这就算在大城市有了铁饭碗了,也顺利地娶上了媳妇。 这会儿听说原身的好工作,老家的人倒是羡慕得不行了,可后悔也迟了呀! 原身端了铁饭碗,又娶了个会过的媳妇,两口子只生了个儿子,不用养活老人,离老家又太远,老家的亲戚没有怎么养活过原身,也就没那么硬气,再说交通不便,路费就挡住了大伙的想法了。因此原身的小家庭负担就很少,两口子悄眯眯地攒着家底儿。 到了经济开放的那年,原身就听了老朋友老罗的鼓动,去偷摸着倒腾了些小商品,俩人还真都赚到了钱! 等到钱越赚越多,而他的单位越来越不景气,发的工资越来越少的时候,原身干脆就辞职下海,铁了心做生意。 原身其实也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就是悄眯眯地挣着,等到本钱足的时候,就买了铺子,开了个小超市。 那会儿的小超市,还挺新鲜,竞争少,利润大,原身进货,原身媳妇管账,最多雇一两个小姑娘负责看货,内耗很少,十年里攒下了几百万。 原身之所以会买下一栋楼,说起来还是上了当受了骗的结果。 还是跟老罗有关,这老罗也做生意,就认识一个包工头,这包工头要承包个工程,需要资金周转,就跟老罗拆借,十分的利。 老罗当时的手上也没那么多的钱啊,就来找了原身,鼓动原身借了三百多万…… 结果那包工头后头做项目砸了锅,还不上这两人的钱。 经不住两人天天上门要债,包工头就把手上卖不出去的楼和洋房,转给这两人抵了债。 这买卖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百倍的利,可那会儿谁也没前后眼啊! 大家单位都给分不要钱的房,就算有集资房,人家一套房就三五万,还要挑好地段好朝向呢! 可抵给原身的呢? 是整整一栋楼!地段太偏,活脱脱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旁边就是人家村里的玉米地!谁会乐意在这儿买房! 就为这,原身老婆气得跟原身大吵一架,差点闹了离婚。 可不要这楼,那些钱也拿不回来呀! 原身和老罗咬牙接了这抵债物,原身要了楼,老罗要了洋房。 头几年确实不好过,谁知某一年,这房价忽然就起来了。 原身老婆也不老叨叨了,而是注意打听北城各地儿的房价了。 后头原身索性把不怎么挣钱的超市给关了,把这一栋楼的房子都给装修了下,对外出租。 这个地方虽然偏吧,可胜在房租便宜呀! 到了十年前,两个科技园开起来之后,原身算是一夜暴了富,成了几十亿土豪。 相比之下,老罗就不如原身了。 老罗当初之所以选洋房,是想着还能给自家留一套住着,就算不长住,周末也能过把小别野的瘾不是? 后来房价虽然起来了,但洋房的面积大,单价高,一般人也没钱买啊。 所以这个涨幅就比不上原身的楼房了。 老罗也想学着原身出租吧,但洋房那么大,租出去的租金高,租客就挺难招的。 老罗一气之下,就卖出去几栋。 等后来科技园开了,这洋房也水涨船高了,老罗想起被卖出去的那些洋房,悔得肠子都青了…… 后头原身的儿子出国留学,这一去,就在外头娶了个华裔外国媳妇,一年也不见得能回来一次,原身跟老伴相依为命,过着节俭富豪的日子,时不时地给儿子打钱补贴。 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心理问题,原身和老罗这一对老伙计,不光一个赛一个的抠,还爱上了捡纸箱和瓶子。 这一天刮风下雨没捡,就跟缺了点什么似的。 这个毛病,在原身的老伴过世之后,就越发的严重了。 第39章 包租老头(4) 司静航正在斯条慢理地整理着原身的记忆, 饭也吃到一多半的时候,他买的新手机就突然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