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2页(1 / 1)

作品:《清冷男配养夫记

喟叹消失在两人的唇间,温柔缱绻之中又带了几分霸道,谢移风几乎控制不住的要将人揉进骨血里。 他的一切都是叶远闲给的,他要用自己的满腔深情编织成最甜蜜牢固的绳索,将两人永远绑在一起。 春暖花开,一室春光。 如叶远闲所料,越铭第二天晚上接到消息第三天一大早便上了门,眉间是止不住的忐忑和忧愁:二位先生,我又来打扰了。 两人知晓他的来意,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药材我这里还有,但是不多了,大人打算拿什么来换? 越铭神色一凛,态度极其认真:只要二位先生想要、乐康县能拿出来的,二位先生尽可说出来,我绝对不私藏半分。 叶远闲见他的态度诚恳,面上稍微好了些:那就请大人出银子,挑个地形温度都合适的地方,种上至少三十亩的清瘟草吧。 天底下没有只依靠他人就能不劳而获的事,越铭作为一县之长更没有这样的特权,之前他们二人出谋划策已经算是越矩,如今要是越铭在事事都依靠他二人没有远见,那他这一县之长就要在这位置上待一辈子了。 越铭瞪大了眼睛:先生的意思是? 叶远闲不语,越铭又快速领会了其中的意思:清瘟草难长成,如今野外的清瘟草几乎断绝,如果不靠人种植,那下一次再发生瘟疫的时候,老百姓们该怎么办?总不能还要靠着谢家送药才能渡过难关吧? 想到这里越铭就生生出了一身冷汗,他之前为何没想到这一茬呢?瘟疫之事谁也料不准,暴雨、伤寒、伤风、热病等都能引起瘟疫,谁能保证这次瘟疫过后五十年里不会再出现瘟疫? 真到那时....他自己已经年老不惧生死,他的孩儿孙儿怎么办?这千千万万百姓该怎么办? 脑海中万千思绪掠过,越铭站起身,朝叶远闲二人深深拜了下去,一揖及地:谢先生破障之恩,在下省得了。 叶远闲和谢移风不闪不避的受了他的礼,道:谢家的清瘟草存数不多,剩下的便都交于你手,其他人若是来讨,你便看着分与他们。 是。越铭不敢再座。 谁也不曾料到,十年后贫困又落后的乐康县成为了天佑国出产清瘟草的第一大县,在当时县令的带领、后来每一任县令的延续之下,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清瘟草的习惯,几乎每家都有储存这上好的清瘟草。 而这些清瘟草则让天佑国数次免于瘟疫之难,堪称救世大善。 而此时的越铭挥退了跟随的众人缓步走出谢家,沿着乡间小道足足走了十多里路才将自己的思绪彻底理清,对未来也有了规划。 往后几天,常平线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谢家送去的清瘟草品质好药效足,再加上清瘟草虽然是主药但每一副用量并不多,谢家送去的那一大麻袋的药草在几个太医们的精打细算之下,刚刚够用。 而其他几个县内感染了瘟疫的人不算多,在越铭的安排之下各县领了清瘟草之后立刻用药治疗,也终于将瘟疫控制下来。 只是得了瘟疫的人身体亏空的厉害,一时半会儿没法彻底恢复,还得好好将养着才行。 等最后一个感染了瘟疫的人彻底好了之后,时间已经到了五月,前半年的时间几乎就在瘟疫中度过了。 很快就到了春末夏初收获的季节,众人似乎摆脱了瘟疫的影响又回到了原来的日子。只是瘟疫给人带来的生活变化也是长远的,最明显的便是乐康县城的人不在院子里种花种草,改种瓜果蔬菜了。 可见封城的这近三个月给他们留下的阴影实在是大。 最先传来丰收消息的是麦子,主簿抱着一围兜的杏子拿着登记小麦产量的名册大步往县衙跑,几乎称得上没有任何形态礼仪可言。 然而周围的人却都没有笑话他的心思,只因今年上报的喜讯实在是大。 大人,今年小麦的产量足足翻了一倍。主簿将名册递给越铭:这还不算山中尚未成熟的麦子,若全都加起来,产量还要再高上至少一成。 当真?越铭坐不住连连翻看着名册,看着几乎家家户户都比去年翻了一倍的数字,越铭激动地老眼都有些发晕。 好在主簿怀中杏子散发出来的酸甜香味及时勾回了他的神思,才不至于让他呆坐在地。 越铭回过神,他心里预料到了小麦的产量不会低,之前就已做好了种种打算,如今产量高出了他的预估,那么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了。 传令下去,今年的税收减半成。十天以后,沿河的村镇开始筑堤坝。 今年的收成好,即便是减去那半成收上来的税收也要比往年多上近一倍的量。 按照越铭的计划,多出来的这些银钱则要用到百姓身上去,而如今最要紧的,就是将那接连出事的堤坝先给堵好了。 离河道近些的村镇都抽了家中的人丁去筑堤坝,而与此同时京都也分别派出了不少主水利、修筑的人才前往各个县城帮助治水。 如今京都的局势随着徵亲王身体的彻底恢复后完全稳定下来,那些有心思的世家官员都从高位上撸了下来。 与此同时不知圣上从何处得来如天书一般的宝卷,上面记载的内容多为世人所不知,乍一看犹如痴人说梦觉不可能实现,但细看之下却给不少陷入迷局的人指明了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