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2页(1 / 1)

作品:《清冷男配养夫记

只是他们家里都不算富裕, 没那么多钱让他们天天买肉补身体,一文钱一个、两文钱三个的鸡蛋又贵又不填能饱肚子,这时候就只能靠有「素肉」之称的豆腐来吃了。 豆腐价廉, 五文钱就能买两三个巴掌那么大的一块,切成块和菜一起煮又有营养又能饱肚。 这些做工的人由工头牵头,每隔一天就一人出一文钱, 凑到一起就有三十几文。其中三十文专门留出来买方方正正、有成年人怀抱那么大的一方豆腐,足够他们煮汤红烧吃两天的。 剩下的几文钱买完调料花不完的就攒在一起,攒够二十文的时候就能买一包炸好的肉干,这些肉干都是从屠户那里收的下脚料在油锅里熬制的, 味道说不上好吃但油水大,很能解馋。 至于蔬菜那就更好办了, 他们在拔草砍树的时候稍微留心一些,将味道好些的野菜挑出来晚上回家的时候带回来在开水里烫了, 放在山泉水下面泡上一夜去掉苦涩味, 第二天吃起来不比地里种的蔬菜差,而且还清热解毒, 大暑天做工被日头晒出来的热毒都能缓解个七七八八。 货郎们机灵,知道谢家做工后就挑着豆腐等货物上门叫卖, 有时候谢家厨娘也会来看一看他们的货, 只要食物新鲜干净, 谢家厨娘几乎不讲价,出手很大方。 游落村的夏季清爽凉快,回来避暑的人家加上谢家和做工的这些人,两三个货郎一起来几乎都能卖完,只有一人例外。 那个货郎之前嫌弃谢家男男成亲有违伦理而不将豆腐卖给他们,如今谢家发达了他有些后悔,可惜如今谢家的那条路都不让他踏着入,更别卖他的货了。 紧接着又传出谢家看上了一个货郎的豆腐,和他定了长约,每三天送一次豆腐,每次送三十文钱的,这样算下来只谢家一个月就要送三百文的豆腐,对于货郎来说这可是大买卖,另外几个货郎也羡慕的不行。 不过这段时间他们从谢家和做工的那些人手里赚到的钱不少,羡慕过后也就释然了。只有当初那个货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惜没用。 叶远闲催生出几株七月红的苹果种在了院子里的育苗房里,只是这育苗房里如今有水稻、小麦、包谷和红薯,再添几株苹果苗子进去都快放不下了。 焞焞,咱们的弄个育苗房了。叶远闲随手拍拍衣摆上粘着的泥土,准备将自己的种植基地扩大。 谢移风点头:好,我去找会做暖房的人来,现在搭建的话,赶在天凉下来就能用。 育苗房和暖房的差别不大,镇上县里不少大户人家家里都建有暖房,以便保存太太小姐们精心种植的花卉,所以有手艺的师傅挺多。 不过谢家要修建的暖房面积大,寻常经验不足的师傅轻易不敢接这个活。 如今正是盛夏,育苗房的事不急于一时,谢移风和叶远闲正用术法将育苗房里即将要抽穗的水稻移种到外面一小块水田里。 如今外面的水稻也正是抽穗的时候,叶远闲种的水稻用灵力催生过,稻种分别有本地的、南方高产易生病的和最北方的低产旱稻。 南方运过来的稻种产量高,对水质的要求也高,一旦旱了或者涝了稻苗就长不好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 最北方的旱稻对水的需求不高,在插秧的那半个月保持水分的供给以及抽穗时不要太过缺水,稻苗的生长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缺点是产量低,口感也不如南方稻。 本地的水稻产量不很高,对水质的要求比南方水稻的低一些,亩产只有三百斤左右,只比北方水稻多了几十斤。要知道南方稻的亩产可达到五百斤甚至六百斤。 南北两方的水稻占地只有二分地多一些,剩下的都是本地的水稻,等到了开花的时候本地水稻会一分为二分别和南北方的水稻进行杂交。 术法种田到底轻松很多,谢移风昨日听叶远闲念到了一句羊肉串子就知道他馋羊肉了,虽说夏天的羊不如冬天吃着滋补,吃多了还会上火,以他们的修为这些都不是问题。 谢移风一大早就安排谢一去村里一户人家家里买羊,如今天气好山上的草木茂盛,春日才生下来的小羊羔子养到现在正是肥美肉嫩的时候,用来烧烤很不错。 凉亭里燃起了炭火,谢移风亲自烤着羊腿和羊肉串子,外院的谢一他们也有幸分到了一大块羊肉和一只羊腿。 这几日清理山头的事情忙乱,谢一他们处理的很好,各方面照顾的都很周全,于是连带着做工的人在内,两位主家给他们放了半天的假,工钱照发,好好吃喝休息半天。 这个消息传达下去,做工那边高兴的如同过年一样,他们这主家大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人给他们送肉,有时候主家吃不完的蔬菜也会分给他们一些。 他们感念主家的好,做起活来也更加卖力,都不需要谢一他们几个多监督,就能把田地清理的干净整齐。 除了羊羔还有鸡肉和山里打的野猪,如今田里的庄稼熟的多了,总有贪嘴的野猪往山下跑,跑到别人家地里去的就不管了,一旦进入了谢家的地盘基本就只有被当做口粮的份。 三百多斤的大野猪剥皮去骨只肉就有二百斤,谢家拿了排骨和猪腿,还有半扇猪肉,又分了一条大约三斤的给卖羊羔子的人家做谢礼,剩下的全都给了做工的人。